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小实验
43658900000008

第8章 生物篇

(一)什么条件下蒸腾最快

找三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里面装上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三个瓶子的液面高度要一致。再取三个枝条,两个保留叶片,另一个将叶片全部剪去,分别插入三个瓶中。将一个有叶片、一个没有叶片的瓶子放到光下照射,另一个带叶片的放在阴暗处。想一想,哪个瓶中的红色液体先到达茎的顶端?哪个枝条顶端的切面处先看到红色?是带有叶片放在光下的那枝。你能解释一下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为什么不一样?

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与液体本身没有关系,因为三个瓶内的液体都一样。不同的是三段茎,两个保留了叶,一个不带叶。带叶的茎由于叶的蒸腾作用,水分不断地从叶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出去,这样就对瓶中的液体产生了一种向上的拉力,蒸腾作用越旺盛,这种拉力越大;光照强烈,蒸腾作用就旺盛。

由于茎上带叶,又放在光下,吸收水分就快。因此,红色先到达顶端。没放在光下的枝条蒸腾作用比较弱;不带叶的茎蒸腾作用很微弱,对瓶中液体向上的拉力也很小,所以红色液体到达顶端都比较晚。

(二)使花变色

夏天的清晨,牵牛花都在尽情地开放。这时找来几朵紫红色的牵牛花,并准备两种溶液: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另一种是稀盐酸液。如果家里没有氢氧化钠,就用食用碱制成溶液;如果没有稀盐酸,就用食用醋代替。将两朵花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出现什么变化了?咦!放在碱液中的花变成了蓝色,放在酸液中的花变成了红色。把两朵花取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调换一下位置,刚才放在碱液中的现在放酸液里,另一朵改放到碱液中。结果又会如何呢?你亲自试一试吧。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花青素的颜色与周围环境中的酸碱度有关,在酸性环境中呈现红色,在碱性环境中呈现蓝色,中性环境中呈现紫色。

(三)萌发的种子会使温度升高

找来两个小保温瓶,一个里面放上半瓶萌发的种子,另一个里面放上半瓶干燥的种子。两瓶分别塞上瓶塞,瓶塞上打一个小孔,将温度计顺着小孔插入瓶里,瓶外能看到刻度。经过一昼夜,看看温度计上的刻度,与刚放入时比较发生了变化。

有萌发种子的瓶内温度升高了,另一瓶的温度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这些能量对于种子有什么用呢?依靠这些能量可以完成细胞分裂、物质运输等特别重要的生理功能。

另一瓶内的种子呼吸作用非常微弱,也就没有能量释放出来,所以温度没有变化。

(四)糖拌西红柿中的汤

取两个西红柿洗净,切成薄片或削成不规则的小块,上面撒上糖,拌匀。放置一会儿,看到里面的汤增多了,这些汤是从哪来的呢?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量筒或比较细的小瓶,一个里面倒入清水,另一个里面倒入浓糖水。让两瓶的液面高度一致,记下刻度。买来萝卜切成两个大小粗细相同的萝卜条。过两个多小时,看这两个装置:清水的液面下降了,蔗糖液的液面上升了,用镊子夹着或解剖针扎着取出萝卜条:清水中的变硬了,蔗糖液中的变软了。

为什么呢,原来萝卜条在浓度小的液体中(如清水)就吸水,在浓度大的液体中就放水。植物体的其他部分也是这样,例如腌咸菜时,菜都是由硬变软的,咸菜缸里的汤却越来越多。

现在应该明白了,糖拌西红柿里的汤是哪儿来的吧?

(五)小白鼠为什么没有死

把小白鼠与植物一同扣在密闭玻璃罩中,过几天观察,小白鼠不仅没死,还活得挺好。小白鼠为什么不会憋闷窒息而死呢?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利用了,那么是谁给小白鼠提供了氧气呢?

鱼缸中的水草,叶子呈一丝一丝的是金鱼藻,取出一些,找一个大烧杯或大玻璃罐头瓶,里面装上清水和金鱼藻,金鱼藻上面扣一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扣一个试管粗细的玻璃管,管内装满水,塞上瓶塞,将这个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

在阳光下可以看到,金鱼藻不断地冒出一个个小气泡,它们争先恐后地经过漏斗跑到玻璃管中。由于气泡的涌入,管中的清水就被排挤出去,渐渐地在管口部位出现了一段空隙,这就是金鱼藻产生的气体占据了一定的“地盘”。随着金鱼藻产生气泡数量的增加,气体在管中所占体积就越来越大。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叫做排水取气法。

当气体占到半管时,我们就来检验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氧气有一个很突出的性质就是助燃。在有氧气的环境中物质才能燃烧,氧气越充足,燃烧就越充分。如何利用氧气的这一特性来进行检验呢?划着一根火柴,熄灭明火,拔开瓶塞,迅速将带火星的火柴伸进管中,可以看到,火柴头上的火星亮了一下,甚至重新燃起了火苗。当然了,反应进行得如何,与管内积累氧气的多少有关,氧气越多进行得就越剧烈。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金鱼藻产生的气体就是氧气。不仅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出氧气,所有的陆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都能产生并释放出氧气。

小白鼠与植物共同处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是植物吸收了小白鼠释放的二氧化碳,并且为小白鼠提供了必需的氧气。原来我们总担心地球上的氧气被人和动物呼吸完了怎么办,大气中到处都是二氧化碳怎么办。看来,只要地球上有足够的植物,只要植物能够很好地生存,地球上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就会比较稳定。

(六)用鸡毛和鸭毛做的实验

把一根鸡毛、一根鸭毛,同时放入水中,再取出。可以看到,鸡毛入水很快就被水浸透,打绺了;而鸭毛只粘上少量的小水珠,抖落水珠,鸭毛又恢复原状。再找一根鸡毛,涂上些油,浸入水中,再从水中取出,观察一下:我们看到此时的鸡毛没被水浸湿。我们可以猜想,鸭子在水中活动羽毛不湿,是因为上面有油脂。

原来,在鸭子的尾部有分泌油脂的腺体,叫做尾脂腺。平时常见到鸭子将头转到身体后边,用喙去挠尾部,原来它是在用喙刮取油脂,然后再涂抹在羽毛上。在水中生活的鸟类都有这个特点,就像穿上一件防水雨衣,还可以增加在水中的浮力。当然,鸡也有尾脂腺,但鸡不用喙去刮取油脂涂抹羽毛。

(七)“琥珀”标本的制作

把优质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据昆虫大小来决定,一般100克左右就能做一块)放在烧杯内,加少量酒精(它们的比例一般采用10∶1),用酒精灯加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发就好了。

然后,把要做标本的蝴蝶、甲壳虫、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纸折好的小纸盒内(先在折好的纸盒内衬一层蜡纸)。纸盒折成像火柴盒芯子的形状。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内。当松香凝结变硬以后,撕去纸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标本四周的多余部分,这是琥珀标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小昆虫,其余的五面是毛糙、不透明的,看不清里面的小昆虫,还必须经过酒精洗涤,晾干,这样整块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虫像冬眠般地睡在里面,微细的结构都看得一清二楚,好像一块真的昆虫琥珀一样。装在玻璃盒内,标本就制成功了。

(八)制作干插花

首先要进行选材,选取的花要小型的,颜色要柔和,例如蒲公英的小黄花、小白菊、绣球花、紫丁香等,其中像绣球花、紫丁香的花是一簇簇、一串串的,可以把它们的小花一朵朵取下用于微型插花。

叶片也要小一些,与选取的花要成比例。

一般植物的叶片在微型插花中都显得过大,而很多蕨类植物的小叶片非常理想。这些蕨类植物要到阴湿的地方去找,山沟里或旧墙的碎砖片上往往生长着蕨类植物。

微型插花中最好再放上一些果实、果穗等,就更有趣了。采集的果穗要充分成熟,比较坚硬,插在空瓶中,自然阴干,可别让阳光晒干,因为那样会使果穗褪色。许多禾本科植物的小果穗是惹人喜爱的材料,可以采来备用。

其次经过干燥处理,微型插花在新鲜的时候,虽然也非常好看,但它们容易干枯、失去活力,或由于天气热而发霉变色,因此必须尽快吸出花内的全部水分,并保持它们原有的形状,这就需要用干燥剂处理。

干燥剂可选用硅胶或硼砂。用勺子将干燥剂放入容器底部,约12毫米厚,再将小花一排排放好,再用小勺小心填入干燥剂,在每朵花之间要一层层撒放均匀,直至花顶部全被盖住。不要先在花顶部撒上干燥剂,以免花被压坏。

如果用硼砂当干燥剂,容器要开口,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如果是以硅胶当干燥剂,就要盖上瓶盖,放到任意的地方,过四五天换一次干燥剂。换干燥剂时小花很容易破碎,所以要小心地用手托住小花,让干燥剂顺着手指脱落下来,减少花的损失。

最后选择容器,插花选取的花固然重要,但作为一件工艺品,插花的容器也不容忽视。如果选择得当,会使小花倍添光彩,否则,再漂亮的花也会黯然失色。容器不求华丽,只求新颖别致、和谐美观。

用过的香水瓶和用过的古色古香的小酒瓶,不要丢弃它们,留下来可以当插花容器。包装工艺品或其他用途的造型典雅的小盆子经装饰一番,也是合适的容器。

你想过没有,用蛋壳当容器也别有一番情趣。鸡蛋壳的颜色有白色的、褐色的,鸭蛋壳的颜色有黄绿色和蓝绿色,非常柔和,可以根据插花的色彩和图案选择蛋壳的颜色。

选好颜色之后,用一把小钢锯条轻轻地将蛋壳一锯两半。锯的角度和位置可是很有讲究的呢,角度不同,风格就不一样。下图就是几种不同角度锯开之后制成的蛋壳容器。

锯开之后,大半的一端插花,小半的一端作支架,将两部分的接触点上滴一滴胶水,扶住一会儿,等胶水干了就可以使用了。甚至贝壳都能当插花的容器用。很多贝壳本身带有好看的花纹,有的还具有鲜艳的色彩,如桔红色、紫色等。将两片贝壳的一端粘在一起,另一端张开,把插花基部安放到贝壳里,花束从张开的贝壳口吐出。

微型插花不受季节限制,常年都能制作,还可以在同一束插花中搭配不同季节的植物,随心所欲地插成自己喜欢的花束。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找来各种形状的小花和叶子,收集和制作各种材料的容器,制作出各种造型的插花。看着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美景,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心情会特别愉快。

(九)让豆芽长得“膘肥体壮”

先选择好粒大饱满的绿豆或黄豆种子200克,洗干净,再用温水浸泡6~7个钟头。看它们都已经“喝”饱了水,胀大了,就把它们分成4份,每份放在一个铺有湿纱布的盘子里,上面再盖上一层湿纱布。把这几个盘子放在约25℃的地方,要注意始终使纱布保持潮湿。把萘乙酸分别配成1ppm、5ppm、10ppm的溶液。每隔4小时用种浓度的溶液分别喷洒盘的豆芽,另一盘则用清水喷洒,这一盘作为对照。喷洒时隔着上面覆盖着的纱布,喷至表面淋湿即可,连续天这样做。在这几天里要常往盖豆芽的纱布上洒清水,使下面的豆芽总处于湿润的环境中。

天之后,揭开纱布,比较一下盘中豆芽的生长状况。用清水喷洒的豆芽(A)又细又长,还长出许多根;用1ppm溶液喷洒的豆芽(B)稍微粗一些,根也短一些;用5ppm和10ppm溶液喷洒的豆芽胚根的下部明显地粗壮,看起来白嫩肥胖,但根部却只有一个小尖,肯定鲜嫩好吃。

看起来萘乙酸对于豆芽的作用还挺大,能让豆芽改变本来面貌。细细观察,认真分析,我们就能知道,萘乙酸对于根的生长具有抑制的作用,而对于它的下部的生长具有促进的作用,所以在这几组实验中,溶液浓度越大,根越短,下部越粗。同一浓度溶液喷洒的次数越多,效果就越好。

但是,你不要认为浓度越大,对胚根的下部的促进作用也越大。人们实验过,浓度过大,不仅失去了促进作用,反而还会起到抑制作用。如果对这点有兴趣你不妨亲手试一试。

不用萘乙酸而用清水处理的那一组豆芽,不仅细,而且根长得长,做菜时还要一根一根地掐断根部,真是太麻烦了。用萘乙酸处理的豆芽符合人们食用的需要,而且比对照组增产20%左右。科学的力量可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