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故事
4341600000029

第29章 千里走单骑杨秦伟青藏线上挑战生命极限

许月霞 戎耀

1300年前,唐朝的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走了三年才到达西藏,因为路途太远,一些随员在途中死去,所带物资也不得不沿途抛弃。途经青海玉树,她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了一个月,就此教会了当地人酿酒和磨面。

了解的人都知道,青藏线格拉(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60公里,海拔最高处达5000米,是全球穿越高原、严寒、极度缺氧及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公路。气候恶劣,是这里最大的危险和困难,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都要接受生命的挑战。

但就是面对如此艰难的历程,宁夏石嘴山市招商局工作的青年志愿者杨秦伟竟在寒冬腊月,骑着自行车,沿着青藏公路,穿越青藏高原,到达藏传佛教圣地西藏拉萨,完成了一次生命之旅。

2007年3月15日,杨秦伟从西藏归来。这个中等个头、黑黑瘦瘦的青年提起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显得很平静,只是略带羞涩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只要能战胜自己的意志,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或许,这就是这次旅行他得到的最大收获。

今年24岁的杨秦伟是一位来自福建宁德蕉城的大学生志愿者,2006年9月,杨秦伟从福建中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石嘴山市招商局工作。3月的天气,其他人都还穿着羊毛衫,杨秦伟却只穿着一件T恤。据他的同事讲,杨秦伟在冬天最冷的时候,上身也只是穿着一件薄T恤加一件外套,腿上就穿一条牛仔裤,极其能抗寒。平时在工作中,杨秦伟也很能吃苦,表现出一种坚强的意志力和善于钻研的精神。

骑单车一直是杨秦伟的爱好。上高中时,他就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骑自行车去邻近的城市,当作短途旅行。上大学后,他的单车运动就一发不可收拾,其间,他曾骑单车从福建到北京。骑车去拉萨一直是他的梦想。

杨秦伟为了此次西藏之行自制了一套行头:一个自制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一个改装的可以夹在自行车把上的手电筒,一部阿尔卡特直板手机上装着照明灯、指南针、温度计、验钞机。在他看来,这是他此行必须要具备的东西。在自制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上,用刀刻着几行字:

“一定要活着走出去……

可可西里

昆仑山

风火山

唐古拉山

岗仁波齐

2006.11.13大力羊。”

大力羊是杨秦伟的网名。

2006年11月,杨秦伟开始着手准备去西藏的物品。虽然此前他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知道选择冬天去西藏将是极大的冒险,但他还是决定去冒这个险。作为一名南方人,杨秦伟对北方的冰天雪地有着一种憧憬和向往,也正是这种对冰雪的渴望让杨秦伟作出在冬天去拉萨的决定。再加上2007年春节,作为志愿者,杨秦伟可以享受一个月的假期,所以这个机会他一定不能错过。

2007年2月4日,带上帐篷、睡袋、自行车修补工具和配件,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杨秦伟从大武口区出发了,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沿着青藏公路到拉萨,历时41天完成了一次平常人不敢尝试的旅行。

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长1937公里,从青海省西宁市起,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止。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包括海拔4837米的昆仑山口和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杨秦伟听人说,曾经上青藏线的人中有不少人在行前偷偷地写过遗书,悲壮而凄美!所以,他此行并没有告诉家人,他只在电话里对家人说,他要出去玩,不回去过年了。

最开始的几天,他每天都要骑100公里左右的路程。除夕夜,他赶到了青海湖,在一位牧民家喝了两杯奶茶后,便在野外搭起帐篷“睡”了一晚上。那一晚,他冻得不停地翻身,几乎没合眼,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没在家里过除夕夜。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早晨起来后,他发现自己带的一个塑料水壶和一个不锈钢水壶都冻裂了。大年初三,他沿着行人稀少的公路向前赶路,一位塔尔寺的喇嘛开着车路过他身边时,停下车送给了他一条哈达,很友好地说着“扎西德勒”,让他倍感亲切和温暖。

等过了格尔木,一路上就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多的则是对毅力和耐力的考验。

杨秦伟说,青藏高原没有四季之分,当地人只说暖季和冷季。冷季夜间气温低达零下40摄氏度,晚上戴着大皮帽子睡觉仍会被冻醒,许多人因此得了皮外冻伤,一碰就破。青藏高原的风从没有休息的时候,特大,像刀在脸上割。在柴达木盆地,杨秦伟本想赶天黑能到诺木洪,结果刮起了大风,自行车根本没法骑,只能侧着身子一路逆着风把自行车倾斜45度向前推着走,20公里路走了7个多小时。后来他听说,就在当天晚上,新疆有一列火车被风刮翻了。

一路上,公路上全是冰凌,自行车根本骑不了多远。快到昆仑山口时,杨秦伟看到路基下有一个人躺在一辆车的旁边,早已冻僵;再向前走,他又看到了一只被汽车碾轧得血肉模糊的藏羚羊躺在路中间,使他心惊肉跳。他想,他一定不能出事,否则就没命了。所以一路上,他非常小心谨慎,遇到有汽车经过,他就赶紧靠边,让出道来;路况太差,他就推着自行车走。

五道梁,据说是青藏公路气候最恶劣的地方,经过的人容易有高原反应。当地的顺口溜是:一过五道梁,哭爹又喊娘。高原任何时候都缺氧,比海平面空气含氧量少60%左右。更糟糕的是在青藏高原千万不能感冒,一旦感冒就会引发肺水肿,几个小时就会要命,抢救都来不及。而且青藏高原以外的人到青藏高原,海拔一下子升上去三四千米,需要很长的适应期。好在杨秦伟骑着自行车一路上去,已逐渐适应了高原气候,高原反应不是很强烈,他完全能克服。很多年都不曾感冒的他,虽然一路上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寒冷,大多数时候手脚都是冰冷麻木的,但庆幸的是,可怕的感冒没有光顾他。最冷的时候,他把带来的本来用于换洗的四条秋裤、两条牛仔裤、三双袜子全部套到了腿上、脚上,可还是感到彻骨的寒冷侵袭着全身。

穿行于可可西里无人区,杨秦伟看到成群的藏羚羊自由地奔跑。

“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沿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那里高寒缺氧,但景色摄人心魄。高原的天空瞬息万变,时而碧空如洗,时而乌云密布。早晨起来,车把上还挂着冰锥呢;上午10点以后,天气迅速转热,紫外线超强;下午和晚上,常常下雪或下冰雹。暴雨、狂风,那是说来就来,毫无预兆,让人无法去预防。有一天下午快到昆仑山口时,一时狂风大作,因为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能到昆仑山口(后来知道距昆仑山口11公里),所以,杨秦伟在路上看到一个涵洞,就决定在那里停下来休息,第二天再走。晚上,他随便吃了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便用自行车堵住涵洞的一头,另一头用雪堆起来一个高台子。因为一路上,青藏高原随处可见野狼,当地的藏民告诉他,白天,野狼一般不伤人,最怕的是晚上碰到狼群,成群的狼发现猎物就会攻击。为了避免被狼袭击,他就把涵洞的两头堵了起来,随便把铺盖往地上一铺,盖上被子开始休息。虽然十分困乏,但他却不敢睡,也冻得无法睡。也是当地人告诉过他,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睡着,睡着了可能就再也起不来了。夜里下起了大雪,到第二天早上,他被子上的雪积了七八厘米厚。

到达昆仑山口,杨秦伟举目远眺,远处群山连绵,雪峰林立,公路像一条黑色的巨蟒消失在远方的天边,这完全就是一条天路。

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冬天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在那里,多停留一会儿,就有明显的不适感。风异常大,寒风吹得人头疼欲裂,前进更加困难。经过长途跋涉的杨秦伟感觉体力明显不支,有好几次他都想沿途搭个过路车辆继续前进,但都忍住了。一次,有一辆皮卡车经过时,他本想拦住,但车没有停。结果后来在路上他看到那辆车摔到了路基下。

过了唐古拉就进入了西藏羌塘高原。

在青藏线上有句话:“司机是希望,大夫是脊梁。”在无人区一个人行走是寂寞的,也是最危险的。杨秦伟多次在途中见到遇难者,有些人倒下后永远留在了那里。“一定要活着走出去!”杨秦伟不断地给自己鼓劲。

一路上,杨秦伟多数只吃些自己带的食物。晚上如果能到达沿途的小镇,才买些米饭和炒菜,饱餐一顿补充体力。住宿有时是在小镇上的旅馆,有时住道班房。道班房条件非常简陋,几块木板搭起的床就是他最好的休息驿站;走到无人区时,只有搭起帐篷,在野外露宿。在饥寒难耐的夜晚,他的决心也曾动摇过,但早晨起来,看到太阳,看到晴朗的天空,他又迅速用冻得僵硬麻木的手把被子胡乱一卷装起来,信心百倍地继续赶路。

就是凭着这种超人的体力,超凡的勇气,坚强的毅力,杨秦伟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一个多月的行程中,经历了作为南方人难以想象的严寒、风雪、冰雹、暴雨,忍受着孤独和恐惧,穿过草原熏越过戈壁熏翻过了举世闻名的唐古拉山,行走了3000多公里,于3月8日,顺利抵达终点西藏拉萨,见到了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实现了人生新的跨越。

杨秦伟说,经历了这一次艰难的旅程,今后遇到任何困难,他相信他都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他还说,以后有机会,他会选择更为艰苦的滇藏线入藏,用自行车继续征服更多未知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