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待久的华人之间有时候会不把大多数美国人放在眼里,他们不经意间就以不屑的语气放话道:“老美银行账户里没几个钱!”言下之意是咱华人的腰包满、底气足。再看他们出入驾名车、居有大豪宅的派头,好不风光,也令人侧目。一个生机勃勃的多元化社会给多少移民提高了发展的机会,偏偏有些人把八旗子弟的遗风也裹了来,玩世不恭,炫富争奇,丢人现眼,多么扫兴!
另一个方面,包括300多万华人在内的亚裔(约在1000万人之上)在全美国主要族裔对于“公益捐献”参与度排名表上却只有敬陪末座的份。美国《慈善记事》杂志2003年5月号刊发了一项关于不同族裔参与慈善活动支持度的调查研究,将这一事实展现在世人面前,着实令亚裔人士汗颜。该研究报告指出,虽然美国亚裔的“可支配年所得”为人均11148美元,位居主要族群之首(白人平均为10171美元,黑人即非洲裔为5652美元,西语裔仅4370美元),但在“公益捐献”上却明显是最小器的一族了。美国的“公益捐献”占可支配所得比例平均值约为百分之五,而亚裔却只有百分之三点九,不及最高比例的非洲裔(百分之八点六)的一半。分类而言,在“公益捐款比例”中,非洲裔最热衷与宗教有关的捐款,捐献为可支配所得的百分之七点七,亚裔仅捐献百分之三点一。其他性质的捐款,则以白人最高(百分之一点六),亚裔和西语裔最低(百分之零点八)。这样甘居人后的比例当然与收入最高的经济地位不协调。
这里面也不无文化的差异,但公益捐献文化本来就是美国社会的主流现象之一,立足生存于美国的移民何能自外于这个主流文化?更不必说入乡随俗也是起码的礼仪。虽然东西方文化有别,但亚裔尤其是华人的公益捐献意识薄弱不能找任何理由去搪塞,而理应见贤思齐向美国人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人民一直接受基督教教义的熏陶,《圣经》里便有“十一奉献”之说(即把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定期捐献),尽管这是宗教层面上的训导,但人们的公益捐献意识在现代社会和实际生活中发扬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公益捐献,自然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可惜我们华人对此还存在不少盲区盲点。华人对公益捐献较为漠然的一种解释是,不清楚那些公益捐款是否对自己或自己的族群有助,于是就置之度外或裹足不前了。华人也不是一概拒绝捐献的,为自己的家乡或救灾或济贫,为跟子女上大学息息相关的奖学金基金捐款,都时有所闻,不过那只能属于相对狭隘的公益范围。北加州的华人防癌协会作为全美国防癌协会的分支,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筹款捐献,以及如硅谷华裔企业家陈丕宏创业成功后捐出2000万美元回馈母校斯坦福大学等例子,已有融入主流社会捐献文化的内核,堪可倡导,但这样的公益捐献毕竟在华人社区不算普及。至于捐1000元乃至上万美元出席总统或其他政客的竞选筹款宴会并获得与总统等人合影留念的殊荣(然后把合影放大张挂于客厅或办公室以显“荣耀”),那是带有个人或政党利益的政治捐输,期待的是不同的“回报率”,与公益捐献不可相提并论。
美国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推进维持,相当一部分也得益于源源不断的公益捐献。历代富翁在这方面不乏上佳的表现,虽然有人说富翁捐款那是九牛一毛举手之劳,甚至是为了税务上的好处,但客观上那些富翁的大笔捐款支撑起了美国社会从科学、文化、艺术到无家可归者救济的一座座丰碑,功不可没。洛克菲勒、卡耐基、福特、比尔·盖茨等富豪的名字,已和许多一流的大学、科学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相辉映。英特尔公司“三巨头”之一的戈登·摩尔向加州理工学院捐款数亿美元,该校一所大楼则以其名命名。更重要的是他和其他许多校友的回馈性资助,使得加州理工学院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形势下仍然可以展开一流的教学与研究,这也是“常春藤盟校”等一大批美国名牌大学久盛不衰的奥秘之一。全球首富、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迄今已经捐出或承诺的捐款超出220亿美元,受益者不限美国本土,包括国际性疫苗接种和儿童健康项目;他曾有一次捐款20亿美元更新全美中学图书馆电脑的纪录,让青少年蒙惠。老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后半生大彻大悟,将个人财产的百分之七十五也即至少7亿5000万美元捐向不同的用途,据称1932年中国发生了霍乱,多亏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大量的疫苗,才未酿成大灾。北京早期著名的协和医院也是由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而落成。有线新闻网(CNN)创办人特纳,将他资产的三分之一即10亿多美元捐献给联合国,支持联合国儿童健康和环境项目。硅谷创投家克拉克捐献1。5亿美元给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前网景公司总经理出资1亿美元,帮助密西西比州的小孩都能读书识字;eBay创始人奥米达捐献42亿美元成立基金会,以资助更多的非盈利团体;
公益捐献,也绝非唯有富翁专美于前的。多年前,密西西比州一位毕生操劳经营洗衣店的黑人老妇把自己的辛苦积蓄15万美元捐给当地一所大学,设立了“黑人学生基金”。旧金山一位靠每月领取养老金851美元度日的80多岁黑人女士也曾向她常常看病的医院捐献了1000美元善款,指定作为某位医生主持的学生医疗计划的基金。美国奥克拉荷马州联邦大楼爆炸案与“9 · 11”恐怖袭击灾难之后,全国各地的捐献(包括捐款、捐血、捐时间做义工等等)如潮水般涌向灾难中心这一切,都成为新闻的焦点、历史性的义举,无不闪耀着普通人的灵魂之光。
不同的调查显示,1996年美国人平均每户的公益捐献为1071美元,相当于全年收入的百分之二点一;1999年有百分之四十九的美国人参与公益捐献,2000年则有百分之七十三的美国人曾经捐献;美国私人性质慈善机构1999年的支出达1900亿美元,几乎是联邦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这些数据是由无数美国老百姓和富翁共同的奉献而完成的,贫富的差别在美国公益捐献上已不能构成障碍,因为身为国家的主人,美国人的公民意识早已深深认同公益捐献文化,这一伴随着美国一起成长的公益捐献文化激活了美国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也造就了美国人整体上的乐善好施性格。
文化与性格,正是美国人灵魂的映照。移民美国的华人,接受这部分灵魂之光的映照,应该不会埋没固有的光环吧!
(8/1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