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人会以理智冷静的头脑看待问题,甚至面对使人愤怒或无理的人或事,他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轻易放纵自己,不轻易逃避压力,主动去适应它,战胜它,这样他才能获得平和自由的心境,做一个快乐的人。
要弄清楚压力,必须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外界的要求(它们是些什么?如何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它们?);二是自身的承受力(我们如何对压力作出反应?我们如何对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白,各种要求都会随形势变化而改变的。承受力也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因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就像是被吊在悬崖边,上下是老虎,左右是老鼠咬着生命支撑物,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许多人可能会狂呼乱叫,然而,其中也会有一个人伸出手去,摘取身边的野草莓,面带微笑地品尝它的滋味儿。
决定我们属于第一类还是第二类人的因素是很多的,既有遗传的,也有后天的。然而令人一目了然的是,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内心在要求的强度和作出反应的承受力之间保持平衡方面进行论述,假如要求低于承受力,便会觉得索然无味,缺乏刺激;假如要求超出承受力,就会感到紧张过度,最终被压垮。一旦出现过度紧张状况,我们可以想方设法降低要求的强度,直到把它限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或者还可以想办法增强承受力,直到它能满足要求为止;也可以同时既降低要求,又增强承受力,直到二者达到一个和谐的可以接受的程度。
从实用性方面来讲,任何一个感到压力的人首先必须考虑环境因素,识别那些要求,想想自己能否改变或减少这些要求,其次,考虑自身因素,能否修改怕己对这些要求的反应,从而增强或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承受力。
反之,如果我们感到厌倦或缺少刺激,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识别环境还能给我们增加多少要求,以及如何增强承受力才能使我们被已有的要求所激励。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压力不足与压力过度同样糟糕。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去探索。如果我们从失败中找到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方向,或者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得了某些经验教训,这也是一种成功,我们就不会生活在害怕失败的压力中了。
在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从未破产过,那他只是个小人物;如果破产过一次,那他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胜者为王,败者寇”,似乎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但实际上,失败往往是胜利的开端。
事实上,失败的经历不仅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而且会给你增添前进的动力,善于利用失败者不仅能重新崛起来,而且可以在已有的经验上更上一层楼。
失败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能为你提供独特的学习机会。成功固然可喜,但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我们身上的弱点。
失败也是磨炼意志、培养坚强品质的宝贵时机。人所具有的惰性使人常常逃避风浪,远离挫折,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你往往会因缺乏锤炼而败下阵来。失败则为你提供了锻炼意志的宝贵时机。
失败教你选择机遇。一位评论家如此看待艾柯卡和福特家族的恩恩怨怨,福特炒了艾柯卡鱿鱼,同时也造就了艾柯卡,给了艾柯卡发展自己的好运,否则的话,他会因在福特公司总经理宝座上坐得太久而腐烂。确实,如果不是这次失败,艾柯卡最多只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而不会成为“美国最出色的企业家”。
因此失败不可怕,失败之后如不能将自己的经验升华,让它在你生命中不具有价值,这才是最可怕的。
美国学者海厄特将失败的原因分为九大类,以此为基本模式帮助你更好地分析自己。
(1)缺乏交际才能
许多人因为“办公室政治”而失败,当抱怨自己被人“暗算”时,你应该认真地反省一下,你是否缺乏交际才能。交际才能包括“待人不要淡漠”,“善于听取话中之话”,“善于提出和接受批评”,“情绪要稳定”。
(2)不吻合
最大的成功要求个人的能力、个性、风格、价值观与工作环境的文化相吻合。由于个性、价值观念而影响事业的情况不胜枚举。“不吻合”可大体分为三种:“环境不吻合”、“价值系统不吻合”、“合作者不吻合”。
(3)不敢全力以赴
有人害怕失败,失败的阴影总是笼罩着他们,所以从不敢舍身冒险,其实这样反而增大失败的可能性,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
要想成功,心目中首先要有一个成功的自己,这个内心形象激励你去闯、自己的路。
(4)坏运气
不能否认,厄运降临,有时确实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只要你不把这一条作为自己失败的借
(5)自毁行为
许多人明知自己的某种表现会导致失败,却控制不住自己,一犯再犯。
表面上看,这种行为只是一个人的坏习惯,而在多种情况下,自毁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心理动机,他们害怕为成功而做出不懈地努力,想以“自毁”作为退却的借口。消除自毁行为,首先要认识它,正视它的心理动机。
(6)过于分散、难以集中
这是很多聪明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大起大落,干了许多事,结果一件都没干好。这也是冒险家的常犯毛病,他们一旦成功后,就认为自己可以点石成金,往往不做准备、盲目出击,因而招致失败。
(7)性别歧视、年龄歧视
性别、年龄歧视往往是失败的原因,而且作为牺牲品,个人往往无能为力。但是,你可以认识、预见这个问题,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它。
(8)管理不善
人们都是从一个具体工作开始他们的事业的,但是,取得成就的人最终会升到一个管理别人的位置,关键是要能及时认识到这种转变,或者拒绝它,请别人代表自己去管理;或者主动进行学习,了解该如何管理他人。
因此失败的人大多是没有及时调整自己,仍然用习惯了的技术工作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
(9)踟躇不前
你明知应该行动,却迈不开步子。你或许感到自己将被提升,或许感到情况会恶化,理智告诉你必须改变自己,而你却不能,这是许多失败者的弱点。踟躇不前意味着环境操纵你的事业,解决的办法是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敢于承担风险。
成功的人勇于接受生命的真相、压力的真相,接受生命所有的压力与挑战。他们并不因此而抱怨,反倒去积极配合、适应这一切;他们并不责怪别人,制造借口,反倒勇于去承担生命的压力,不论何种境遇,即使身处逆境,他们也大胆地迎上前去,搏斗一番,毫不退缩。
成功的人对生命的发展保持一个肯定的态度。他们在别人身上及世界一切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一面,且似乎总不落空;他们将生命视为一连串的机会与可能.并总是努力地去发掘这一切。
成功的人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留心察觉别人的需要与感受,体谅及尊重别人;他们有能力使别人发挥出他的长处,他们有一种凝聚力,能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和谐,人们乐于帮助他们。
成功的人有一种方向感与使命感,他们明白自己的前进方向。他们设立目标,但不是空思妄想,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现实的、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然后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它,之后继续设立新的目标,继续向它奋进。他们接受挑战也乐在其中,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
成功的人对生命、世界和自己本身有极强的学习欲望,他们认为学习不是责任,而是享受,借着学习新的事物来改善自我,他们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总是在挖掘、在成长。
成功的人具有行动导向。他们不怕工作的艰辛和劳累,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深知时间的宝贵,从不浪费时间,高效率完成工作;他们积极地利用时间,不会落入俗套,也不会心生厌倦,因为他们生活得充实,不断为追求新的体验忙碌着。
成功的人对自己个人的行为上要求很高,他们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他们明白诚实是一个好人性格中的基本要素,因此,于公于私他们都是诚实的。同时他们是谦虚的、坦诚的,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从不骄傲自大,在失败压力面前从不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成功的人了解生存与生活的差别,且总是选择生活,因为他们懂得生活的韵味,把生活当做一种欣赏,一种享受。一个人拥有了美好的心境,生活就充满了欢乐,就会达到人们常常仰慕的“神仙过的日子”。他们付出最多,得到的也最多,他们收获所栽种的,并且享受生命的最美好的境界。在拥有成功的事业同时,也拥有了快乐的人生,使他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3.直视由压力组成的生活
人生在世,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望的一切,也不可能逃避他所厌恶的一切,而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既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绝对的好,也不会绝对的坏;一次失误不代替将永远失误,一次成功也不意味着将永远成功,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并尽量合情合理;对人对事,但求尽力而为,不要过分苛求和自责。挫折发生后,要冷静,多用辩证的思想来分析其原因及后果,“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可以“吃一堑,长一智”,所以,不必悲观,不必忧虑,胜败乃兵家之常事。重新用合理的观念来代替不合理的认识,将能够有效地减少来自困境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消除因高期望而形成的、对失败而产生的恐惧、紧张和焦虑。
其实,一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的情境下,压力是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而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合理地面对它,会使这种沉重的压力得以释放、缓解,并逐步消失,如一吐为快、哭泣、大笑等等。
美国生物学家威廉弗雷说:“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就等于慢性自杀”
必要时的哭泣,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情绪紧张,转移心理对抗,有利于心理健康。但是,要注意合理运用,不可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如报复性破坏、恶性攻击,或将愤懑、不满转移到弱小无辜的人身上,诸如此类,都是不合理认识,主要表现在绝对化的行为,即对客观情境的要求过于绝对化,常使用诸如“应该”、“必须”等表述;此外,过分概括化和过分夸大结果的认知偏差,也往往是引起恐惧、诱发悲观、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当然,压力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感受。每个人对周围环境都有一套独特的处理方式,也会各显神通来适应这个环境,即使一大群人同处一个屋檐下,也能衍生出千奇百怪的不同压力。其实,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生活,也构成着不同的压力。
假设你观察市区某个角落,发觉到那里很平静,除了街道两旁停满了车外,就只剩几个路人穿梭其间。再多瞄一眼后,你发现有个小伙子驻足在一间服饰店前观看,店里则有个小姐在陈列展示品。再往旁边看过去,发觉有个老太婆在等公交车,两眼紧盯着身旁的一只流浪狗。在马路的另一端,有个警察在巡逻。在这种情况下请你分析一下这四个人此刻的感受应该是什么?会一样吗?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状况嘛!其实不然,他们各人心里潜在的压力都很大。那个老太婆可能一看到野狗就血压升高,担心被咬一口;女店员一想到快下班了还有那么多事没做好,心里一直怦怦跳;那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呢?心也是怦怦跳,不过理由不一样,他正在想人非非。巡警可能怀疑那个小伙子有意外行为,是否让他抓住呢?所以他才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小伙子,希望最好是条大鱼。
总之,这四个人虽然在同一个时间与地点活动,但他们所受到的压力却各不相同,大异其趣。根据行为心理学家的分析,这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成长与学习环境。
老太婆:小时候被狗咬过,“一朝被蛇咬,终生怕草绳。”
女店员:她被炒怕了,不想再失业。耳边仿佛响起老板的吼叫声:“不想做是吧?大门是开着的!”小伙子:正值青春期,满脑子都是幻想,“哇,能跟她交朋友就太好啦!”
男警员:职业性的敏感让他不敢稍有松懈,“没有状况,就是状况!”
当然,一个人在面临某件行为时,所感受到的压力还会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像是你的健康状况、年纪以及个性等等。
因此你不难想象同一件事情,对不同人所带来的压力可能会相差很多,因为他们所熟悉的压力程度各不相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在城市生活一辈子的老人对市区内交通紊乱的情况早就是见怪不怪,然而同样的情景,却可能把一个初次进城的乡下老人吓得目瞪口呆;当一个老外以羡慕的口吻对你说:“你住这里好方便喔,一出门就有好几家便利商店,不像我们那里还得开半小时的车才能买到一袋面包。”但此时你却又很可能在羡慕他连买面包都可以开车去兜兜风儿。
社会环境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你只能面对压力,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平凡的或是伟大的、顺利的或是坎坷的、自愿的或是被迫的许多人对自己的扮演角色不满意,因而心理不平衡,失去信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必须要有一种面对现实的态度,然后对症下药,争取能找到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人在生活中、社会中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被问题解决的。
怎样面对生活的压力,有这样一个故事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示。
在一所幼儿园中,老师发下空白的图画纸,要小朋友自由发挥,画出他们心中想要表现的东西。
只见每个小朋友都在全神贯注地专心作画,老师悠游地在教室内巡视,看到许多小朋友的画笔下出现了美丽的花朵、温馨的家庭,还有充满各式各样千奇百怪鱼儿的海底世界老师注意到一个小朋友的图画纸上,画着一团黑黝黝的东西,底下还长着四条腿,头上有着长长的耳朵,看起来不像小狗、更不像小白兔,老师好奇地问道:“你画了什么动物啊?”
小朋友头也不抬,忙着低头作画,口中回答道:“这是一头黑色的梅花鹿!”老师听了小朋友所说的话,强忍着笑意问道:“黑色的梅花鹿?从没见过这样的鹿啊!”
小朋友终于抬头,望了老师一眼,用怜悯的口吻道:“你没看过?那你真是太可怜了。”说完后,继续低头去完成他的黑色梅花鹿。
老师讨了个没趣,讪讪地走到另一个小朋友的身边,见他画的是一个长着八对翅膀的人形,还尚未着色,便又问道:“你在画些什么啊?太空人吗?”那个小朋友立刻答道:“不!我是在画上帝!”
老师诧异地叫道:“画上帝?可是,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长的是什么样子!”
小朋友眼神宁定地望着老师,充满自信地道:“老师,等我画好,你就会知道上帝长的是什么样子了。”
我们经常忽略的一项事实是,小孩子寻常是知识不如成人,但他们的智慧却远超过成人许多。如果你对这个结论有所怀疑,不妨仔细留心观察小孩在遇上挫折,大哭大闹之后,不需多久的时间,便可以继续嬉笑玩乐,而成人呢?他们要让自己沉浸在忧伤的情绪很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