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谈到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时,江泽民同志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未来10~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八大任务之一。江泽民同志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在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党中央首次对西部大开发提出明确的时间界限,这既是党对西部人民群众的巨大考验,也是党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创榆林经济建设新局面。
榆林,作为中国新兴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积极的带动作用和全面的辐射作用。榆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榆林市城区西南部,是以能源重化工项目建设为主体,集商贸、科教、居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开发区。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载体,开发区将集中布局和建设22个能源重化工产业项目,培育榆林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开发区将扩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形成榆林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榆林经济开发区自1999年2月设立以来,开发区管委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开发区总体规划》、《北区西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10个小区修建性规划相继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展开,组织结构日趋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相继出台,一部分项目已相继入区。一批符合开发区产业政策的入区项目也在积极运作之中,榆林经济开发区开始迈上了开发建设的快车道。
富规划,穷开发。规划――建设――管理,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总轴线,规划是核心,建设是手段,管理是关键,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服从规划,管理融规划和建设之中。规划实施的过程,也是管理实施的过程。榆林经济开发区在一片荒沙上起步发展,必须加强规划建设管理,这既是把开发区建成能源重化工基地载体的基础,也是将开发区建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新区的保证。制订长期、科学、有序的规划,并在建设中严格按规划实施,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开发区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从而保证开发区建设与运行的持续性。在具体实施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划要充分体现开发区性质
根据陕政函[1999]24号文件精神,开发区是国家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载体,是榆林市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此定位,在编制规划时要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体现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载体的性质,体现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根据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功能分区规划,根据产业政策和实际开发情况,确定整个开发区内各种城市功能的分布情况和各个小区的功能定位。每一个小区都有具体的功能定位,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总规、控规的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细分城市功能的具有实施功能的规划。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到小区修建性规划,到单体设计,要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科学、有序的规划关系。
(二)规划要体现前瞻性、指导性和可实施性原则
开发区是从一片荒漠上起步建设的,规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编制规划必须要坚持前瞻性原则,不光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还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开发区今后的建设方针、产业布局作出前瞻性规划。总体规划要50年不落后。编制规划还要坚持指导性原则,规划要对开发区今后的开发建设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规划不仅仅是宏伟的蓝图,而且要把它当作建设中的施工图纸一样来遵守。编制规划必须坚持可实施性原则,只有对开发区性质、土地特点和建设条件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编制出在实际中具有可实施性的规划,否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三)规划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规划也要按照人民的意愿,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的评审过程中,要有规划所在区域的群众代表参加,群众代表向他们所代表的群众宣传、解释规划,并向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人员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能从制度上保证公众对规划的参与权、知情权,增强他们参与规划的积极性,保证规划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榆林经济开发区地处榆林市西南郊,作为榆林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榆林城市形态的主要组团单元,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要依托城市,得到城市的支持。所以在编制规划时,一定要摆正开发区在榆林市区的位置,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要与城市规划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