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公仆孔繁森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孔繁森1944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参军、入党,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其后担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赴藏。他并非不知道西藏天高地远,生活艰苦,并非不知道远离家乡和亲人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清楚地知道,这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这是党的召唤。
20世纪90年代,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告别了70多岁的老妈妈、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离开山清水秀的老家——山东半岛,来到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十年,直到他因公殉职,把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上,他就是藏族人民深切怀念的党的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孔繁森。
少年朋友们都知道,西藏高原海拔很高,平均达数千米以上,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而且天气也十分寒冷,积雪常年不化。高寒缺氧使得当地经济发展缓慢,藏族人民生活也比较困难。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近3600个日子,几乎没往家中寄过钱,每月省下的工资绝大部分花在藏族群众身上。而他自己的生活极其节俭,经常吃米饭就榨菜。工作太忙了,干脆就用开水泡馒头或泡碗方便面了事。孔繁森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有的内衣打了补丁,并且发现了3张献血证明。
1992年,西藏拉萨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当时在拉萨任副市长的孔繁森立即赶赴灾区。
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三个失去父母、无家可归的藏族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像见到亲人一样,哭着喊着扑到他的怀里。孔繁森安慰三个孩子:共产党就是你们的亲爹娘。党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还要让你们上学。离开时,孔繁森尽管工作特别忙,但他一直牵挂着三个孩子。不久,当他再次来到羊日岗乡时,决定亲自承担起抚养三个孤儿的责任。
孔繁森孤身在外,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先要给孩子们做好饭,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他就和孩子们挤在同一张床上。
一天深夜,曲印突然肚子疼了起来。他哎哟、哎哟地叫了起来。孔繁森在梦中被惊醒了,赶忙爬起来给曲印吃了药,可曲印的病情不见好转。孔繁森急了,背起孩子直奔医院,整整忙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曲印的病情稳定了,他才疲惫不堪地回来。
尽管孔繁森自己的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自己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三个孤儿后,经济更加拮据。过去他一个人生活还可以凑合,可现在他不忍心让孩子们受委屈。怎么办?孔繁森想到卖血换钱给孩子们增加营养。于是,孔繁森悄悄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看着他那已经斑白的鬓角,婉言劝道:“您这么大年纪了,不适合献血了。”孔繁森连忙恳求说:“我家孩子多,负担重,急需用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殷红的鲜血从孔繁森的体内缓缓流进针管。孔繁森于1993年先后三次献血900毫升,900元献血营养费全花在3个孩子的身上。
孔繁森是清贫的,同时也是富有的,他拥有人世间最美好的心灵、最丰富的情感、最高尚的精神境界。
“太阳和月亮有着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这是孔繁森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他曾多次对人这样讲,每当看见藏族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当看到藏族的孩子,就仿佛见到自己的儿女。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过48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孤寡老人和孩子们心田。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桑达乡敬老院里,有个叫琼宗的老人,至今保存着孔繁森送给她的一双棉鞋。老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隆冬的早晨,孔繁森副市长冒着寒风来到敬老院,发现老人的鞋子破了,脚被冻得又红又肿,便心疼地把老人的双脚抱在自己的怀里。孔繁森与老人孩子在一起第二天,他又托人给老人送去了一双新棉鞋。不久,他又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半导体收音机。接过孔繁森自己掏钱买的收音机,老人们的眼睛湿润了。一个叫旺姆的老人激动地对孔繁森说:“还是新社会好啊!要是在解放前,像您这样的崩布拉(当官的)连见都见不到啊!”孔繁森离开敬老院时,老人们自动站成一排,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
在孔繁森等地委、行署一班人的带领下,阿里的经济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1993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87%。一幅全面振兴阿里经济的宏伟蓝图,正在这雪域高原上成为现实:
——2000千瓦的郎久地热电厂重新发电,高原的夜晚不再漆黑,明亮的灯光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
——年产值可达上亿元的山羊绒纺绒厂和鱼骨粉加工厂、硼矿脱水厂、水泥厂等相继在空旷的荒原上拔地而起,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千年的沉寂;随着普兰、什布奇口岸的开通,到边境强拉山口公路的竣工,阿里高原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了大门……
孔繁森把自己的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藏族同胞的爱,对全国人民的爱,就像高原上的蓝天一样,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博大。
(二)给人“台阶”下
在人际接触、交往中,常常会碰到“尴尬”,怎么解决呢?实践告诉我们,最佳方法是给尴尬者一个“台阶”下。
举个例子吧。一次,李素丽检查下车乘客的车票,一个小伙子掏遍全身衣袋就是拿不出票来。李素丽看出小伙子没买票,就说:“你可能一时着急找不到票了,要不,你今天再买一张,下车后,你要是找到了,下次坐我的车就不用买票了。”小伙子不好意思了,拿出两元钱说:“大姐,刚才我没买票,你说怎么罚就怎么罚吧!”“按我们的规定,下车逃票才罚款,您及时补票就行了。下次上车要主动买票。这样就不耽误您的时间了。”李素丽就这样让小伙子顺利地下了“台阶”,及时改了错。
倘若这件事换成另一种方法处理:或“揭露”老底儿,令小伙子更加尴尬;或奚落挖苦,令小伙子狼狈不堪;或严加痛斥,令小伙子撕下脸皮,暴跳如雷,不顾一切地同李素丽干一仗,弄得双方都下不了台。行吗?当然是不行的。
其实,给人“台阶”下,既是一种思想境界,又是一种交往艺术。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常因一时冲动、糊涂、疏忽,一下子说错了话,办错了事,也是难免的,说错做错了,自己很后悔,也很尴尬,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更是如此。给尴尬者一个“台阶”下,这种大度、宽容和谅解,不仅显示了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而且是对尴尬者人格的尊重。这样做,对方惭愧,感激,深受教育,口服心服,也就自觉顺着“台阶”改错了。看来,使尴尬者不再尴尬,消除摩擦,“代干戈为玉帛”,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给人“台阶”下,其实也是一种“人和”。人际交往“和为贵”。“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在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如果能增加一些“台阶”,生活中就多了一些温馨,多了一些和谐,多了一些快乐,多了一些理解,多了一些尊重,就会避免内耗,戾气,让一切事物趋向圆满。
(三)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大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养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这个皮肤棕黑、又瘦又小、头发蜷曲的孩子面前,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的黏糊糊的小手,送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比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
(四)彩球的游戏
谦让是一种美德。懂得礼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更有效率,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情的保证。
电影《闪光的彩球》里,有一个这样的情节:
两位外国专家用一个大肚小口瓶装着五颗带绳的小彩球,来测试五位小朋友,要他们每人拉住一根绳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彩球全部拉出瓶口专家一吹哨子,孩子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拉绳子,可一个球也没能拉出来,全挤在了瓶口。
这时,孩子们低声商量了一下,然后由一个同学发令,说:“预备,开始!”大家按顺时针方向一个接一个地将五颗闪光的彩球拉出了瓶口。
出主意的同学叫李小春。老师问他:“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他说:“我听爸爸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煤矿发生了事故,死里逃生的工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向井口,狭小的井口一下子就被人流堵住了,谁也出不去。这时候队长来了,对大家说:‘都别挤,按着次序一个一个往外跑。’很快工人们就脱离了危险,但是队长自己因为走在最后,没能逃离井口,光荣牺牲了。”
听了这个故事,在场的老师、同学、外国专家都默默无语。小小的彩球游戏,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大家团结协作、有理有序的重要性,也启示了孩子们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
(五)一个女孩的故事
1987年9月15日中午,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饲养员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兴大发,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回来了,“黎明”还是不见踪影。徐秀娟放心不下,她一个人摸黑钻进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着“黎明”,可是没找到。第二天一大早,徐秀娟没顾上吃饭又去寻找,中午,她跳进了复堆河,快游到江心时,感到自己支持不住了,又退回到岸上。回到鹤场没多久,徐秀娟心急火燎地又推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继续寻找“黎明”……4个小时后,“黎明”被找回来了。但人们却再也见不到徐秀娟了,她就这样深深沉入了复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亲爱的丹顶鹤身边。
徐秀娟为了找回丹顶鹤“黎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敬佩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众所周知,青蛙是吃害虫的益虫,但目前青蛙面临的威胁之一就是人们的“胃口”。一些餐馆、酒楼还悬持着“山珍野味”、“口味蛇”、“野雀馆”等招牌,靠卖野生动物赚黑心钱。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就应该从拒绝吃野味开始。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只有保持动物种类的多样性,才能拯救濒临灭绝的生物,维护生物界的平衡,人类才能拥有一个自然平衡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