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手划破了,一般要用酒精或碘酒擦一擦;在医院里,我们会看到医生、护士穿着白大衣,戴着口罩、帽子……这些都为什么呢?--防止生病。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呢?因为有一小部分微生物会让我们得各种各样的疾病。对于这些让我们得病的微生物,我们一般叫做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由于病原微生物有许多种,它们使人致病的途径不同,所以相应的防治措施也就大不一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等,其中主要是细菌和病毒两大类。
细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个体,在我们周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可是同样都是细菌,为什么有的能让人生病,有的却不能呢?同样是致病菌,为什么有时会让人生病,有时却不会呢?这首先与细菌本身的毒力有关,其次是细菌的侵入数量和入侵途径,另外还与人本身的健康状况有关系。
1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毒力也就是细菌感染人,让人发病的能力。它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细菌对宿主的侵袭力,二是细菌的毒素。细菌感染人并致病,首先要在人体一定部位立住脚,这需要细菌的一些成分与人体内的一些成分里应外合,相互作用;一旦立住了脚,细菌就开始“安营扎寨”,大量繁殖,并进一步侵袭人体其他的组织和器官。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细菌有内应,但“间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会碰到许多“对手”想要消灭它。因此细菌也会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自己表面的一些特殊结构成分或分泌某些特殊物质来保护自己,另外还向细胞外分泌一些酶来掩护自己的攻击。把自己保护好了,下一步就是让人生病,这种让人生病的东西,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性作用的产物,根据它们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顾名思义是指细胞外的毒素,它是细菌在生长繁殖与代谢过程中合成的能分泌到细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都能产生外毒素。由于外毒素是蛋白质,一般不耐热,所以60℃~80℃,30分钟即可破坏其毒性。但也有例外,如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在100℃下30分钟也不会被破坏。
大部分外毒素都有两种结构成分,一个用于结合敏感细胞,另一个则在结合成分的帮助下发挥其毒性作用。根据外毒素结合的人体敏感细胞的不同,可以将外毒素分成四类:肠毒素、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溶细胞毒素。
外毒素的毒性极强,如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素仅1毫克就可以杀死2000万只小白鼠。
与外毒素不同的是,内毒素是指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因为它只有当菌体死亡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后才释放,因此被称作内毒素。它是由亲水性多糖部分和疏水性类脂组成的大分子,比较耐热,一般100℃时,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必须经160℃,2~4小时或用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煮沸30分钟才能被破坏。
内毒素从化学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和类脂A。其中类脂A是内毒素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类脂A区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虽有差异,但极其类似,所以不同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由内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由内毒素引起的症状一般有以下几种: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细菌的感染
细菌感染又叫传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侵入人体的致病菌与人体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人生病的过程。从病原菌的来源来看,感染可以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致病的细菌来自于人体外的感染。其中致病菌可能来自于病人、带菌者或带菌及生病的动物。与此相反,内源性感染的病原菌来自于人体内或体表,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人生病,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引起疾病。
不同的致病菌感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总起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①通过呼吸道传播,如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等;②通过消化道传播,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③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感染,如淋球菌;④通过皮肤创伤感染,如破伤风杆菌。
说起病毒,一般人除了觉得可怕外可能没有什么别的认识,但说到我们周围的人所患的疾病,小到我们普通的流行性感冒,大到人们谈之色变的癌症,以及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艾滋病等,大家却是都比较清楚的,而这些疾病,都是由病毒这个恶魔造成的。而且在目前已知的疾病中,至少有70%是由病毒引起的。那么病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它有这么大威力呢?说来也怪,这么大“能耐”的病毒,只靠自己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它必须寄居在别的生命体上才能得以存活。
1病毒的毒力及致病性
病毒能否让人生病是由病毒的性质决定的--如果病毒表面的蛋白能与人体的细胞结合,而且结合后病毒能入侵细胞并在细胞内产生子孙后代,则该病毒能让人生病,反之则不然。病毒这种性质的形成与病毒过去长期所处的环境有关。
它会出于对所处地方的适应而发生相应的有利于它自身生长繁殖的变化。病毒让人生病是病毒种类的特征,而且这种致病性是相对的,与其他生物的种类也有关系。就像有的动物吃草,有的动物吃肉一样,有的病毒让人生病,有的则让动物或植物生病。而且,即使是让人生病的病毒,也有很多种,有的对人的皮肤敏感,有的却喜欢神经细胞,还有的病毒与很多种细胞都能有所联系。
那么对于同一种病毒来讲,是否都一样能使人得病呢?
也不是。就像干同样工作的人,有的能力强,有的能力弱一样,让人生同样的病的同一种病毒中,有的毒株让人生病的能力强,有的让人生病的能力弱。让人得病能力强的,我们称之为强毒株,反之,则为弱毒株。
2.病毒的感染
病毒的感染与细菌感染不同。细菌感染只要进入人体,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就可以造成感染,而病毒必须进入人体细胞并在细胞内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有病毒产物的产生。
病毒感染人并让人发病,首先要感染人体细胞。那么它是如何感染细胞的呢?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开始时,病毒穿着一身漂亮的外衣,装作一副非常友好的样子与细胞打招呼,并与细胞“亲切握手”;可是一旦细胞被它的假象所迷惑,给它打开“大门”,让它进入体内,病毒就要原形毕露了。病毒的核酸发号施令,让细胞内的雇员们为自己工作,繁殖自己的子孙后代,生产自己的核酸和外衣,等到生产好了,便重新打扮成原来那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从被侵占的领地里出来,去“拜访”其他的细胞,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当然,由于细胞内雇员的反抗等原因,有的病毒不能如愿以偿。这种情况下,有的病毒会把自己的核酸与细胞的核酸连在一起;有的则只能长成“残废”,虽然有病毒的样子,却不能再去感染别的细胞。
当然,除了细菌与病毒外,还有其他的-些致病微生物,如真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但总起来看,它们让人生病的途径也不过是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叮咬等几个方面。
1真菌
真菌引起的疾病多数集中在人体的表层,以皮肤病居多,常见的如牛皮癣、脚气等。有些真菌还能深入人体内部,引起体内多种内脏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如白色念珠菌会造成口角糜烂,会侵犯皮肤皱褶潮湿处,像腋窝、乳房下、腹股沟等处,引发皮肤念珠菌病,还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肠炎、膀胱炎、脑膜炎等内脏念珠菌病。还有一些真菌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哮喘等。
有些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毒素,如果不小心吃了会引起中毒,轻者会引起呕吐、腹泻,重者可能引起内脏器官的损伤。
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以诱发肝癌,另外还有一些真菌毒素也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皮肤癣菌的传播主要靠孢子,这种孢子的抵抗力比较强,遇到潮湿和温暖的环境即可发芽繁殖。对于皮肤癣菌的预防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方法,主要就是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鞋袜干燥,防止真菌滋生。
2衣原体
最常见的衣原体疾病就是沙眼衣原体感染,它一般通过眼-眼或眼-手-眼传播。病原体侵入眼角膜后,在里面大量繁殖,最初表现为让人流泪,眼睛中有些又粘又浓的分泌物,严重时会引起角膜损伤,影响视力,并最终导致失明。
衣原体感染的预防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方法,主要以加强个人卫生,不使用公共毛巾或脸盆,避免接触病原体为主。
3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但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生物,是存在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生命形式,它的致病性比较弱。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等。
4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由美国医生立克次从斑疹伤寒病人的血清中发现,并因此证明了这种病原体与斑疹伤寒有关。
立克次氏体主要通过节肢动物,如虱、蚤、蜱、螨传播,预防方法就是要消灭这些传播者,注意个人的卫生与防护。
5螺旋体
螺旋体是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一种病原体。主要有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Lyme螺旋体。其中钩端螺旋体以鼠和病畜为主要传染源,尤其鼠类为罪魁祸首。
因此预防的主要措施就是防鼠、灭鼠,加强病畜的管理。梅毒螺旋体是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是一种性病,主要要靠加强性卫生的宣传教育和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的自觉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