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步到位搞定职业规划
42862400000023

第23章 读懂SWOT更懂自己

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在人们决定未来生涯发展方向时,是否都已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呢?

有研究显示,在国内大学生中,能够明白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条件并肯定未来职业方向的仅占27.1%,有 72.9%的学生或者未曾考虑过生涯问题,或者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个结果显示,一个人自我了解的程度越低,他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越低,一个人惟有尽量去观察、了解自己,尽量让自己的行为模式成为稳定的、能自我掌控的,也就是自我认知程度越高。

其实,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一切都是从自我做起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自我,而最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运用 SWOT自我分析法来读懂自己!

还记得我第一次在课堂引入“SWOT”这个方法时,学员们一脸的茫然。为此,我将课程分为四个单元来引导大家对 SWOT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个单元就是我们在本章第一节讲到的“知己”;第二个单元是“知道自己是谁”;

第三个单元是“知道你所处的环境”;

第四个单元是“知道你的职业生涯目标”。

但不管是哪个单元,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了解自我是多么的重要,而 SWOT分析法就是对自我的一个最好的诠释大法。

最初的几堂课下来,似乎很少有人听进去,因为在他们眼里“了解自我”啊、“自我评估”啊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傻事。但让我欣慰的是,有一天学员王天天主动邀请我去她家喝下午茶,还让我给她讲了很多关于“SWOT”的方法,原来,她刚从国外留学回来,SWOT分析法其实在国外早已流行开来,所以当别的学员都还没发起兴趣时,她已经开始进入了状态,当然,最终她也成了 SWOT法的最大受益人。因为比别人更了解自己,她在找工作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也很强烈,很快就找到了适合她发展的职业。

其实,SWOT分析法最初是用于企业的战略分析,让企业知道自己当前所处的状态和形势,从而做出更好的解决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地受益于 SWOT分析法,所以在人们之间广为流传,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如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系统。

当我们开始进行生涯规划时,第一个步骤通常是从自我着手,以便靠对自我的了解,而获得定位,而 SWOT分析法正是紧紧围绕着“我”这一线索展开分析,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拒绝一个更懂自己的方法。在此我跟大家具体讨论一下风靡全球的 SWOT自我分析法。

首先,灵活运用 SWOT分析法,因人而异。之所以称为SWOT分析法,是因为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S代表Strength——优点,优势;W代表 Weakness——缺点,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机遇;T代表 Threat——威胁,阻碍。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你不需要其中某一因素时,也必须将其列入考察的部分。或者,无论怎样你都无法改变其中某一项时,就应该综合这几个因素去考察自我,不要在其中某一方面钻牛角尖。记住,人永远都有与生俱来的且无法避免的弱点。但卡耐基曾说过:“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己的弱点,却不去寻找方法认真对待,尽量弥补或克服。”所以,其实 SWOT分析法不仅是用来深入了解自己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提个醒,我们自身的哪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而哪些又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实现的。

其次,用最简单的 SWOT分析法找出你职业生涯中的机遇和威胁。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与机遇同等重要的是我们随时随地所面临的威胁,这对于我们求职,或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如果你所面试的公司经常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甚至说是自身难保。那么,如果你选择了这样一个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肯定会很小,公司所能提供给你的发展机会固然也少之又少。相反,如果你所面试的公司本身很有名气,又是很多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合作伙伴,那么,跟着这样的公司混,你也一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同时对好几个行业感兴趣,不妨先列出几个与行业有关的关键词,然后按照机会和威胁的大小来评分,从而选出对你最有利的一行。

1.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一个更好的目标,试着在一张纸上列举出未来 3-5年内的发展目标,运用 SWOT评估法一一打分,然后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

2.根据

SWOT分析法确定目标后,要同时制订未来行动计划。例如,如果 SWOT分析法说明你需要在某一领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你的计划里就要包括怎么做才能完善自己以及如何去做等等。

3.或许

SWOT分析法会占用个人一定的时间,但请不要吝惜这个时间,每个人都希望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获得丰厚的薪水以及触手可及的成功,所以,事前多下工夫获得的结果是值得的。

性格评估:读懂命运这部厚厚的书

“性格决定命运”并不是无稽之谈。每个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也直接决定了他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如果在不了解自己性格的情况下就做出择业的决定,这很可能导致你在工作第一个月之后就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