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42842900000040

第40章 社会调查(9)

①怎样确定访问的地点(包括抽样的基本方法);②怎样确定访问对象(包括抽样和配额的方法);③怎样进行接触(包括仪表和谈话方式等);④怎样问候(包括开场白等);⑤怎样确认合格的被访者(包括筛选方法);⑥怎样询问和追问;⑦怎样记录;⑧怎样结束访问。

其次,必须让调查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遵循所规定的访问指南和访问程序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调查员的培训课程在讲授“怎样做”方面都比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方面给人印象深刻得多、有效得多。然而,对新调查员灌输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同样重要的,因为完成上述的八项工作通常可以有许多方式,而通常培训中指导规定调查员完成每项工作的方式,一般都会比调查员自己能够找到的其他方式困难得多。对新调查员来说,为什么要按所规定的去做,理由一般并不明显。因此,在培训中十分重要的是,向新调查员讲清楚必须这样做的理由以及不这样做会造成的后果。

对新调查员除了进行常规的培训和指导外,还要针对即将实施的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作出补充的指导。如果实施工作是委托其他的数据搜集机构来完成的,那么对该机构的调查员也应该进行相同的常规培训和特别培训。

如果研究机构没有对调查员进行过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那么在常规的技术培训中,还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员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调查员所应具备的诚实、客观、认真、负责的品德;调查员所应遵循的为受访者保密、为客户保密的职责等等。

(2)培训方式

培训一般由实施主管负责。如果实施是委托某个数据搜集机构进行的,而且是第一次使用该机构,那么实施主管最好要亲自到该机构去指导和培训。但是,有时这种做法并不可行,例如路途遥远,同时雇用几个数据搜集机构,或数据搜集工作简单明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详细的书面的指导;同时通过电话对话或电话会议进行培训。

培训对象是受委托机构的督导,或最好是对督导和调查员都进行培训。一般的做法是:①介绍调查项目概况及研究目的;②讲解实施的要求、实施指南和注意事项;③分发给培训对象进行访问所需的一份材料,包括问卷、书面指导、必要的卡片等;④将问卷从头至尾“走”一遍,注意每一个问答题、指导语、跳答、记录要求等;⑤以某个督导或调查员为对象,由培训者示范进行一次模拟的访问;⑥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法;⑦对督导和调查员进行提问,以确保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访问工作的所有方面;⑧让每一个调查员都相互练习做1-2个访问,使他们熟悉所有的细节;⑨分发现场实施所必需的材料和物品。

如果调查员培训要由所委托的数据搜集机构的督导来单独执行,那么应该指示他们一定要严格地按照上述的程序来做。数据搜集机构常常会试图缩减培训的程序,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费用且容易实行①。

实地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也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经典案例。

第一节实地研究概述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

实地研究(fieldstudy)也可称为“实地调查”,它是社会调查中的另一种主要方式。这种调查方式往往不带有理论假设而直接深入到社会生活、调查现场中,采用观察、访问、座谈等方法去搜集基本信息或原始资料,以便对调查对象作深入的解剖分析。实地研究不仅指搜集资料的活动,而且也指由经验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活动。

实地研究法既包括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又包括分析资料的手段和技术。

实地研究法搜集的资料通常是定性资料,采取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是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分析资料的方法使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在社会学中,又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分,分别体现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传统。

实地研究属于定性研究的知识探求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对少数个案的深入理解,有时也被指责主观想象色彩较浓。

早期的实地研究多用于文化人类学领域,称为田野工作或实地参与观察法,是文化人类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法。它与“民族志研究”或“民族志”

(ethnographic)一起构成人类学家搜集资料的有效方式。文化人类学家提出的具有一定程度可能性的理论都来自将观察与假设结合在一起的归纳过程,而这种归纳过程,只能由人类学家在田野来完成。研究者必须做好准备,到所研究的人群或民族中生活几年,与这些人建立尽可能密切的关系①。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就曾于1914年至1921年在西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和突布兰群岛,运用参与观察法调查该岛的土着文化。他前后调查了3次,长达6年之久。他的名着《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就详细描写了他如何参与到土着社会的情况。

二、实地研究的特点

实地研究作为一种以定性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与统计调查等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不同。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只调查少数个案或典型个案。实地研究所考察的对象较为具体和有限,强调对个案的深入观察,搜集详尽的资料。这不同于强调广泛代表性的统计调查。

2.主要依靠无结构式的非标准化的观察记录和访问记录。实地研究假设特定人群共享着一种知识,对事物有一种认识,研究者的目的就是要加入这个人群,并分享他们的知识。研究者要关注这些人群是怎么认识的,而不去解答这种知识的真实性问题。因此,研究者进入现场时,通常不带有理论假设,更不是去证实或证伪某种理论假设,而是从经验材料中归纳出理论观点,即实地研究获得结论的途径是归纳推理,而非演绎推理。

3.实地研究强调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或主观互动的关系。研究者不是作为一个纯局外的主体,而是要设法成为要研究的人群中的一员,融入其中,尽量地去共享他们的知识,直到与他们达成共识。研究者也不干涉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是让他们尽可能以“原汁原味”的状态活动。

研究者通过实地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以定性资料为主,主要进行深度描述分析,以达到对具体对象的理解和认识。这虽然以具体分析为主,但实地研究的目的还包括从具体分析中抽象出一般模式。

实地研究适用于:(1)解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或独特性的社会单位;(2)了解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3)了解人们行为、态度的具体表现以及行为动机;(4)研究独特的事物或人物,如企业破产、暴发户、皮包公司等问题。实地研究主要包括如参与调查、个案研究、蹲点调查。

实地研究由于需要依靠研究者本人对现象本质和行为意义的“深层描述”,最适用于对少数有代表性的、独特的个案或社会事件进行详细、深入的考察,特别是那些只有在现场——自然情境中才能更好解释的群体事件、社会过程和态度、行为。

洛夫兰夫妇(John&LynnLofland)在《社会情境分析:定性观察和分析导论》一书中,讨论了以下几种适合实地研究的社会生活因素,并称它们为思考的议题(thinkingtopics)①。

1.实践:主要指各式各样的行为。

2.情节:包括各种事件,诸如离婚、犯罪和疾病。

3.邂逅:包括两人以上的会面以及在直接状态下与他人的互动。

4.角色:实地调查同样适合于分析人所处的地位,以及在此地位上所表现出的行为,如职业、家庭角色、种族群体等。

5.关系:有许多社会生活可以通过适合的角色丛的行为来考察,例如母子关系和朋友关系等。

6.群体:在关系之外也可以用于研究小群体,如朋党、运动团队、工作群体。

7.组织:在小群体之外,也可用于研究正式组织,例如企业和学校。

8.聚落:研究如国家这样的大型社会是很困难的,实地调查者常对小型的社会,如村落、贫民窟、邻近地区等进行研究。

9.社会世界:一些范围和人口都模糊不明的社会实体也可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适当对象,诸如“华尔街”、城中村等。

三、实地研究的逻辑

美国学者W.LawrenceNeuman在“实地研究法的逻辑”章节中曾分析道:

“实地研究法”比较像是一些活动的集合伞,在这把伞底下的任何技术都可以用来获得想要的知识,以及关于此资讯思考的过程。所谓的“实地研究者”(fieldresearcher)则是“方法论的实用主义者”,是一位充满资源、有能力、有创造力、在实地里有办法独立思考的个人。

实地研究的基础是自然主义,这也是用来研究其他现象(如:海洋、动物、植物等)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包含了在自然情境中观察一般事物,而非在设计的、在发明的或研究者创造出的情境。研究发生在实地里,是在安全的办公室、实验室或教室以外的场域。Reissue(1992)曾说,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是社会学作为一种科学最重要的状态,如果社会学背离了自然主义,就会威胁到这种状态。

实地研究者解释社会意义并且在自然的社会场域中攫取多重观点。他们进到成员的意义系统内部,然后再回到外在或研究者的观点。正如VanMaanen指出,“实地工作代表摄入以及分离。既是忠诚也是背叛,既是开放也是秘密,甚至是爱恨交织”。研究者转换观点,从多重观点同时看待事情:“研究者在所研究的团体文化中建立并维持了成员关系;他们也被另一个文化社会化。”

让我们来看实务的实地研究者如何进行。

实地研究者做些什么?

实地研究者从事以下事项:

1.观察在自然情境中所发生的一般事件和日常活动,除了不寻常的情境外。

2.直接参与被研究对象的生活,并在实地里经历每天的过程。

3.在维持分析观点或保持局外人的处境时,仍可获得圈内人的观点。

4.当情境需要时,保持弹性的态度并运用各种技术和社会技巧。

5.用完整的田野笔记搜集资料,并以图表、地图或照片提供详细的描述。

6.在社会脉络下,全盘(以完整的单位,而非片片断断)且独立来看待事件。

7.从实地里发展出对成员的同理心,而非只是记录下“冰冷的”客观事实。

8.注意文化中外显的(被承认的、有意识的、说出来的)和内在的(比较不被察觉的、隐含的、不明说)的面向。

9.观察持续的社会过程,但不以局外的观点打断或强加其上。

10.调适高度的个人压力、不确定性、道德的两难以及模糊地带。

自然主义和直接涉入表示,和量化研究比起来,实地研究是比较有弹性或比较没有结构的。这让研究者要针对实地有组织、有准备。这也表示计划步骤无法完全事先决定,只能提供一个约略的指导(见下表)。

实地研究的步骤

1.自我准备,阅读文献,去除观点。

2.选择实地并接近之。

3.进入实地,和成员建立社会关系。

实地研究者很少有固定的步骤。事实上,有弹性正是实地研究主要的优点,这可以让研究者跟着领导人变换方向。好的实地研究者能认出并抓住机会,“跟着听到的起舞”,并很快地跟着社会情境的流动而调整。Douglas认为实地研究的技术和记者的调查或侦查工作有着很多共同点。

实地研究者并不从一组应用或检验假设的方法开始,而是选择一种符合其价值观的技术来提供资料。在一开始,研究者预期对资料只有一点控制和焦点,当进入情境之后,采集与调查并控制所要的资料。

第二节实地研究实施过程

实地研究法的程序可以简单地分为五个步骤:(1)选择研究场域;(2)进入现场策略;(3)建立友善关系;(4)做好田野笔记;(5)撤离研究现场。但是,每个步骤的实现都需要特定的技术和技巧。

一、选择研究场域

所谓场域是事件或活动发生的脉络,在社会学定义下是一种界线会移动的领域。社会团体可能会跨越数个物理上的场域而互动,当然也包括实地研究者会说到某地或某“实地场域”去进行研究。选择研究场域包括了确定课题、记录选择过程和确定实地三个方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研究课题的确定受到研究者自身和客观条件两个主要方面的限制。一方面,从研究者的角度讲,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学术兴趣、学术素养和前瞻性对研究课题的确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实地研究需要研究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能否争取到科研经费业已成为确定研究课题的重要客观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