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今日美国
43618100000035

第35章 百年排华案阴魂不散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有史以来第一个公然排斥单一种族移民的歧视性《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入境,在美华人被拒绝加入美国国籍,禁止“华洋通婚”,社会化的歧视华人现象从此登峰造极。

将近两个世纪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第一批华人于1848年横渡太平洋前往淘金,但他们只能劳作于被白人淘过并且放弃的矿场,“淘金梦”渺茫虚无,生活窘迫;更被白人蔑称为“Chinaman”,饱受歧视、排斥和压迫。《排华法案》的问世,更使华人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刻在天使岛囚牢墙壁的诗歌记载下了华人的斑斑血泪。

排华法案的产生起源于白人种族主义的兴盛。19世纪加州最高法院的一个判决书上有一段“措辞”代表了这种文化差异与种族歧视偏见:“华人在这个州是一群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除非在需要时,他们不会承认任何州的法律。他们带来了偏见和族群间的仇杀,而且不顾法律的约束公然进行械斗。他们的说谎癖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低等的民族,因为他们不能把文明和知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们与我们在语言、观点、肤色和体形特征等方面都不一样。在他们和我们之间,自然已经造就了一种不可跨越的鸿沟。”

这便是《排华法案》的社会基础与法律基础!纵然《排华法案》与美国宪法精神格格不入,却在当时美国朝野大行其是逍遥一甲子,这现象很值得人们反思。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展及中美两国结盟的现实,1943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正式签署麦努森法案(M agnuson A ct),持续60年的排华法案才得以废除。

法制性的排华条款虽然消失了,制度化的排华行动无法推行了,社会化的排华行径却仍然没有绝迹。《排华法案》流毒非浅,由于肤色、语言、文化与白人存在明显的差异,种族歧视主义者将华人“定格”在刻板、丑陋、自私、顽劣、萎琐的形象之间,上百年来的美国人从小到大都接受了这样的观念熏陶;美国社会对华人歧视的偏见与不公正待遇的影响延续迄今,不可等闲视之。

从田常霖、林璎、关颖姗到姚明等等华人在美成功的翘楚,无不遭遇过种族歧视偏见的谩骂;从李文和到余上尉等等各界华人的经历,也无不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007年,纽约中餐馆被电台节目栽赃的“芥兰鼠”事件,CBS属下纽约电台两名主持人在“狗窝秀”节目中竭尽诬蔑嘲弄之能事,籍向中餐馆订餐之名,大开种族歧视甚至性骚扰之戒CBS高层居然会允许如此荒谬的“节目”出笼!只能证明他们灵魂深处与这样的“玩笑”也是起共鸣的!

从好莱坞电影到各种广播电视“脱口秀”节目,历来充斥了调侃与低俗搞笑乃至侮辱人格的格调,几乎生成并主宰了美国社会的亚文化,这样低俗无聊的“嬉皮文化”一旦接上了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的“源头”,便势必演化为祸害族裔团结社会和谐的恶作剧,其直接流毒不仅仅破坏美国多元化的人文精神,更给美国立国之本“人人生而平等”的宪法精神泼上了脏水。顺藤摸瓜,丑恶的源头其实就是阴魂未散的《排华法案》,是上百年美国朝野排华浪潮卷起的歧视仇恨心态。因此才有拿华人等少数族裔作嘲讽对象而司空见惯的现象屡屡发生,任何仇视、侮辱甚至报复行动也总是华人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羊”。

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这一美国历史上唯一公然排斥单一种族移民的歧视性立法到今年5月6日刚刚满125年,这个推动美国社会公开歧视华人的法案尽管被废除也超过60余年,但它的流毒迄今没有被认真清除过,与之相关的种种歧视、攻击性言行也几乎没有被全面清算过。它作为历史沉重的一页却没有真正翻过去,沉重得让美国华人华侨都无法卸下心头的重担,沉重得让所有美国人也都难以卸下历史的耻辱。今天旧事重提,乃是要正视它的社会影响,反思它的社会根源,从而进一步改革美国社会现状,构建和谐环境,应该是全体美国华人华侨和所有美国民众共同奋进的方向。

(5/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