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邪!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材也。其来,不为御史,必为谏官。”及命下,果然,则又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廷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
——《上范司谏书》
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
——《上范司谏书》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与高司谏书》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明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效也。
——《与高司谏书》
人之有材能、抱道德、怀智虑,而可自肆于世者,虽圣与贤未尝不无不幸焉。禹之偏枯,郤克之踱,丘明之盲,有不幸其身者矣。抱关击柝,恓惶奔走,孟子之战国,扬雄之新室,有不幸其时者矣。少焉而材,学焉而不回,贾谊之毁,仲舒之禁锢,虽有其时,有不幸其偶者矣。今以六尺可用之躯,生太平有道之世,无进身毁罪之惧,是其身、时、偶三者,皆幸于古人之所有者。独不至焉,岂天之所予不两足欤?亦勉之未臻欤?
——《投时相书》
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人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
——《上杜中丞书》
修本愚无似,固不足以希执友之游。然而群居平日,幸得肩从齿序,跪拜起居,窃兄弟行,寓书存劳,谓宜有所款曲以亲之之意。奈何一幅之纸,前名后书,且状且牒,如上公府。退以寻度,非谦即疏。此乃世之浮道之交,外阳相尊者之为,非宜足下之所以赐修也。
——《与陈员外书》
其救弊之说甚详,而革弊未之能至。见其弊而识其所以革之者,才识兼通,然后其文博辩而深切,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盖见其弊,必见其所以弊之因,若贾生论秦之失,而推古养太子之礼,此可谓知其本矣。
——《与黄校书论文章书》
昨送马人还,得所示书并《古瓦砚歌》一轴,近著诗文又三轴,不胜欣喜。景山留滞州县,行年四十,独能异其少时隽逸之气,就于法度,根蒂前古。作为文章,一下其笔,遂高于人。乃知驵骏之马,奔星覆驾,及节之銮和以驾五辂而行于大道,则非常马之所及也。古人久困不得其志,则多躁债佯狂、失其常节,接舆、屈原之辈是也。景山愈困愈刻意,又能恬然习于圣人之道,贤于古人远矣。
——《与谢景山书》
某尝自负平生不妄许人之交,而所义必得天下之贤才。今景山若此,于吾之交有光,所以某益得自负也。幸甚幸甚!
——《与谢景山书》
如足下所示,云曾元之曾孙乐,为汉都乡侯,至四世孙据,遭王莽乱,始去都乡而家豫章。考于《史记》,皆不合。盖曾元去汉近二百年,自元至乐,似非曾孙,然亦当仕汉初。则据遭莽世,失侯而徙,盖又二百年,疑亦非四世。以《诸侯年表》推之,虽大功德之侯,亦未有终前汉而国不绝者,亦无自高祖之世至平帝时,侯才四传者。
——《与曾巩论氏族书》
古人之相见,必有欢欣交接之诚而不能达,乃取羔羊雉鹜之类致其意为贽,而先致其意。又耻其无文,则以虎豹之皮、绘画之布以饰之,然后意达情接。客既贽,而主人必礼以答之,为陈酒肴、币篚、壶矢、燕乐之具将其意,又为赋诗以陈其情。
——《与郭秀才书》
秀才年且少,貌厚色扬,志锐学敏,因进其业、修其辞,暴练缉职之不已,使其文采五色,润泽炳郁。若贽以见当世公卿大人,非惟若仆空言以赠也,必有分庭而礼,加笾豆,实币篚,延为上宾者。惟勉之不已!不宣。
——《与郭秀才书》
凡人之相亲者,居则握手共席道欢欣,既别则问疾病起居以相为忧者,常人之情尔。若闻如足下之誉,何必问其他乎?闻之欣然,亦不减握手之乐也。夫不以相见为欢乐,不以疾病为忧问,是岂无情者乎?得非相期者在于道尔?其或有过而不至于道者乃可为忧也?
——《与石推官第一书》
古之教童子者,立必正,听不倾,常视之毋诳,勤谨乎其始,唯恐其见异而惑也。今足下端然居乎学舍,以教人为师,而反率然以自异,顾学者何所法哉?不幸学者皆从而效之,足下又果为独异乎!今不急止,则惧他日有责后生之好怪者,推其事,罪以奉归,此修所以为忧而敢告也。
——《与石推官第一书》
修启:秀才人至,蘩示书一通,并诗、赋、杂文两策,谕之曰:“一览以为如何?”某既陋,不足以辱好学者之问,又其少贱而长穷,其素所为,未有足称以取信于人。亦尝有人问者,以不足问之愚,而未尝答人之问。足下卒然及之,是以愧惧不知所言。虽然,不远数百里走使者以及门,意厚礼勤,何敢不报!
——《答祖择之书》
足下知道之明者,固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能达于此而无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乐;必与贤者共,然后登临之际有以乐也。足下所得与修之得者同,而有小异者。修不足以知道,独其遭世忧患多,齿发衰,因得闲处而为宜尔,此为与足下异也。不知足下之乐,惟恐其去,能与修同否?况足下学至文高,宜有所施于当世,不得若某之恋恋,此其与某异也。
——《答李大临学士书》
修白:人还,惠书及《始隐书论》等,并前所记《获麟论》,文辞驰骋之际,岂常人笔力可到?于辨论经旨,则不敢以为是。盖吾子自信甚锐,又尝取信于某,苟以为然,谁能奉夺?凡今治经者,莫不患圣人之意不明,而为诸儒以自出之说汩之也。今于经外又自为说,则是患沙浑水而投土益之也,不若沙土尽去,则水清而明矣。
——《答徐无党第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