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唐朝好公民(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43029200000001

第1章 长安乱

1、

我自小出生在长安,对长安城的一切都再熟悉不过。西城区一带蔓延着赭色的土城墙,逶逶迤迤,巍巍峨峨。据说是秦始皇时修筑的,之后战火连绵,城破庐毁,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下旨专意维修过。东城区是皇宫,修筑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在外面可以看见琉璃瓦铺就的屋甍,很高很高,直指云霄。这里守备森严,光正门口就站了五百卫士。南城区住着的人都是望门贵族,朱门绿墙,气派一点不逊皇宫。至于北城区,住的都是平民百姓,我就出生在北城。我家开一个小茶馆。我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舒焉。其实我以前是没有正式的名字的,我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因为我脑袋圆,他们就叫我虎头。就这样叫了6年,我该上私塾了,他们才意识到我该有个叫出口的名字。但是二人苦于都不识字,有点为难。幸亏茶馆里人来人往,来喝茶的人也不乏墨客骚人。我父亲很快就找到一位举人,让他白喝茶,前提是给我起个名字。那举人是从外地赶到长安来看殿试成绩榜的,他连考三次,这次又落第了,一肚子的郁郁。举人看了我父亲一眼,问:您贵姓。父亲憨笑地说:不敢当,小民姓舒。举人脸色忽变,叫道:你姓舒?我父亲点头称是。举人随即喃喃自语:舒,输。真是天意弄人。他看都没看我一眼,对父亲说:你姓舒,你儿子就叫舒焉吧。尽管这举人没有看我,但我却有意观察了他。他的相貌很丑陋,鹰钩鼻,一张如海碗大的阔口,脸上都是红色的痘疮,煞是可怕。

后来我读了几年私塾,才知道这个焉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想来那举人之乎则焉十余年,到头名落孙山,灰心之余随意给我起个焉字,也表达了他当时的心境。我念了几年私塾,连一个小小的秀才都没考中,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索性不再念书,帮父母打理茶馆的事情。这一年是大唐广明元年(880年),我的年龄是十九岁零三个月。按大唐惯例,男子20岁之前务必结婚,我现在已算是大龄青年。父母都在托媒人给我找对象,我却不着急,独独看中了对面包子铺刘老头的女儿晓丽。晓丽是典型的邻家女孩,穿一身洁白的布衣,头上插着一根柳木发簪,浑身透着清纯气。每天我都狠狠地看上小丽几眼,可是我一直没有勇气走过去对她说几句话。我想我作为一个男人真是窝囊。

每天来长安城的人不计其数,所以小茶馆极是热闹,生活在天子脚下,毕竟有了一份尊荣,有人问路寻人,我都热情的帮助。最近几年,常有一些奇怪的人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他们的装束很怪异,头上没有盘起发髻,头发或立着或披着,更有甚者,头发居然是红色的,太可怕了。他们的衣服不伦不类,五颜六色,极为花哨。开始我还以为是高丽人或波斯人,可他们一张口,汉语比我说得都流利。我更纳闷这些人的出身来历了。幸亏大唐王国是个开放的,大度的国家,任何异类都能在这里找到同类,若是换作前朝,早就以有伤风化罪打入监牢了。我记得一个穿棕色短裤的小姑娘曾问我:小兄弟,现在是哪一年啊?我以为小姑娘初出闺中,还不解世外俗事,于是告诉她:今年是大唐乾符二年(875年)。(注意:875年是公元纪年法,古人可不会读,是附助阅读添加的,古代只有甲子纪年法哦。)小姑娘又问:李世民现在还活着没有?我吃了一惊,赶紧说:姑娘,太宗的名字可不能乱讲,会犯大不敬的。小姑娘却不害怕,照旧问:他现在到底活着没有?我苦笑:姑娘您这不是开玩笑吗?现在是啥时候了,太宗皇帝早就驾崩250多年了。小姑娘眼睛一瞪:莫非我穿错时间了?接着苦了脸哀叹:我是来找李世民的,李世民也死了,现在我怎么回去啊?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姑娘,你没有得失心疯吧。小姑娘勃然大怒:你才得失心疯了,哼,跟你们这些古代人说不清楚,我是现代人,我们现代人现在科技发达,流行时空旅行。我更在云里雾里了:姑娘,您的话我听不大明白。什么古代人、现代人。小姑娘叹口气说:你当然不明白了,跟你说也不会理解的,干脆不要说了。我问你,现在是太平盛世,还是战乱时代?我挠挠头,一本正经地说:说是太平吧,也不完全太平;说是乱世吧,也没有乱到极限。河南有个匪人叫王仙芝,去年揭竿造反,山东有个匪人叫黄巢,今年又揭竿造反,这二人狼狈为奸,气威猖獗,祸乱于山东、河南、湖北一带。三月前南诏国又侵犯我国边境,进军川西。

小姑娘听完我的阐述,讪笑道:听你这么一说,唐朝就快完蛋了啊。我被她的大话吓得差点丢了魂,支吾道:这、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你说的。小姑娘藐视了我一眼,笑道:我是大预言家。你要记住我的话啊。我再告你一个预言,再过几年,黄巢就要攻入长安,皇帝老二抱头鼠窜,而你们会被投入一个巨大的锅里,煮成汤……我有点气愤,推搡着小姑娘说:长安城里有十万铁甲神策军守着,借黄巢匪军每人一双翅膀也休想飞进来。姑娘不要在这里蛊惑人心,在哪里住赶紧回哪里去。小姑娘被我打发走了。

2、

又过了一年,来了两位穿褐色衣服的少年,他们的裤子上都是洞口,似乞丐又不像乞丐。他们的头发一根根直着,像扫帚,每一绺都有一种颜色,五彩缤纷,说不出的怪异。他们问我:这是哪一年?我如实回答:这一年是大唐乾符三年。又问:陈抟老祖还在世吗?我茫然摇头:不知道啊。一瘦削少年说:陈抟老祖活了一百多岁,应该还在世上。我来得时候翻了一下历史书,陈抟生于871年,年号是咸通十二年,他在933年以后便隐居武当山潜心修道。尽管我听不大懂他们的话,但我知道所谓的咸通十二年是哪一年。我猜测其意:两位兄弟,现在是乾符三年(876年),五年前才是咸通十二年(871年)。瘦削少年神情骤变,叫道:不可能吧?这么一算,陈抟今年才五岁。另一稍胖少年似乎要哭了,哀伤地说:完了,我们来早了。陈抟还是个孩子,他根本教不了我们修真术?

之后,这些自称做“现代人”的特殊人类就来得更多了,我已见怪不怪。他们的言语荒诞不经,但大多是抱着异想天开的白日梦而来,我也问过他们的来历,他们每个人的回答都雷同,似是而非:你们古代人不懂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流行时空穿越。穿越,知道吗?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多好玩啊!

直到这一年,也就是大唐广明元年(880年),就很少有“现代人”来了。我想他们是不敢来了吧。因为这一年,黄巢匪军越来越壮大,烧杀抢虏,占领了大半个中华,气焰也越来越嚣张,竟有夺取长安的野心。尽管朝廷不断下诏安抚人心,说长安城有十万神策军驻守着,黄巢若来,必让他全军覆灭。可是眼见朝廷不断征兵,十岁以上的孩儿都被带走了,可以想象前线的局势是多么危急。于是没人敢在相信朝廷,达官贵人都携家眷避难去了,穷人则出家当和尚去了。不知谁暗放谣言,说黄巢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杀无辜百姓,只杀贪官污吏。朝廷赶紧辟谣,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视人命如草菅,大家务必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协力将他消灭。长安城里很快就贴满了“讨黄巢檄文”,如漫天飞雪,时不时就会飘到眼前,檄文是新罗人崔致远写的,说黄巢是无良无赖之徒,不义不忠之辈,包藏祸心,窃弄神器,侵凌城阙,秽黩宫闱。最后附加悬赏,削取黄巢人头者,黄金万两,并加官进爵。

榜文上的黄巢头像丑陋不堪,一双张开的阔唇像极了恶狼,似乎要吃人,不知是朝廷刻意扭曲黄巢的形象,还是此人天生就是这副模样。不过说来也怪,此人的相貌我似曾相识,好像在童年时和此人有过一面之缘。当我把这件事告诉父母时,父亲当即扇了我一个嘴巴,愤怒地说:臭小子,让你胡说,黄巢是大反贼,你能见得了他,即使见过他,也不能说,朝廷会说你有通敌之嫌,抓起来砍头的。咱舒家祖祖辈辈都是良民,怎会……母亲却噗哧笑了,对我父亲说:看你把儿子吓的,那个黄巢不就是十几年前进京赶考的举人,考了三次都没在榜上,他来来回回在茶馆喝了六次茶,还给咱儿取了个名字叫舒焉。父亲更急了,横了脸说:此一时,彼一时,黄巢是谁,跟咱们这些贱民无关,总之以后不要再提起这个大反贼了。我也乐了,暗笑父亲心虚。

3、

这日,神策军的末级武官什长(级别相当于班长)领了十名下属到北城区来拉壮丁。这什长叫陈康,我是认识的,经常到茶馆来喝霸王茶,喝得时间久了,便惯熟了,正因如此,他每次来拉壮丁时,就故意忽略了我。

不消半个时辰,陈什长就拉了20几个壮丁,都是十五岁左右的少年,体形均枯瘦如柴,哪里是壮丁,分明就是捉来充数的,而且个个神情沮丧,如赴刑场。

陈什长一队人走过我家的茶馆,我赶紧蹦出门,殷切地吆喝:各位军爷,赏个脸,进来喝杯茶吧。陈什长摇摇手:这次有急事,改天吧。父亲忽然蹿了出来,塞给我一壶茶,一个碗,着急地说:快给军爷送去。我立即会意,提壶托碗奔到陈什长面前,咧开嘴笑:陈爷,您辛苦了,这么热的天,怎能不喝杯茶呢?这是我家刚进回的云南绿茶,清凉解署,您尝尝。我斟了一碗茶,递给陈什长。陈什长还我一笑,端起碗一饮而尽。他咂咂嘴说:不错不错,一碗茶下去,解去了我浑身暑气。来来,兄弟们都喝一碗。一名士卒夺起我手中的茶壶和碗,众士卒围上去,争相斟饮。我谦恭地说: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以后还请陈爷多照着点。陈什长哈哈一笑:没问题。拍拍我的肩膀,低下头窃声说:过几日,田公公要亲自巡游长安,点将征兵。

所谓的田公公,名叫田令孜,宦官出身,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只手遮天,皇帝称之为“阿父”。

当晚客人散去,我就和父母商量:再过几天,田公公就要亲自征兵了。怕是躲不过去了,不如应伍去。母亲急了,不情愿地说:不行,舒家就你一个宝贝儿子,不能绝后,上了战场没几个人能活着回来。父亲捋着胡须说:躲是躲不过的,我儿年纪尚轻,还未娶妻,不如让我这个老不朽应伍。母亲不加思索反对:不行,你这么老了,出去了只会送死。我则豪迈地说:好男儿自当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苟且偷生岂不同过街老鼠一样?花木兰一介女流还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何况我一个七尺男儿?母亲全然听不进去,指着我的鼻子骂:花你个头了,我听戏文里说那花木兰是武将世家出身,武艺超群,况且花母不争气,生了一大群女儿。你是谁,能跟花木兰比吗?说着坐下来蓦地哭了:我的儿啊,好命苦啊。父亲在一旁提议:干脆和其他穷人一样做和尚去吧。母亲又反对:不行,做了和尚就不能娶妻了,舒家岂不绝嗣?父亲很狡猾地说:到时候平反了黄巢贼党,等天下太平了,再还俗不就行了。母亲思量:这也是个法子。我则自主地说:当和尚,剃个秃头,我不喜欢。母亲跳起来,用手指遍我的全身,似要扎出上百个窟窿:你这臭小子,凭你这点本事,一个秀才都考不中,上战场还不白白送死。给我好好的当和尚去,等战乱平息了,回家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接着撇下我,和我父亲商议:让他去哪个寺庙好呢?父亲分析:南方各州尽属黄巢,不能去,北方一带还较安全,长安离山西的五台山较近,五台山是有名的佛教圣地,寺内又有武僧守护,贼寇不敢轻易招惹。

第二天凌晨,鸡还没叫三遍,我们一家就早早起来了。父亲给我准备好盘缠,紧紧系在我的腰间,生怕官兵看出我有出走嫌疑。母亲不忍我走,哭哭啼啼个不停,再三嘱咐我:路上小心,到了五台山要来个讯。我唯唯应诺,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出远门,心情有些酸楚,眼角流出了泪。父亲把我送出北城区,天渐渐亮了,来往的人多了起来。父亲惋惜地说:近来朝廷疯狂抓收壮丁,我们俩同出城门,定会严加盘查,我就不送你出去了。你一个人好好保重。

4、

我目送着父亲苍老的背影离去,心里陡地生起了几分不舍。眼前来往的人越来越多,熙熙攘攘,长安城又热闹了起来。三名神策军围着一伙爬在地上讨饭的乞丐,焦躁地吼着:我们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还不行吗?一名老乞丐哂笑:军爷,那上沙场就相当于上杀场,有去无回。十两银子就买一条命,太不划算。众乞丐唯老丐马首是瞻,纷纷称是。三名神策军狠了心:好,给你们每人二十两银子。怎么样,满意了吧。老乞丐仍然摇头。三名神策军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打躬作揖道:各位化子,不,各位丐爷,我们求求你们了。给你们每人二十五两银子。可以了吧?老乞丐不予理睬,愤愤不平地说:哼,你们这些神策军,平时耀武扬威的,对我们乞丐又打又踢,现在打仗了,要上前线了,个个都成九囊饭袋了,怕得要死,花钱雇我们当替死鬼去。哪有这等好事,除非你们跪下来磕头求我们。三名神策军果真噗噗地跪了下来,磕头如捣蒜:各位丐爷,我们以往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冒犯钧威……众乞丐欢呼雀跃起来,兴奋地喊:吼吼吼……神策军给叫化子磕头了,大家快来看喽。来往的行人都围拢过来观看,惊讶不已。我被吸引住了,忍俊不禁。原来这些神策军都是富家子弟,当初觉得神策军威风八面,俸禄优厚,穷尽各种手段入了伍,如今要打仗了,个个都吓得魂不附体,又穷尽各种手段避战。

我的背后忽然有人自言自语:原来神策军都是一帮饭桶,杀入长安指日可待。我诧异地回过头去,那人已走远,他戴着斗笠,穿着黑衣,远远地只能看见极挺立的背影。过不多时,那人突然疾跑着返了回来,他的后面跟着十几名官差,他们大喊:抓住那个戴斗笠的人,他就是反贼黄巢。领头的是京师第一名捕:辛迅,此人智勇双全,曾抓捕过很多国家重犯。

行人一听是黄巢,神情大骇,纷纷闪身,避之唯恐不及。又有一队差役赶来,将黄巢的进路堵了。黄巢拔剑,如毒蛇吐芯,剑影在三名差役的脖子下闪了几闪,他们的喉咙便血流如注。余下的抡着刀,围着黄巢,不敢趋近,手脚分明在打着哆嗦。辛迅赶到,挥刀便刺黄巢。黄巢挺剑拦住,二人斗了起来。黄巢的剑招凌厉无比,如万点繁星,闪烁不止,招招都攻辛迅的要害。辛迅挥刀竭力封挡黄巢的剑势,他极为小心,每一刀慢则慢,但恰好可以化解危机。围在黄巢左右的差役想去帮忙,却又生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徒然送命。又斗了几十回合,黄巢哈哈大笑:果然是京城第一名捕,武功不赖,等我打进长安,坐了皇帝,你再继续做你的名捕,为我效力。辛迅斥骂:你一个人神共愤的反贼,休要信口开河,觊觎帝位,只有死路一条。说话间刀舞慢了一步,被黄巢在胸口刺了一剑,痛叫一声。辛迅受了伤,几名勇敢的差役马上抢前救护。黄巢纵身而起,如飞鹰,剑势似抖翅,只闪了几下,几名差役的喉咙就破开了。他施展轻功,踏着众差役的脑袋,掠到了一边。“嗖嗖嗖”三支箭如闪电破空而来,黄巢下意识地使剑格开一支,缩臂避开一支,第三支却硬生生插在了他的右臂。前面有人朗声大叫:黄贼,看你还往那里逃。

黄巢忍住痛,面不改色地说:不亏为神箭校尉,箭法果真是百步穿杨。堵在黄巢前面的是神策军神箭校尉刘烨强和一群张弓搭箭,杀气腾腾的军士。刘烨强把玩着弓,冷冷地说:黄贼,你右臂中了箭,看你怎样使剑。黄巢面无表情地说:哼,我还有左臂可用。立即将剑换在左手。刘烨强下令放箭,箭似飞蝗,洋洋洒洒射向黄巢。黄巢一边舞剑格击,一边急速往后退。身上中了七八箭,斗笠也被射碎,掉落在地上。原始面貌终于露了出来,如榜上所绘一模一样,丑陋难看。黄巢退了没多远,即被辛迅一干差役拦住,处境进退维艰。百姓早已作鸟兽散,溜之大吉。唯有寥寥几个勇敢者留下来,躲在一旁观看。其中便有我,倒不是我有多勇敢,只是这血腥的场面太吸引人了。黄巢瞥了我一眼,饿狼般扑了过来,横剑抵住了我的脖子,向刘烨强一干军士大喊:你们快停手,不然我灭了他。这些军士果然都箭扣弦上,不再发射。辛迅遥遥向刘烨强喊话:刘校尉,天子脚下,万不可误伤了百姓性命。我吓得两脚发软,只听黄巢低声对我说:带我去南城区的亲贤苑,不然我杀了你。我唯唯应诺,心中却盼望大名鼎鼎的神箭校尉一箭将黄巢射毙,故作强烈害怕的样子,双腿栗栗而颤,不由自主。无料到刘烨强冷酷地说:黄巢是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为了抓捕他,已牺牲了这么多兄弟,今天死一个无名百姓又在意什么。放箭。箭又雨点般飞来,黄巢赶紧把我拉到一棵硕壮的榆树下,许多箭叮叮地射在树干上。我极度失望,想不到有名的刘烨强竟比黄巢还要狠毒,下定决心帮黄巢。整个长安城,只要是允许百姓出入的地方,没有我不熟悉的,南城区虽然是富人区,但我对街道走向了如指掌。我暗暗对黄巢说:往东走,那里是北城区最大的杂货市场,穿过去便离南城区不远了,人多得很,官兵不敢放箭的。黄巢盯了我一眼,似在揣度我话中虚实,迟疑一会,果决地说:好,你带我。他闪出树外,挥剑排箭,我猫着腰躲在他身后蜗行,终于到了杂货市场。却听黄巢惨叫一声,这是他第一次呼痛,显然受伤不轻,一支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刘烨强在后面叱叫:黄贼,你两臂都中了箭,这下看你如何使剑。已然到达杂货市场,人山人海,神策军不敢放箭。我不知哪里生出来的胆子,竟扶了黄巢前行。百姓见黄巢这副模样,心生害怕,纷纷散开。我走了几条捷径,甩开了官军的追击。南城区是富人区,官军不敢轻易搜查。我有点佩服黄巢的骨气,身中数箭,丝毫不觉痛楚,面不改色,径往直行。

5、

到了亲贤苑,黄巢说:看看哪一家门口插着一支黄菊,我们敲门进去。寻了几条街,果然有一家富人的朱门上插着一枝黄菊,我上前敲门,一个家丁开了门,看见黄巢的样子,脸色大变,赶忙迎我们进来。进入客厅,一个穿锦袍,面貌清秀的年轻男子走了出来,看见黄巢,当即跪了下来:属下参见将军。黄巢坐下来,让他请起。我则坐在一旁。懂事的佣人端来热水,连同毛巾、白布和金创药。年轻男子上前帮忙,担心地说:将军,你怎能孤身一人犯险,满长安都是你的图像。黄巢不屑地说:掌管京畿的神策军也不过尔尔,倒是有几个好手……年轻男子替黄巢拔出左臂上的箭,愤怒地说:哼,这一看就是刘烨强的雕翎箭。黄巢却不生气,惺惺相惜地说:不亏是神箭校尉,箭法一流,如果将来为我们所用,那可是如虎添翼。忽然想到了一件要事,郑重地说:我这次单人进长安,没想到被朝廷知道了行踪,此事大是蹊跷。年轻男子猜测地说:莫非军中有了奸细?黄巢仔细地想:我进长安,只和尚让、赵璋、孟楷、朱温四人商量过。怕有碍行动,连妻儿也没告诉。年轻男子沉思道:尚赵孟朱四位大将,个个智勇无敌,但朱温心术难测,其次是尚让。黄巢颇有气度地说:林言,都是自家兄弟,追随我这么多年,虽然各有想法,但不至于向朝廷告密,致我于死地。我这才知道这年轻男子叫林言,原来黄巢早早在长安城安插了眼线。林言忧虑地说:世事多变,越是起义快要胜利的时候,越是人心难测,谁都想坐这第一把交椅。黄巢的伤口处理完毕,仆人拿来一件新衫,替黄巢穿上。我硬着头皮说:黄将军,小民还有事,先走一步。林言吃了一惊,问黄巢:将军,难道他不是你的亲兵?黄巢摇摇头,淡然道:他是我掳来的人质。林言目透杀意:他已知道了这个地方,不能放他走,非杀不可。我吓得心惊胆战,赶忙哀求:将军,是小民带你避开追军来到这里的,这时你安全了,你不能不顾小民的性命,杀人灭口啊。小民还没结婚,家里还有爹娘需要照顾。黄巢大笑:我黄巢起兵,奉行一条“均贫富”的政策,只为天下百姓造福。我纵横五六年,没有杀过一个无辜良民,杀的都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李唐王朝的狗爪子。今日你于我有恩,我决不会杀你。你可以去了。林言不放心地说:将军,凡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如果发生意外——黄巢摆手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黄巢靠百姓起家,如果连百姓都不了解,怎会有今天的场面?给他拿一锭银子,让他走。林言吩咐仆人到账房先生那里取一锭银子,银子取来了,我拿在手中闻到一股咸咸的盐味。通缉令里说黄巢是武装贩卖私盐出身,看来果真如此。林言仍不放过我,目光如炬盯着我,盘问我的姓名地址。我一一答复。末了,还加上一句:如果你报官,我让你全家死光光。我战战栗栗地回答:小民绝对守口如瓶,不漏半点风声。临走时,黄巢忽然想到了什么,对我说:对了,舒兄弟,在我们黄巾军攻入长安时,你在家门口插上一支黄菊,这样我们就不会去搜查你家,相反还会体恤你家。我点头称谢,蓦地对黄巢有了好感,觉得他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不失为一个救世主。

6、

南城区周围布满了披甲执锐的神策军,每条街都站满岗哨,甚至死角旮旯,围了个水泄不通。由于城区里住着都是一些品级显要的高官与腰缠万贯的富商,包括皇亲国戚,所以神策军才不敢轻易搜查。神策军统帅已经奏请皇帝,希望能奉了圣旨无所阻碍地搜寻。不过这旨意迟迟未下,让人干着急,无可奈何。当朝皇帝李儇和我年龄相仿,不喜欢上朝,喜欢斗鸡打马,把政事全部推给了宦官田令孜处理。这日,李儇在后宫的围场打马球,陪他玩的是几名小太监。玩得尽兴之时,有一名老太监急急跑来禀奏:皇上,神策军大将军****龙、兵部尚书郭忠和京兆尹王昆俱在宫门外候着,他们说黄巢躲进了南城区,希望得到皇上的旨意,好去挨家挨户地搜查。李儇还在策着马来回飞奔,手中摇晃着竹杆,全神贯注地盯着翻滚的皮球。老太监就追着他,气喘吁吁地说完了这些话。皮球溜到了李儇的马下,李儇大喜过望,瞅中了对方的门网,捏紧杆,猫下腰便击射。老太监跟了过来,不小心一脚踩在皮球上,李儇的这一杆顺势结结实实打在了他的跨部。李儇被扫了兴,当即龙颜大怒,正要喝叱,只见老太监倒在地上,捂着胯部哼哼叽叽地呼痛,不由的心软了下来。众太监被吓坏了,都勒紧马,噤若寒蝉。李儇用杆指着老太监,哂笑:郭春华,你一个阉人,捂着那里干什么,莫非朕把你的根打碎了?郭春华慌忙爬起来,叩头如鸡啄米:皇上饶命,奴才罪该万死,不该扰了皇上的雅兴。李儇漠然道:有什么事可以奏给我阿父,不要在这里犯朕。限你一炷香时间离开这里,否则把你的脑袋割下来当马球打。郭春华吓得心惊肉跳,谢了罪,屁颠屁颠地跑了。

林言家的仆人把我从后门送出,外边是一条堆满垃圾的街道,恶臭无比,已经无人行走。我捂着鼻子走了出去,无料到街头驻立着十几名军士,领头的正是什长陈康。我堆着笑脸问好:陈什长,您忙着哩。改天闲了一定要到茶馆喝茶啊。陈康点点头,煞有介事地问我:你怎么突然出现在这里?黄巢捉了一个少年做人质,这少年竟然协助黄巢逃到了南城区,这少年莫非是你。我吓得双腿一软,险些跪下,其其艾艾地说:小民什么也不知道啊。刚才只是给一家富户送了点茶叶,不巧经过了这里。陈康哈哈一笑:看把你吓得,量你也没有这个胆子。走吧。军士让开路,我撒腿就跑。一路上想这长安城是绝对不能呆了,要是被见过我的官兵认出了我,我非死不可。先跑回了家,父母很是意外,我将这一天的凶险经历一五一十道来,并且提出了我非走不可的意见。时间紧迫,父母不再多罗嗦,父亲对我说:朝廷刚下了通令,由于黄巢入了长安,今晚宵禁,明日封城,全民全力抓捕黄巢。你赶在天黑之前必须离开长安。我点点头,临行时,不忘对父母谆谆告诫:千万不要把黄巢告发出去,他是个真义士。末了又提醒:如果黄巢攻入了长安,一定要在家门口插黄菊啊。父母唯唯应诺,母亲再次哭了,一向坚强的父亲也热泪盈眶。我没有让父亲送行,孤身毅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