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的资本(智慧生存丛书)
4301600000030

第30章 舒适的家庭氛围和良好心态(10)

容貌只是上帝赋予我们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最初姿态,它小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败,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

叔本华说: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因为嘴巴说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则是思想的本质。

我们不可能都英俊漂亮。有些人的长相非常一般,而有些人则长得十分难看。不过,众所周知,一张美丽的面孔并不一定就代表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大家知道,历史上有些臭名昭著的罪犯和阴险毒辣的人就长得英俊潇洒。毫无疑问,美貌是一种财富,但就它本身而言,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么重要。

有一则故事说,林肯总统的顾问向林肯推荐了一位内阁候选人,却被林肯拒绝了。问及理由时,林肯答道:“我不喜欢此人的脸。”“但这可怜的人对自己的长相是不能负责的啊!”顾问坚持道。林肯说道:“每个4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脸负责。”于是,这项提议被弃置一边了。

林肯说的话不妨做这样的解释:在世上生活了40多岁的人,应该有许许多多东西在他脸上反映出来——欢乐、悲哀、智慧、毅力、得失、生活中经历的风雨,还有对生活的感悟。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确认出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然后拿出各种行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知你是否听过桑德斯上校的故事?这个年过60,且其才、其貌平平常常的人,是如何成为“肯德基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的吗?你知道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么成功的事业的吗?是因为生在富豪家、念过像哈佛这样著名的高等学府,抑或是在很年轻时便投身于这门事业上?你认为是哪一个呢?

这种种答案都不是,事实上桑德斯上校于65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他终于拿出行动来呢?因为他身无分文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105美元,内心实在是极度沮丧。但他马上便心平气和,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试图找出可为之处,头一个浮上他心头的答案是:“很好,我拥有一份人人都会喜欢的炸鸡秘方,不知道餐馆要不要?”好点子固然人人都会有,但桑德斯上校就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但会想,还知道怎样付诸行动。他开始挨家挨户敲门,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提成。”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罢,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吗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破旧服装?”

但这些话没有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第一号的成功秘方,即“能力法则”,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桑德斯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他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写下说词,以更有效的方法说服下一家餐馆。

桑德斯上校的点子最终被人接受了,你可知道他先前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1009次之后,他才听到了第一声“同意”。在历经l009次的拒绝,整整两年的时间后,有多少人还能够锲而不舍地继续下去呢?相信很难有儿个人能受得了20次的拒绝。更别说几乎近百次的拒绝。然而这也就是他最后之所以成功的可贵之处。如果你好好审视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业的人物,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轻易为“拒绝”而退却,不达成自己的理想、目标、心愿就决不罢休。

桑德斯上校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心态的必然。

所以即使你身处事业的绝境,你仍然可以这么想:“纵使我此刻的情况不佳,但依然有些值得感恩的地方,例如还有好朋友,脑筋也没错乱,甚至于还能呼吸,这就还有希望。”

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留意所想要的,别只看见问题却不见解决的办法。你更应告诫自己,即使那些问题此刻困扰着你,但绝不会一辈子缠着你而不离去。不管在事业上或心情上有多么不顺利,你都绝不能再让生命陷入其中。同时,你要坚信你的好时光迟早会到来。

只要不断灌溉所种下的种子--持续去做对的事情--那么就会走出人生的冬季,进入春天,多年看似不见成效的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一天。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拿出必要的行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

跑马看山永远都会觉得虚幻,遥不可及,一步一步登上去才风光无限。有句老话说得好:“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总之,人的容貌并不代表人的内心,因此,容貌的美丽和丑陋只是一种暂时的表现,而真正永恒的则是人生中那些可以选择的东西,比如工作、生活、事业、爱情等。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要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相互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本质特性。只有这样,我们的选择才足正确的,我们的事业才可能成功。

当然,在“外在、内在与事业”这三者的关系中,容貌虽然不是主导性因素,但毕竟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三者的关系,也要讲求一定的策略。比如,明明是一米五几的身材,却硬要做模特;本来五音不全,还整天梦想当歌唱家,这就显得缺乏理性和思考了。容貌较好的人可以选择公众场合性的工作,而容貌欠佳的人则可以选择做幕后策划、指导等。这样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不是很好吗?另外,讲究卫生,保持良好的仪表习惯也会让你获益无穷。

自卑是人生的陷阱

自卑是自信的天敌,自卑是人生的陷阱。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何等豪迈的气势!心理学家读到此句的时候,肯定还会再加上一句:这是何等的自信!现代人周围充满竞争,眼前常有机遇,尝试成了现代人相当时髦的人生信条。每当人们走向新的挑战之前,总是向挑战者或竞争者显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次胜利非我莫属!但是,在人生舞台上,有些人却低低哀叹:天生我材……没用。这种自卑的“自自”与自信者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自信者相信自己的力量,竭力去做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自卑者则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只适合当观众。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其他各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表现在交往活动中就是缺乏自信,想像失败的体验多。自卑是影响交往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走向群体,去与其他人交往。

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同时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

自卑的产生,是由于某人存在着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特别是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一种不能胜任的心理感受。那么,交往中的自卑者是不是存在着某种缺陷呢?很显然,除了极少数人有些生理缺陷外,绝大多数人与常人毫无两样。但是,他们却有着比有缺陷者还要严重的自卑心理,这又从何谈起呢?也许下面一句话可以对其做出很好的解释:人自认为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为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自卑者正是自认为自己能力差,从而表现出更多的自卑心理,产生自卑感的。自我认识不足和过低的期望是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自卑者在认识自己时,通常都是建立在不正确的比较上,他们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或者是与某方面的“显要”人物去比,这样比当然是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就会形成自卑心理。自卑者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期望也过低,在任何活动之前,由于认识不足,他们常有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因此自己的期望不高。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会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结果造成活动的失败。而活动的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期望,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我认识,使他们的自卑感加强。此外,期望不高,还使得他们一直将自己的交往局限在旧有的交往范围内,不敢涉足新的交往情境,从而他们的交往水平很难提高,这又使他们降低了对自己交往能力的评价,变得更加自卑。内向的性格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性格内向者多愁善感、忸忸怩怩,见人便害羞、语塞,看到别人善于交际,更是自惭形秽。这种人还特别敏感,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事事退缩、处处回避,结果本来就很少的交往活动变得更少,使他们对人生的重要活动——交往,只能以忧虑和恐惧相待。这些情绪一经产生,如果再得到强化,那么离自卑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所以性格内向者如果不敢交往、害怕交往,不去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和技巧,是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的。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原因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人的交往活动很需要积极的反馈和成功的经验,它有利于一个人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但是,事与愿违,有些人在交往中屡战屡败,得到的尽是消极的反馈,挫伤了他们交往的锐气,使他们在冷淡和嘲笑中变得苍白无力,渐渐地便会导致其自卑心理的形成。例如,尝试一种新的活动没有成功,应该说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活动难度过大或外界条件不完善,也可能是缺少必须的技能或运气不佳,应该说各种原因都有一定的可能,可是有些人却抱定“缺乏能力”一项不放,不去作其他原因的解释了。这样会使得一个人从此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限制了原有能力和潜力的发挥,并且不再期望以后活动会成功。单单一个挫折因素已经足以让人抬不起头了,不恰当的归因则更加快了一个人自卑心理形成。

一个人的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以后,不仅会严重地阻碍他的交往生活,使他孤独、离群,而且还会抑制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发展,抑制他的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特别是当他的某种能力缺陷或失败的交往活动被周围人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给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损失。由于这种自卑心理对交往和个人发展的危害性,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去克服它,让自卑者从自设的陷阱里走出来,潇洒地走进人群,亨受人际交往的乐趣。

保持健康心态

一个成大事者,总是用一份健康的心态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身体修炼环境。良好的心态可有效地控制人的情绪和意志,是心态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与质量。健康心态就是正常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在一个大教室里,如果你周围有熟人,也有你不认识的人。当要求每一个人与四周的人握手致意时,人们将怎样想怎样做呢?有的热情,有的勉强,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好,有的就只找认识的人……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握手应该人人都会吧,既不需要知识、阅历,更与智商技能无关,而仍然情况参差,因人而异,就因为握手的对象不同时.你的心态不同,但这绝对悬健康心态。

正常心态就是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一种思维的习惯状态。

苟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意即“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领导。但是没有患病,不把心态放正,这也属于不是正常心态。

战国时卫国有一个叫弥子瑕的人,因为长得俊美而深得卫王宠爱,被任命为侍臣,随驾左右。有一次,弥子瑕因为母亲生病,就私驾卫王的马车回家探视。按当时卫国的法律,私下使用大王车马者,当处以斩断双脚的刑罚。卫王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处罚弥子瑕,反而称赞他:“子瑕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然忘了刑律。”

又有一天,弥子瑕陪同卫王游果园,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半,另一半献给卫王。卫王高兴地说:“子瑕真爱我啊!好吃的桃子不愿独享,献给我吃。”

多年以后,弥子瑕年老色衰,卫王就不喜欢他了。有一次,弥子瑕因小事出错,卫王就生气地说:“弥子瑕曾经私驾我的车,还拿吃剩的桃子给我吃……”在数落弥子瑕的罪状之后,就罢免了他。

卫王对弥子瑕同一桩事情前后的不同态度,就是因为卫王的心态。“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这些不平常的举动,表明卫王的心态变化了,也说明他不是平常心态。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兵强于心而不强于力”。这都是在强调心态的极端重要性。生活中随时可见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能成立,都合逻辑。

心态不同,观察和感知事物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信息的选择就不同,因而产生的思想观念也不同。心态给人戴上了有色眼镜和预定频段的耳机,于是人们只看到和听到他们“想”看和“想”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境遇并不完全是由周围环境造成的。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而他自己也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惨杀。但他仍然不懈地客观观察、研究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人们,包括他自己。以后他据此写了《夜与雾》一书。

在亲身体验囚徒的生活中,他还发现了弗洛伊德的错误。作为该学派的继承人,他反驳了自己的祖师爷。

弗洛伊德认为: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心态和行为才干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性,所以行为显得几乎没有区别。

而弗兰克却说:“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有的人消沉颓废下去,但有的人却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

有一天当他单身独处囚室时,忽然顿悟了一种“人类终极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是无论如何无法剥夺的。也就是说,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因此“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在任何困苦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高僧一年四季只穿一件单薄的衲衣而无严寒酷暑之苦;高士伟人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趋于后而心不惊”;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其刮骨,铮铮有声而关公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谈笑风生,与人对弈。这完全验证了“幡动?心动!”的禅门讥讽。说到底环境对人的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环境,由我们的心态决定。

同样是身临囹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遭遇与弗兰克说的不同,能在一种稳定的心态下,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最终的维护。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费尽心机劝降均告失败。于是重枷大镣,把文天祥囚禁起来,企图通过肉体折磨使他屈服。这一关就是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