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实用养生宝典
42857300000007

第7章 养气调气

1.气的含义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一种比精更微小的、至精至微的、运动能力较强的物质。人与自然相通,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界中,阴阳运动变化,四季的划分,寒暑的区别,五行的生化,要靠气的参与及影响才能完成。人既然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也就自然和世界上的万物一样,是由气构成的,是通过宇宙中物质世界有规律的运动而生成的。根据宇宙间物质第一的定律,人的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组织,而形体组织的生存又靠从外界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既然人体的生命活动来源于物质世界,所以人类必须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进行“吐故纳新”。一方面从外界摄取自然物质来构成机体,并将其中的部分物质转换成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并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在能量转换、能量利用和正常的生命活动中,人类又不断将能量利用后所产生的废物,通过呼吸、汗、尿、便的方式排出体外。

气,也是指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体的机能活动,这只能通过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才能表现其存在,并反映出功能是否正常。例如:胃有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并能将粥样食物下降到小肠,我们可以通过对饮食是否正常,消化和腐熟食物功能是否健全,食糜下降是否顺畅进行观察,以判断胃的功能也就是“胃气”的和降正常与否。又如:脾主运化,能够消化食物,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并能运化水液。如果人体出现了肢体消瘦无力,不想吃饭,手脚怕冷,大便泄泻,面色发黄,肌肤肿胀等病症时,就要考虑脾的运化功能出了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脾气不足了。

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基本形式为升、降、出、人。没有“升”,则清阳(精微物质)就不能充实人体的四肢百骸,不能荣华人的头面九窍,不能滋养人的五脏六腑;没有“降”,则浊阴(废物)不能从前阴排泄,糟粕不能从后阴排遗,浊气不能从肺呼出,浊液不能从汗孔宣泄;没有“出”,则人体内代谢无用的废物无所弃;没有“人”,则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所摄。人体所有的脏腑经络组织、精津气血,都要靠气的升降出入,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并与外界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所以说,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也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物质内在的特殊本质不同,而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也不相同,所以五脏六腑正常生理活动所表现出的升降出入在形式上也不相同。而气的运动,只有在相对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下,才能发挥其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

2.气的功能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都与气的盛衰、运动变化有关,所以说气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难经,八难》所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要靠气的作用来激发促进。而人体内五脏六腑及经络之间的生理活动,以及血液在脉管内的循环,津液在组织间的敷布,均要靠气的强大动力来推动进行,只有气行,血液才能流动,水液才能正常代谢。如果气的推动和激发功能减弱,人体的发育就会迟缓,严重者可见早衰,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减弱,而出现血行滞缓或生成不足;水液不化,或痰湿内生等病变。

②温煦作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人体的阳气具有生成热能,温煦人体的作用。《难经·二十二难》中“气主煦之”,是对气具有温煦功能的高度概括。气的这一功能,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不会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改变。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内产热与散热的相对平衡。维持这种平衡正是气的作用。其次,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也像自然界的河流湖泊一样,冬天结冰,夏季流动,要靠阳气的温化作用,才能在体内正常运行。如果人体的阳气不足,温煦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四肢发凉,畏寒怕冷和寒凝血淤,水液不化等病症:

③防御作用 主要是指气有卫护机体,抵御邪气入侵的作用。气一方面能抵御外邪入侵,以保障人体的健康;另一方面,当邪气侵入人体后,气又能与外侵之邪作斗争,将邪气驱出体外,或将邪气围剿消灭于体内,使之恢复健康。这里讲的主要是气的固表作用。正如《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所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3.养气调气的主要方法

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以养气而求得健康、长寿。《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篇》中指出:“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须,全在摄养。”说明了养气的重要意义,一是人以生气为本,气的有无关系到生命的存亡;二是注意摄养真气,则可保命全神,如果不注意气的保养,致使气败,则生命将要受到威胁。《内经》中即有“百病生于气”之论,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寿世保元》中指出了气调可消百病的道理:“人以生气为本,以息为元”,“人呼吸常在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自消矣。”说明了养气可以增进健康,有防病祛病的意义。所以《寿亲养老新书》云:“善养生者,保守真气。”而养气则以气之流通为要,恰如《医学入门》)中所说:“元气流者寿,元气滞者天。”在传统养生诸法中,养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而在实践中被普遍重视。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保养,使正气充盛;一是调气,使气运通畅。正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①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即《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养气为主。

②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先天和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这是养气的又一方面。

③至于养气,则多以调气为主《类经·摄生类》指出:“善养生者调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故古有吐纳、调息、气功诸法,重调息以养气。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导引、按矫、健身术以及针灸诸法。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活动筋骨,激发经气,畅通经络,以促进气血周流,达到增强真气运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陈代谢活力。足以看出,在诸多养生方法中,都将养气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之一,而具体予以实施,足见养气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