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27日)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经济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关系全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战略部署,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并在行动上贯彻落实。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关键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不仅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观念要转变,全体职工的思想观念要转变,与企业外部环境有关的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思想观念也要转变。一句话,大家都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哪些思想观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如只管生产,不管经营;只习惯于上面下达的计划,不考虑市场的多变等。不摆脱这些几十年形成的习惯和陈旧思维方式,是难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强化我们的市场观念非常重要。市场观念就是竞争观念,是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观念。就是说,企业考虑问题的重心要转向市场。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产量和市场价格,而且要考虑市场的需求。既要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要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针,特别是要考虑如何抓好品种和质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搞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反正有人收购,能不能卖出去不是我生产企业的事。这种观念不转变,企业在市场上就无竞争之力;你的产品无竞争力,只有被市场淘汰。这可是关系到企业存亡的大事。
——转变不重视效益的观念。质量、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条件。高投入、低产出的老路企业不能再继续走下去。武汉钢铁公司是第一个提出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企业,这是其高明之处。市场经济追求的就是高效益。如果不赚钱,企业怎么能生存与发展!不走低投入高产出的道路,经济就不能发展,更不要说快速发展。因此,要牢固树立低投入、高产出的观念。在我国,低投入、高产出的观念现时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目前我国发电量名列世界前茅,但我们许多企业热能利用、热效率却低得可怜。更不要说不少行业、不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低得已无法同国外相比了。这些难道还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转变“等、靠、要”的陈旧观念。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企业养成了一种习惯,发生了问题,等上面来解决,靠上面拿出办法,或伸手向上面要求支持。单纯依赖国家、依赖外力的等、靠、要的思想是体制带来的一种消极思维方式,不破除这种思想是难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树立起靠自己、靠内力、靠动员全体职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思想。比如说,现在我们有些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如何走出困境,就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等、靠、要或不等、不靠、不伸手要。我看,遇到困难,走出困境,还是要坚持我们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国有企业国家要支持,但不能大小事都指望别人拉一把,要依靠自己。我们有些老企业自认是共和国的长子,总有一种优越感,认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国家早晚得拉我一把。现在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国家哪能都管得起来?企业得靠自己走出困境。好多企业就是本着这一条走出了困境,并且走上了兴旺发达的道路。邯郸钢铁总厂就是这样。不少老企业搞得也不错。它们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要坚定树立走改革开放之路的观念。我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这一条路,即改革开放之路。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假如我们不改革,仍按老路走,有些困难也许一时不会显露,可我们就得继续守着旧摊摊,过着穷日子。正是人们不甘心过过去那种穷日子,才进行改革。要改革,就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是改革进行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坚持走改革之路才能解决。所以说,一定要坚定树立走改革开放之路的思想。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这是企业在执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决策中,要做好的最重要的一件事。要把管理这个观念牢固地树立起来。管理是投入极少,甚至不用投入就能多出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径。在80年代,一位日本质量管理专家就对我说过这个观点。这位专家到我国一些地方考察了一个月,回到北京时说,中国的一些机械企业只要加强管理,生产能力提高的就不是百分之几十,而是一倍乃至几倍。这绝非夸张。我们许多企业浪费惊人,所以潜力也很大,只要加强管理,杜绝了浪费,成本降下来了,效益定会大幅度提高。加强管理可以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向管理要效益是真理。这个认识人们要十分坚定。所以说,强调“三改一加强”,加强管理,是有道理的。同此有关的还有个经营管理问题。过去我们只讲生产经营,不注意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是生产经营的支撑点。目前一些企业之所以处于困境,就是因为观念还未转变过来,没认识到把资金盘活比什么都重要。其实,我们的先人是很善于货殖经营的,山西商人有句经验之谈,叫作“一个本钱,一年要做十个流水”。意思是说,流动资金一年要周转十次。咱们企业现在流动资金一年周转两次,能周转三次就了不起了。
以上谈的是企业领导转变观念的一些方面。但仅仅企业领导人转变观念还不够,要将国有企业搞好搞活是全方位的事,政府部门同样要转变观念。假如管企业的部门不转变观念,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政府对企业干预那么多,那么企业内部深化改革仍会困难重重。例如,企业要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富余人员怎么办?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下岗人员还得企业自己养着。这些都需要配套改革。
配套改革不能一哄而起。一哄而起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试点,通过实践和探索,尽可能减少损失。错了可以改过来,因为是试点,总是局部的,损失小。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一切都要经过试点。只有经过实践探索,取得经验,才能推而广之。
国家实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企业走出困境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实际上,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美国人跟我讲,他们是自由经济,政府对于企业是不加任何干预的。其实,美国政府对企业不是不干预,而是经常干预,只是它干预的形式是通过宏观的方式,而非微观的方式。比如: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对银行利率进行调整就是干预,而且是重要的干预。因为银行利率的升降对经济的发展能直接起到杠杆作用,而且可以立竿见影;又如通过进出口关税调整也是重要的干预手段。这都是一些重要的经济杠杆。所以说,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要立足于法制。在我国,市场发育很不健全,而且一些市场规则也未建立起来。依法办事,才能出现有序的市场。一个是市场的充分发育,一个是国家的调控,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企业观念转变问题,有一点应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即国家要对某些行业、某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有前途的老企业进行有选择的重点投入。这些老企业数十年来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对保证国家改革开放方针的实施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对有前途、有贡献、关系国计民生的老企业、老行业,除强调它们自身转变观念进入市场外,同时也要给某种形式的扶植与支持,不能“竭泽而渔”,或只要求产出,而不予以适当投入,要在培养这些企业的财源上下功夫。这方面国家应从长远发展规划考虑,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老厂改造增加投入,使其有能力通过改革工艺更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