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家长这样引导,孩子心理才健康(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7600000006

第6章 家长教子的10大不良心理透视(上)

核心提示:心理健康的家长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有很多家教问题,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根在家长。家长的不良心理已经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在教子时有10大不良心理。本文将联系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其中的5大不良心理。

心理健康的家长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有很多家教问题,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根在家长。家长的不良心理已经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在教子时有10大不良心理。本文将联系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

1、攀比心理

[案例]爸爸对小晖说:“你看人家小明这次考试又考了年级第一名,你连班级第十名也没考到,我见人真不知道把老脸往哪搁!你怎么天生这样笨?你怎么一点不给老子争气呢?”其实,小晖并不是顽皮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也很努力,只是基础不牢,智商也没有小明那样出众,小明和小晖是从小玩大的好朋友,可是无论怎么努力,他也赶不上小明,每当爸爸提到“小明”,小晖就精神紧张沮丧压抑。

[点评]网上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有种怪物叫“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总是把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家长的初衷是拿人子之长比己子之短让己子奋力追超,可是这种错误的比较却事与愿违,不是比出斗志,而是比出懈气比出压抑,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让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产生怨恨仇视心理,也影响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

2、替代心理

[案例]大费和大张是高中同学,一同考进北京的某所重点大学,大费读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一直留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薪水不高,大张学的是计算机应用,毕业后先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后跳槽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己身价千万。大费心理不平衡,当初在高中时两人成绩相当,后悔分科时选择了文科。他儿子喜爱文科,他不让儿子读文科,要儿子读理科报考计算机专业。

[点评]大费不顾儿子的实际,把儿子当作自己的替代品,按自己的一厢情愿来塑造孩子,把儿子当作自己的替身,无视孩子的自主权,会激起孩子的不满。大费在给孩子选择专业时,把赚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爱好放在第一位,这样的选择会扼杀孩子的个性,也会埋没孩子的潜能,唯利是图的择业观并不能持久,这是因为:一方面儿子不爱好计算机专业可能学不好,而在文科方面有天赋极有可能成功;另一方面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计算机专业,如今计算机专业不算是香饽饽,己成为人才市场难找工作的“十大热门专业”之一。

3、盲从心理

[案例]王娟的女儿在读五年级报了电子琴培训班,学了一个月,王娟听同事说学电子琴没有弹古筝高雅,她让女儿放弃了电子琴学古筝。到第二学期,几个同事把孩子送到舞蹈班学跳舞,她们说现在是学跳舞的最佳时机,到了初中根本没有时间,女孩身材很重要,她听了心动,于是又放弃了古筝去学跳舞。

[点评]家长为孩子报艺术培训时缺乏独立思考,盲目跟风,不是从孩子的天赋、爱好出发,而是听从别人的意见。不断放弃,学任何东西不能坚持不懈,结果都会一事无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做事没耐心缺少毅力。

4、补偿心理

[案例]王刚夫妇年轻时由于忙事业,把儿子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抚养,吃了不少苦。后来事业有成,把儿子接到城里读书,父母为了弥补过去的缺憾,在物质上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在许多事情上尽量由着儿子。

[点评]孩子吃苦,家长出于补偿心理,给孩子泛滥的爱,这己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溺爱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在物质上无限制满足是其典型形式,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关注,家长们企图用物质满足来代替精神需求,物质再多也代替不少精神关注。孩子会变得骄纵自私,内心与父母愈走愈远。

5、护犊心理

[案例]老李的儿子李翔读初二时期末考试成绩突飞猛进,老李很高兴,但老师和同学都感到诧异,一个中等生突然由平时的二十多名跃进前三名,看起来李翔最近也没怎么下功夫。到了初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老师在监考时发现李翔拿着一张试卷答案来抄,数学老师一看惊呆了,原来这竟是本次数学试题的答案,连数学老师还没拿到答案。考试结束后,数学老师一审问得知李翔伙同王浩在考试前一天晚上闯入学校教务室偷了答案,而且在初二时也偷过。班主任通知老李到学校处理。老李到学校后径直去找王浩,责问他为什么要带李翔偷答案,王浩赌咒说谁偷的谁死,其实答案是李翔偷的,也是李翔主动求他去的,王浩只不过是望风而己,而且考试时李翔拿着答案直接抄袭,王浩没有抄袭,他不相信那是这次考试的答案。李翔很有经验,因为初二已经得手。老李到班主任那儿一口咬定是王浩偷的,李翔只是望风的,班主任把王浩和李翔叫去对质,李翔还没说话老李就先下手为强指责王浩把李翔带坏了,王浩生气地说叫派出所来查。

[点评]老李结婚迟,到三十多岁才生李翔,对儿子总是护短,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有错,而家长不是帮助他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而是帮他掩盖错误推卸责任,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家长不要听一面之辞更不要妄加推测,要弄清真相再作处理,如果孩子错,要让他迷途知返,积极承担责任。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不可把“护短”当作爱,爱子要计其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