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4334800000032

第32章 丰满孩子精神的羽翼(4)

家长过高的期望值或许连最聪明机敏的孩子也感到力不胜任、前途被毁,酿成更大的不幸。难能可贵的是,故事中的母亲法玉菊既有爱心又富有爱的智慧,尽管她年轻时或许也有过梦想,有过期待,甚至有过辉煌,但她却不以己度人,而是非常理智地针对孩子的实际,采取赏识教育,指导孩子做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从而人尽其才,变不幸为幸运。

这种智慧的爱,是很值得今天的家长们学习的。家长施教的爱,只有充满理智,才能使受教育的孩子发挥潜能,甚至能使天生有缺陷的孩子克服缺陷而显其才。

对子女光有爱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理智。即,要有爱的智慧。

你会在接纳欣赏中施教吗

“孩子不优秀,怎么夸呀?光夸孩子好,孩子骄傲了怎么办?”这是家长们普遍焦虑的事情。其实,每个孩子一定都有优秀的地方。当家长的要细心观察,适当放低期望值,只要不总拿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对比,就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身上很多的优点。

家长在夸孩子的时候不能胡乱盲目地乱夸,那样孩子会觉得要得到夸奖实在太容易了。夸奖不只是语言的夸奖,更多的是家长对孩子的认同态度,比如信任,对他充满着兴趣,而且对孩子的存在感到幸福。

要是家长对孩子高兴地说“不管你怎么样,只要你健康快乐地活着,我们就觉得很满足”,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想让家长感到满足,平常会高高兴兴的,让自己变得阳光,凡事都愿意往好的方面想。

家长要是经常严肃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必须好好学习……”虽然是在表达家长的关心和督促,但是家长的态度却让孩子读到“如果我不好好学习,父母就会讨厌我,不喜欢我”了。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学习除了本身的意义之外,有了更多的无形压力,孩子早晚会对学习感到厌烦。

聪明的家长往往都会充满爱心,孩子再不聪明,哪怕是天生愚钝,也都会去无条件接纳他们。这样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甚至会比别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和自豪感。

一个天资聪明、伶俐能干的孩子,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一直是有条件、有选择地来接纳他,孩子会因要满足家长的要求,无形中需要把自己割裂,分出什么是好的、父母喜欢的,什么是坏的、父母不喜欢的,孩子要花费精力来处理,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家长也不可以去无条件地夸孩子,夸得不好也会夸出毛病来。夸孩子的某一方面也意味着在否定孩子的另一面。所以在心中接纳、欣赏孩子比口头的夸奖要好,口头上的夸奖是寻求孩子与父母价值观念的一致,父母的接纳、欣赏包容了存在双方的价值差异。语言上的表达会给孩子误解与错觉,而家长接纳他、信任他的态度是不容易被曲解的。

无论什么人都乐意受激励而去改过,很少有人因遭受责骂而改过,孩子更是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用严厉的语言、严肃的面孔、冷漠的态度去刺伤孩子的心灵。家长不妨巧用心理效应,让教育变得平和亲切,容易接受。

家长可以对孩子采取“放大效应”:让批评变成欣赏。

娇娇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饭,便跑过去帮妈妈择菜。一不小心,她把洗好的菜盆碰翻,弄得满地都是菜。妈妈见孩子这样笨手笨脚的,生气地对她说:“娇娇你可真能干,把我们家变成了菜市场……”就因为妈妈这句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积极性,娇娇从此不再帮妈妈择菜了。

莹莹非常淘气,有次她的母亲洗完衣服出去了一会儿,回来却发现莹莹淘气地将刚洗好的衣服又放回水池里,但她的母亲并没有大声责怪,只是惊喜地对莹莹说:“宝贝,你真得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来让妈妈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莹莹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效应就是“放大效应”。假如孩子习惯撒谎,不妨在孩子说实话时表扬他,用表扬强化诚实,使孩子克服撒谎的缺点;假如孩子学习不够认真,也不必劈头一顿数落,等孩子认真学习时,用表扬去巩固孩子的认真精神。只要家长擦亮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孩子就会因为家长的发现而很快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家长可以对孩子采取“爱抚效应”:激发孩子的情感。

素素已经7岁了,有一次生病去医院打针。第一次打针时,是妈妈带她去的。在准备打针时,素素哭了。她怕痛。妈妈说:“孩子,不要怕,你只要趴在妈妈的怀里,紧紧地抱着妈妈就不痛了。”妈妈边说边温柔地抚摸着女儿的头部和背部。果然,素素觉得那一针比想象中的痛感减轻了许多。打完针后,她问妈妈:“是不是那痛转到您身上了?”妈妈笑着点了点头。素素第二次去打针,是爸爸带她去。进了注射室,素素说:“爸爸,我想让您抱着我。”爸爸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就你麻烦,这么大的人了,打个针还用大人抱?去!自己趴到椅子上去!”

结果,还没打针,素素就“痛”得流出了眼泪。最后,当针尖打进素素身体时,她痛得大哭起来。同样是打针,素素趴在妈妈的怀里,享受着温情的语言和爱抚,就觉得不怎么痛,而独自趴到椅子上接受打针,素素就痛得受不了。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使孩子神经系统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增加自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爱抚,不妨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发,搂搂孩子的肩头,拍拍孩子身上的土,正正孩子的衣领,整整孩子的衣襟……特别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紧紧拉着他的手、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都是最重要的,我们永远爱你,支持你!”这些细微的举止,会在孩子的脑海里泛起爱的波涛,既能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又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最后送给家长一些忠告:

1、孩子的儿童时代是一个胡说八道的时代,这不是缺点,而是他们成长的一个特点。家长要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童言无忌才能健康成长。

2、作为家长,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以孩子为师,去反省自身,保持童心,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家长提前就要备一本性教育的书。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示范,让孩子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男人和女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

4、全部孩子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为8个字——“发现孩子”和“解放孩子”。“发现孩子”就是发现孩子的潜能特点和成长规律;“解放孩子”则是解除捆住孩子的各种束缚,捍卫孩子的权利。

5、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家长是否了解和尊重孩子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

6、别看孩子弱小,强大的力量正孕育在弱小之中。真正的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7、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问题在于爱有真假之别,犹如真假种子之别。假种子坑人害人,假教育坑孩子害孩子一生。

8、孩子是在各种体验中长大的,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9、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根本就不是爱,而是一种软暴力,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其实质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10、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成功的,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他们继续成功。成功并不完全是排他的,因为人人能成功的新理念是:成功就是发展、成功就是选择、成功就是和谐。

11、心理健康的12字秘诀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能做到这12字,一生的幸福就有了保障。

12、所有那些鼓吹可以成批制造“神童”的方案,都是以赚钱为目标的骗人方案。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成长的道路是各种各样的。凡是忽视孩子个性差异的认识和行为,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13、教育孩子要避免那种一做什么就要当状元的想法。状元意识某种程度上就是悲剧意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是制造孩子恐慌的宣言。

14、如果家长对“好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宽容过多,会使他们的弱点变成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