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新模式
42830300000011

第11章 异想天开让儿童动漫入住校园

第四章 异想天开 脚踏实地

———“阳光城”版块内容之儿童动漫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作为现代科技及其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产物,儿童动漫正逐渐成为影响现代童年生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儿童动漫以其影像制作和呈现的技术优势,以及可供儿童心灵漫游的梦想世界的打造,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磁场并深得儿童喜爱。儿童动漫以其指向童年精神及生活的文化取向及内涵,一经步入儿童的世界即显示出神奇的魅力,令孩子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这其中的原因只能是现代动漫与儿童精神的彼此契合。这种契合,一方面表现为儿童动漫的信息呈现形式适合了儿童的感知特点和思维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儿童动漫所呈现的文化世界与儿童独特之心灵世界的相互通融。 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变革和大众化进程,以及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儿童动漫作为童年文化生活的媒介新宠,在现代儿童精神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面对着孩子们对于动漫声光世界及其塑造的形象所表现出的喜爱甚至痴迷,因莫名的困惑乃至于担忧而一味地回避或排斥,都不是立足现实的理智态度。承认动漫文化对于幼年精神的魅力,甄别其对于童年可能存在的种种影响,扬其功避其损,以引导或滋养童年精神的健康成长,坦然迎接动漫教育时代的到来,才是我们当下应有的明智选择。

一、现代动漫:科技催生的童年文化

(一)动漫世界与幻想的儿童

人生幼年是一个类似于人类原初状态的成长期,其心灵世界原发性的携带着一种神话式的精神特质。童年的心灵世界充溢着浓郁的人文性特征,是感性的、直觉的、幻想的、浪漫的、审美的、诗性的,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且有着主观化的倾向的。儿童的世界里就是天马行空的奇思梦想,是荒诞不经的酒神逻辑,是泛灵主义的童言稚语,是纵意挥洒的爱恨情仇。在这里,一切可能都可成为现实,一切想象都是一种真实,所有夸张都是一种常态,所有情感都是毋庸掩饰的。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世界观,在儿童看来,儿童动漫就是给自己提供或展示了一个他最想看到的世界。儿童动漫以其先进的技术操作优势和奇特的光影效果,把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逻辑、美与丑的鲜明对比等艺术化的手法运用到极致,让儿童心灵世界的原貌复活到屏幕上的真实画面中。儿童动漫中,那种时常被大肆渲染的跨越时空局限的冒险与刺激,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快意恩仇,光影变幻中的神秘诡谲,也着实让儿童在现实常规中遭遇压抑着的欲望、冲动、幻想与好奇,寻得了可以恣意宣泄的出口或通道,尽情领略虚拟声光世界的魔力无穷、梦想无限。儿童动漫所展示的正是儿童的所思所想,是儿童的心灵、儿童的世界。这个世界其实也就是英国作家托尔金(J 。R 。R 。Tolkien)所谓的第二世界。作为奇幻小说枟魔戒枠的作者,托尔金认为,幻想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它把我们带到现实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去,做不平凡的旅行。在那里,人类的一切梦想都不难实现,任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第二世界中也能当作事实来体验。按照无限的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来的第二世界,是人之最本真、也是最自然本性的反映,也就比我们所居住其中的第一世界还准确、还真实,因此能够窥视到人生的幽微深处。现代动漫的文化世界里,氤氲着奇幻的浓彩重墨,充满着无限的梦想与愿望,弥漫着生命的激情与冲动,这正是领引儿童穿越第二世界 的精神通道。儿童动漫由此而散发出神奇的魅力,制造了一个充满强大引力的文化磁场,令儿童痴迷其中、乐不思蜀。

(二)虚拟与现实的平衡:寻求动漫的现实意义

动漫作为一种文化的诞生与兴起,其最直接的缘由就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日益走向精密的发展及其在大众传媒环境中的应用推广。作为动漫文化的核心构成及其兴起的原动力,动漫作品的科技开发融合了现代美学技术基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影视技术学等电子技术原理,以及角色造型、色彩场景及动画的电脑设计技术,包括平面图形图像、动画三维立体造型、动画影音调配等软件技术在内的精确运用与合成,始终贯穿着现代信息工艺的创意和电子技术的程序化操作。动漫作品以其声光统一的信息运行系统,经由电视、电脑、电影等荧屏媒体的传播,以其精美的动画效果,逼真的虚拟场景、超时空的幻想发挥、快节奏的技法演进,幽默夸张的艺术运用等,一经突破传统媒体信息生成方式的局限和壁垒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即引得人们特别是儿童的浓厚兴趣和密切关注,并由此而引发少儿电视、电子游戏、网络娱乐、图书出版、服饰设计、玩具开发等一系列的行业链动效应,最终构筑起具有循环性质的动漫产业链。经由现代科技及其电子信息技术装载和配置的动漫效果及其所塑造的动漫形象,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和文化表征,深刻地吸引着儿童。这一普遍习惯或擅长于形象思维和图画式认知的受众群体。当然,这绝不仅限于经由电子技术所打造和现代媒体所渲染的动态画面和声像效果之形式。实际上,现代动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特质就关涉甚至直接指向儿童的精神与生活。且不论,儿童动漫作品的内容有相当部分是源自于对童话、故事、传说、戏剧、科幻等儿童文艺题材的忠实、改编和原创,其赖以动画、漫画之形式所塑造的人与物之形象,所渲染的画面场景,所传送的童言稚语,所展示的主题及情节、所动用的艺术手法、所承载的知识与逻辑,均无不追求对于儿童的思维、想象、情趣、欲望等心理元素的调动和运用,以迎合或服务于儿童的娱乐、审美、游戏、求知等需要的满足和实现。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动漫的热衷与喜爱。当然,这并不只表现为他们安坐于动画屏幕前的专注和投入,他们在其自由的游戏中、日常人际交往中、乃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行为中,都随时可见其浓厚的动漫情结。儿童喜欢看动漫图书、喜欢玩有动漫特征的玩具,喜欢有动漫装饰的服装和食品。现代动漫为当下的童年生活仿佛输入了一股新的文化元素,营造了一种新的精神氛围。正是作为现代科技及其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产物,儿童动漫这样一种与传统图文印刷乃至一般影视媒体全然不同的信息承载和传递方式,以其快速而广泛地向童年生活的渗入与扩张,正在成为影响现代儿童思想和行为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依据鲍尔 。洛基奇的媒介依赖理论,儿童年龄越低,其个人直接经验越少,距离讯息越远,因此他们比成人更依赖媒体,媒体所提供的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影响更大。动漫媒体对于儿童发展所正在和可能产生的作用,的确不容轻视。倘若说,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至更早的人们,是伴随着对于小人书和连环画的阅读和痴迷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那么在动漫传媒迅速崛起及其日益产业化扩张的今天。

二、异想天开:开发儿童动漫课程的总构想

“可能性教育”是学校开展教学的理念中心。可能性简而言之就是“还没有”和“将要是”。学生还没有成熟,还没有确定,还没有完成。儿童的可能性是儿童的成长性、终身发展性、创造性、未来性。可能性是儿童最伟大之处,面对儿童就是面对可能性。我们认为通过将儿童动漫引入课程将有利于儿童可能性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课程改革发生重大改变,探索从学生自己喜欢的动漫元素出发,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的创意活动的课程实施策略。

(2)通过研究促使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探索动漫元素融入三级课程的学科课程课堂教学一般特征,形成以学习兴趣和需求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原动力的学科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3)通过研究促使儿童教育发展重大改变,促进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彰显和发展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儿童动漫促进学生可能性开发的教育理念。

(二)研究内容

(1)儿童动漫创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动漫元素融入三级课程的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3)儿童动漫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三)研究意义

(1)儿童动漫是促进现代小公民可能性开发的捷径。对儿童教育的研究古今中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尽管在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更多依旧关注儿童的现实性,并以现实表现———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以现实的一得一失作为判断其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很少关注儿童可能性的开发,这成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面临很大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具有可能性,儿童还没有成熟、没有完成、还没有确定,因而更具有可能性,儿童的可能性就是儿童的成长性、终身发展性、创造性、未来性。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可能,从关注现实性转向更关注可能性,这是教育的变革。少年儿童对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的喜爱与生俱来,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关注动漫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传统教育手段难以实现的特殊作用,部分国家已经将动漫作品应用到基础教学中,不仅因为动漫带给人们的轻松与快乐是别的艺术门类难以比拟的,从剧本创作、动漫原型的创作、拍摄、配乐、信息技术运用,每一步都是艺术想象、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更是其他学科所没法达到的。在这里学生可以异想天开,可以开发其无限的创造潜能,是儿童可能性开发的理想捷径。

(2)儿童动漫是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淮河小学位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挨北仑港区,是适应北仑二次创业需要而新建的一所小学。新学校在动漫教学方面设施齐全,师资优良,不仅拥有三个标准的电脑教室,每位教师在校办公拥有独立电脑,教师人人拥有笔记本电脑,2008年建成的数码展示厅,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展示厅的设备堪称一流,场景区、配音区、放映室应有尽有,实验教师拥有独立的工作室,而投资几十万的阳光城动漫农庄和阳光城综合实践中心,里面有家禽区、花卉区、瓜果区、果木区、蔬菜区,还有陶艺吧、机械室、手工坊、车模馆,为学生搭建了动漫原型的创作基地。办学之初恰逢区教育局提出打造“数字教育”品牌,北仑新课程改革又进入攻坚阶段。这一举措为学校儿童动漫课程的开发和学校特色的构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提出了“数码校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开发并实践了“数码艺术促进学生基础素养”的研究工作和“数码艺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再研究”,相关课题成果获市一等奖。学校继成为省数码艺术培训基地后,2009年又有幸成为省首批科研孵化基地,基于儿童动漫原有的良好基础和孵化基地的初衷,探索素质教育深层推进的有效制度和模式,儿童动漫成为了首选。

(3)儿童动漫是现代小学教学课程的理想需求。实践证明,国家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及个性的发展,也不能凸显各所学校的特色及自由的发展。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开放式的管理体制使学校拥有了选择的余地、弹性的空间,为学校自主开发和建设特色课程,提供了可能。

如今,在这个网络时代、图像时代,与动漫的广泛应用不相适应的是当前我国严重存在着对儿童动漫理解肤浅、人才缺乏、教育滞后等不足。据有关专家称,“国外的动漫已成巨大产业,我国尚属起步,未来五年我国动漫人才缺乏15万”、“我国的动漫教学进入大学才几年”,这给未来人才的培养带来很大弊端。许多专家提出“我国动漫教学必须奋起直追”,“动漫教学须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儿童动漫已显得非常现实和紧迫,并理所当然地可以成为现代学校课程开发的理想选择之一。

(四)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创作、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思,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

(2)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并通过有个性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启迪,获得教益,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充分体现出儿童动漫教学中蕴含的价值所在。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空间、时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等方面。

(4)创新性原则:就是挑战与众不同的看法与做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张扬个性,创造出一种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灵感。它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只有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才能在各个方面显现出创新欲望,才能达到自我开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个性,创新也就是人性与独特性的张扬。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从学生的能力、个性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

(6)合作性原则:儿童动漫教学的优越性还在于它的合作性。因为学生有不同的智能,而每个学生又有不同优势的智能所在。采用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完善、设计、完成作品。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智能来学习、实践,如此可以让学生体验共同学习的好处和重要性,以及个人的优势智慧对团队工作的贡献,让低成就或学有困难的学生重新拾回学习自信心。

(五)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与此同时,辅以资料分析法、调查法、记录法、比较法等多种教育科研方法,以便较好地完成本课题的实践和研究。

(六)研究与实践过程

1 .课外兴趣活动阶段:“阳光城”的探索(2004年9月—2005年8月)

自2004年9月学校创建伊始,便开始着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出了“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开发与实践。取“阳光”的健康向上、温暖明亮、生命活力之意来创建“阳光城”,将学校施教区内以及学生学习、生活所在区域的社区看作一个模拟城市,学生就是这个城市中的“小公民”,学校是这个阳光城市的快乐大本营,联合芙蓉、牡丹和北极星三大社区,以“小市长负责制”最高领导集体进行自主管理,聘请所在区域的各单位领导和其他优秀人员为“小市长顾问”、“小公民辅导员”等角色,自主策划活动方案,模拟城市管理,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达到开发儿童可能性的目标。当时的数码艺术就是“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版块之一,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来做大做强数码艺术,确定研究方向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2 .构建动漫课程阶段:校本课程的创新(2005年9月—2008年7月)

受数码艺术活动的启发,学校将“动漫”作为独立课程来考虑,确定了学校动漫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实现了由原先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的数码艺术社团活动形式到全校师生都参与的动漫校本课程的跨越式转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动漫校本教材,探索了符合儿童个性与校情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在课程定位上,从实验初期注重技能技法转到以开发学生的设计创作天性,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上来,以一个完整的动漫作品创作为主题单元,从学生的创意出发,连接多个学科,形成了小学生创作与教师指导有机融合、高度统一的教学流程,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整合。同时,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实践,提炼形成了欣赏为先、表达为始、尝试创作、教师指导贯穿始终的教学策略。我们从主干课程入手发散到基于动漫的系列课程形式,如陶艺动漫、木艺动漫、纸艺动漫等,建立了以学生表达和表现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3 .动漫元素辐射学科阶段:学科教学的改革尝试(2008年8月—2011年3月)

在动漫主干课程发展的基础上,将动漫元素融入三级课程,打通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版块式结构,使三者最大限度地有个性地融会贯通,通过动漫丰富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深化,又通过学科教学促进动漫的内涵,让课堂逃离被形式化、表面化和狭隘化的命运。通过这种双向促进的作用将动漫元素辐射到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体育等所有学科中,并把动漫课程中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全面融入各科教学,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以点带面,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在各科教学中尝试以“动漫”为载体的学科新模式,开设诸如动漫语文(作文、阅读、识字)、动漫数学、动漫英语、动漫科学、动漫体育等新型课程,其中动漫语文每周2课时,动漫数学每周1课时,动漫英语等每2周1课时。

(七)保障措施

1.夯实管理网络

良好的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在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是课程实践的有力保证。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儿童动漫创意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如图4 1所示。

2.完善评价机制

(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建立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创意课程三级课程评价系统,其中合格课程为基本要求,优秀课程为较高层面要求,创意课程为最高层面要求,表现出明显的情感性和独创性。

(2)对教师课程实施的评价。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在:

第一,课程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即体现在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教学反馈等五个主要方面,重点评价对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意的引导和课后教师对儿童动漫创意课程开发案例的积累。

第二,确立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作为价值判断的主体,侧重于检查教育者是否为学习者服务,创设了一个有利于自由想象的情境和氛围,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创新精神。“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要帮助学生破除迷信;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就应允许学生写他们自己的文章。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是尊重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而这些重要体会正在变成我们的教育信条。

第三,对课程建设予以指导,使之合乎规范和标准;第四,应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即追求对评价情境理解和共识的增加而不是控制,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精神,实现教师个体“自主”与“责任”的统一。

(3)对学生发展性的评价。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可以发现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向度的。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表达和表现,从开始的选材,构思,脚本,制作,到最后的剪辑,从对人物造型,动作设计到摄像机角度与技巧的敏锐观察力和独到把握等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宜适当采用综合测评的方式,以深入评价学生在智能及学习中的优劣所在和发展情形。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老师评价等多元方法。除等第外,还采用描述性的评语,兼重认知、情意和技能的评价。因此,常使用的方式有:轶事记录、多元智能档案、光盘、展示会、创作赛、学生交谈、小组谈论会、问卷等。在实践中我们得出以下重要体会:“没有规律就是有规律。”“不合理就是合理。”“幼稚的、率真的就是最好的、最可贵的。”“不要做别人,做自己;不要重复自己,更要创新。”“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自由和想象。”“创造性思维需要自由。”“自由是创造的摇篮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索。”“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3.保证师资运行

由于我们注重的是这批孩子“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完善”。因此,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及学生的实际,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师徒制”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实践性培养模式: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业务脱产培训,邀请有名专家对艺术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课题研究模式: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使教师的业务、科研水平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