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认识财商
42718600000012

第12章 财商理财(3)

堤义明一直要求他的职员勤俭办事,无论是预算开支,还是公用水电、信纸,他都不允许随便浪费。他曾自豪地说,他的三万名职工每天除必要的清洗外,绝不会糟踏公司的一滴水、一张纸。公司的毛巾使用一年后也不会随便扔掉,还要作抹布用。企业职工所以能这样做,主要是受堤义明的影响。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还经常自己动手修鞋。住的地方是普通的二层楼,而且从不享用高档的奢侈品。

(三)低成本赢得高利润

企业的目的就是使财富和利润的增值实现最大化。而要达到此目的。一般而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扩大产量;二是降低成本,增大利润。这两者在情况同等的条件下,后者通常风险最小,见效最快,因而是我们理好财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降低成本,可以使企业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收入,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家要理好自己的财,就必须重视成本核算,否则,亏本与破财是不可避免的。

默多克是享誉全球的报业大王,在他的崛起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在控制成本上下了功夫。

1984年6月,默多克买进圣里吉斯公司5.6%的股份。这家公司是个纸张生产大户,自1976年以来一直为他的公司提供新闻纸。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用1900万澳元的价钱买下了澳大利亚汤斯维尔的《每日公报》,这便在北昆士兰确保了一块印刷基地。有这样两个后盾,默多克报业的成本必将大大下降。

1985年底,默多克在伦敦东区港湾地带的华屏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新厂,以打破舰队街报业印刷工会的控制。厂区四周环绕着钢栅铁网,并由治安警卫保护,工人是用大轿车送进华屏的,车窗上遮盖着帘子和金属保护物。在里面,袖口高高卷起的默多克正在监督他所有伦敦报纸的生产。

自1981年他买进《泰晤士报》和《星期日察晤士报》后,第一次在一所印刷厂中印制他在伦敦的所有报纸。他终于将《太阳报》《世界新闻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合并到一个屋顶下面。

1986年1月,默多克宣布将其所有报纸的生产从它们长期以来所居住的布弗里街和格雷斯因路,搬到一个易雇佣电气、电子、电讯和铅字行业工会成员的工厂。印刷业工会闻讯后暴跳如雷。(尽管严格说来这两个老印刷厂均不在舰队街上,但他们都被看作传统的伦敦印刷业的一部分。)其他的印刷业行会,如全国印刷行业协会(NGA)和印刷及联合行业协会(SOGAT)立即举行罢工。

像其他对默多克估计不足的人一样,他们此举反而成全了默多克。这次罢工默多克得以从这两个印刷工厂解雇5500个工人,并在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即澳大利亚庆祝其全国性节日的那个周末――带领仅仅700个工人开进华屏。这一举动不仅是在一夜之间进行的,它还为默多克节省了大量的裁员费用。

迁入华屏的一大益处,是默多克的英国报纸的生产成本得以大幅度削减。由于裁减了国际新闻公司(默多克新闻公司的附属公司,拥有其英国报纸)的工人,默多克从而每年节省8000万~1亿英镑。当然这出现一些额外的费用,如利息、工厂治安费和建立新的发行系统所需的费用,但他度过初期的动荡后,默多克节约下了巨额资金。

《星期日泰晤士报》或许会得到丰厚的利益,在此之前它是在格雷斯因路的陈旧的印刷机上印制的。《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销数是130万份,当时已是伦敦销量最大的严肃星期日报,但那些印刷机最多只能印80页。

在纽约,默多克每星期天可以阅读送上家门的厚厚的《纽约时报》。搬进华屏后,默多克能将《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页数增加到200页,这在篇幅上将超过《纽约时报》。那些崭新的印刷机可以让安德鲁·尼尔主编对其读者和广告商夸口说:“从现在起,《星期日泰晤士报》将‘砰’地一声重重地落在您的门厅前。”

默多克离开舰队街这一富于戏剧色彩的举动,很快引起国内外舆论的注意。在英国,人们把这场争端和里根总统1981年解雇参加罢工的航空交通调度员一事相提并论。里根的那一举动在美国的劳资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先例。默多克此举改变了舰队街的面貌,长期以来那里的工会组织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对付的工会。

由于工会的禁令,人们走进舰队街上任何一家报社的编辑室时,从来就看不到一台电子计算机。舰队街印刷行业会要求资方的雇员超过工作所需要的人数的这一做法,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印刷车间里总是人浮于事,因为工会拼命维系那种已经过时的分工制度。

当变化来临时,很少有人对舰队街的印刷工会表示同情。连那些传统的工会支持者,也没有表示异议。《卫报》被认为是舰队街最自由化的严肃日报,也是《泰晤士报》的主要敌手之一,它也宣布将裁减工人。

人们传说,一些其他英国报纸也如法炮制。《卫报》总编罗奇称华屏是“一个分水岭”,他说默多克让新闻行业“拿了一个太顶”。他还补充道:“我对5000人失业而得不到补偿费感到遗憾,但我对默多克的计划及其表现出的刚毅又感到钦佩倍至。”

迁入华屏几周后,默多克对BBC电视台说,他的公司永远不会回到老印刷厂去,它也绝不允许NGA和SOGAT的成员进入华屏。

尽管他受到了压力,但他仍喜气洋洋:“我感觉好像是一个被判了终身监禁的犯人突然被释放了。我体验到一种无比奇妙的自由感。”而此前,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埃迪·沙在提出创办一张全国性日刊小报《今日》的计划之后,又打算创办一个严肃的彩版报纸,其广告收费标准则将大大低于舰队街日报的水平,这便对默多克最赚钱的生意提出进一步挑战。

默多克知道,沙的新报将切入传统上由《太阳报》提供服务的市场――《太阳报》当时是整个西方世界中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1985年,这张报纸连同其姊妹刊《世界新闻报》,共盈利7500万英镑。这年年底,澳大利亚一所股票经纪公司的分析家估计,仅《太阳报》的封面价格每涨1便士,便会给新闻公司带来1050万的额外收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为新闻公司提供着最大的财源,是默多克跨国传媒帝国的血液。他不能也不会让埃迪·沙砍断他的经济命脉。于是,先下手为强,以军事化的精确性,迅速策划了戏剧性的华屏之举,又打了一场漂亮的争夺战。这场争夺的实质就是成本控制与降价战。

四、合理进行消费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明确消费目的

很多人在消费过程中过于盲目,常常因一时的冲动而疯狂购物,过后才发觉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消费购物时极少压价,所以常常受到店员们的欢迎,自己也因此而觉得飘飘然。更有很多人在购物中和他人盲目攀比,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而购买豪华的物品,这些人除非拥有巨额的财产,否则的话会很快陷入财务危机,并有可能因此而不能自拔。

许多时候,我们想要买一件东西,往往不一定是非买不可,而仅仅是因为别人有这件东西而自己没有,这是攀比心理在作祟。事实上,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不一样,没有必要和别人相比较,而且,我们拥有的东西,别人可能不拥有。

信用卡的使用方便,常会使人立即当场就购买商品或服务;有些人在和朋友或亲戚比较物质生活时,就昏了头,使用信用卡随意消费。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钱的占有就等于成功。追求身份地位的人,会去买较贵、较好的东西,以此来证明他们比别人更成功。

在购物中,我们应有正确的消费观,能够不为广告所感,只有在自己需要时才会购买东西,不会为一时的冲动而花钱。购物时能够货比三家,也能够很熟练地与货主进行价格方面的谈判。如果拥有信用卡,也不要盲目地透支,因为透支带来的是利息损失,更没有必要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而购买奢侈的物品。

2.正确看待广告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广告已经无孔不入。一些出色的广告总是使人萌发购买欲。

广告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一个新产品的出现并不引人注意,但随着它不断的重复,人们的目光逐渐被吸引过来。即使对此毫不在乎,在多次重复的耳闻目睹中也会对某个小广告的内容有所了解,产品的形象也就依此而在人的心目中树立。曾经轰动一时的某产品,其功效并不像广告所说的那么神奇,但由于全国范围内的轮番轰炸,使得不少人产生了购买欲,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曾有一段时期这种产品的生产车间日夜开工,还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单纯靠广告而走红的产品是很难在市场中维持长久的,于是有了后来此产品销售的大滑坡。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传播媒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铺天盖地的广告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它在向我们介绍新潮、时尚的商品的同时,也在引诱我们去购买各种我们未必需要的东西。

明智的消费者往往能够看清广告的实质,他们明白广告所说的不一定现实中就是这样,广告往往是突出产品的优点,而对其缺点竭力加以掩饰,对各种动听的劝人购买的广告语也能沉得住气。广告仅仅是广告,与现实情形总是有差距的,不要轻易听信。他们具有一些基本的消费常识和消费技巧。每次购买商品时,总能够深思熟虑,再做出自己的决定,尤其是购买较大商品时,更思考一番:是否非买不可?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二)勿被商品牵着鼻子走

1.购物时掌握主动

要学会掌握购买的主动权,以免在购物的时候受人控制。商家总是很精明的,他们久经沙场,知道该怎么样使顾客把钱从他们的口袋中掏出来――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长期的训练使得他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动声色。

有时候,我们常常存在这么一种错觉:商家是专业人员,他们的话总不会错。所以我们有时候甚至请商家帮助我们提出建议,然后我们还会带着感激的心情来购买他们的商品。等到我们把一大堆东西买回去之后,我们就会发觉自己太匆忙了。

当然,拒绝推销员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这些人员以游说顾客购买为职业,这是他们的谋生手段。如果他们无法说动你把腰包里的钱掏出来,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能挨饿,有时候,我们有必要把推销员视为对手,在心理上应该戒备,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对方是专业人员,而我们是业余者,我们要警惕。

此外,应该明白,如果东西不需要,即便很便宜也不值得去买。例如,一件名牌上衣由150元降到了100元,不明智的消费者往往会认为可省下50元,于是就买下了,而不管需不需要。明智的消费者则会首先考虑需不需要,如果需要,买下可省50元,如果不需要,不买可省150元。因为买了一件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即使降价很便宜也花了不该花的钱。

2.抑制购物冲动

对许多人来说,逛街是一大嗜好,每逢周末、节日,甚至是下班回家的路上,总喜欢到商场、超市或市场上去瞧一瞧,而且绝不会空手回来,每次都会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遇到某个商家打折,就是某个小店大甩卖。总之,每次都感觉是讨了个便宜。但这样一来,常常是买同的衣服穿几次就不喜欢了,或者是根本就穿着不合适,买回的某些用具根本就没有用过。当时只是觉得便宜,根本就没有考虑自己需不需要。一年下来冤枉钱花了不少。其实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存在。因此在买东西时,首先考虑自己到底需要不需要,不要一时冲动盲目消费,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无形中一年会多花不少钱,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不少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漂亮的衣服就爱不释手,虽然这个月已花了不少钱,知道不应该再买了,但是,你会对自己说,“这件衣服实在太漂亮了,如果不买的话,下次就不会遇到这么适合自己的衣服了”,“我可以从吃饭的钱中省下这笔钱”,“这件衣服实在非常漂亮,只买这一次,下不为例”等等,实际上这笔花费数目一定不会太小。更糟糕的是在一个星期后,你又看到了一件令你喜欢的东西,比上次那件还要漂亮,还要适合你自己,于是,在找了比上次还要多的借口之后,你又买了下来。有些人即使已定了消费计划,但不执行的话,就会越花越多,钱自然而然从你的手指缝间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