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新得
42916500000245

第245章 陶渊明以“法”授后学

为学做事的道理,就好比堆土为山,只要坚持下去,总归有成功的一天。否则,眼看还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可是到了这时,你却歇了下来,一退而不可收拾,也就会功亏一篑,没有任何成果。陶渊明所授之“法”,其实正是“进往”之道,只有勤奋上进,才是向成功接近的最好途径。战国时的苏秦的成功过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晋代的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某一天,有一个读书的少年前来拜访他,向他请教求知之道,看看能否从陶渊明这里讨得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那少年说:“老先生,晚辈十分仰慕您老的学识与才华,不知您老在年轻时读书有无妙法?若有,敬请授予晚辈,晚辈定将终生感激!”

陶渊明听后,捋须而笑道:“天底下哪有什么学习的妙法?只有笨法,全凭刻苦用功、持之以恒,勤学则进,怠之则退。”

少年似乎没听明白,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你好好地看,认真地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

少年很是听话,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便起身对陶渊明说:“晚辈没看见它长高。”

陶渊明道:“它要是不能长高,为何能从一棵秧苗,变成现在这等高度呢?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天天勤于苦读,也无法发现今天就比昨天的知识要多,但天长日久,丰富的知识就装在自己的大脑里了。”

说完这番话,陶渊明又指着河边一块大磨石问少年:“那块磨石为什么会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少年回答:“那是磨镰刀磨的。”

陶渊明又问:“具体是哪一天磨的呢?”

少年无言以对,陶渊明说:

“村里人天天都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个样子,不可能是一天之功啊,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求知也是这样,若不持之以恒地求知,每天都会有所亏欠的!”

少年恍然大悟,陶渊明见此子可教,又兴致极好地送了少年两句话:

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俗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宏图大业不是异想天开、一蹴而就的,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有梅香扑鼻来?成大功、立大业者,都得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几乎可以说,任何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基本上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细节上渐渐积累,战略上目光长远,进取心百折不挠,方可替自己事业的成功奠下厚实的基石。

在人生和事业的进程中,一个人的起点可能很低,但只要能不断向前奋进,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积少成多,大事终成;半途而废,则会前功尽弃。或进或止,成功失败,其实都在自己掌握,而别人和环境的影响因素是不能完全主导的。世界上多少大事业,都是由那些自强不息的人一点一滴从头干起来的。道德、学问,以及事业的开创与成功,这种规律都基本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