书城成功励志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4270000000012

第12章 学会诡辩地说话(2)

B:当然,只能看到一半!

A:你看清半票是多少钱了吗?

B:当然看清了,三角钱。

A:你只能看到一半,所以,应该用六角钱买票才对,是吗?

例中A使用的就是追证型诘难式技巧。这种技巧的特点是通过破坏诡辩的根基,达到截击诡辩的目的。使用中要注意两点:第一,不管怎样破坏诡辩,都要达到一个目的——则使诡辩的论据丧失证明能力。破坏的途径可以是正当的,也可是不正当的。只要能使诡辩失去支柱就可以。第二,在表达方式上,要以追问的形式逼迫对方,直到陷对方于理屈辞穷的境地为止。逼迫的特性,是这种技巧力度的主要来源。

5.经典论辩法

经典论辩法就是在论辩中运用古人或今人总结出的经过实践证明的典故进行论辩的一种方法。

典故的论辩意义:一是它有着鲜明的形象性,其历久而不失生动,久经考验;二是典故中的道理为人所公知共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用典故说理,常有良好的效果。

6.投石问路法

人们为了弄清河水的深浅,往往先向河水中投下一块小石子,以试探河水的深浅。投石试探法作为论辩的谋略,是在不了解对方的意图时,为了更稳妥地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先向对方投下一颗“石子”进行试探,借以摸清对方的意图和态度,掌握实情,摸清底细,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

7.求同存异法

求同存异,是指为谋求在基本原则上的一致,对于某些次要的非原则性的问题却可以保留不同的意见。在人际交往和国际事务中,为谋求共同的利益,达到共同的目标,不要在次要矛盾或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应尽量找出双方的共同点,谋求目标一致、行动统一,避免或保留彼此之间的分歧和意见,以对付主要的矛盾和共同的敌人。

8.正反论辩法

正反论辩法,是在辩驳对方时,既提出打算让对方接受的正面观点,提出正面论据,也涉及到反面的观点和反面论据。通过正反两面的对照比较,确定正面观点的正确性,从而使对方接受正面观点。

9.侧面论证法

侧面论证法是指在论辩的过程中,论辩者在一时找不到依据,或者根本没有此类依据作为论辩的准则时,引用侧面的、类似的依据作为论辩的准则,以驳斥对方,说服对手,达到预期的目的。

10.外力借助法

外力借助法,常用比喻借助外力,以制服对方。是指在论辩时,不直接反驳对方,而是以对方话题中的漏洞作为突破口,就势接过对方的话头,顺水推舟,突然出击,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让对方措手不及。

11.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法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它一反按常情、常理、常识、常法、常规等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跳出“顺势思维”的圈子,向相反、相异的方向和角度进行“逆向思维”。此法用于论辩,是指论辩者善于从截然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来论辩说理的一种方法。

12.“扩大范围”法

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度总统府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一位妇女新闻社的记者向他提问:“总理阁下,你作为一个62岁的人看来气色异常好,你如何注意自己的健康?是否经常运动?或者有特别的饮食?”

应该说,这位记者的提问很具体,尤其是“是否有特别饮食”更为棘手,面对难题,周总理反应机警,从容不迫,他避开对方在“运动”或“饮食”具体细节上的提问,而代之以更为宽泛抽象的内容作答,他说:

“谢谢你。我是一个东方人,我是按东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

由于周总理使用了这种“扩大范围”的避而巧答,使语言含蓄模糊,因而答话也变得既非常礼貌得体,又不失风趣幽默。诸如此类情况,在一些外交场合尤为多见。有人甚至曾把某些“扩大范围”的避而巧答戏称为“伟大的废话”。其实,善于说“废话”,有时也确是外交人员在某种情境下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本领。

13.“转移目标”法

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兵临城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紧急会议,一位政治局委员提议斯大林同志随机关、工厂撤离莫斯科,以保证斯大林的安全。这时,斯大林回答说:“这个问题我要和斯大林同志本人商量一下。”说着便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明明自己就是斯大林,却还要说“要和斯大林同志本人商量”,很显然,斯大林不愿撤离莫斯科,他是有意回避这个问题,故而在此使用了“转移目标”的避而巧答法。

在“转移目标”的避而巧答中,这“目标”不能随意乱“转移”,而应该和所提问题之间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使回答体现出一个“巧”字来。如小幽默:

学生:请问一只老鼠的寿命有多长?

教授:哦,这要取决于猫了。

在此,教授避开了学生的提问,把目标转移到“猫”上去了,而“猫”与“老鼠”之间是有一种微妙的关系的。

14.不言而喻法

不言而喻法,是指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借助动作、表情等,向对方展开心理攻势,表达自己的意见,虽是无声,胜似有声,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论辩谋略。

15.以谬治谬法

以谬治谬,是面对论敌的荒谬言论,先不急于驳斥,反而设置一个更加荒谬的“圈套”,佯顺敌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对方诱入“圈外之圈”,以谬治谬,以恶还恶,使谬论不攻自破。

16.“众所皆知”法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问王蒙:“请问50年代的王蒙与80年代的王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这个问题时间跨度大,三言两语一时很难概述清楚。王蒙答道:“50年代我叫王蒙,8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处;不相同的是,50年代的王蒙20来岁,而80年代的王蒙50多岁。”

王蒙的作答显然是在用“众所周知”的话语来回避记者的潜在用意,从结构上和信息的角度来看都会属冗余,但他却颇能体现作家的机智和幽默,引起人们欢悦的情绪,无怪乎在场记者对王蒙的妙语备加称赞。

由此可见,避而巧答,的确不失为摆脱窘态,制造谐趣的一种妙法。

17.步步为营法

步步为营,指军队每前进一程,都设下一处营垒,形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法用于论辩,是指对于那些难以应付的对手或不易说服的事理,采取分层进击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稳扎稳打地一层一层进行辩驳的方法。

18.有理有节法

有理有节,是在国际事务和人际交往中,所表现的一种节制和礼仪,即做到自尊而不傲慢,热情而不献媚,冷淡而不失礼,愤怒而不失控,进退有度,不卑不亢。

19.应答完满法

辩论防御的基本任务是坚守阵地,巩固立论。面对对方的攻击,得体完满的应答就成了挡住攻势,巩固本方命题的主要手段。从实际情况看,不同的应答方式有不同的效果。最佳的应答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目标:一是有利于巩固本方立论;二是不给对方留下漏洞和缺口;三是不中对方的圈套,避免陷入新的危机;四是能为本方出击作好铺垫。为此,在应答内容上要做到:

(1)不违背逻辑法则。立论、论证要缜密、全面、辩证、瞻前顾后,追求完满。从内容到表达要严密完整,注意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做到主论点与分论点的一致,引证的事实、论据、数字的前后一致,语言表述上的前后一致,本方参战者之间的一致,防止出现前后矛盾,左右撞击,彼此混战,自毁长城。这样的防线才可能无懈可击。

(2)要慎用“常理”。在论述应答中对于常理要斟酌。因为,有些常理是有条件的,并没有普遍意义,如果依据这些常理推断结论难免出现片面性。比如说:“他的脑瓜不笨,为什么成绩上不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同贪玩的小明经常在一起,还能学出好来?”显然,这样用俗话推理得出的结论就过于武断,以偏概全,易于授人以柄,招来攻击。

(3)要防止语失。在论辩中,要把握好思维与表达的关系,处理好应答的速度节奏。要沉着冷静,尽量严密思考,不可只求快捷而造成语失,特别是自由辩论阶段,彼此反应速度很快,有时可能没有想好就脱口而出,造成语失,成为对方进攻的口实。因小而失大,极易陷入被动和慌乱,在防御作战中应尽量避免。

20.守中有攻法

辩论防守以应答为主要手段,但并不是完全放弃进攻性反驳。相反,在稳定防线的前提下,以底线为依托伺机采取适当战术动作,突袭对手,力争有所作为,积累胜果。

(1)把防御作战与设置陷阱结合,杀伤对手。防御作战大多在本方战场地域进行,论敌气盛,本方退守,此时本方故设陷阱,极易麻痹对手,获得成功。比如,南大队与香港队辩“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成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南大队有意把韩国和香港摆在一起,先抛出韩国奉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问这符合儒家思想的哪一条,哪一款?正方答:“这体现了儒家重视国家、官府主导作用的思想”。反方马上甩出香港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问正方对此又作何解释,对方张口结舌。反方在防御中得分。

(2)把防御与诱敌结合,制服对手。当本方处于防御态势时,面对对方的攻势,本方不妨将计就计,在一些问题上避而不答,做出本方防守空虚的假象,诱使对方恣意进攻,而后再突然拿出最有力的论据,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打乱其进攻势头,造成心理压力,这样就使对方在明显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也不敢再贸然进攻。比如,南大队与台大队就人类和平共处问题论辩,台大队指责对方举不出历史经验说明人类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南大队避而不答。台大队越发来劲,从历史的角度加强攻势。这时,南大队突然抛出了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关于战争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产物这一论断,以及澳洲土著人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根本没有发生过战争、爱斯基摩人从来就不知战争为何物等例证,进行回击,台大队挨了一棍,再也不敢从历史的角度出击了。在这个回合中南大队得分。

(3)实施短促突击。在防御作战中,不能总是消极地应答对方的质问,让对方牵着鼻子走。有效的办法是依托自己的防线,少立多驳,答后必问,对对方展开短促突击。要集中精力在对方论点上发现问题,频繁发动攻击,把战斗打击点始终引向对方的阵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造成对方心理紧张,导致阵脚混乱;另一方面可以使对方疲于奔命,答复反驳,而无力攻击我方观点。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要恋战。当自己处于劣势时,明知己方不利,在资料和事实上不如对方,就是在短促突击中得胜,也不要恋战,最好打一仗就转移战场。因为,在这一点上对垒,纵深作战,自己捉襟见肘,于己不利,而采取打完就撤的战术,抓一把就走,可以积小胜为大胜。

总之,有些战术打击动作与防御态势十分吻合,用起来有一定的“欺骗性”,用得好可以收到良好的巩固本方立论的效果。

21.暗渡陈仓法

暗渡陈仓作为论辩技巧,是借用兵家这一谋略,在明里承认或者回避对方的论点,然后迂同反击,暗里将对方的观点驳回,使论敌在不知不觉中败北。

22.巧借谐音法

巧借谐音法,就是在论辩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语音手段,构成同音误解等方式,达到讽刺、嘲笑、影射论辩对手的目的。

23.趣解词语法

运用成语、典故、俗语或譬喻、双关等手法,对自身或他人的过失言行作趣味性的解释,即趣解词语法。

24.刚言震慑法

刚言震慑是论辩中针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以非凡的气度和声势,震动、威逼和慑服对方,在论辩中,有的对手因理屈而心虚,说话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或躲躲闪闪,这时采用此法效果极佳。

论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针锋相对,将对方提出的问题,毫不留情地揭穿,逐条加以驳斥。

25.化解攻势法

面对论敌的强大攻势,可以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减弱其锋芒,并为反攻创造条件。有些战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借鉴。

(1)实施搅和战术。当自己遭到打击,无力反驳时,可以抛出一些出奇的问题和事例,或不易解释的事例,迫使对方解释,以此搅乱对方的思路,让对方一时摸不清真意,造成混乱,可以大大地减弱对方进攻势头。如辩“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正方说“艾滋病是发生在医院里,所以它是医学问题”,反方立即说“在医院里捡到一串钥匙,这把钥匙是医学问题吗?”正方说,要通过医学参与的才是医学问题,反方又问:“一个老太婆被人撞倒去了医院,可却是交通事故。”这样不断提出一些难以三言两语解释的问题,意在搅乱对方的阵线,减弱其攻势。

(2)收编论据,化害为利。当对方引用大量论据进攻时,应分析事例的多面性,将其转化成为证明我方论点的论据。如此接过话茬,为我所用,就能化解对方攻势,坚守本方的阵地。如澳门东亚大学队与南大队在对垒时,东亚大学队借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俗话,用巧妇比喻儒家思想,南大队则拿来为己所用,指出巧妇巧配各种菜谱,正好体现了灵活而正确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协调。这样就把对方使用的论据收编过来,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

(3)曲解对方观点。有时故意曲解对方提出的论点,迫使对方不得不重复进行解释说明,从而化解对方的攻势。

(4)捕捉口误。有时抓住对方的语失,轻轻一点,就可以打击对方的锐气。比如,在辩“目前人员设备状况下是否还能提高服务质量”时,反方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设备落后,人员紧缺,业务又极其繁杂,已经再无潜力提高服务质量了。”

正方道:“现在的实际情况不是无米之炊,而是少米之炊,我们不是完全没有设备,没有人员。米少不怕,只要真是巧妇,真能发挥出手艺,还是能够补偿一些不足的。”

在这里,对方引用成语说“无米之炊”,显然不符合事实,被对手抓住,打了个措手不及,点明无米与少米的差别,提出巧妇可为少米之炊,关键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收到很好的辩驳效果。

26.固守底线法

如前所说,在竞赛辩论中,底线是本方的最后防线。有时本方作战失利,不得不实施退却,但是退到底线位置时,就不能再往后退。如果底线不保,一旦被突破,本方的立论体系就会全线崩溃。所以,不管出现多么恶劣的情形,都不能在底线问题上动摇和退让。应立足底线,固守底线,牢牢把握住本方的立论,依托自己的优势,反复从不同角度说明本方观点和事实,加强和重申本方论点,又不使人有重复之感。这样有助于稳住阵脚,等待时机,向有利于本方的方向转化。

27.假设论辩法

假设论辩法就是在论辩过程中用假设的条件进行推理加以论辩的方法。

28.心平气和法

你急你的,你恼你的,我自不急不恼,心平气和地激怒对方,给又急又恼者火上浇油,达到扰乱对方的思维,打乱对方的部署,减弱对方论辩能力的目的。

29.晓以大度法

晓以大度法是人们在祖国或民族利益与个人或团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当对方非难挑衅时,表现出高姿态,对其晓以大度,最后使对方律己责,从而化解冲突的办法。

30.言而有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