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向魏书生学什么
43061500000032

第32章 学习魏书生:改变自我,超越自我(4)

工人农民的劳动收获的成果仅是机器零件、是小麦玉米等无情的物质。教师除了收获直接劳动成果——学生的成绩,乃至全面发展的人才本身外,还能收获到感情,收获到心意。我们将真诚、信任、尊重的感情播到了学生的心田,学生毕业了,升学了,工作了,甚至十几年之后,几十年之后还带着这种真诚、信任、尊重的感情来看我们。这感情播得越多,收获也就越多。这是种地、车零件,甚至绘画、书法等职业无法比拟的。因为他们无论如何倾心于自己的劳动对象,倾心于自己的作品,那些庄稼、零件、作品也不会报之你一丝一毫的感情。应该说有许多老教师常有被吸引、被动员去做更好的工作,有职位更高的工作机会,但他们不去。问他们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舍不得离开课堂、离开学生。一届一届毕业的学生系牵着他,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吸引着他,他怎么能舍得离开这些可爱的学生呢!

其次,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

每天每时都有研究的内容:学生注意力的变化,感情的波动,良好行为的养成,教法与学法的改进……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任何一名学生都能够成为一项科研专题。学生的每一变化,都能写成很有价值的科研论文。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科研内容能像我们教育行业题材这样广泛,渗透在一切领域、一切时间和所有的空间。于是教师便成了有三重收获的职业——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科研成果。

第三,教师可以保持一颗童心。

许多政治家、艺术家、哲学家,许多普普通通的人,到晚年都感到童心的宝贵,都感到有一颗童心的幸福与自豪。童心指的是纯朴、善良、真诚,但他们的职业、经历往往迫使他们收起这些纯朴、善良、真诚,而换成别的什么才能行得通。我们的教师却每时每刻都需要纯朴、善良、真诚。我们接过的一届又一届的青少年从总体上讲都是童心未泯的,都是纯朴、善良、真诚的。我们和他们一起看书、练习、跑步、唱歌、画画、做实验、搞联欢、观大海、爬高山,我们能不长期保持一颗童心吗?世上哪一种职业能像教师这样终生和纯朴、善良、真诚的孩子在一起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呢?

第四,教育关系国家的未来。

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许多志士仁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有的想走科学救国之路,有的想走教育救国之路,但终因政治腐败,这些救国之路都难以走通。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科学兴国、教育兴国才成为可能。尤其是教育,关系人民的素质,特别关系到未来国家主人的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旧中国,许多人为了救国兴国,或抛弃高官厚禄,或背井离乡,或饥寒交迫,有的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而献身于平民教育,献身于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我们今天已经不需要做出那样的牺牲就可以见到成效,忆昔抚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我已经被职业训练出了适应性。

前后相加,教书时间逾15年,尝尽其间甘苦,自然兴趣,行为习惯,甚至性格都为适应职业而发生了变化。往前看,自然是还从事这一事业更适合些。前几天我同武汉的一位青年人谈话,他说,他们那里很多青年人都想改行,神通广大的就跳出了“苦海”。“跳出以后感觉如何呢?”“他们普遍有一种失落感,虽然待遇高了,住房好了,但离开了自己的专业,去硬着头皮做自己不擅长甚至不情愿的事情,心里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中老年教师拒绝好职业,推辞做官,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主要原因吧。

粉笔生涯虽然清苦,乐亦无穷。

魏书生的话告诉我们:幸福快乐并不神秘也不陌生,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既不是高官的专利,也不是有钱人的独家产品。只要建立了正确的幸福快乐观,精心地去亲近它、珍惜它、培育它,它就会很快地来到你的身边。

那么作为教师来说,怎样在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中更多地找到和品尝到幸福与快乐呢?从魏书生的教育人生中我们不难悟出:

(一)教师要追求幸福的心境,就要做一名“享受型”教师,把工作当作享受

在享受状态下,教师会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并在这一平凡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快乐地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每一次获奖和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教师引以为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是快乐幸福的。

(二)教师要追求幸福的心境,就要做一名“发展型”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育事件

如果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得心应手地处理教育事件,那么就能从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当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或“临时工”,看到学生就心烦、就头痛,那怎么可能体验到幸福呢?因此教师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需要有能力、有本领,就需要在享受的同时发展自己。教师要努力做一名“发展型”教师。所谓“发展型”教师,就是不把教师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理满足,而是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

(三)教师要追求幸福的心境,就要做一名“生活型”教师,懂得并享受生活

要做一名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教师,就不要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教师应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但不要成为所谓的“工作狂”。教师也是人,教书育人是享受,还有别的生活也需要享受,这才构成完整的幸福。如果只是狂热地投入工作,使人耗竭,何来幸福可言。懂生活,善待自己,就应调整心态,不要事事都争第一,都求完美无缺。许多教师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自尊、执著这种精神是无可非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偏激的心理和完美主义倾向。应该清楚而聪明地认识到:冠军在比赛中只有一个,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目标值越高,成就感就越低。定了高目标,非力所能及,非但不能从工作中体验愉快,反而会经常体验挫折,从而使成就感低下。

(四)教师要追求幸福的心境,就要做一名“阳光型”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健康的心态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作用巨大,对自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自信、乐观、坚强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知难而上。真正的阳光型教师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怀,要容天下能容之事。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要帮助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时,要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要不怕向学生承认错误。教师是夏天的太阳,热情似火,给学生火样的热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教师是秋天的太阳,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教师是冬天的太阳,融化学生忧郁心理的坚冰,使之感受到关爱的温暖。

真正的阳光型教师应该做到心灵纯洁,经得住金钱、名利等物欲诱惑,安于三尺讲台,为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热情和智慧。

总之,魏书生的经历和经验都昭示我们,一个人要获得精神的自由,获得灵魂的幸福,要紧的是要有一颗敬业乐业的心。教师要成为名师良师,要紧的是要种一棵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

最后,让我们记住魏书生的话吧:“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面对喧嚣的诱惑,只有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不断培植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才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育人为乐的心灵之树常青,便能够苦中求乐,便会觉得备课很快乐、写板书很快乐、讲课很快乐、批改作业很快乐、帮学习尖子夺标很快乐、帮后进生进步很快乐、搞科研很快乐、写论文很快乐。由此,就一定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较大贡献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