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引来了才,引来了资,招来了商,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环境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尝到环境良好的甜头,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抓,环境建设搞得比较好。
榆林经济开发区经过几年的运作,也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基础,但环境建设处在萌动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如服务意识差;部门之间扯皮,办事拖拉;农民对创立开发区不支持,人为设置工作障碍等等,严重影响开发区的发展。目前,改善环境,成为榆林经济开发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环境改善环境要注重六个方面:一是开发区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按“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模式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及国际惯例的要求设立工作机构,在内部管理体制上,解决开发区软环境建设问题。二是创新服务,当好投资者“保姆”。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营造一个机构精干、工作高效、服务优良的管理服务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应充分建立比较完备的服务体系,创设企业服务中心、“马上办”办公室和企业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办理事项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促进“以外引外”,在全区营造“富商、安商、亲商”的良好氛围;加大主动服务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全程主动的优质服务。服务就是投资环境,服务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招商。开发区职能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上门服务;树立服务无止境意识,明确不同阶段不同的服务重点和企业不同的需求,主动与企业交朋友,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做到与企业在心灵上沟通、思想上共鸣、感情上交融,难事上咨询,整合服务力量,真正为企业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三是硬环境建设不搞假、大、空,不搞“盆景工程”。要按一规划,分期实施,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出让一片,收益一片,然后再投入,再开发,实现良性循环。万万不可好大喜功,要政绩,要场面,拿银行贷款,搞超前投资,搞不切合实际的建设。如开发区32条主次干道,总长78.11公里,其中南北长8公里,先修哪一条,后修哪一条,都要做项目可行性分析与研究,不能一人说了算,造成国有资产闲置。四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搞好环境的总体策划与总体设计,这是开发区硬环境建设的核心层。“富规划,穷开发”,总规――控规――修规三个层次的规划,经济技术指标要相吻合;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造型、立面设计严格按规划运作,特别是小区修建性详规,要由开发区专家委员会把关,建筑单体设计要由专家委员会会审,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要舍得在规划方面花时间,花精力,花资金,即要舍得在设计阶段花钱,不要在拆迁方面投资。五是在开发区创办“民营工业园”,用“园区经济”制度,发展私有制经济,如在一类工业加工园区,可以把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在地价方面给予优惠,使其尽快成为开发区新的经济区域。六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实施政策创新。当前,市政府2002年49号文件对投资5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在土地和收费上给以极大的优惠,开发区要抓好跟踪招商工作,力争一两个产业项目入区;同时,还要兴建一个商贸工业园区,凡是进入该园区的流通企业,三至五年内营业税财政先征后返,激活开发区市场,实现以人兴区的目标。
榆林经济开发区经营环境要注重五个方面:一是要创品牌,搞优良环境、驰名环境,提升环境的竞争力;二是要扩大环境的宣传和范围,让国内外广大投资者都知道;三是要降低环境成本,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去搞环境建设;四是要有专人、得力的人去搞环境经营,特别是要着力搞好招商引资;五是要搞好中介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效益。
建设环境,经营环境,是榆林经济开发区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环境好了,外资、东资可来,市内民间资金可来,二产可兴,三产可旺。由此,下大力气、花硬工夫完成两大任务,是开发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让我们努力工作,共同建设好开发区的环境,迎接开发区美好的春天。
(200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