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42813200000034

第34章 邓小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15)

(一)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

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由于手工工场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东西方航线的开辟,由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巨大发展及由此带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巨大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现代化的尝试,这可以说成是全球化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种全球化浪潮的推动、涌动、冲击下,开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原始积累,形成了早期的统一的欧洲市场,并开始要求形成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带来了航海业、对外贸易业和纺织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开始成为新兴的主导阶级。这直接造成了封建生产方式的日渐解体,社会的主流思潮、政策、生产方式从封建主义、封闭的手工生产方式慢慢变成重商主义和开放的现代生产方式——这是后来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及其思潮、政策的直接来源。与此同时,近代无产阶级的前身,如海员、店员、流浪无产者的诞生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成为这次全球化的另外一种直接产物。

当然,这次全球化的第一次性、试验性,使得它不能不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尽管各国的经济通过国际商品交换已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还是局部的、松散的、有限的,还不能称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和现代化。但是,也正是由于这次全球化的尝试及由此形成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才有了后来的在此基础上诞生的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及其经典(古典)理论与政策、才有了现代无产阶级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有了现代社会的发轫。因此,这次全球化便具有了首次的意义、地位和特征。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同时,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愈是扩展,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愈是增加自己的资本,愈是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二)全球化的第二个阶段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商业资本主义试验、因地理大发现而产生的第一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2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基础上,工业资本主义粉墨登场了,这便是全球化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全球化的这一发展阶段历经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一个多世纪,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这成为全球化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和动力。以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大工业和工业社会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和农业社会,由此,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的机械化生产阶段。而这次全球化浪潮所造成的阶级分化、社会思潮、社会成果便是诞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文明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经典理论与政策,并把人类社会由此推进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亦即私人资本主义时代。以此同时,产业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也由此而诞生。以亚当·斯密为主要经济学代表人物,以孔德、斯宾塞以及后来的杜尔科姆、韦伯等人为主要社会学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古典理论,和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原生形态的无产阶级经济学、社会学)与国际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便成为人类社会很长时期内全球化、现代化的两种不同结果、不同主张、不同思潮和不同社会发展道路的主要代表和主要标志。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主张和社会实践运动,揭示出全球化的两种不同前景。如斯密主张,依靠自由竞争和市场价格的无形的手的自动调控,就可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自动均衡,实现土地所有者、资本家、无产者三大阶级之间的平等、和谐、和平共处,因此,斯密认为自由资本主义或者私人资本主义是最完美的甚至是永恒的社会,全球化所造成的未来社会必将是私人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全球化。这种理论和政策主张长期被奉为资产阶级的经典理论与政策。

但是,马克思主义对此则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产生了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并由此引发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点已经被1825年在英国首先爆发并由此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的铁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克服这种危机的唯一方法和途径便是消灭或者扬弃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而这又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式的全球化。他们认为,这种发展道路和发展结果是来自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种全球化所指出、评价和预测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这次全球化的洗礼之后,终于从封闭时代进入到开放时代、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从近代走到现代。从此,全球化、现代化终于成为人类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不可逆转的现实趋势、道路与潮流。

(三)全球化的第三阶段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三阶段的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此时,出现了以电力和内燃机为主体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由于电力、无线电波、飞机、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社会开始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器时代,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力工业等重工业和铁路运输等近代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整个工业体系中,重工业日益取代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的电气化生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大资本对小资本的吞并使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手中,造成了生产和资本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迅速集中并产生了垄断——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社会统治,商品的输出让位于资本的输出,而且垄断组织在争夺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建立起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和领土上把世界瓜分完毕,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切经济落后的国家和民族被迫打开国门,彻底结束了原来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经济状态,卷入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来,世界上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依赖日益加强,正如斯大林指出的那样:“个别国家和个别民族的经济已经不是独立存在的单位,已经变成所谓世界经济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这样,传统的资本主义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就过渡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而传统的经典理论和政策也随着1929年到193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宣告彻底破产。

列宁及时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早在1916年就正确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特征,科学预测和明确宣判了帝国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死刑。在这次全球化浪潮中,诞生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此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全球化浪潮,社会主义作为全球化的一种思潮和制度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设想(原创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国和多国的实践,并一度在后来的第四个阶段的全球化过程中的很长时间内占据了上风。就连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度,受到全球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全球化浪潮的推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2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4和影响,经过激烈而痛苦的争论、较量和斗争,也诞生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全球化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后来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的道路。这条道路更好地适应了国际社会的外部发展要求和中国社会内部的发展要求,把中国这样一个封闭的东方农业大国推进到开放的现代工业国家的发展进程之中;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式的全球化又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因此,中国对世界范围内全球化的发展做出了中国的贡献和马克思主义的新注解。实践证明,全球化浪潮中社会主义道路、体制的选择在当时当地情况下是正确的和有效的,而传统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道路和体制,在这一次全球化过程中已经被大危机的史实所证明是过时的、不相适应的,因而必然是将要被淘汰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与斗争在这一次全球化过程中,上升为人类社会的一对主要现实矛盾和全球化发展的两种主要标志。

(四)全球化的第四阶段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人类社会逐步越过了传统的工业社会开始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或信息时代,相应的国际格局也从过去的冷战时代或者两极争霸时代,转移到以和平、发展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新时代。人类社会在这种日益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国际背景、国际潮流的影响下,每一个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到新一轮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全球化进入到第四个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开始了全球化的新探索、新试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既有过痛苦的教训,走过弯路;也有过经验,走出了社会主义方式全球化的新路。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因循守旧,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固守以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实施计划体制为主要特征的斯大林模式。并把此种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使社会主义模式陷于僵化,导致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弯路、教训和苏东的社会主义剧变。这从反面证明了一点,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一定要从国际、国内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国在经过一段痛苦的探索和教训之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对国情认识的深化,毅然决然、因势利导地改革了传统的计划体制道路,把自己的发展融于国际社会的发展之中,实行对外开放,开始了新的符合全球化发展要求的思考和选择,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既符合国际社会全球化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大局、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和谐社会发展道路等等,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巨大成就。这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对全球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也做出了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新注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这也从正面证明,适应人类社会全球化要求的社会主义方式的全球化道路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同理,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及其经典理论与政策破产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两条道路来摆脱危机:一条道路是进行改革与改造,如英国的凯恩斯主义革命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先河,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对经济活动进行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两只手的调控,并通过技术革命的和平发展道路,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了复兴,发展到列宁未完全预料到的“垂而不死”的新阶段,并对全球化做出了资本主义的新理解,开创了资本主义全球发展的新道路;另一条道路则是发动战争(如德意日法西斯),试图通过战争来转嫁危机、摆脱危机,最终这条战争道路使帝国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走向覆灭。

在这次全球化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方式的较量和回答难分输赢,或者说各有胜负,这两种道路将要长期共存、联系、合作、竞争,求同存异地发展、较量下去。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也必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长期地持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