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美元陷阱
43639300000012

第12章 实物储备

实物储备能抵消美元陷阱

外汇实物储备主要是指但不仅仅是指实物的储备。

实物储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元陷阱侵害。因为说到底,虽说外汇储备规模越大,受美元陷阱伤害也越大,可是如果这种外汇储备不是以货币(主要是美元)而是以实物(主要是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形式储备,美元陷阱所能发挥的作用就会减少许多。因为美元陷阱中的货币贬值会导致这些实物相对升值,两者正可以进行对冲。

实物储备很好理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百姓家庭中的采购甚至抢购。举个例子来说,看到报上有消息说食用油将要涨价,就有许多百姓自觉不自觉地去超市买上几瓶放在家里。食用油每家每户都需要,与其等将来涨价,还不如趁现在没涨价时多买几瓶更合算。虽然这些钱存在银行里也有利息,但与食用油将来的涨价幅度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不是鼓励你去抢购商品,但无论你说这是采购还是抢购都符合经济学原理。具体到外汇实物储备,道理也一样——与其把这些外汇储备全都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不如看准现在用得着、将来价格上涨空间大的实物,将他们买回来更合算。

不过,外汇实物储备和家中购买食用油还是有区别的。显而易见,国家不可能从全球大量采购食用油运回国内,但这并不否认同样的储备原理。

具体地说,测算表明,我国要想保证食用油完全自给自足,需要上亿亩土地种植大豆,这显然不可能。所以这时候储备食用油,就可以用外汇储备在国外购买土地建农场,在那里种植,加工大豆,生产食用油,这样既能满足我国国内食用油需要,又能用活外汇储备,回避美元陷阱,实现保值增值。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既然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并且又不可能放弃这种国际竞争,那么利用外贸出口所得到的外汇储备,直接在国外采购石油和稀有金属等大宗商品,用实物储备代替美元储备,建立战略储备,就是一种应该采取的办法。

不用说,外汇储备的实物投资与扩大进口不是一回事。这种实物储备不是简单地持有实物资产,如果是这样,全球也没有这么多我国需要的实物资产可供购买。它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购买商品货币,主要是指美元以外的商品货币;二是投资商品基金;三是进入商品衍生品市场;四是持有资源行业的股票;五是开拓委托外汇储备管道。

所以说,面对美元陷阱,我国要想把外汇储备损失降到最低,就必须实行多元化外汇储备策略,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实物储备。任凭外汇储备在美元陷阱下缩水,谁都不甘心。

据路透CRB指数计算,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率高达28.49%。也就是说,10年过去后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不但没有增长,并且已买不到过去3/4的实物了。如果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计算,相当于缩水了8500亿美元!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外汇实物储备中理所应当包括黄金储备和白银,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理想。

资料表明,我国1980年到2009年间的黄金储备变动很小。从绝对数看:1980年我国的黄金储备是1280万盎司,2001年为1608万盎司,2003年1929万盎司,好像在增长;可是从相对比重看,同期黄金储备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却从最早的93.67%急剧下降到2007年的1%以下。换句话说,原来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黄金,现在早已变成一堆纸(美元)了。

虽然2011年我国的黄金储备已经大幅度增加到1054吨(约3718万盎司),位居全球第6位,但这与我国多年来外汇储备全球第一的地位很不相称,落后于美国、德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意大利和法国。

从黄金储备比例看,美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40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6,但其中黄金储备比重高达3/4,为8100多吨,在全球遥遥领先。即使是意大利这种经常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其黄金储备也高达2500多吨。

诚然,今天的货币发行已不再需要以黄金为基础,但黄金仍然是全球主权货币信誉的重要根基。一旦国家到了危急关头,即使所有纸币一钱不值,黄金储备也照样可以拿出来作为最后的信誉凭证和清偿手段。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会公开对外说,他只要一看到美国国库中有这么多黄金储备,就可以安心回家睡觉的原因。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黄金储备十分缺乏战略远见。从数量上看,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只有1.6%,远远低于欧盟设定的15%的安全标准(发达国家普遍在40%~60%)。从时间上看,我国3/4的黄金储备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购买的,而这时的黄金价格已经上涨到每盎司1000美元的高位。

另外就是,与我国外汇储备的庞大规模比,我国的这种黄金储备小幅度增加主要是通过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的,不是(至少主要不是)用外汇从国外购买的。所以,这种黄金储备量的增加不但没有起到有效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的作用,相反却抬高了国内黄金价格,是在与民争利。

有鉴于此,我国今后在外汇实物储备中应当对黄金储备有明晰而坚定的规划,并且要大幅度提高储备比重,目标是几年后达到6000吨左右的水平。

想一想吧,全球主权债务规模最大的美国,宁愿一再提升债务上限,也绝不抛售黄金储备来缓解财政困境,为什么?简简单单一句话:黄金储备比纸币储备可靠得多。

消费是另一种保值增值

无论外汇储备还是其中的实物储备,目的都是为了将来使用或消费,否则这种储备就没有价值,也没有必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也是一种保值增值,甚至是更好的保值增值,有时候并不比货币储备或实物储备差。

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实在庞大,如果在全球采购大宗商品,不一定有这么多商品可供采购。例如黄金,全球的黄金储备总共才只有几千亿美元,全部被我国买来也不够。

正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所说,2009年时我国外汇储备就相当于当年全球黄金市场价值的22倍、全球铁矿石产值的12倍、石油产值的1.2倍。其他一些大宗商品也大抵如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一进去马上就会把它塞住。市场转不动了,接下来就必定会抬高商品价格,到头来还是自己倒霉。

所以总体看,我国已经失去调整外汇储备过度集中于美国国债的最佳时机。换句话说,当初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大宗商品价格还比较低时,就应当择机进入的。

可是,不买大宗商品又能买什么?以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债券为例:欧元没有统一债券可买;日本虽然有日元债券,可是日本经济下跌得厉害,投资价值不大。相对而言还是美元的流动性强,价格稳定,投资价值高。虽然明知有美元陷阱,可如果不这样做,这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还真的没多大用处。

说到这里,答案就明晰了:消费是最好的用处之一。

首先看,应该拿出多少外汇储备来用于消费呢?

2011年5月,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上说,我国的外汇储备有1万亿美元足够,剩下的都属于不必要的储备。既然这些储备“不必要”,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进行压缩,把它用于消费或其他方面。

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并非指简单地抛售原有储备。虽然这也是一种办法,但后遗症较多。更好的办法是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彻底扭转原来出口企业赚钱而国家亏损的反常局面,控制招商引资和国际热钱流入,控制信贷规模,挤压楼市和股市泡沫,从而形成适度的贸易逆差和外资流出,形成人民币对内升值,对外贬值的低通胀格局。最终目标是把每年8万亿元的信贷规模压缩到常态的4万亿元,经济增长率控制在2%以下。

那么,外汇储备怎么用于消费呢?这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直接把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给大家。因为说到底,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是两个概念。外汇储备是货币发行的担保物,购买外汇储备的过程是政府投放货币的过程,不是政府想要支配就可以支配的。所以,要想压缩外汇储备规模,应当由政府财政出面来购买,然后分给全体国民,这才是正确途径。

当然,更好的办法还是上面所说的直接减少外汇储备,从而相应降低国内市场上的人民币流通规模,降低物价水平,让全体国民从中切切实实地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从人民币升值角度看,外汇储备、国内消费、美元陷阱和人民币升值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家都希望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在全球的购买力增强了。

可是,人民币又怎么升值呢?众所周知,货币价值的高低主要看其发行量和所对应的商品或劳务之间的关系。在商品和劳务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越小其价值就越大。具体到人民币,只有压缩人民币流通规模才能促使人民币升值,而压缩人民币流通规模可以通过抛售外汇储备来实现。

所以,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不是继续从市场上购买美元,而是减持已有外汇储备,收回人民币,人民币的价值就会因为流通规模缩小而得到提升。而这样一来,国内的物价就会大大降低,并且我国的商品进口也会因为抛售美元,促使美元贬值而变得更便宜,带动更多廉价商品进口。不用说,这对全体国民来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更不用说,这样一来我国既减少了外汇储备,避免受美元陷阱侵害,又能促进国民消费,让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至于美元发行规模,我们既然控制不了,不妨就通过压缩外汇储备规模把它逼到一个空间狭小的笼子里去,限制美元陷阱。

换句话说,美元陷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断加印美元造成的。既然我国无法控制美国印钞,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掉它——留下必须的部分,把超出的部分全部用来购买实物资源。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是最好的保值,不但不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既有贬值,还会避免以后的进一步贬值。

据2011年8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7.5%~8.7%。如果按8%计算,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就是5000万人,相当于受低保人数的2倍,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换句话说,在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中有一半人(2500万人)连最低生活保障福利也享受不到。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能够从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分得一杯羹,不啻雪中送炭了。

用实物储备对抗贸易保护主义

面对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货币主义幽灵在上空盘旋得越来越紧。在美国看来,“中美国”的实质就是希望我国能长期成为美国的出口基地。我国的出口规模越大,就越便于美国施展美元陷阱阴谋。

有鉴于此,为了避免美元陷阱,抗击贸易保护主义,我国非常有必要通过增加实物储备来减少美国国债,以免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像“人质”一样使我国被动。

例如,2011年美国商务部根据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出口控制改革”要求,推出了一系列出口便利化措施,其中涉及164个出口目的地国家的控制程序,可是名单中却独独没有美国第三大出口基地的中国。说穿了,这表明美国不让我国进口高科技产品,想逼迫我国把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顺其贬值。

不用说,我国的对策应该是抗争,对策之一就是把外汇储备用于实物储备或国内消费,粉碎对方阴谋。面对国家根本利益,寄希望于对方“通融”和“凭良心”是没有用的,也是很幼稚的。切记:“在经济和外交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回过头来看,我国金融机构在国外运作频频失利,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大型企业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并购受到重重围剿,本身都说明中美两国在经济制度、企业结构和安全领域方面不相匹配,根本无法取得对方信任。这也是中美两国短期谈判密集,经常需要通过谈判才能获得短暂安宁的原因所在。

但这不是根本办法,更不能解决长期矛盾。真正有效的办法至少有以下两点:一是实行外汇储备多样化,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美元储备。道理很简单,美元陷阱的主要表现是美元不断贬值,美元外汇储备规模越大,比重越高,受美元陷阱的危害就越大。毫无疑问,美元外汇储备比重越小,受美元陷阱的侵害就越小。

2011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强调,国务院已多次明确要减少外汇储备的过度积累。管好现有外汇储备,措施之一正是实行外汇储备多样化。

二是用外汇储备对冲国际热钱。美元陷阱是全球性的。其他各国受美元陷阱影响,外汇储备也在严重缩水,资金利用率不高,所以国际投机资金纷纷觊觎我国,希望到我国来投投机捞一票。这种游资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害。怎么办?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外汇储备来对此进行抗击,稳定我国的经济复苏基础。

而实际上,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就分别设有几种不同的“板块池子”,其中一部分是为进出口支付做准备的,一部分是为外资企业分红做准备的,还有一部分是为对冲国际热钱做准备的。

从国内货币流动特点看,如果这种货币流动性是由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和外商投资增长引起的,那么即使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也应该加大对冲力度。

实物储备不等于实物炒作

在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中辟出一块进行实物储备,以更好地避开美元陷阱,非常有必要。国内有人认为外汇储备不能用于实物储备,实在是把实物储备和实物炒作混为一谈了。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11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是4394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7%;对外金融负债24608亿美元,增长5%;对外金融净资产19340亿美元,增长8%。

到了2011年5月末,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攀升到11598亿美元,仍然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在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全球顶级信用评级机构频频对美国债务风险发出警告时,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我国拥有数额如此庞大的美国国债,会给我国造成巨大的资产损失。

为此,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已经注意到上述观点,希望美国政府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措施尊重和维护投资者利益。但显而易见的是,在涉及利益尤其是国家利益方面,仅仅“呼吁”是不够的,也是靠不住的。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种风险,就应当予以分散和化解,这才是真正要做的。

可是外汇管理部门认为,外汇储备多元化并不意味着直接投资大宗商品,理由如下:

一是不同的投资品同样可能有相近的投资风险,把资金分配到这类投资产品上去,并不一定能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二是多元化投资如果不考虑不同行业的关联性、不同地区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同样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三是多元化时机需要前瞻性规划,不宜受市场和舆论影响,否则容易演变成追涨杀跌行为。

四是黄金、白银、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高,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五是我国对黄金、石油等的消费量大,外汇储备如果直接大规模投资这些领域可能会推高其价格,反而不利于我国的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

上述观点也许都有道理,或者是事实,但却无法否认外汇储备多元化的经营原则,至多只能表明外汇储备多元化尤其是其中的实物储备,也是有其特点和不利之处的,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防范,如此而已。

归根到底,我们这里谈的是实物储备,不是实物炒作。外汇实物储备的目的是要降低美国国债比重,尽可能减少美元陷阱,这并不违反并且还非常符合外汇储备的“安全、流动、增值”原则。而实物炒作的目的是快进快出,在高风险下尽可能多地获取投机收益。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换句话说,这种实物储备是外汇储备中“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一种避险策略。明知道“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较大,并且还已经知道这只篮子“不可靠”(美元在不断贬值),依然要把3/4的“鸡蛋”(美元储备)放在其中,这不是十足的傻瓜行为吗?

以石油储备为例。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进口依存度1994年是1.6%,2006年是45%,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会最终上升到50%至60%。既然如此,在国家外汇储备中拿出一块来用于石油储备,是所有人都容易想到的事。

也有人说这些年来国际石油价格跌宕起伏,不好把握。而实际上呢?由于石油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无论其价格高低都不影响石油储备的必要性。相反,正因为价格跌宕起伏,才可以投资(储备)投机两相宜。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吴念鲁认为,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其实很多年以前就应该加强了。我国1993年开始把石油储备提上议事日程,2004年确定四个国家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2007年12月成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可是到2011年,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仍然只相当于30天的原油进口量,与美国的180天和大多数国家的90天相比差距很大。

怎么办?最应该做的是赶快从外汇储备中拿出一块来增加石油储备,争取逐步达到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水平,这是家庭主妇也能想到的事。这既能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又能回避美元陷阱,还能增强战略储备,可谓“一石三鸟”,与实物炒作完全是两码事。否则,美国的石油储备量高达180天,岂不也是在炒作?或者说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炒作,只有你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