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科学世界观养成
43667500000011

第11章 新世纪学生的道德素养(1)

十五大报告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时期,经济体制的转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道德素养

道德素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及实施社会行为时应遵循的原则,它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

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科学、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在学生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

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党的十五大曾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系统地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内容的国情教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让学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1.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没有爱国主义这一面伟大的精神旗帜,就不可能有现在蒸蒸日上的新中国。回顾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学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满腔的爱国热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目前,我国人民正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和工业仍较落后,仍需要大批具有艰苦奋斗精神、高度智慧和爱国情愫的科技和教师队伍,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所以,要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献身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使命感;教育学生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使学生自觉的投身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养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目的有着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在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相互渗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从而会更加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立志成才,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所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教学突出的位置,对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爱国主义的心理结构什么是爱国主义呢?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极其浓厚的感情。”这种浓厚的感情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美好河山、资源,对自己勤劳的人民、优秀的民族、光荣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优良的民族传统的无限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为祖国的生存和发展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精辟概括。

总之,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和为祖国献身的爱国精神。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爱国主义的心理结构应包含两个系统,一个是爱国的心理,一个是爱国的行为。爱国的心理又分成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志向三个层次。这样,爱国的思想、情感、志向和行为这四种心理成分便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心理结构。

同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致,爱国主义的四种心理成分也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并具有以下特征:

(1)爱国主义的心理结构各成分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一般说来,在一个人爱国的行动中同时体现了他的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和爱国的志向,这就是各成分之间的统一性。但有时人会言行不一,这是因为爱国的思想与爱国的行动脱节,或是爱国的情感淡漠,或是爱国的志向薄弱等,这便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可见爱国主义的心理结构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爱国主义各心理成分的发展是不一致的。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具备爱国的思想和情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爱国志向的水平提高,并有一定的爱国行为,大学阶段的学生爱国志向明确,并能切实地控制爱国的行为。对于个体而言,爱国主义各成分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有爱国的情感,而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却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先有爱国的行为,却并不具备爱国的志向,所以爱国主义各心理成分之间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爱国主义心理结构各成份发展的有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爱国主义心理结构各成分自身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例如爱国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从实践中获得爱国的感性观念,逐步上升为爱国的理性认识,最后与爱国的情感相结合,形成爱国的信念。又如爱国情感的发展过程是:在爱国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朴素的爱国情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爱国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献身感——高尚的爱国情操。总之,爱国主义心理结构各成分的发展正如其他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样,遵循着一定的顺序,是连续地向前逐步发展的。

爱国的思想、情感、志向是爱国主义心理活动的三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和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爱国的思想、情感、志向在人的统一的心理活动中共同对人的爱国行为发生作用。爱国主义的心理发展不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质的完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新质出现并占优势地位时所呈现的发展状态,则形成发展的阶段性。新质稳定后又孕育更新的质,表现出发展的连续性。因此爱国主义心理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由于爱国主义的心理结构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在进行教育时必须考虑两者的关系,结合中学教学内容,把握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学生经过前期教育,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的情感。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阶段。在这个重要时期,关键是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引导学生将强烈的爱国情感升华为爱国的志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落实到爱国行动中去。因此,中学时期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

1)结合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与创造及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结合我国科技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的责任感、义务感、献身感,树立远大的理想。

3)结合伟大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之志、报国之志,并引导学生把爱国之情与爱国之行、效国之行结合起来。

应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据调查显示,在10项当代学生应具备的品质中,对“忧患、磨难意识”的选择排在最后一位,仅占被调查者的1075%,有826%的学生认为“艰苦奋斗的提法过时了”。可见当代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风气,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被淡忘了,甚至被磨光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厌学、娇生惯养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而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不太强,我们在21世纪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要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使之熔铸成为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因此,当今社会的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做一个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人才。

(二)提高法律素养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本质上应该是文明有序的法制经济,只有高度法制的社会才是高度文明的社会,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要求。

当代社会的学生应该初步了解《宪法》、《刑法》、《教育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什么是违法犯罪,什么是消费者的权益;了解教育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守法的公民。

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许多新的法律法规出台,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当代的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力量。因此,要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懂得什么是市场经济法则,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基本要求,知道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法制方面,当前学生一方面渴望法制健全,执法严明。另一方面,却又无视法律的重要作用,缺乏守法、护法的知识和主动意识。例如,在买到伪劣商品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认倒霉”,不去运用甚至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出现法制意识与守法、护法精神之间的严重冲突。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还应该用法律武器来武装自己,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并且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在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加强政治素养

要培养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让学生明确政治观,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据调查显示,在理论指导问题上,学生中认为是否能以一贯坚持邓小平理论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的只占56.62%。其余的学生,有的认为:小平理论不一定能一直指导现代化建设;有的认为看一看再说;有的认为是领导干部的事,与学生关系不大;有的认为说不清楚。可见,当前的学生在政治方向上、信仰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另外,当前一部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存在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只有60.65%的学生认为应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有21.5%的学生认为应由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领导,有不少的学生主张由各党派竞选获胜者领导,甚至有不少的学生主张由民主党派领导。可见,政治方向上的问题是比较严峻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作用是被实践和理论证明了的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也只有团结在党的周围,个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当今社会的学生一定要自觉地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才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才是个人发展的行动指南。

树立远大理想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苏秦者,东国洛阳人也,他和张仪一块跟鬼谷子学兵法,自以为学得很精通了,就到秦国用老师的一套游说秦王,但秦王不听他那一套。他千里迢迢回到家,老婆、嫂子、父母都不搭理他。苏秦于是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如此苦读十年,游说燕、赵、齐、韩、魏、楚六国,“合纵”抗秦获得成功,成为六国宰相。

我们可以从这则故事当中得到些启示,当你遭受挫折磨难的时候,书籍是释疑解惑、传道授业、积淀知识的良师,是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诤友。如今,在这一个知识、人才大爆炸的年代,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那我们现在能做的又是什么呢?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我们行为的主宰。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那么他的生活将会是一片荒凉的沙漠。

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调查显示,75.62%的学生认为应该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0.94%的学生认为只要能使国家富裕,走什么道路都可以,7.68%的学生主张走新加坡式的道路,有1.73%的学生主张走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还有不少学生没想法。

看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较科学的认识。改革开放30年,虽然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仍有广泛影响,特别是当前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都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观的形成。一些学生没有看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对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因此要培养具备当21世纪的政治素质的人才,一定要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反对和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总之,当代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合格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经受考验,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四)培养心理素质

学生一方面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情绪、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坚韧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