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4302300000033

第33章 选择、放弃智慧的修炼(6)

1863年春天,南北战争进入殊死激战的阶段。北军获得了重大胜利,但格兰特不听林肯的命令,不愿乘胜追击,林肯失望到了极点。如果能够执行林肯的命令,说不定南北战争能够早一点结束。1864年5月,北军12万余人终于横越拉庇丹河,南军垂死挣扎,进行了血淋淋的抵抗,北军死亡惨重,全国震惊。林肯又受到南北人民的诅咒,斥之为篡位者、叛徒、暴君、恶魔,甚至有人要剌死林肯。有天晚上,他骑马到“军人之家”时,被一名刺客射穿了帽子,险些丧命。林肯镇定从容,坚决干下去,不理会任何尖酸的指责。但他的笑容的确一年年减少,脸上的皱纹加深,两颊凹陷。

我们很难说林肯的慈悲、宽容、忍让,影响了他事业的成功还是成就了他的事业,无论怎样说,正是这个宽大的胸襟,完成了最伟大的南北战争,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他是那样的仁慈厚爱,富于同情心。战争中丧失亲人的父母、妻子的哭泣,都使他伤心落泪,异常悲痛。连违纪的士兵甚至临阵胆怯的战士,他都会原谅。对于曾给过他伤害、侮辱的人,他也能采取最宽容的态度。柴斯和林肯之间嫌隙很深,但林肯却说:“在我认识的人中,柴斯比其中最好的一位还强。”他将美国总统所能颁赐的最高荣誉给了柴斯。

当我们把失意、抱怨、委屈、愤懑放下时,我们即刻又勇敢高兴地站了起来,就在这一刹那,我们在放下的那一瞬间,会得到一种新的体悟,同时心灵与智慧也会得到自由与成长。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宽容与平直、达观与敦厚的心态,去生活处世,那我们便会拥有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来任自己优游,从而心生智慧,令生活得以自在。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可以契机因缘,都能够和谐圆满。大其心能容天下之物虚其心能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能论天下之事,廉其心能观天下之理,定其心能应天下之变。林肯一生以极大的慈悲和宽容,忍受了婚姻和事业的痛苦,以韧性和毅力,开创了辉煌的事业,也树立起人性的丰碑,就连他的敌人都为这位伟人所倾倒。他死后,美国举行了前所未有的葬礼,为他照明的火炬和焰火,照亮了半个北美。

那表示

有每夜和我抢棉被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

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留连在外。

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

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的很好。

有阴影陪伴我的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

有待修整的草地,待清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

有各样对政府不满的抱怨,因为那表示我们有言论自由。

能找到最远的那个停车位,因为那表示我还能走路,且还有幸能有辆车。

有巨额的电费账单,因为那表示我冷气吹得很爽。

教堂礼拜时我身后五音不全的女士,因为那表示我还听得到。

有一堆衣服要洗烫,因为那表示我有衣服穿。

一天结束时的疲劳和肌肉酸痛,因为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

一大早响起的闹钟,因为那表示我还活着。

最好最大的橘子

一天,一群大学生去拜访一位大哲学家,向他请教人生的真谛。

知道他们的来意后,哲学家微笑地将他们带到一片橘子林前。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橘子林,一个个大红橘子挂满了枝头,微风吹过,那些诱人的果实就微微地晃动起来,就像欢迎他们一样。苏格拉底指着那片橘子林,说道:“孩子们,去吧!摘一个你们认为最好最大的橘子来。”说罢,哲学家就走向树林的另一边,去等待那些探讨人生真谛的大学生走出树林。

不一会儿,学生们就陆陆续续地走出橘子林,来到苏格拉底面前。但是一个学生却请求道:“老师,再让我选择一次吧!我刚走进橘子林的时候,看到了许多橘子,但我想后面的橘子一定更大,于是,我就错过了它们,可到最后,我只摘到了一个并不很大的橘子。”

另一个学生也请求道:“我恰恰和他相反,当我刚走进橘子林的时候,我就摘到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橘子,可却发现,后面有许多更好更大的橘子。”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请求哲学家,让他再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可是,哲学家一直在微笑地倾听。最后,当年轻人平静下来后,哲学家才缓缓地说道:“孩子们,这就是人生的真谛,无论你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生命都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在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会感慨如果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热爱生命。然而,生命却只有一次。没有一个人能进行第二次的选择。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每一次的机会,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无怨无悔,壮丽多姿。

企业家的取舍学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一个商人总是在对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而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读者更多的借鉴意义。

今年的世界首富依然是比尔·盖茨,如果问他如何看待十年后的自己,他会如何回答?

在内布拉斯加州某大学礼堂,年届50的比尔·盖茨,面对上千名学子,讲述了对自己未来十年的规划,他说:“在今后十年里,我花在慈善事业上的时间会比花在全职工作方面的时间多。也就是说,我得从微软选一位杰出的年轻人坐在这个烫屁股的位置上,制定产品战略。”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同时也在选择中寻找生命的真实意义。而选择就意味着取舍,比尔·盖茨为他未来的十年做了战略的规划,虽然他说的很轻松,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有时候取舍很难。

一位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将军一生戎马生涯,酷爱收藏瓷器,近于痴狂。把玩之时,万分小心。有一次,一件心爱的瓷器不小心从手中滑落,这位老将军奋不顾身,在瓷瓶落地前,又将它接在手中。瓷瓶未破,老人却惊出一身冷汗,他想:“我带领千万大军出生入死都未曾害怕,一件瓷器却吓成这个样子。”终于他顿悟:是因为人有了得失之心。于是他决然地把瓷器摔碎。

这位老将军砸碎了瓷器,却寻回了自己。

作为商人,在对利的追逐中也有取舍,也会不断选择,什么是你判断价值的标准,什么才是你应该作的战略选择?在德鲁克看来,战略管理不过是:做什么(什么行动),由谁做和为谁做(行动的主体和客体),怎么做(行动的方法),在哪里做和何时做(行动的时空范围)的问题。而迈克·波特则进一步认为战略就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其中更为重要的是选择不做什么。如果你要满足所有需求,提供所有的经营活动,那么最终将失去竞争优势。而取舍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或许在30秒内问两三个问题,就可以清楚作答:

你的独特定位在哪里?

你在哪个部门服务?

你从不打电话给哪个客户?

你不提供什么服务?

接下来,答案就揭晓了。

商道取舍: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

万科董事长王石新书的签售并不比前一天签售的当红女星孙俪差,这或许印证了现在关于企业明星娱乐化的一些论调。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东侧签名售书厅挤满了人,环绕中间的便是王石和他的新书《道路与梦想》。

签售完毕,王石特意接受了《英才》杂志的采访,而在话题中除了书,更谈到了王石与万科20年道路的取与舍。

一家靠倒腾玉米起家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靠什么完成了连续十余年稳健的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自身?王石对于取舍二字,用万科的经历做了详尽的注释。

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如果说为了200%的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王石显然不属于此类人,他显得那样的保守。

“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什么都赚钱,这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他的成功是他取舍的结果。”王石语言中既有思考,也很有感情。

事实的确如此,如何使GE这样成熟的综合性大公司像新兴小公司那样蓬勃发展?在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的头两年,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业务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几年中,杰克·韦尔奇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同时也因为战略调整而常常大规模裁员,由此被称之为“中子弹”。

战略取舍的结果催生了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而这种取舍,也令通用具有了“在世界范围内独一独二的业务,即使十年后都不会落伍”。

虽然人们会问GE坚持“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很好的商业机会?GE在诸多商业机会中的取舍是近乎直觉的悟性还是审慎的理性抉择?GE在20世纪80年代所取得的傲人业绩,高速的发展,得益于“数一数二”战略的实施。

与GE相同,IBM也经历过令其痛苦的抉择。

十年前,郭士纳——那个时代最具有战略眼光的少数几位世界级商业领袖之一,信奉了当时最有争论的预言:整合运算将主导软件业的未来。

当时,在软件领域已初显垄断霸主地位的微软并未将IBM软件放在眼中。但十年后的今天,软件业务利润已经占IBM公司总利润的1/3,年营业额超过151亿美元。在2005年合作伙伴大会上,鲍尔默指出: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甲骨文,而是IBM。微软同IBM争夺市场的时代正在到来。

如此,我们反观IBM今天把PC业务卖给联想,是早已在十年前便已经制定下的战略。

同样,在王石看来,万科的稳健发展,同样得益于取舍之道。

“万科曾经做过进口录像机的生意,利润达到200%—300%,这种超额利润使得许多公司都挤进这个行当,供过于求,利润急转直下。我对1984—1992年的贸易做过统计,赚钱的用黑字表示,赔钱的用红字表示,结果红字多过黑字,说明多年贸易的结果是赔钱多过赚钱,这也说明市场很公平,之前你怎么暴利,之后你都要给我吐出来。”

此后,王石提出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在那个屯地就能增长利润的年代,万科坚持快速开发,而这也让万科躲过了更多的危机。同时在1998年,万科开始了一个舍弃的过程,退出了很多赚钱的行业,而现在被房地产界广泛提及的减法,万科早在7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头著名的布利丹毛驴,它面对两捆干草不知该吃哪一捆好,最后不但一事无成,还竟然饿死了。在创富过程中,其实每个人、每个企业也和布利丹毛驴一样,时时面临着在两捆干草之间作出选择的问题。

权力取舍:该撒手时就撒手

相对于讨论该把权杖交给谁之前,或许更应该谈论一下,是否你该交出权杖,以及你能否交出权杖。

放弃权力,便是舍,那么你会得到什么?

杨迈、王均瑶均是英年早逝,而年近60的王石,却还计划在他60岁时,再登珠峰。为此,他在2006年继续攀登两座山峰,“为了再登珠峰,我必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舍弃,你自然会得到一些东西。

作为好友,巴菲特曾经这样告诉比尔·盖茨,他认为他和比尔都是“以小博大”的高手,都是从内心深处敢于冒险的人,但是与比尔不同的是,巴菲特对人生的体验更丰富,对财富、风险的理解更深刻。这是作风强悍、咄咄逼人的微软文化所不能教给比尔的,也是比尔的短板。

“我知道你需要一些东西,这个肯定适合你。”巴菲特对盖茨说,“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富翁,我觉得很简单——致富不取决于你的智商和天赋,它取决于你有多理性。人生的进退取舍是对财富管理的最大考验。”

回到故事的开头,不管比尔·盖茨现在找没找到那个坐在烫屁股座位上的年轻人,至少他有了鲍尔默来替他分忧解难。为此,他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他喜欢的程序设计,或是参加社会慈善活动里。看到这里,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你是否会反思一下,这点你能做到吗?

而比尔还在努力地工作,王石已经找到了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为此他可以每年只用一半的时间工作,而另一半的时间去和世界高峰一较高下。

在台湾,宏达国际电子的创始人卓火土在其事业的最高峰——以每股1154元荣登获利王的时刻,却悄然宣布退休,交棒给总经理周永明。而此后,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我现在自己看事情的心境不同了。”

许多人渴望成功,都追求完美,这也是成功前必蹲的马步,但不管企业或个人要更上一层楼时,就得懂得授权、放下,再创新高峰。这里的取舍智慧,已经有人看得透。

心境取舍:心中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心理都有难以割舍的东西。但是,如果在以上两个取舍都解开之后,那么对于心境的取舍,可以说是有了选择的空间。

中国人很相信悟,有一则故事则在讲述取舍的境界:有两个禅师是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外出行脚。从前的出家人肩上背着一根铲子。这个铁铲有两个用处,一个是可以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把洋芋切四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吃饭,不用化缘了。另一个是,路上看到死东西就把他埋掉。两师兄弟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阿弥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一个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都开悟了的,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表现是两样,究竟哪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因为人死了最后都是变泥巴的,摆在上面变泥巴,摆在下面也变泥巴,都是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埋也对,不埋也对,取也对,舍也对。《金刚经》有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种大彻大悟很难有人得到,舍得也好,取舍也好,最高境界恐怕不是你在权衡了各种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一种判断,而是在你看薄了名利,看薄了自己,看薄了世间一切“法”的程度上,一种随意的“舍”。这种舍,还是舍弃了你视为珍重的、费尽心力得到的、追求一生的“法”这个层面的东西。的确,“舍”掉“取舍”,比你判断后作出的取舍还难。

另外,对于取舍,还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取舍巧伪”。有一个僧人问华严宗的开宗祖师之一金陵清凉院的文益禅师曰:“十二个时辰中,如何行、住、坐、卧,行履,才是与道相应?”文益禅师回答说:“取舍之心成巧伪。”意思就是:不能有取舍心,有取舍心态即会对一切的好境,都会投机取巧而取,百般就是要取那个境。

但是,以上的两种境界常人恐怕无法达到,那么怎么样的取舍对常人来说才是更高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