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今日美国
43618100000020

第20章 让和平愿景推动世界前行

就在国内变革进展遭遇阻力、国外两伊战争休兵遥遥无期,亲临哥本哈根为芝加哥申奥又折戟蒙羞而返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10月9日意外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桂冠,照说是给他焦渴的心田撒上了及时雨,可他和白宫团队乃至整个美国都兴奋不起来,而国际舆论则质疑声一片,连美国媒体也充斥挖苦怀疑的调子,甚至有美媒呼吁奥巴马婉拒奖项。海内外一些媒体或网站还就此展开了“奥巴马该不该获奖”的争论。舆论哗然声声,争议嘲讽不断。

奥巴马也颇具自知之明,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对诺贝尔委员会选择自己感到既“吃惊”,又“诚惶诚恐”。奥巴马相信,这一决定是颁奖者对全球各国采取行动应对21世纪共同挑战的一种“召唤”,“这个奖项不是对我成就的肯定,而应该看作为实现世界人民的愿望,对美国领导地位的肯定。”他也坦承,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的同时,自己的另一角色是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美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尽管我们寻求一个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世界,但我们不得不直面我们知道的这个世界”。这说明,奥巴马也羞于这样两种鲜明对比的角色及担当。

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奥巴马,旨在表彰他为加强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合作做出的非凡的努力。评审语如此表达:“很少有人能做到奥巴马那样,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并给人们带来更美好未来的希望。奥巴马的外交建立在这样的概念上,即那些想要领导世界的人,必须在以世界上大多数人所分享的价值观与态度的基础上行事。”诺贝尔奖委员会其实特别关注奥巴马在推动世界无核化上的愿景与努力,他们认为,奥巴马为国际政治带来了新气象,创造了国际政治新氛围。

颁奖方的说辞和用意其实很明白了,他们认同并赞赏奥巴马执政以来摒弃“单边主义”外交路线,愿意向伊斯兰世界及朝鲜那样的“宿敌”释放善意与之对话的态度,并致力于构建多伙伴世界、无核世界、注重全球气候变化倡导环保和绿色能源等一系列符合时代与世界各国利益的理念。他们看到,正是奥巴马推行的“多边外交”赢得青睐,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机构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发挥。

不过,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对此却不买账,它们的报道与其说是对诺贝尔和平奖的自省、谦恭,毋宁说是对奥巴马执政当局的不满、讽刺及怀疑。美联社调侃道:“他获奖了,但干了什么?”《纽约时报》以《奥巴马因外交努力意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但文章提及:“奥巴马在海外不断增强影响力,他的努力尚未奏效,或者仅仅是即将奏效。而民调显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却早已在全世界大受欢迎。”《洛杉矶时报》则指出,授予奥巴马这一奖项的时机实在有些尴尬。“颇为讽刺的是,奥巴马当前正权衡是否再向阿富汗增兵。”《洛杉矶时报》更以“奥巴马似赢实输”为题刊发社论,指诺贝尔奖委员会“过誉(Excessive praise)”的决定令得奖者相当尴尬。奥巴马获得了“和平缔造者”的荣誉,可他却还在指挥着两场海外战争,并正准备增派四万军人往阿富汗打仗。

其他尖锐乃至尖刻的批判声音包括:《时代》网站评论员霍尔珀林(M ark Halperin)力陈奥巴马得奖的五大弊处:提高公众对奥巴马的施政期望;惹反对者愤怒;激起国内两派分化;引国际领袖妒忌,加深外交工作难度;沦为国内舆论的取笑对象。《华盛顿邮报》网络版称,“对于一个三年前几乎还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而言,(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真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消息。《华尔街日报》干脆警告说,“诺贝尔委员会的意外决定,可能会让奥巴马在全球范围内招致批评,反倒给他就任初期做出的一些成绩抹上了阴影。”

倒是美国的宿敌之一、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看法相对公允,他认为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给奥巴马颁发诺贝尔和平奖,是一项“积极的举措”。卡斯特罗也直言:“我一般不认同(诺贝尔评审会)的决定,但这次,我认为是一个积极的步骤。”他继续指出:“我们不应把给奥巴马颁发和平奖仅仅看作是奖励这位美国总统。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对以前很多美国总统所实行的种族灭绝式政治的批判。”奥巴马上任后,美古关系得以改善,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可以看做奥巴马致力全球和平努力的一个方面。

诺贝尔和平奖历来争议多于认同,这其实基本上由全球各国各不同族群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所决定。但和平作为一种理念、愿景,须要整合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去共同推动、实现,在这个基准下,奥巴马的观念、立场与努力,应该吻合和平这一终极目标。奥巴马作为变革美国、倡导族群和谐的身体力行者,他纵然离楷模的标准还有距离,却是美国有史以来首位获得多数美国人赞赏和推崇的有色人种总统;他标新立异要注入、加添美国新活力的变革追求,也符合美国社会的进步需求;他所提出并推动的全球无核化、环保与绿色能源政策,也是这个地球村所需要确立的典范准则。因此,当有人质疑他只有理念没有行动(实则是尚来不及展开行动和收获成果)时,有人苛求他资历太浅之际,却不应该声讨和平理念的公正性,或者是质疑多边主义的价值。今天,在没有更合适人选的情势下,诺贝尔奖委员会选择奥巴马,也不失为一种国际观下的独特视角。毕竟,诺贝尔奖得主从来就只是谁更合适的选择。请问本届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超过两百位,又有谁能够确认哪一位更具备“资格”呢?

奥巴马在得知获奖后表现出来的谦卑,尽管其背后或有许多考量,那些讽刺挖苦的论调却大可不必。纵然这个诺贝尔和平奖似乎是基于奥巴马的许诺而非他的表现,尽管世界上很多人都以为给奥巴马颁发和平奖为时过早,但他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开始了行动,谁又比诺贝尔奖委员会更有资格做出判断?

向来骄傲自大的美国人和美国媒体,如今为何要视这一国家的国际荣誉为不齿呢?莫非摈弃乃至打碎奥巴马这一从天而降的桂冠,才能重新树立美国人的信心吗?美国媒体这类莫名其妙的无厘头式哗然,看似特立独行不媚权威,实质却更可能体现了一部分美国人置身当今世界的彷徨、焦躁与无奈。他们在怅然若失百无聊赖的境遇里,对一切人与事都失去了希望,也缺乏公正开明的评判,就剩下炒作或胡搅蛮缠了。

在一度是充斥了仇恨、仇杀的世界里,和平愿景、和平理念也是弥足珍贵的。正如许多人指出的,诺贝尔和平奖“过早”颁发给奥巴马,也会对他未来的行动产生影响。会加强奥巴马寻求和平的信念,同时,“约束”他可能的战争或暴力行为。从这个角度看,“提前”颁奖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附注:不过,奥巴马伉俪12月10日亲赴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的时机,恰逢他宣布增兵3万阿富汗仅一周多,此举无论出于何种战略考虑,都难免让他又戴上了“战时总统”的帽子。他在颁奖仪式上的演讲也不得不为美国陷入的两场战争辩解,使得这位新科和平奖得主的角色,看在世人眼里总是有点“错位”。)

(10/14/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