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价基金值得新基民购买吗
不少中小投资者对高价基金有困惑。这种困惑其实主要来自于将股票与基金进行的简单对比。
说到底,净值恐高是心理上的障碍。在海外,很多高净值的基金由于具备实现高回报的管理能力,深受投资者的信赖,并备受追捧。
例如,美国最大的开放式基金麦哲伦基金尽管净值一再升高,但申购量却与日俱增,使得基金管理人为保证基金业绩而不得不宣布3000亿美元为其基金规模上限,不再接受新申购资金。
再比如,巴菲特先生的基金,单位净值高达8万美元以上,但仍然是很多家族(如比尔·盖茨家族)乐于购买并长期持有的。在我国台湾,由于基金投资理念比较成熟,绩优基金也是大受欢迎。例如,台湾保诚投信旗下的保诚高科技基金,净值在30元新台币以上(面额为10元新台币),但由于投资团队稳定兼业绩稳健,仍然备受投资人青睐。
其实基金跟股票不一样。股价取决于其基本面和市场供求,而基金净值反映基金所持股票、债券等资产的价值。换言之,净值高的基金,表示管理人运作较成功,仓位中股票、债券表现优秀。而净值徘徊在1元左右的基金,要么建仓不久,要么基金本身属于低风险品种,要么就是管理人运作能力值得商榷了。
净值高的基金,可从一个侧面说明管理人员较成功,仓位中股票、债券表现优秀,高价基金成长空间较大。其分红还没有频繁展开,所以单位净值没有降下来。抱这种想法的投资者,对买或者不买以及何时出手,往往难以控制。分红就迫使基金经理卖出一定股票、债券,否则将失去赚钱机会,从这个角度上讲,高价基金的出现,从根本上反映了管理人钟情后市的从容心态。
2.净值高与净值低的基金如何购买
是买净值高的基金好,还是买净值低的基金好,这是困扰市场上投资者已久的一个老问题,造成这种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基金公司、一些销售渠道为了某些特殊时点上的短期营销目的,故意进行错误宣传,混淆是非,经常误导投资者。投资基金不应该以净值的高低作为唯一选择标准,净值不是价格,净值低与基金未来的收益率没有太大关系,投资者应该走出这种投资误区。因为,基金净值是基金过去投资业绩的体现,与股票的价格是完全不同的,净值高不代表基金未来下调的可能性更大或者上涨的相对较慢;净值高代表基金过去的投资业绩好,未来继续升高的潜力更大;净值低说明基金过往的投资业绩不理想,未来增长的速度可能仍落后于净值高的基金。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假设一:在某个相同的期限里,基金都没有进行过分红。在这种条件下,净值高的基金代表着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高,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多。因此,投资者就应该选择净值高的基金进行申购。投资者购买基金,本质上是将自己的资金交给基金公司去管理,去理财,那么,选择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假设二:某只基金做过了分红,分红之后成为了净值低的基金。在这种条件下,投资者应该以基金的绩效排名统计数据作为参考依据来选择基金,谁的排名靠前,且比较稳定,这样的基金就应该成为投资者选择的主要对象。
由于各只基金成立的时间先后不一样,分红与不分红、多分红与少分红、分红的时间等均有很多的差异,单纯看基金的净值可能会不够准确,尤其是积极分红的基金可能会被与净值低的基金混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查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查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排名,就显得非常重要。
3.如何综合考核所购基金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基民在购买基金时,首先会留意到该基金过去的业绩表现,虽然基金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代表它的未来,但一般说来,表现较为稳定的基金可以表明它的设计是正确的,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策略是成功的。如果它的表现一向都比较可观的话,则有理由相信它将来的表现仍会如此,因此投资者应该选择过去几年或创立以来都较为均衡的基金。但需注意的是,基金的参考期通常自每年的1月1日起计,或以3个月、6个月、1年、2年作为标准。有时,基金经理在宣传广告中会片面地宣传该基金的最佳表现时期,而隐藏了业绩较差的时期,因此投资者若比较基金的表现,除了与它的过去相比较,还应将其与同类基金相比较,拿它的投资业绩同有关的指数相比。在比较两只基金的表现时,要注意比较同一段时期的业绩,时期不同,其业绩没有可比性。比较基金表现时还要留意的是,那些比较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在报刊上公布的基金行情趋势,有的数据指的是在指定时间内升降的百分比,有些则是假设一定的投资额在指定时间内连本带利所能获得的结果。如果是这样的数据,便要减去本金,才能计算出真实的回报。
衡量基金的表现,作为新基民应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其一,除了比较基金单位价格和基金资产净值的变化外,还要计算基金的分红派息率及资金增值的分派情况,这是因为它们也是基金回报的一部分。将实现利润滚入基金进行再投资,而不分红派息的基金一般比不上分红派息的基金。
其二,除了个别市场的趋势会影响到基金的表现外,市场本身的结构对基金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来欧美基金市场和东南亚新兴基金市场的一些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日本、美国、英国的基金常常不能跑赢大市。原因是其市场较大,结构复杂,管理手段趋于老化,影响大市的因素太多。而新兴市场的基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迅速,资金充裕,需求旺盛,故新兴市场的基金普遍比成熟市场的基金回报高,因此可以预见,我国的基金发展前景随着证券、金融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及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将呈现良好的势头。
其三,基金表现还会因为基金买卖价及管理费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会随投资时间加长而加大。
4.新基民买基金最容易犯哪些错误
新基民在投资基金时最容易犯以下错误:
(1)在投资配置上过度分散或集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新基民,或者是因为同事朋友推荐,或者是因为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网点促销,不断买入新基金,导致持有的基金越来越多,像个杂货铺。
构造一个可以有效分散风险的组合,基金数量固然不能太少,但也不是基金数量越多越好。
有专家指出,基金的数量太少,容易造成投资组合的剧烈波动,影响收益的稳定性,无法有效地分散风险;基金的数量太多,则无法提高分散风险的效率,基金组合的安全性并不会因基金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国外的研究表明,当投资组合中的基金数达到8~15只时,组合的表现就会和市场指数的表现相近;若持有的基金数量超过这一数字,超过部分的基金并不能产生进一步的分散风险的效果。
股神巴菲特说,过度分散是无知的代名词。但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基金投资人普遍存在过度分散的问题。有的投资人投入10万元买20只基金,心里想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可没想到众多的基金拿在手上,有时自己也搞不清哪只基金价值几何,哪有能力去分析优秀的基金?整体收益不怎么样,管理基金的时间成本倒大大提高了。其实,理财投资应该是在相对分散的基础上适度集中。因此,在做好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对于风险较小的投资,选择1只基金就可以了,而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以2只左右的优选基金为宜。
(2)高净值的基金回报不高
购买净值低的基金还是购买净值较高的基金,哪个能带来更优的投资回报呢?很多投资者的答案倾向于购买净值较低的基金,理由很充分,就是净值较低的基金升值潜力和空间大,高净值的基金会回调。事实上,这只是个表象。各种基金并不是同质的商品,不能简单地用净值来进行衡量。对于同时成立的两个基金,净值高的基金,往往表示该基金过去的投资实力强,意味着每份基金所包含的资产价值高;净值低的基金,则代表该基金在过去的投资实力弱,每份基金所包含的资产价值低。同样,如果市场下跌,所有的基金都将承受风险,并不是净值高的基金就跌得更快。
(3)净值低的基金投资回报一定会高
投资者不能认为基金净值低,同样的金额可以购买更多的份额,投资回报就一定更高。不能单纯以基金净值高低来选择某只基金;对净值较低基金的偏爱,可能会使投资者丧失长期增值机会。基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关键是看基金未来的成长性如何。
(4)购买基金时不考虑自身风险承受度
购进高风险产品,投资亏损时无法忍受,最终亏本退出。风险承受度包括风险承受力及风险忍受力两个方面,有些人风险承受力不错,可以承担10万元的亏损,但风险忍受力不强,亏了1万元就受不了,茶饭不思,无心睡眠,最后赶紧赎回,造成亏损。有些人对风险忍受力不错,可以忍受10万元的损失,可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妙,亏1万元的时候,家庭开支来了,又要交小孩学费,又要交老人医药费,没办法,只能忍痛赎回应急,造成亏损。所以在购买基金时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情况进行选择,最好选择不同类型风格的基金组合搭配投资,形成组合。
(5)投资基金喜新厌旧
不少投资者喜欢购买新发的基金,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发基金在申购期的宣传力度很大,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加上银行、券商等基金代销网点的主动性推销,致使投资者在看待新基金和老基金的关系上失之偏颇。其实,从理财的角度来看,除了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基金之外,老基金比新基金更具有优势。
首先,新基金和老基金在本质上并没有差异,完全是同质性的产品。其次,老基金的可选择性很强,完全可以从中选择到优秀的基金产品。现阶段开放式基金的种类已基本定型,每一大类基金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再次,老基金更容易判断和优选。我们之所以买基金产品,就是希望基金净值能够上涨,而且涨得比别的基金要多一些,也就是我们希望买到一只“好基金”。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和持仓情况可参考,能够对其未来的业绩进行相对科学的预测,而新基金却是一张白纸,业绩怎样要由时间来检验。
(6)短期收益决定买卖
不少投资者在决定申购或者赎回基金时都是根据基金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来判断的,上个月哪只基金涨得最多,就买哪只,手里的基金投资了2个月,如果其表现不尽如人意,就立即换基金。其实,基金的业绩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有的时期这只基金表现很好,但到了下一个时期,另一只基金的表现会更加优秀,正所谓“路遥知马力”。
(7)把基金当成股票炒
投资者普遍认为持有基金同持有股票一样应逢高减磅。其实,由于开放式基金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差异,不像股票一样受供给需求影响,因此如果基金管理人有较好的运作业绩,应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工具持有。
(8)定投只能长期投资
定期定额投资基金虽便于控制风险,但在后市不看好的情况下,无论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定投均应谨慎,已办理的基金定投计划也应考虑规避风险的问题。如,原本计划投资5年,扣款两年后如果觉得市场前景变坏,则可考虑先获利了结,不必一味等待计划到期。
(9)基金分红,立即抛售
不同的基金产品,其分红的特点是完全不同的。封闭式基金分红后,要作相应的除权处理。而这时由于基金良好的分红表现,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跟风或追加购买,从而促使封闭式基金除权后的价格上涨,而投资者为了得到分红而卖出基金,不但要承担一定的手续费,还失去了未来封闭式基金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机会,明显不划算。
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更是如此。开放式基金分红后,其净值自然降低,而基金净值因为下降,反而为看好基金未来的投资者创造了购买的机会。其实,基金分红只是投资者应有权益的一种再分配,并不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会因过于看重分红而将其赎回,而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10)道听途说随意投资
懒人大多认为,面对市场上的各类名目繁多的基金,只要听听朋友的意见,看看近期的介绍,大致了解一下行情,就能进行基金投资了。其实投资基金是门学问,必须做好关键性选择。需事先对基金公司背景、过往业绩、产品类型、操作便捷等方面作好比较,最后选择一个优秀的基金公司,并保持对其产品充分信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收益。
(11)对分红方式不加选择
基金分红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其中,现金分红将使基金的资产减少、净值降低,有利于新的投资者进入;选择红利再投资则可使投资者得到较低的申购成本,连续分享基金的收益,并且能起到“复利”投资效果。
5.投资保本基金肯定就不赔钱吗
投资于保本基金是不是一定不会赔钱呢?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只要保本基金的基金契约中明确说明了100%或100%以上的本金保证,投资于保本基金并持有到期就一定不会赔钱。
这是因为保本基金会从两个方面来保证投资者持有基金到期可以至少拿回本金:一方面,保本基金通过一种以保本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来保证基金的资产净值在到期日能够保持在本金之上;另一方面,保本基金会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的专业担保机构对本金保证提供第三方的担保,万一到期的基金净值低于本金,担保方将保证投资者能够拿回足额的本金。有了这样的双重保障,投资者完全没有本金损失的后顾之忧。
当然,还有两点也是投资于保本基金的投资者需要注意的:
第一,保本基金的保本保障是对于持有基金到期的投资者而言的,而对于那些未到期就提前赎回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只能按照当时的基金净值来赎回手中所持有的基金份额,这样,他们就要自己承担基金净值波动带来的风险,不能保证不赔钱,同时还需要支付较高的赎回费用。所以,投资于保本基金的投资者应当尽可能持有基金份额到期。
第二,有些保本基金为了提高基金分享证券市场收益的能力,可能在保证条款中只保证一部分(如95%)的本金。在这种情况之下,投资者持有基金到期将至少拿回一定比例(如95%)的本金。这一类的保本基金产品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资到高风险、高收益的证券中,从而提高了基金的预期收益。虽然投资者可能得不到100%的本金保证,但最大损失(对于95%的本金保证来说,最大损失就是5%)却仍然是锁定的。
6.网上进行基金交易安全吗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基金公司直销,都存在互联网安全的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件非常担忧的事情。
一般来讲,网上交易还是比较安全的,不安全的隐患主要还是在自身方面。网上交易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自己的计算机。
二是银行或者基金公司的服务器。
三是自己计算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接。
在这三个方面中,银行和基金公司的服务器相对来说是最安全的部分,除非它们有内贼。计算机和服务器的通信链接部分,一般都会采用信息加密方式传输用户的账户和口令,这也是比较安全的,不大会发生中途信息被截获的事情。最危险的部分还是自己的计算机。
虽然自己的计算机天天在自己的手边,但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计算机疏于管理,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大多数人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也知道有什么木马程序或者间谍软件,但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地做防护。要知道这些病毒或者木马程序会把你键盘输入的账户密码悄悄地发送到其他地方去,也就是盗窃这些最关键的信息。几乎所有的个人计算机都有这种或者那种的防病毒软件,但却很少有人实时地更新病毒库。安装一套防病毒软件或者防护墙工具是很容易的事情,但绝对不是说防病毒软件就可以包办一切。要知道计算机病毒发展是如此之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用一套旧的防护体系去防御新的病毒,可以说是自欺欺人。好在大多数正版防病毒软件都提供实时的新病毒库下载和软件更新,这就是给我们一个时刻更新的挡箭牌,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个功能。计算机防护软件,例如杀病毒软件、防间谍程序、上网助手之类的软件,必须开启自动更新功能,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防护工具一定要安装正版的,在这个方面千万马虎不得。
如果只是普通的用户,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恐怕只是让计算机性能降低,或者经常弹出一些乱七八糟的网页,让用户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但对于要通过网络进行金融交易的人,计算机的安全就太重要了,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有一种网络诈骗应特别警惕,如有人做一个表面和银行或者基金公司完全一样界面的网站,再给你用邮件的形式或者其他网站链接的形式骗你到这个假网站上去,当你向操作真网站一样输入账户和密码以后,他们就存下这些资料,那你就非常危险了。所以我们必须识别哪些是真网站,哪些是假网站。不要随意通过其他链接进入银行系统,一定采用自己输入或者自己的收藏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千万不要在邮件或者电话中透露自己的密码,防止他人盗窃你的资料。
网上交易非常方便,但如果不树立风险意识,那就会成为灾难。
7.过于频繁地进行短线操作对不对
由于基金配置的资产不同,因而呈现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不能盲目地对基金产品进行追涨杀跌的操作。但还是有很多人采用操作股票的手法进行开放式基金的投资,买入后短期持有,频繁买入卖出进行短线操作。
其实,这种操作手法是不适合开放式基金的。
基金不同于股票,不仅在交易费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价差方面其波动规律也不同。由于基金是一篮子股票的组合投资,除非发生了爆发式的证券市场上涨行情,否则基金净值根本不会出现当日10%或更高的基金净值上涨幅度,因此,参考股票的博弈和投资操作思路看待基金投资,明显是不合乎时宜的。
特别是在牛市背景下,很多投资者很难耐得住长期投资的寂寞。但事实上,基金投资属于投资中的“长跑项目”,长期持有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必然胜于短期的“炒基金”。希望“低买高卖”反而会错过许多升值机会,降低收益。
以1971年成立的香港JF东方基金为例,如果当时投入1万元港币,37年以后的回报率是其172倍,尽管其间经历了1987年股灾、1997年金融风暴、网络科技泡沫等。如果一直持有,投资翻番的乐趣可以让很多投资者乐开怀。但实际上,超过80%的投资者在相对短期的时间内转换或赎回,没有享受到这么高的收益。
其实,开放式基金从其设计上就已经决定了其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根据国内外基金的实证研究,一般投资周期应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较为适宜。
8.购买基金后何时应当赎回
许多投资人在股市行情看淡时会忍不住赎回手上的基金,如果在基金波段回落时选择赎回,是相当可惜的事。投资人若有闲置资金,选择长期投资是最好的方式。但基金投资也不是不能赎回,投资者也总有需要现金的时候,无论是由于退休,还是为子女交学费,基金的业绩不佳,以及基金投资方向的变化和投资者资产配置的转变,都是赎回基金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以下七种情况,基民可以考虑对所持基金份额进行赎回。
(1)基金业绩长期欠佳
虽然基金强调长期投资,但这并非意味着把钱投下去后就十年八年完全不用理会,投资者需要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自己的基金绩效表现。比较基金的绩效可以用我们介绍过的β系数或夏普指数,考核期也不宜太短,一般至少要考察基金近一年的表现,比如在2006年第三季度时,若从基金2005年第三季度起进行考察就相对比较合适。现在有些评测机构为了制造新闻效应,只考察基金每月或每季度的表现,这样做会使基金排名的次序变化得过于频繁,投资者高频率地进出基金会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从而影响投资效果。一般只要投资的基金长期绩效表现远远超越大盘和其他同类型基金,且长期下来能够达到投资人的理财目标,投资人就不该为了该基金某个月的表现欠佳而急着将基金赎回或转换。
此外,在每季度一次的检视中,投资者还需要观察股票市场的多空变化,确定基金所投的市场整体的涨跌趋势。基金的表现不佳可能是由基金管理人操作失误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它所投资的那类资产整体表现不佳引发的。对于前者,基金管理人一般能够及时加以修正。而对于后者,基金管理人相对难以扭转局势。比如在2005年,股票市场普遍走低、债券市场一路高秦凯歌的情况下,即使股票型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再出色,也很难回避市场风险;而在2006年债券市场调整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也很难有债券型基金能够重现2005年的雄风。所以,如果投资者认为自己所持有的基金整体资产配置、收益表现均不好时,不妨赎回此类基金而换成其他类型的基金。
(2)基金经理更换或者基金风格变化
对于基金经理的更换,投资者应该冷静对待。很多情况下,明星经理的退出并不会明显影响基金的业绩,所以投资者不必一见到更换基金经理就急于卖出基金。一般通过6个月左右的观察,如果基金表现没有大的异常,就可以认为基金已经实现了正常的过渡而不必赎回。另外,基金的投资风格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候基金管理人会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来修改基金投资风格,而有时候则不会征求持有人建议而直接采取行动。比如一些基金管理人为追求更大的收益而将投资集中到一些热点板块中去,从而可能提高基金的风险水平,如果投资者对改变后的基金风格不适应,也需要赎回基金。相反的变化也要注意,比如积极成长型基金的目标应以投资股票市场为主,追求资本利得的最大成长。如果基金经理人因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大幅提高债券或短期票券的投资比重(甚至超过公开说明书的规定),基金整个形态已转为收益型,投资人应考虑是否赎回或转换基金。
(3)基金规模出现异常变化
基金的规模与业绩有较大的相关性,能掌管小基金的管理团队未必能管理大型基金。虽然基金的优秀业绩经常会引来更多的资金,但这也会增加基金管理人的操作难度,甚至引发基金投资宗旨的变化。按照基金持单只股票不能超过资产10%、不得超过上市股本10%的规定,一只20亿元规模的基金,单只股票投资比例上限在2亿元左右,可选的股票比较多,只要市值在20亿元以上的股票就可以较大自由的投资。而如果基金的规模达到100亿元,就需要投资很多只股票才能实现整体资产组合,由于仓位过度分散,其投资效果往往接近指数基金。所以,规模过大的基金往往会引发基金战略的改变,如果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发生这种情况,就不妨考虑赎回。
(4)单一市场行情反转而下已成定局
基金价值取决于投资标的的涨跌,当基金投资标的市场呈多头走势时,基金理应上涨;反之,当投资标的出现空头时,基金表现会相对较差。一般而言,投资者不必由于市场的短期变化而赎回基金,但当市场出现长期空头且空头走势未见停歇时,投资人应趁早看清局势,提早赎回,以免损失扩大。例如1992年日本市场步入空头,1997年东南亚股市连番下跌,如果投资人未适时出场,继续持有这些国家的投资基金,损失肯定不小。我国市场也是如此,2003年绝大多数基金投资者都得到了相当的收益,但2004年宏观调控之后,很多投资人没有出来避风头,所以收益皆无,损失惨重。一般投资者可以以风格灵活的配置型基金为投资主菜,以主题型基金、区域型基金或较高风险基金为投资配菜,在回避风险的条件下争取获得更大的收益。
(5)投资业绩已经实现了目标或需求改变
投资基金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买基金的目的,比如打算取得30%的收益,或者为子女积累大学学费,为自己积累退休金,为支付住房贷款而积累资金等。如果投资的目的确实已经达到,那么就没有必要再继续持有基金份额。
除此以外,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与理财策略会随时间、年龄与收入不断改变。例如,年轻时能够承受风险较大的积极成长型基金投资;年纪较长了,有较多的家庭计划(如子女教育、购屋)需要实现,这时就应该转换为稳健成长型或价值型基金;如果中年人为了退休基金作准备,就可以转而考虑债券市场基金这类风险低、收益固定的基金。
(6)投资者本身的收支状况改变
投资者在收入较少的情况下,投资的主要目的往往是应对短期的财务需求,而若投资者收入增加,闲置资金多了,就可以做一个全面的投资规划。例如,手中只有1万元时,只能投资一些流动性强、中低风险的基金,如货币市场基金、中短债基金,以应对短期资金需求并防止可能的投资损失;但手中有3万元时,就可以考虑一些稳健的投资型基金,如保本基金和红利基金等;而当手中有10万元资金的时候,就可以考虑中长期的投资,将一些原来投资的低收益基金赎回,转移到以前因资金不足而无法投资的长期投资基金,或者是由定期定额投资转向报酬收益较高的单笔投资基金。相反,若是投资者的支出增加,出现日常生活维持上的困难,也应该将高风险的基金转入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型基金,以求稳定的配息收入。
不少初入市场的新基民认为,基金如同股票,也有潮涨潮落,只有顺势而为,方能趋利避险。而实际上,基金往往较股市慢一拍体现其净值,当投资标的涨至高点时,基金净值未必是高点,而且由于基金本身就有主动操作的成分,所以其与投资标的的相关性并不是完全的。而且股票型基金赎回后,基金公司一般会在第三个工作日(T+3)把资金从账户划出;货币市场基金赎回后,一般会在下一个工作日(T+1)把资金从账户划出,考虑到时间成本和交易费用,投资者还是审慎赎回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