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
42826200000014

第14章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

(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意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按照产业类型可以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分为传统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意产业集群。按照创新类型可以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分为产品或技术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商业模式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创新是广义的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技术创新,还包括渠道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治理模式创新等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由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其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往往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

英国产业集群研究专家 J 。Humphrey 和 H 。Schmitz认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与走低端道路的低成本集群相对的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道路。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弹性专业化、高质量的产品、创新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良好的法规制度下企业间自觉地发展合作关系。低成本集群则是依靠价格竞争、廉价商品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参与竞争,集群内部的信任度低,容易发生恶性竞争。由于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模式及其过程不同,创新型产业集群不仅包括高技术产业集群,还包括“创新型低技术集群”。意大利、法国、德国、丹麦、瑞典和挪威的纺织、服装、鞋、家具等产业区,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以及企业互动和合作形成了典型的创新型低技术集群。由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研发、设计等创新性活动环节,而高新技术产业也存在复制、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因此判定创新型产业集群不能简单地依据产业的类型,更重要的是集群内部的创新活动与治理结构。纽约时装、法国香水、意大利皮革等发达国家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表明,传统产业同样存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网络中,创新型产业集群不取决于产业的性质,而取决于集群的定位与核心能力。在全球IT 等高技术产业网络中,既存在硅谷等创新型产业集群,也存在东莞等走低端道路的低成本产业集群。

随着国际竞争激化,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国内宏观调控与外贸政策的变化,浙江各地商务成本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浙江产业集群面临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加快浙江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举措。但是,目前国内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识还很模糊,存在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单纯理解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将高新区等同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等误区。

由于浙江大多数产业集群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学习与创新能力,但是与国外发达的产业集群相比,无论是企业的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还是整个集群的治理结构与制度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创意型产业集群才刚刚起步,传统产业集群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廉价劳动力与价格竞争获取市场份额,在全球价值链中处在低端环节。产业集群内部劳动力无序流动,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企业之间经常出现恶性竞争,并导致各类区域性质量问题。虽然进口大量的国外先进设备,但是却囿于技术与管理能力,只能生产普通的产品,或者为跨国公司代工,很少有创新型集群的那些优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科研、教育、培训、咨询等相关生产性服务性发展相对滞后,协会、商会的治理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风险投资、金融担保机构等相关机构发育不完善。随着浙江产业集群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的各种反倾销措施、绿色贸易壁垒与技术贸易壁垒对浙江产业集群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国外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才能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实现集群的持续发展。浙江必须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服务体系,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的区域文化,努力向以高附加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二)浙江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1.从传统产业集群到创新型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集群是浙江产业集群的主体。传统产业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升学习与创新能力增强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并获得更高的附加值。近年来,尽管嵊州领带、温州皮鞋、大唐袜业等浙江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对国外的一些产业集群构成很大的压力,但是更多的浙江产业集群在技术上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浙江产业集群甚至尚未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由于浙江传统产业集中于纺织、皮革、玩具等低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在全球竞争背景下,传统产业创新型集群在技术上必须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因此,承接跨国公司的订单,做O EM 仍然是浙江产业集群提升技术与管理能力难以回避的一个阶段。同时,浙江企业必须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知识流动的全球管道,了解国际市场最新动态,获得国际前沿技术信息与资源,加强本地人才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进一步提升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加快IT技术、电子商务、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运用,努力在工艺与产品创新能力方面与跨国公司看齐。

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加快了研发、制造与营销环节的分离,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制造沦为相对低端的环节。尤其是在纺织、皮革、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价值链中,浙江企业即使拥有一流的制造能力,也往往面临跨国公司在营销、品牌与渠道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要求浙江企业加大营销创新与管理创新,打造自主治理的价值链。鉴于国内市场营销的本土优势,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应充分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培育企业自主品牌与市场渠道,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采取“中心突破”(即以发达国家为营销重点)或“边缘包围中心”(即由发展中国家渐进到发达国家)的策略,提升国际知名度,培育国际品牌。

由于企业与集群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都受到当地创新网络与创新环境的影响,优化浙江产业集群的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对于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集群相比,浙江的行业协会、政府在集群治理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产品质量、环境环护等共同领域的监管,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治理功能,增强工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集群治理中的作用,依托本地论坛、网站、报刊等媒体,促进本地的知识流动与信息沟通,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内耗,构建更为完善的集群治理体系,并结合宣传、培训、示范等多种方式,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气氛。

此外,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产业创新、产业融合等多种途径,提升产业的文化内涵,进入相关的新兴产业领域,从而加速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如安吉竹业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影视、旅游等产业,富阳纸业依托传统造纸工艺,进入文化、旅游等产业,不仅扩大了产业集群的规模,也为产业集群的学习与创新开拓了新的空间。

2.高新技术创新型产业集群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主要通过加强研究与开发,而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则主要通过知识密集的商业服务。一般认为高技术产业 R&;;amp;D投入强度大,创新能力强。但是,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以及在不同的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组成、类型划分及其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我国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通信、医药制造业等行业的R&;;amp;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与O ECD的高技术产业标准存在明显差距,而国内很多计算机与电子通信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来源于价格竞争与劳动力优势。

浙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以现有的高新区、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为载体。目前浙江拥有杭州、宁波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温州(含炬光分园)、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台州、衢州、余杭、萧山、上虞、新昌等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内建立了13个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由于浙江的高新区大都只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集聚,高新区与创新型产业集群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区别,除了杭州高新区的IT产业外,浙江高新区的产业特色与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都有待进一步强化。

2000年以来,浙江省提出在新兴特色产业明显且相对集中的地区,着力建立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增强相关产业、技术、人才的集聚能力,提升区域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全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达到46多个,其中富阳光通信产业基地、乐清智能电器产业基地、宁波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昌医药产业基地、诸暨环保与装备产业基地、海宁软磁材料产业基地、黄岩塑料模具产业基地、绍兴纺织产业基地、嘉兴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兰溪天然药物产业基地、平湖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上虞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桐乡新型纤维产业基地、萧山高性能机电产业基地、海宁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宁波北仑注塑机产业基地、温州特种泵阀产业基地经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成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虽然绍兴纺织、海宁纺织、桐乡纤维、上虞精细化工等浙江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脱胎于传统产业集群,但是,与一般的产业集群相比,浙江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大,技术密集程度也普遍较高,创新能力也较为突出,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潜力很大。

根据意大利产业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于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能够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也能够有效避免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的锁定,加快浙江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从而使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强的活力。浙江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培育,应当借鉴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与高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浙江传统产业集群,促进浙江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和集群化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一步完善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及孵化器建设,加快高校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产学研紧密结合。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投资扶持、加速折旧、税收减免优惠等措施,提升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3.创意产业集群

1998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认为:“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音乐、表演艺术以及电视、广播等诸多活动。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认为,创意产业一般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创意产业来自创造力和智力资产,因此又称作智力资产产业;第二,创意产业来自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因此创意产业又称为内容密集型产业,而且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密集型产业;第三,创意产业为创意人群发展创造力提供了根本的文化环境,因此又往往与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概念交叉使用。

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发展表明,创意产业一般集中于大城市,如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罗马、米兰、柏林、东京以及香港、汉城、孟买等城市。这些城市之所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并不是因为规划,而是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自身发生、存在的规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自人的创造力以及与技术、经济、文化的交融。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集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效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运输、电讯),而且需要创意基础设施(包括高品质的大学、研发设施、风险投资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保障、能够吸引有创造力的人的条件环境)。在创意文化产业集群内部,创意人群生活和工作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多样化的宽松环境,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和互动,而且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独特的集群发展环境。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佛罗里达教授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喜欢住在技术、人的才能和宽松愉悦的环境三方面排名很高的城市,而创意企业则会集中到有创造力的人乐意居住的地方。

近年来,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省份之一,推动了浙江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年1号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创新推动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明确把“培育壮大工业设计、品牌策划、广告制作等创意产业”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举措。杭州、宁波、义乌等市也先后出台文件,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出现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杭州杭印路 LOFT49内集聚了美国D1设计库、潘天寿环境艺术研究院、江南布衣等20多家创意设计公司,涉及日用品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广告策划、商业摄影、景观设计、美术雕塑、装饰设计等创意门类。杭州高新区动漫产业园、数字娱乐园、开元198、宁波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基地、温州学院路7#LOFT等也已逐步发展成为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6月,全省共有创意园区18个,集中分布在杭州、宁波等城市。

由于浙江与创意产业相关性较大的人才与高校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和温州等中心城市,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杭州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37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达到了40万人,目前杭州已经拥有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字号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动漫游戏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休闲旅游业等八大重点发展行业,创意产业综合实力已经名列全国第五位。杭州动漫产业制作机构达到300多家,列全国第二,中国国际动漫节每年定期在杭州举行,已成为目前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最广、人气最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动漫节。位于杭州萧山休博园内的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囊括了广告设计、建筑设计、艺术和工艺品、时尚设计、影视传媒、表演艺术和出版等多种创意产业形态,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配套最完整的创意产业经济区。2007年,由杭州高新区科技局牵头,区内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杭州)基地等单位编写的《杭州高新区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及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入选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服务项目试点产业集群 。

由于浙江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同,创意产业发展内容各有侧重。宁波市充分利用区位、经济、产业和港口优势,着力发展对传统产业有着巨大带动提升作用的工业设计产业,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绍兴市依托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纺织创意产业基地”。东阳的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通过结盟国际影视巨头,进军影视制作业,逐步构建以影视制作、影视发行、影视传媒、影视服务、主题公园为主体的“大影视”产业集群。义乌市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与当地服装、印刷、玩具等产业集群,建设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会展、时尚模特、影视动漫、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发展,推动义乌小商品产业升级。随着创意产业的不断兴起,浙江的创意产业集群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创意产业集群并不等同于创意园区或创意产业集聚地,如果缺少各类创意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乏创意与创新的氛围,创意产业集群建设的难度也很明显。

(三)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路径探讨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不仅是浙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浙江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浙江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强化支撑当地集群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规划建设,促进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整合优化省内外创新资源,抓好对集群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升优势行业、优势集群的创新能力,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集群创新体系。积极引导浙江产业集群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计划,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产品与特色。在集群中,各行动主体应充分发挥能动性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在技术、政策与经费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并有意识地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加强对集群企业所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体系,通过税收、价格、信息等政策,激励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欲望,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协调区域内创新主体之间的矛盾,对创新主体的关系进行规范、调和,指导创新活动的发展。

浙江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包括企业、集群或集群所在的县市区和省三个层次。借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经验,可以把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体系分为基本的产业服务、市场与技术信息收信与分析、标准与质量控制、技术推广、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等不同方面。由企业、政府与相关社会组织共同组成浙江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浙江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往往因不同的产业、结构、类型而有所差异。由于产业集群创新存在较强的外部性,由地方政府引入外部创新能力与资源就变得非常重要。地方政府倡导下的集群创新资源可以避免企业技术中心的不足,提升集群内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地方政府在引进外部资源时,从谈判能力到组织信誉,从合作网络的扩展能量到各项条款的承诺,都比一般的中小企业更有优势。由于集群创新资源的使用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地方政府还需要设计一种机制将自己引入的创新资源转移到企业手中。创新资源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计和新品种的费用,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但是,非公司化运作的创新资源组织,必须依靠地方政府不断地投入,不仅缺乏盈利动机与活力,无法形成创新能力的持续性增强机制,并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创新资源的无偿使用会使中小企业对公共创新资源产生依赖,而创新中心的不可持续性最终将限制整个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浙江产业集群创新资源配置的组织制度设计应以公司化运作为原则,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引入者数量与投入规模,组建一个股份制或政府全部出资的技术开发公司,来专门经营与开发引入的创新资源,通过市场竞争,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设计、新工艺和新产品,在满足中小企业需要的同时,增强公司持续性创新能力。由于盈利动机与市场压力使该公司必须增强持续性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

产业集群创新资源的组织制度必须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一个好的产业集群创新组织制度可以增加新技术设计与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扩大对创新成果的售后服务以及再开发,加大产业集群内部技术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力度,从而加速技术成果与能力的扩散,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培养集群内部中小企业对创新成果的使用兴趣,帮助中小企业尽快地掌握新工艺,提高对新产品和新设计的吸收、消化能力,并增强对新技术设备的新产品设计的深层次开发与应用。通过组织新技术产品、新工艺设计和新材料的展销会与演示会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与集群外创新组织与行业协会建立广泛的技术与市场联系,解决每个中小企业收集技术与市场信息成本过高的问题,对产业集群知识的扩散与技术创新的提升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随着科技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浙江产业集群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浙江产业集群应该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尝试各种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新形式。具有复杂技术含量的产品,其竞争优势无法脱离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人员流动对技术转移至关重要。鼓励浙江产业集群企业家出国考察,鼓励温州、青田等地的华侨回国投资创业,加强与国外浙江(主要是温州及青田)人才密集地区的联系,为人力资源流动创造有利环境,促进浙江产业集群的观念更新和技术、信息、知识的流动。完善浙江“引进来,走出去”的体制环境,鼓励浙江企业吸收国外科技资源,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跨国公司在浙江设立设计与研发机构,鼓励跨国公司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争取和跨国公司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使外资企业落地生根。鼓励国外技术和智力密集型服务业向浙江产业集群提供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设计服务、测试服务、融资服务、创新过程管理服务,提高浙江企业的创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