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营杂货铺的掌柜招聘伙计,他的招聘条件即不高也不低,他向来不看伙计的本事大小,只有一个要求:只看伙计是否有个吉利的名字。到年底,他筛来筛去选出了两个伙计——一个叫进财,一个叫高升。初一那天接财神时,掌柜就把这两个伙计的名子大声叫上好几遍。他先走到院里,大声吆喝:“进财!进财!进财!冶高升在楼上回答掌柜:“进财出门去了。冶掌柜听了觉得很扫兴,改口又喊道:“高升!高升!高升!冶高升在楼上连忙答应:“下来了!下来了!马上就下来了!冶掌柜希望高升,可一个国家在一个数字上最不希望听到笑话中伙计高升的话语,尤其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Corrado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冶,最小等于“0冶。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以洛伦茨曲线为计算基础。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冶。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也众度费的背后是引起世界经济动荡的次贷危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在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群众的贫富差距也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4(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数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观调控的参照,而不能成为禁锢和教条。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而今,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5。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冶。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9,早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德国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历史学派主要先驱者,保护贸易论创始人。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李斯特反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国民经济学,采用历史方法论证国民经济的发展。认为一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国家的制度、法律、宗教等精神因素是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无视社会生产关系,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蒙昧(狩猎)、游牧、农业、农工业和农工商业等五个阶段;据称在第四阶段,工业还幼稚,须实行保护贸易。强调地大、物博、人多是一国生产发展和政权巩固的基本条件,因而主张德国施行对外扩张政策。主要著作有:《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