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认识财商
42718600000014

第14章 财商必备素质(1)

一、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

(一)诚信为本

讲诚实,重信用。欲成其事,先正其心。靠欺骗和邪念是做不成大事的,只能是小打小闹。中国刚开始发展市场经济时,有一些人靠造假售假赚了一些钱,但他们却很难做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他们都垮下去了。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做生意的根本。信用来源于一个人的正直与坦诚,如果他是一个靠歪门邪道来挣钱的,怎么可能树立起自己的信用呢?

在北京大栅栏林立的店铺中,有一座古朴庄重的楼阁,这便是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尊育创建的、享誉海内外的老字号“同仁堂”药店。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又使同仁堂走向了新的辉煌,发展成为总资产18亿元、拥有6000多名员工的现代集团企业,并成为医药界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

同仁堂历来就有注重宣传自己的传统:在清朝时期,每当京城会试期期间,同仁堂都要向举子们馈赠牛黄清心、羚翘解毒等四季度时之药,以此为同仁堂传名;每当阴历二月开沟时,同仁堂便制造写有同仁堂字样的大红灯笼,夜晚置于开沟之地,以防行人落人沟中;同仁堂时常还做些舍粥、舍棺材的义举……,这一切都使同仁堂美名流传。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同仁堂为了提高声誉,扩大百年老字号的影响,将同仁堂的优良传统和形象发扬光大,制定了以“德、诚、信”,为服务宗旨,以“养生济世,治病救人”为己任的企业形象建设汁划,修德、本诚、立信,从经营、制药、服务等各方面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形象。

1.修德

同仁堂以“养生济世”为己任,从不为不义之财所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曾流行肝火,同仁堂制造的特效药板兰根冲剂供不应求,到同仁堂拉板兰根冲剂的汽车排起了长队。

同仁堂的员工们为了及时供应药品,服务广大患者,昼夜奋战,生产高质量的板兰根冲剂。有人提出药品需求量这么大,而且配料之一白糖因为库存用尽,不得不用高价糖,应该提高价格。但同仁堂将治病救人视作自己的天职,更不能乘人之危发财,药品一律按原价出厂。

危急见真义,同仁堂无数诸如此类的善举,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公众中拥有了极高的信誉。

2.本诚

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的药质和药效,在采购和制作过程中严格把关,绝对不允许劣质原料进入同仁堂,也绝对不让任何一种不合格的药材走出同仁堂。

为了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店,药店建立了从采购、验收、保管到销售,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把关的质量检验制度。店内所有药品都从主渠道进货,“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被拒之门外。

同仁堂一向不惜以高价购买上品参茸,对黄酒、蜂蜜等附加料的选择也是极为重视。在收购野山参、鹿茸、冬虫夏草、牛黄等名贵药材时,要派经验丰富的中药专家亲临产地,看货选样。

在制作成药过程中,同仁堂严格地按照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行事。店内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炮制工序到包装上柜,要经上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所售饮片,均需经过再加工,除去杂质方可销售。另外,同仁堂的产品除了用眼看、手摸、耳闻、口尝的传统鉴别方法之外,还建立了检测制度,新药要由质检科送权威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三百多个春秋过去了,同仁堂药店大了,名气大了,但它追求――“质量第一”却丝毫未变。

3立信

同仁堂本着“一心为病患者服务”的思想,用真诚、周到、及时的服务建立企业的信誉,宣传企业的形象。

多年来,同仁堂一直默默地为顾客提供着各种费工、费时的便民服务。买药的顾客经常对药性不清楚,或是代别人抓药,为此同仁堂在店堂中设立了“问病服药处”,聘请有经验的退休老药工为顾客免费提供咨询。

中药里,汤剂的比重较大,熬制汤药费工费时。同仁堂坚持为顾客熬制汤药,只收取极低的工本费。此外,他们还长期代客加工中成药,加工的丸、散、膏、丹等保持了传统的制作工艺,用料细,做工精,有效成分保持得好,因而许多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托人或专程来同仁堂配药。

药店还安排专人夜间售药,设立患者和客户急需药品登记簿,为残疾人送药上门。后来同仁堂又创办了医馆,聘请26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北京市有名老中医坐堂应诊,为百姓解决了看专家号难的问题。由于医馆专家的医术精湛、疗效显著,国内外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这些便民、利民的服务胜过了千言万语的文字宣传,因为它深入民心。

经过修德、本诚、立信的三步曲,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成为企业德、诚、信的化身,在消费者中树立了“养生济世,治病救人”的形象,拥有了“德、诚、信”的美好声誉。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和坦诚的人,首先要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永远不要想着通过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为了图这点小便宜,你可能就陷入隐隐藏藏、神神秘秘的境地,你生怕别人会知道,然后可能会撒谎,一旦撒了一次谎,你就要不断地撒谎来使别人相信以前的谎言,最后陷入一个怪圈之中。除非你能当机立断,跳出这个怪固,否则,你可能会越陷越深,你可能一生要带着面具来生活,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拥有坦荡的胸怀,你就能真诚地对待所有的人,就能与人们和睦相处,你的胸怀也会越来越宽广,能容百川纳大海。你的眼界也随之宽广,你的眼光也随之深远,你做事也随之更加大气,你的事业也随之兴旺。

(二)勤俭助人

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官皮尔利捷斯特对他的孩子说:“贤明而聪慧的人,金钱和时间同样不浪费。”即便到了极富裕的年代,也必须提倡节俭。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节约是人的美德,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父母以身做则,言传身教,生活注意节俭,管家理财合情合理,孩子就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慢慢也形成节俭的生活习惯和优良品德,为将来的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那些拥有巨额财产的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在过着一种令人称道的节俭生活。许多报纸在报道这些人的生活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透露出这样的感慨:他们生活与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太不相应了。

韩国首富、现代集团创办人郑周永虽腰缠万贯,但却异常节俭简朴。他在创业时曾以“喝咖啡浪费外汇”为由告诫部下要勤俭节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省下更换鞋底的费用,他给自己的鞋底钉了铁掌。他经常穿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穿过的工作服,家中用的电视机还是1988年生产的17英寸电视机。

林绍良乃印尼首富,林绍良的资产总额已超过70亿美元,目前名下共有192家公司,分布在印尼及世界各地,涉及金融、地产、矿产、电子、航运等70多种行业。林绍良虽是商界巨贾,但从不炫耀富贵,处处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他的个人理财观是:“钱要用在刀刃上”。

事实上,这些世界巨富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他们已形成了节俭的作风,他们的财富正是在不断的努力创造和精打细算上逐渐积聚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能够在不加节制生活中积聚财富,因此,节俭便成为理财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在2002年,政协委员王楚光说,现在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少,可是勤俭节约却被大家忽视了。似乎进入小康之后,再提勤俭节约有点不合时宜。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无论是传统的地主豪门,还是近代的实业大家,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的事例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败都败在“奢侈”二字。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事实上,我们的资源结构不平衡,贫矿居多,按人口平均,无论是矿产、土地、森林,还是淡水,人均占有量都很低,资源状况十分脆弱,不勤俭建国是绝对不行的。像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他们的经济比我们发达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比我们高,可是他们的生活起居却处处精打细算,民风十分节俭。凡出访过这些国家的人无不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2001年9月5日晚,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劳拉在白宫举办布什上任以来的首次盛大国宴,款待到访的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和夫人一行。与其前任克林顿设国宴时讲究排场的风格相比,布什此番设宴则有点“勒紧裤腰带”,更多地强凋庄重,规模虽小但却不乏特色。

克林顿举办国宴不但讲究奢华,而且还喜欢排场,国宴时除邀请一些著名政治人物外,还总爱邀请许多社会名流和好莱坞明星前来助兴。常常是通宵达旦,热闹倒是十分热闹,但却少了国宴所需的“正式”“庄重”和“独有”的特性。布什的首次国宴虽然在人数规模上进行了压缩,但在国宴的“正式和庄重性”方面却有严格要求:所有客人必须着晚礼服,黑领带,即便新闻记者也不得例外;宴会后的助兴节目时间也有严格限制,整个招待既热情而又不露奢华。布什不与克林顿“比阔”,其实要的就是这种差异。这样一来,他既能体现自己与前政府不同的风格,又可借此将自己做出的“恢复白宫尊严”的竞选诺言落到实处。

我们可以看看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尽管美国一般家庭都比较富有,但他们的生活比较简朴,不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请客人都比较简单。他们的生活开销也是比较有计划的。美国今天的人们富裕起来后,往往会让居所变得更随意浪漫,他们的家用电器似乎不够档次,家具也显得更为原始。他们越富有就越想显得平平淡淡,于不经意中显露匠心。今天的美国消费者迫不及待地向世人显示:虽然他们的有价证券正在膨胀,然而,他们并不想成为享乐主义者,或者是镀金时代的庸俗之人。今天的人们已把消费囊括在道德之中。这不仅仅是由于一些公司在大肆推行它们的环保战略。消费者如今已经形成自己的消费模式,以证明他们是如何反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他们认为,将钱花在鱼子酱和法国大餐上是行不通的,只有当你将钱花在一些有用的东西上时,才会发现天空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许多美国人推崇高尚的理想境界与简朴的生活方式。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创立了一种节约消费的准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使金钱道德化,与现代高尚的心灵境界交相辉映。斯坦利先生是《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之一的总裁,他的个人理财观具有独到之处。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是必要的,但不要为节约一美分的钱财而绞尽脑汁,过分的节约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美国的图表》杂志最近根据过去几代人的表现,分析、模拟了未来消费模式。他们发现,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年龄在25~34岁的房主,将把更大一部分收入花在阅读、计算机和软件上,而在汽车、酒类饮料以及住宅设施方面的花费将更趋减少。

一个完美的成功者,不仅仅是自己能够积极地去创造财富,而且,也会有一颗博大的心,在自己创业过程中会不断地给人予帮助,尤其是给予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

拥有超出自己实际需要的金钱该怎么办?美国大富豪范尼认为:“自己成为富豪,仅靠运气。财富太多,对个人和家庭都没有意义。人只能是人,钱也只能是钱,拥有再多的钱也成不了神仙。”他找来律师商量,决定以匿名方式助学解困。最初捐一二十万,后来成百万地捐,最多的一次竟捐了3000万。在给母校总计5000多万的捐款中,他指定资助家境贫寒而成绩优良的学生。因为资助额度越来越高,范尼感觉这种匿名方式迟早会被发现,便又与律师精心策划,把35亿美元资产不可逆转地一次性捐出,在百慕大成立了一个名为“阿特兰迪”的基金会。按百慕大法律规定,任何人甚至包括政府都无权追查基金会持有人,范尼从此高枕无忧。

范尼前后共捐出41亿,这恐怕是他所有的钱。他目前住的房子是租的,手腕上戴的是一块价值仅15美元的表,甚至没有自己的汽车。当然。他还是给自己留下退路,500万美元给自己,五个子女各设一份信托基金。他说,这一切已足够自己度过一生,对儿女们也不乏父爱与关切。

捐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钢铁大王卡耐基的魅力并不在于他拥有的巨额财富,而是他慷慨的捐赠行为使人们感觉到其人格更加伟大。2002年4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经济改革与良治”论坛上,会议的主要发起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教授就高度称赞了赞助此次论坛的几个机构,其中就有卡耐基国际基金会。

捐赠应有所选择,而非盲目地把钱捐出去就算了。家庭中用于捐赠的预算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此外,要在大量的捐赠对象中做出选择。比较它们之间的信誉,从而确信自己的捐赠能够被用在合理的地方。中国的希望工程基金会是比较值得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