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42842900000044

第44章 社会调查(13)

二、访谈问题及脉络

1.访谈问题

实地研究者在实地访谈中会问三种问题:描述性的、结构性的以及对照的问题。这些会一起问,但是每种类型会在研究过程中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的出现频率(详见图81)。在初期,研究者基本上问一些描述性的问题,他/她慢慢增加一些结构式的问题,直到中期开始进行分析之后,就开始大量地问问题。对照式的问题在实地研究中期开始出现,到整个访谈结束前会越来越多。

访谈者问“描述性问题”(descriptivequestion)以探索该实地并对成员有所了解。描述性问题可以是关于时间空间的——举例来说,“浴室在哪里?”、“货运车什么时候会到?”、“礼拜一晚上发生什么事情?”;也可以是关于事物:“你什么时候用了菜刀?”、“你在从事紧急排水工作时会带什么工具?”,这些例子或经验的问题都是描述性问题——比方说,“你可不可以举个例子说明你所谓的大日子是什么?”、“你过去的工作经验怎样?”。描述性问题可以问假设的情境:“如果一个学生在考试时打开书本,你会怎么处理?”

研究者花了一些时间在实地、并开始分析资料之后,就会运用“结构式问题”

(structuralquestions),特别是用范畴分析。这在研究者将特殊的实地事件、情境、对话组织进入概念的类别时就会开始进行。举例而言,研究者对于高速公路休息站餐厅的观察发现,餐厅员工会非正式地将在休息站用餐的顾客加以分类,在初步分析中,他/她创造了各种不同顾客的类别,并记得以结构式的问题来确认这些类别。

一种安置结构式问题的方法是,去问成员某种类别是否涵盖了那些研究者已经确认以外的元素——比方说,“除了常客、老油条、蜻蜓点水者以及赖着不走者以外,还有其他种类的顾客吗?”除此之外,研究者也会问些确认性的问题:“老油条是你所服务的顾客中的一种吗?”、“你会不会称某种很……的顾客为老油条?”、“蜻蜓点水者这种顾客会点全餐吗?”

“对照性问题”(contrastquestion)是建立在以结构式问题来确认的基础上。

问题的焦点在于区别不同类别元素的相似性、相异性:“你似乎有一些不同型的顾客,我听到你称呼一些人是‘常客’,一些是‘蜻蜓点水者’,这两者之间有哪里一样?、‘赖着不走者和老油条之间的差别是不是老油条不给小费?”或是“有两种顾客只是进来上洗手间的——全家人和一个男的。两种你都称之为蜻蜓点水者吗?”

实地研究中的被访者或称之为报道人或主要行动者是那些实地研究者与之发展出关系以及那些在实地里谈话、提供信息的人。哪些人是好的报道人?理想的报道人有四种特质:

(1)报道人完全熟悉该文化,并处在某种可以全盘见证重要事件的位置,才会是好的报道人。他/她身处于该文化,不需思考就能参与其中之例行公事。个人在此文化中有许多年的亲密经验,而不是一个新手。

(2)目前正参与实地之中的报道人。旧的成员或许能够反映实地,提供有用的洞察,但他们离开直接的参与愈久,他们就愈需要重新建构其搜集的资讯。

(3)可以花时间和研究者在一起的人。访谈可能要花好几个小时,有些成员就是没办法接受密集的访问。

(4)非分析式的人可能是比较好的报道人。非分析式的报道人熟悉并运用自然的民俗理论或实际的常识。这和分析式的成员是相反的,他们会事先分析场域、运用来自媒体或教育的分类。即使是经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者可以学到非分析的态度,但只有他们把所受到的教育摆到一边,而采用成员的观点才成。

实地研究者可能对报道人做了数卷录音带的访问。对照那些提供有用观点的报道人的录音带,不论是新手或老手、事件核心人物或边缘人物、最近改变状态(例如升迁)和维持现状的人、挫折或有希望的人、快乐或怀疑的人、负责的领导人或追随者。实地研究者在他/她访问了许多报道人之后,预期会出现各种混合的信息。

2.访谈脉络

实地研究者也承认,在办公室的对话可能不会在闹哄哄的餐厅出现。通常,访问是在成员的家里进行,这样他们会感觉比较舒服,但这并非总是最好的。如果成员会分心或没有隐私,研究者会移师到另一个场域(如餐厅或大学研究室)进行。

访谈的意义是由其完形(Gestalt)或研究者及成员在特殊脉络下的互动所形成。

举例而言,研究者记录下非语言的沟通形式(如:耸肩、姿势等)是会增添意义的。

调查者应该要记录下那些不会在访谈录音带本身出现但很重要的事实,另外录音、摄影或写下笔记。在场域中详细的笔记、参与者、时间、持续的社会或仪式事件等,应该要以研究者对互动的观点来加以补充(Briggs,1986)①。

三、焦点访谈法

所谓焦点访谈法,又称小组座谈会(focusgroupsdiscussions,简称FGD),就是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挑选一组具有代表性的被访者,在一个装有单面镜或录音录像设备的房间内(在隔壁的房间里可以观察座谈会的进程),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小组座谈会通常被视为一种最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近年来许多调查机构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

1.关于座谈会定义、目的、特点与类型

(1)特点

小组座谈会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被访问者对某些现象和问题的看法,从而获取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其最鲜明的特点是:①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②信息更真实、生动和详尽,尤其是人们主观性的信息(如偏好、要求、满意、评价、习惯等);③发现和界定未知或模糊的问题和现象。小组座谈会的关键远远不止一问一答的简单交流方式,它是借用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的概念,即在小组中来自各种生活和各种职业的人们,当被鼓励主动表现自己而不是被动回答问题时,他们会对某一主题表达出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看法,尽管被访问者自己没有感觉。在座谈会中,避免直截了当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间接提问来引发激烈的讨论,而讨论所带来的信息是通过直接面谈所不能达到的,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越辩越明”。

小组座谈会通常用于解决一些了解被访者行为、需求和态度的问题,所获得的结果是定性的。同时,它也是在定量调查之前必要的步骤之一,小组座谈会的一些结果可以作为定量调查问卷设计的基础。

小组座谈会所访问的不是一个个的被调查者,而是同时访问若干个被调查者,即通过与若干个被调查者的集体座谈来了解研究信息。因此,小组座谈过程是主持人与多个被调查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取得预期效果,不仅要求主持人要做好座谈会的各种准备工作,熟练掌握主持技巧,还要求有驾驭会议的能力。

(2)类型

座谈会按照会议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两种类型。

头脑风暴法亦称直接头脑风暴法,它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召开的鼓励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回忆形式。其主要规则是:调查者应简要地说明会议主题;请与会者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但不得重复和反驳别人的意见;调查者不直接发表看法,不表明自己的倾向,以激发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与会者在综合别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并对要求修改和补充自己想法的人,提供优先发言权。

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它是指对已经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这种会议形式与头脑风暴法的区别是,与会者对调查者提出的设想、意见或方案只能提出质疑或评论,一直进行到没有问题可以质疑为止,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结论。

以上两种会议形式,目的都是让与会者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各抒己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结论。

除上述分类外,还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内容等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调查的目的,可分为以了解情况为主和以研究为主的研究会;按照调查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题性的座谈会,等等。

2.座谈会的实施步骤

小组座谈会的流程如下表所示。

制定实施计划选择实施地点与设备征选参与者

选择主持人并制定讨论大纲→座谈会实施→撰写访谈报告

制定实施计划、选择实施地点与设备、征选参与者、选择主持人并制定讨论大纲属于会前准备工作,座谈会实施属于会议过程,撰写访谈报告属于会后各项工作。下面我们从会前准备工作、会议过程和会后各项工作,这三个方面谈谈各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1)会前准备工作

①确定会议主题。设计详细的座谈提纲。会议的主题应简明、集中,且应是到会者共同关心和了解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座谈始终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②确定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对于座谈会的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要求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掌握与所讨论的内容有关的知识;并能左右座谈会的进程和方向。

③选择参加人员。对参加者应作预先筛选,要考虑他们的相似性和对比性。同时,参会人数也要适中,一般在8-10人。如果参会者过少,难以取得应有的互动效果,参会者过多,发言机会就会减少,意见容易分散。

参与者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被邀请的。常见的方法有商业街上的随机选取、随机电话邀请以及依据数据库进行邀请等。实际上,被邀请者通常是有条件限制的,测试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事先设计好一些条件,对被测试者进行筛选,只有满足条件的合格的被测试者才能参加座谈会。

④选好座谈会的场所和时间。会议场所和时间应对大多数与会者来说是方便和适当的。会场的环境十分重要,应安静,场地布置要营造一种轻松、非正式的气氛,以鼓励大家自由、充分地发表意见。通常,小组座谈会的时间会在两个小时左右。前10分钟由主持人介绍这个程序,在剩下的100分钟左右主持人会占去25%时间,被测试者占75%时间,一个被测试者实际只有发言的时间是10分钟左右。

⑤确定座谈会的次数。这主要取决于问题的性质、细分市场的数量、座谈会产生新想法的数量、时间与经费等。准备好座谈会所需的演示和记录用具。

⑥在需要同声翻译的情况下,应让翻译熟悉了解讨论的必要练习。

⑦制定讨论大纲。讨论大纲是一份关于小组座谈会所要涉及的话题概要,它是主持人(或者组织者)根据调研客体和所需的商务信息设计的。通常,大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立友好关系,解释小组规则,并提出讨论的客体;第二部分是主持人重要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总结重要的结论。

(2)会议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三个要点

①要善于把握座谈会的主题;②做好与会者之间的协调工作;③做好座谈会记录。座谈会一般由专人负责记录,同时还常常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

(3)会后各项工作中所必须注意的四个要点

①及时整理、分析座谈会记录。检查记录是否准确、完整,有没有差错和遗漏。

②回顾和研究座谈会情况。通过反复听录音、看录像,回想会议进程是否正常,会上反映情况是否真实可靠,观点是否具有代表性,对讨论结果作出评价,发现疑点和存在的问题。

③做必要的补充调查。对会上反映的一些关键事实和重要数据要进一步查证核实,对于应当出席而没有出席座谈会的人,或在会上没有能充分发言的人,如有可能也最好进行补充讯问并记录。

④分析和解释结果。讨论结果可以形成供以后进一步检验的假设,在报告书中不要简单重复与会者所说的话,而要着重研究其含义和作用。

3.座谈会场所布置

显然,进行座谈的场所设施是否完善和是否适合讨论会十分重要。因此,讨论往往安排在一个较大的房间中,并以圆桌形式就座。公司的会议室、主持人的家中、某一参与者的家中、客户的办公室、酒店或会议室,均可作为讨论的场所。除了按圆形就会,使每一个人都可看到其他人以外,该场所必须很安静,能保证讨论的进行。理想的焦点(小组)访谈设施(focusgroupfacility),可放在调查公司内的专门用于进行焦点讨论的房间。这种房间内应有一张大圆桌、舒适的椅子、放松的气氛、一面单面镜,以便于客户观看讨论的进行情况,应提供摄像机、录音机的位置。图82中显示了一个典型的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的房间的布置情况。由于焦点(小组)访谈所获得的信息较多和较散,如只凭记忆往往会出错,而单凭主持人的记录又会延缓讨论的进行速度,因而,绝大多数的讨论都伴有录像及录音。

4.选择主持人

拥有一个出色的主持人是小组座谈会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主持人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才能:一是必须具备组织能力,能够恰如其分地掌控小组座谈会的进程;二是必须具备商务知识,熟悉和掌握测试内容;三是具有必要的工作技巧,如沟通技巧、倾听技巧、观察技巧、引导技巧等。

组织焦点小组访谈的主持人的个性特征和技巧有以下10个方面。

①对人、人的行为、情感、生活方式、激情和观点真正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