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今日美国
43618100000054

第54章 盖茨隐退 慈善增辉

叱咤全球软件业30余载,垄断“世界首富”13年之久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休,并宣布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amp;M i‐randa Gates Foundation),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此举意味着这个在个人电脑时代IT领域摘取桂冠的技术、商业天才,为了履行两年前的承诺,而从自己一手打拼创立起来的软件王国隐退,潇洒地挥手而去,不带走半官一职,转而投身他和妻子已经倾注多年心血的慈善事业。盖茨曾透露,做为全职慈善家,他要去的第一站就是中国。

比尔·盖茨投身的软件事业,不仅令他及其创业伙伴迅速致富,更造福于全人类,催生了更多的高科技发明问世,如今又把个人盈利所得全部奉捐给慈善事业,进一步造福人类,难怪有人说,作为事业成功又有如此博大心怀的世界富翁第一人,他简直堪称“上帝的化身”。

全球软件业的龙头老大微软王国走掉了一个掌门人,而世界慈善事业前沿增添了一位义无反顾的笃行者。

独立研究机构Directions of Microsoft 的研究总监赫尔姆(Rob‐H elm)认为,盖茨将以史上最伟大商人的形象谢幕,地位堪比埃克森美孚创始人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及其家族也以倾心慈善事业而延续美誉至今。事实上盖茨更受到另一位前辈超级富翁慈善家卡内基的影响。卡内基的名言“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为慈善家世代传诵。早在191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了“纽约卡内基基金会”,奠定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在1919年去世前,卡内基累计捐款3亿3000万美元,卡内基基金会至今仍继续造福世人。卡内基认为,处置多余财富,让其真正有益于社会是一项本领。若给子孙留下“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

《商业周刊》新世纪以来连续推出美国50大慈善家排行榜,盖茨夫妇和英特尔公司创建者戈登摩尔夫妇及“股神”巴菲特夫妇等一直名列前茅。两年前,当盖茨决定两年内淡出微软公司业务专注慈善事业之际,世界第二富豪巴菲特决定向慈善基金捐资37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交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管理。这一佳话广为传播,彰显了当代美国富翁淡泊名利继承慈善传统的作为。而今天,盖茨的彻底隐退,无异于给举世瞩目的慈善事业添彩增辉。

一些论者指称美国富翁捐资慈善事业,只是为了获得免税的好处,这是相当浅薄的看法。尽管税务管理上有合理避税等优惠措施,那些身家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的富翁,在税务上早有专家为其依法打理,即使能够得到法定的免税好处,也都按计划投资到事业发展中,更不会处心积虑地顶风作案逃税漏税。从卡内基到盖茨,这些富翁转化为慈善家,倾其全部身家于慈善事业,而不给后代留下好处,他们的价值观岂可以区区免税的好处观之。

美国富翁热衷于慈善事业,基于美国慈善文化根深蒂固的理念。这种源自最早逃离欧洲到新大陆谋生的新教徒理念,因他们立足发展之际由衷地产生对这片土地回报的朴素概念,也便逐渐形成符合《圣经》教诲的“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人”的观念。就是说,财富私有制只具备法律意义,但在道德和价值层面,超过生活需要的财富就应该属于整个社会。如何让社会和民众分享财富,成了一项巨大而繁复的管理工作。自“卡内基基金会”以来渐趋成熟的基金会慈善运作基本模式,则将财富最有效地用于社会最需要的领域,诸如医疗、教育、贫困救助等等方面。盖茨的主要捐助定位,就是提供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一些特需领域的资金。

企业家化身慈善家,再以企业管理的效能支配慈善基金的走向,也因为众多慈善家的群体行为,而产生了对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这种重新分配,就近足以济贫解困;长远而谋,则对经济、教育、医疗等层面催化崭新的变化。美国举世闻名的众多名校、医疗研究机构和博物馆的发展欣欣向荣,以及艾滋病研治、癌症研治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种慈善基金的注入。

由此可见,在美国慈善文化哺育成长下的一代代富翁,鲜少“守财奴”的私欲和弊端,而不乏回馈社会改造社会的弘愿。比尔·盖茨在软件王国的急流勇退,正是他投身慈善事业的世纪跳跃。

(7/1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