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不愿妥协的斗争
斗鸡场上,两只英勇好战、实力又旗鼓相当的公鸡狭路相逢。在这种情况下,每只公鸡都有两个行动选择:一个是退下来,另一个是进攻。
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就会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这种结果很难实现,而且隋况并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如果两只公鸡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两者的收益是一2个单位,也就是损失为2个单位;如果一方“前进”,另外一方“后退”,前进的公鸡获得1个单位的收益,赢得了面子,而后退的公鸡获得一1的收益或损失1个单位,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两者均输掉了面子,获得一l的收益或1个单位的损失。
由此可见,斗鸡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进另一方退。但是,我们无法据此预测斗鸡博弈的结果,因为无从了解谁进谁退,谁输谁赢。
这也是博弈论的一个理论模型。它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
现实中,大到20世纪后半期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小到两强相遇互不买账的悲剧婚姻,都可以用斗鸡博弈的模型来解释。面子怪圈中的两只公鸡斗鸡博弈之所以成为僵持不下的困局,原因有二:一是实力相当,一是双方都不愿丢面子。如果其中有一只公鸡愿不要面子退下来,找无人处勤学苦练,积蓄力量,那么它终有一日能够让自己的实力超过对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时的它再回到斗鸡场上,必定会令对方刮目相看。如果再进行新一轮的较量,此公鸡胜出的几率也就增大了。
这就是破解斗鸡博弈的关键,在这一困境中,只要有一方退下来,就会实现最好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实中的人们能否做到这一点。
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都没能做到。他们不明白面子只是一个小问题..丢面子不会给人带来实质性的损失,死要面子则活受罪。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飞地跑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吃惊得眼睛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漂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生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万?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上面的这个例子十分经典,一个人过于爱惜面子,难免会流于迂腐。“面子”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浮表现,刻意地张扬面子,或让“面子”成为横亘在生活之路上的障碍,终有一天会吃到苦头。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人随着学识、地位等因素的改变,思想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围墙”限制自己的言行和作为。在许多限制中,固守面子难免会让我们身受其害。
这就像正在博弈的两只公鸡,都认为自己走进了一个无法突破的困局,这困局是因为面子问题才得以成立,它们陷入的只是一个面子怪圈,放下了面子,就自然走出了困局。认输有时不是软弱是聪明学会认输,放下面子,是一种处世哲学。学会认输,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手差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局自己是赢家,而是尽量让对方得分少些,把自己得分的希望寄托在下次。可在实际生活中,能像打牌时这样明智的却少之又少,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着一把差牌,舍不得丢掉?
学会认输,就是车轮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倒车,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但在现实生活中,不会的人多了。那个泥塘也许是个死气沉沉的单位,也许是个没有前途的投资项目,也许是个“三角”或“多角”恋爱,也许是个当明星的梦……
学会认输,就是在被狗咬一口时,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面对一堵即将倒塌的墙,赶快躲避;就是当恋人变心的时候,不再相信海枯石烂的誓言;就是上错了公共汽车时,及时下车,换乘另一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句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
所以,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这不是软弱,而是聪明。人际丛林中最受欢迎的“和事老”
斗鸡弈中的两只公鸡都很爱面子,找不到台阶下,谁也不肯服软..当两者僵持不下的时候,如果能够出现一个第三者,帮助他们下台,也许两人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了。这个第三者,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和事老”。
在人际丛林中,扮演“和事老”角色的人往往很受欢迎,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作为证明。
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关系不太融洽。张之洞是清朝名臣,为现代人所熟知;而谭继洵是“戊戌六君子”中为变法v而牺牲的谭嗣同的父亲。
有一天,张之洞和谭继洵等人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举行公宴,当地大小官员都在座。有人谈到了江面宽窄问题,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分,曾经在某本书中亲眼见过。张之洞沉思了一会儿,说是七里三分,也曾经在另外一本书中见过。
督、抚二人相持不下,于是双方借着酒劲儿吵了起来,谁都不肯让步。于是张之洞就派了一名随从,快马前往当地的江夏县衙召县令来公布正确答案。当时江夏的知县是陈树屏,听来人说明情况,急忙前往黄鹤楼。
了解情况之后,陈树屏知道他们这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无理十分不满,但又不敢贸然得罪上司。于是灵机一动,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水落时便是五里三分。张制军是指水涨而言,而中丞大人是指水落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张、谭二人本来就是信口胡说,听了陈树屏这个有趣的圆场,抚掌大笑,一场僵局就此化解。
张、谭二人言语相争,其激烈程度并不亚于斗鸡博弈中两只公鸡之间的肉搏。当两人陷入僵局的时候,心里都明白再斗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只是可惜找不到下台的阶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机智、平和的第三者,愿意通过一种诙谐友好的方式为这场争斗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那么,这个第三者就成了局中两人的救命稻草。
这就是“和事老”总是受欢迎的原因。试想,如果你的两个朋友为了小事发生争执,双方都已经火冒三丈,他们来请求你做裁判,指出谁对谁错,你该怎样处理此事?
聪明人必定会学习张树屏的做法,不要指出谁对谁错,而是想办法让二人消气,言归于好。因为即使你明确地知道是谁错了并指出来,也不会得到他们的感激。因为对于做错的一方来讲,你的话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让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会因此失去他对你的信任;而对于做对的朋友来讲,他也只会感谢你一时,等到他明白过来,就会觉得你帮了倒忙,使他失去了与朋友和好的机会。
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是不做为妙,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总是很微妙的,一旦处理不好,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这一点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做一个吃亏主义者用“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句俗语来劝告斗鸡博弈中的两只公鸡是再恰当不过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陷入了类似斗鸡博弈的困境,不妨也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其实,吃亏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吃了眼前的“亏”,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吃亏一事,得益十事;吃亏一时,则可能安乐一世。吃亏是福不是祸。面对艰难的处境,弱者信奉“吃亏”哲学,就因为吃亏是一种谋略,吃亏就是占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着眼于大目标。拿破仑为了彻底征服欧洲,精心组织了一支50万人的大军,不宣而战,挥师跨过俄国边境。法军很快切断俄国两个集团军的联系,长驱直入,占领了莫斯科。处在存亡之秋的俄国拼死抵抗,老帅库图佐夫临危受命担任了俄军总司令。拿破仑和库图佐夫是老对头,五年前两人就有过交锋,但这次库图佐夫明显处于劣势。双方经过紧张部署后,在博罗委诺村附近拉开了战幕。这是一场势均力故的大血战,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俄军被迫撤离,拿破仑占领了库图佐夫的阵地。
库图佐夫冷静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现尽管拿破仑夺取了俄军要塞,但实力已被削弱,由进攻之势转为防御之势。再者,法军长驱直入,孤军作战,如果在此长久相持下去,必然对其不利。于是库图佐夫发布了一个让众人震惊而又大惑不解的决定——放弃莫斯科。
消息传出后,全国响起一片“情愿战死在莫斯科,也不交给敌人”的呼声,就连沙皇也下令坚守都城,但库图佐夫清楚,假如凭一时之气,很可能会全军覆灭,最后导致国破家亡。为了顾全大局,库图佐夫顶着国内的压力,毅然下令:撤退!
暂时胜利的拿破仑没有想到,他失败的命运已由此决定了。。俄国人一边撤退,一边烧掉了城中的所有物资,留给法军的是一座空城。接下来法军要面对的是乏粮、饥饿和严寒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法军的思乡情绪上升,军心涣散。拿破仑只好下令撤出莫斯科,但俄国人是不会轻易放走占领他们首都的侵略者的,一场恶战,使法军四面楚歌,全线溃败。这场战役成了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拿破仑贪图一城的得失,结果陷入了更大的灾难当中。库图佐夫不计眼前得失,先吃小亏,然后等待时机,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将视角从历史和战争中抽离出来,回到个人的身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如果你在某一领域与旗鼓相当的对手狭路相逢,自认没有取胜的把握,那么,学习一下库图佐夫的做法,不要与对手硬拼,先退一步,或者采用奇招诱敌深入,或者趁此机会充实自己。总之,你会因为这一步的后退而获得更多前进的机会,这也是一种难得的长远眼光啊!化解之道:让对方晓得自己没有稳操胜券的能力
放下面子,是从自身的角度人手,化解斗鸡博弈。如果想要让对:疗主动放弃,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对方晓得自己没有稳操胜券的能力,毕竟两败俱伤的结局对他来说没有半点好处。春秋争霸时期,齐、楚两个强国之间的争斗最终就是这样解决的。
春秋时代由于周朝天子的势力越来越弱,各地的诸侯互相争夺领土和利益,强者就成为诸侯的盟主。在当时,一共出了五位盟主,史称“春秋五霸”。
在春秋五霸之中,齐桓公是第一位霸主,也是最受赞扬的一位霸主。在他称霸的过程中,经历了与其他诸侯国和周天子的大大小小许多次博乒,其中,与南方强国楚国争霸的过程,就是一次典型的斗鸡博弈。
当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帮助几个小国打退了外;彩的侵略,在中原地区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但是南方的楚国,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立起来,大有一比高低之意。齐桓公想要当霸主,就必须收服楚国,这样,齐楚就形成了斗鸡博弈的局面。
齐桓公想要确立自己和齐国的地位,就联合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一起进攻楚国。当时在位的楚成王得到消息,立刻组织人马准备抵抗。他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实力,觉得与齐国直接交战,对楚国并没有好处,甚至不利于楚国的发展,他在心里是希望齐国退兵的。因为如果真打起来,两国必定同时受损,谁也得不到分毫好处,因此他一边积极备战,一边又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楚国的使者对齐桓公说:“我们大王叫我来问,你们齐国在北面,我们楚国在南面,两国素不往来,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我们这儿来呢?”楚国使者的一番话刚刚说完,齐国的管仲立刻反唇相讥:“齐、楚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封的。当初齐国太公姜尚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了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周天子,齐国就有权去征讨它。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包茅,为什么现在不进贡呢?”
管仲话里的深意是:齐国之所以攻打楚国,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严和统治,我们齐国是师出有名的。
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管仲所陈述的理由有很多破绽,因为周天子实力衰微,当时诸侯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秦国、晋国等都不进贡,但是齐国并没有攻打它们。不知什么原因,楚国使者竟没有指出这一破绽,而是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楚国虽然已经承认了错误,但齐国的联军不能就这样撤退,因为他们只做到了让楚国进贡,没有做到让楚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当然不能随便撤退。于是,在使者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到达昭陵。
此时,楚国受到了更大的威胁,无奈之下,楚成王派出了第二个使者屈完去探问。
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请屈完一起坐上车去看中原来的各路兵马。屈完一看,果然军容整齐,兵强马壮。齐桓公趾高气扬地对屈完说:“你瞧瞧,这样强大的兵马,谁能抵挡得了?”齐桓公想用武力来吓唬屈完,但同时,齐桓公也向屈完表达了这层意思:我们也不想跟楚国打仗,但你们的行为太不尊重我了,现在如果你们的行为和表现能够让我消气,我就会撤兵。
屈完看穿了齐桓公这一点,说:“君侯协助天子,扶助弱小,讲究道义,那样人家才会真心真意地佩服你。要是光凭借武力使人屈服的话,那么,我们楚国虽然国力不强,但是却可以用方城作城墙,用汉水作壕沟。您就是再多带些人马来,也未必能打得进去。”屈完的意思是:楚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胆小,况且,我们的实力也不比你们差,真要打起来,你们也未必就能够得到实惠。现在,如果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的话,也许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
齐桓公听屈完的话很强硬,心里有点不高兴,可是他估计真要打起来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到时还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退,那就是前功尽弃,尽遭天下人耻笑。那样的话就会使齐国损失更大。
这场斗鸡博弈的结果是: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昭陵订立了盟约,楚国表面上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然后各诸侯国退兵回国去了。
在齐、楚两国的争霸中,两只斗鸡选择了一进一退的策略,实现了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最让人满意的结果。对于齐国来说,它的实力确实比楚国略微强一些,但又没有绝对的优势,如果打起来,它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这就是它后来签订和约的根本原因。通过这次博弈,齐国得到了形式上的收益值——楚国表面上承认了它的霸主地位。对于楚国来说,楚国虽然认错了,失去了面子,但也不是失去了很多,更何况保全了国家,这正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果双方都明白这一点,那么谁都不愿意成为牺牲者。可是更多的时候人们都过于自负,觉得自己会取得胜利,所以,只要把形势说明,让对方觉得自己没有稳操胜券的能力,僵持不下的斗鸡博弈就能被化解了。联想接班人问题与“分槽喂马”战略
战国时期,北方有两种马特别有名,一种是蒙古马,力大无穷,能负重千余斤;另一种是大宛马,驰骤如飞,一日千里。
邯郸有一商人家里同时豢养了一匹蒙古马和一匹大宛马,用蒙古马来运输货物,用大宛马来传递信息。两匹马圈在一个马厩里,在一个槽里吃料,经常因为争夺草料而相互踢咬,每每两败俱伤,要请兽医调治,主人不胜其烦。当时恰巧伯乐来到邯郸,商人于是请他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伯乐来到马厩看了看,微微一笑,说了两个字:分槽。主人依计而行,从此轻松驾驭二马,生意越来越红火。
能者要想才尽其用,不但要分而并之,还必须善而用之。因为不同的贤能,各有其能,有的适合彼工作,有的适合此工作,把各种能力放在适合它们的土壤里才能生存成长。养可分,用必合方能各自协调,发挥合力。
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相迎,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
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管理账务,所以入不敷出。而韦陀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下,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分槽喂马和佛祖合庙说的都是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
而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曾经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特别在同时崛起两个候选人的情况下。
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曾经说:“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如果在用人中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在这方面,柳传志以其洞明世事的眼光,成功地用“分槽喂马”的策略,不仅化解了这个难题,而且将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01年5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神州数码”分拆进入资本市场,同年6月,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继承自有品牌,主攻个人电脑、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
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皆大欢喜的方式尘埃落定,深孚众望的双少帅。一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发联想未来。
在实行“分槽喂马”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如何进行搭配,使每个人才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妨碍的问题。这就需要管理者对“千里马”有深刻的洞察力,最好使他们彼此所负责的事务具有互补性。谈判里的“斗鸡博弈”和“让步之道”
在各种谈判中,如果谈判双方像斗鸡博弈中的两只公鸡一样互不相让,就很难达成协议。
所以,聪明人不会这样做,他们懂得,该让步时要让步,有时后退_步就会海阔天空。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个珍珑棋局,讲的就是后退一步反而制胜的道理。珍珑棋局多年来无人破解,结果傻和尚虚竹自杀了一步,没想到一步蠢棋,却让自己赢得了整个棋局的胜利。在谈判中也是一样,懂得适时让步虽然看似吃亏,其实却是明智的策略。因为任何一方的过于强势都不是最优策略。
在谈判过程中,对方强烈要求让步的地方,就是对方对于谈判利益的需求所在。在这个时候,如果能适当让步,那么就有机会换取对方在其他方面的更大让步(记住:让步的同时是要求对方在其他的方面也做出让步),所以,当对方对你火冒三丈或对你咄咄逼人的时候,也是对方的利益需求充分暴露的时候。比如说一个员工对工资福利有很大意见的时候,对公司而言不是一场危机而是一个机会,因为管理者可以通过对薪酬福利的让步换取员工更大的劳动生产率,怕就怕对方没有意见但也没有行动。
虽然许多谈判者知道这个道理,但在谈判实战中往往提不出变换的谈判条件,这主要是对己方需要获得的利益还没有一个多层面的、全面的把握。所以他们往往死抱着一个或几个谈判条件,要么由于僵化而使谈判陷入僵局,要么被迫做出让步而步步后退。
多发掘围绕某一次谈判己方所需要获得的利益点,对主要利益点之外的问题做出灵活的让步,有助于实现谈判的成功以及双方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