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区多园”的构想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围绕煤炭、岩盐资源的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建设煤化工园区、盐化工园区和高科技生态示范园区,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产业配套、科技配套、人才配套能力,强化开发区示范、辐射、带动功能。
(一)现代化新城区
进一步完善北区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提升城市功能,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
(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与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榆横矿区,依托巴拉素井田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以60万吨甲醇起步,最终形成21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27.3万吨乙烯、22.7万吨丙烯、20万吨聚乙烯、23万吨聚丙烯、20万吨醋酸乙烯、7万吨聚乙烯醇的生产规模,发展燃料甲醇产品及甲醇的下游产品,项目总投资165亿元。2006年完成园区规划、土地征用、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2007年启动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具备项目入驻条件。“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园区一期工程300万吨原煤/年、60万吨甲醇、30万吨二甲醚/年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9亿元。
(三)高耗能示范园区建设
依托煤、盐气资源优势,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合作,在榆横矿区红石桥井区,规划建设煤、盐、气综合利用多联产项目园区。以电为龙头,起步建设2×30万千瓦电厂,发展焦炭、电石、硅铁、烧碱、聚氯乙烯等高耗能产品,项目总投资80.2亿元。2007年完成园区规划、土地征用、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2008年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具备项目入驻条件。“十一五”期间,园区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
(四)高科技生态示范园区建设
营造开发区人才服务优势,强化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智力资源基础,构筑人才聚集高地,规划在现有规划区西南部建设开发区科技卫星城,重点建设一座以培养能源化工产业基础人才为重点的综合性职业示范大学,配套建设具有沙漠特色的高尚别墅区,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和科技人才施教,为国家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输送人才,培育和形成开发区高科技企业项目孵化器。2006年完成项目可研论证、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力争“十一五”末启动建设。
(五)世界――榆林民俗文化园区建设
榆林具有独特的历史与现代文化底蕴,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独特区域。按照“精、全、新、特”的要求,规划建设一座浓缩榆林陕北民俗文化的示范园区,重点承载榆林民间工艺、历史轶闻、饮食、民乐、文化遗产、革命传统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形成“观一景而知榆林”的独特氛围,提升榆林旅游文化产业品位,更好地服务于榆林招商引资工作。2006年完成项目可研论证、规划编制、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2007年启动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建成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