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界武生行人才荟萃,云集京都。那些在表演上独具风格、流传广、影响大的武生演员便根据自身的条件形成了各自的艺术流派。在杨月楼、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四大家之后,又出现了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三大艺术流派。
1.杨月楼
俞菊笙(1838~1914)名光耀,号润仙,外号“俞毛包”,苏州人。在北京拜张二奎为师,先学武旦,后改武生。长期在春台班演出,剧目有《挑滑车》《铁笼山》《艳阳楼》等,以武生而兼演武净,创造了新的流派风格,世称“俞派”。弟子杨小楼、尚和玉及于振庭都是俞派传人。
2.黄月山(1850~1905)天津人。幼习梆子,后改京剧武生。
演戏文武兼擅,唱功悠扬动听,念白激昂慷慨。以武老生见长,以《铜网阵》《剑峰山》《独木关》等戏着名。当时与俞菊笙齐名,世称“黄派”。后来武生如李吉瑞、马德成等均为黄派传人。
3.李春来(1855-1925年)字起山,河北新城人。11岁入北京喜春台梆子科班习艺,演武生。17岁满师后,在津、京、沪演出。
以武戏见称,武功精纯,动作敏捷,尤长于短打戏,演《白水滩》《狮子楼》等剧着名。上海出身之武生大都宗李,形成南方武生流派,世称“李派”。
4.杨小楼(1877~1938)名嘉训,安徽怀宁县石牌人。着名武生兼老生杨月楼之子。自幼从杨隆寿习艺,演武生。秉承家学,后又拜俞菊笙为师,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代表作有《长坂坡》《铁笼山》《挑滑车》《连环套》《恶虎村》《霸王别姬》《安天会》等。所演剧目大多自行加工,突破前人规范,形成独特风格,世称“杨派”,为后来京剧武生所宗法,影响很大。
5.尚和玉(1873~1957)天津人。演剧宗法俞菊笙,以武技稳准扎实见长,为同代着名武生杨小楼所推重。扮相不佳,武净戏胜于武生戏,以演《四平山》《铁笼山》《艳阳楼》《挑滑车》
等剧着名。
6.盖叫天(1888~1970)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
演剧宗法李春来而有所发展。勤学苦练,虽曾断臂折腿而坚持不懈。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注重造型美,讲究表现人物神情气质,武戏文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盖派”。以演《武松》《三岔口》《一箭仇》等剧着名,时有“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