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石板塘上卷
43694000000040

第40章

“呵呵,这事可就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明白的喽。要不这样吧,哥给你打个比方说吧,”姜耀成一边说,一边伸出右手模着下巴颏,“在咱们乡下,加工大米这种事一般是一家一户自己做的,甚至是一个人做的,对吧?咱们乡下在加工前,先要把稻谷搬到加工地点来;在加工中,要用推子推稻谷,要用两种不同的筛子分别筛去细小的沙粒、稗子和没能加工好的稻谷,要用风车吹掉稻壳,要用碾子或碓臼加工刚刚推出来的糙米;加工后,要处理稻壳,清理加工场所,收拾并保养加工工具;最后,还要把大米搬运回家,放到柜子里收好。总之,一个人要做完这所有的活。那末,一个人包打天下,累死累活,把所有的活全做完,一天能加工多少斤大米呢?你猜猜看!”

“哥,这事你可把我问住了。那事我不仅没做过,就连看都没怎么细看过呀,哪知道能加工多少呢,”姜耀宗摊开双手,面露难色,“能加工一百斤不?”

“一百斤?那他除非是个神仙!小老弟,哥跟你说实话吧,在咱们乡下,做加工米谷这种事,是最累最烦心不过的。一个人累死累活,拼命干,一天最多也就能加工七十斤大米,这还得是非常麻利、能干、技术好的。但在我们这个加工场里,每天加工的大米不下一百万斤,平均每人加工五百多斤。这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加工场的人均加工大米数量比乡下农民高六倍还多。这就是效率问题,明白了吗?”

“哎哟,这里的效率高那么多呀?”

“是呀,确实高多了。但这还只是手工操作。倘若我们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购买西方的机器设备,采用大型机械化生产加工,那效率可就还要高得更多了,只怕一个人一天加工几千斤、几万斤大米也不成问题!”

“可是你们这里并没有采用机械化生产呀!工具跟乡下也差不多嘛,怎么会效率高那么多呢,真正匪夷所思!”

“这就是这种作业方式的好处了。这种作业方式,西方叫做工厂化生产方式。别小看这种生产方式啊,它可是能够大幅度提高效率的,因为它便于分工,便于协作,便于进行流水线作业。”

“分工、协作、流水线,这可都是新名词呀,我还从没听说过呐!”

“你哪会听说过这些新名词呢?这都是国外来的,英吉利、美利坚、法兰西那些西方国家传过来的。这些新名词都很深奥,要说清还真得费点时间。今天没时间了,来不及详细解释了,咱们以后再慢慢说吧!你刚才不是问这种生产方式为什么效率会高那么多吗?我就简单给你分析一下吧。你想想看啊,无论做什么事,包括加工米谷这种事,一个人要是包打天下,那他就得什么都得干,什么事都得会做,对吧?而他什么都得干,什么都得会,他在某一件事上的专门技术可能会提高很快吗?不可能吧!全面性的要求必然会限制他在专门技术上的进步。这样一来,他就必然是什么都会干,什么都不精了。而工厂化生产方式就不仅不存在这种缺陷,相反还是有利于促进技术提高的。因为很多人集合在一起从事一种作业,就有利于他们互相学习、共同钻研技术,从而促使技术水平整体提高。”

“嗯,不错,是这么回事。”

“再说喽,如果是一个人包打天下做某一件事,那他就必然是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慢慢来。也就是说,他要干完一样就停一下工,因为他必须换用不同的工具,琢磨不同的加工方式方法,对吧?这样一来,他在整个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就必然会有很多时间上的浪费,从而拖慢生产效率。而工厂化生产方式,就明显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工厂化生产方式中,生产者只需要使用一种生产工具,根本无需换用工具,因而也就不会出现因换用工具而浪费时间、拖慢效率的问题。一切浪费归根结底都是时间的浪费,一切节约也都可以归结为时间的节约。时间就是效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幅度地节省时间,减少时间浪费,自然也就能够导致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喽!”

“精辟!节省时间就是提高效率!成哥,你说得太好啦!”

“另外,一个人包打天下的生产方式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没有竞争,因而也缺少使人奋进的动力。就以加工米谷这事来说吧。这种事,我在家时也做过,推过推子,也踩过碓臼,做过舂米的活,还赶牛碾过米。说真的,一个人干那些活实在是太枯燥无味了。有一次踩碓臼舂米时,我还不知不觉地倒在横梁上睡着了。做活还睡着了,你说那事干得还有劲吗?所以呀,一个人包打天下的做法,低效率是不可避免的。但工厂化的作业方式就明显不同。它把许多人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同一种工作,自然就会使大家产生比的心理。谁都是争强好胜的,谁都不会甘于落后。因此,大家在一起比着干活,那劲头可就大不一样了。还有,这种方式也有利于管理者对工人们的管理监督,分别他们的优劣高下,从而分别不同情况对他们支付报酬,并予以不同的奖惩和激励。这对激化工人们的干劲,促使他们产生动力,无疑也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工人们的积极性高了,动力足了,生产的效率不也就提高了吗?”

“好!分析得真好!成哥,这些道理,你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一部分是自己琢磨来的,一部分是向别人问来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书刊、报纸上看来的。”

“有这样的书买吗?”

“我还没有看到。”

“噢,那你的书是从哪里来的?”

“找人借来的。”

“找谁借的?”

“英国人。”

“英国人?你能见到英国人?”

“当然喽!我们米行打算从英国引进技术、购买设备,所以就请来了几个英国人。我负责和他们打交道,常和他们在一起,也就常找他们借书看。”

“他们的书是中文的?”

“不,英文的。”

“那你能看得懂?”

“看不懂就学呗,反正老师是现成的,就在自己身边嘛!”

“你的英语学得很不错了吧?”

“马马虎虎能看懂书吧!”

“哦,成哥,你能不能找个人把那些英文书翻译成中文,也让我学习一下呀?说真的,你这一介绍,我心里也痒起来了,真想看看那些书。”

“没问题!我已经找人在翻译,等翻译出来了,我就给你拿过来。不过,从长远来说,你应该学学英文,争取将来能直接看英文书。你毕竟还很年轻嘛,对不对?英文书籍中有很多是非常值得认真读一读的。你聪明,记忆力好,接受能力也比我强得多,读了那些书,肯定会眼界大开的!”

第三天,姜耀成又领着姜耀宗出去逛。但这回逛的不是湘江,不是米行里的加工场,而是长沙城里的大街小巷。他们逢店就进,边走边看。

挨住处最近的一家店铺是南货店,里边的南货琳琅满目,柿饼、桔饼、红枣、桂圆、荔枝、芝麻、花生、饼干、各式糕点等一应俱全。姜耀成一边走,一边指着那些南货问姜耀宗:“你知道这些南货是从哪里来的吗?”

“哪里来的?这事我还真没过问过,大概都是咱们湖南本地产的吧?”

“错!这些东西大部分不是咱们湖南本地的。我告诉你吧,”姜耀成回头看了姜耀宗一眼,指着那些南货一一介绍起来,“荔枝是广东来的,桂圆是福建来的,红枣是沧州来的,芝麻是河南驻马店来的,花生和柿饼是河北来的,饼干大部分是汉口来的,只有那些糕点是咱们长沙产的。”

“哦,原来这么多的东西全都是从外地运来的呀?咱们湖南可真是可怜得很,出产不多呀!”姜耀宗说。

南货店旁边是一家很大的绸布店。姜耀成领着姜耀宗迈着方步踱了进来。刚进门,迎头便看见一个柜子上摆满了丝绸。姜耀成立即抬手指着那些丝绸问:“耀宗,你晓得那些丝绸是哪里产的吗?”

“会不会是汉口来的呀?不是说湖北出丝绸嘛,对不?”姜耀宗话虽这样说,眼睛里却满是犹豫不决的神色,因为他也搞不清这些丝绸究竟产自何地。

“你又错了,”姜耀成笑了笑,“这些丝绸可不是来自湖北,而是来自浙江的湖州。浙江的丝绸名闻天下,其中尤以湖州、杭州等地出产的最佳。”

“呵呵,我又长了一个见识。成哥,你要是不说,我还真搞不清楚天下哪个地方出产的丝绸最好呢!”

丝绸柜子旁边是一个很大的棉布柜,里面的棉布林林总总,花色繁多。姜耀成伸出右手,轻轻地捏起一块青底黄色条纹布细细地看了看,对姜耀宗问道:“耀宗弟,你晓得这块布是哪里出产的吗?”

姜耀宗眯起眼睛看了看那块布,头摇得像货郎鼓似地说道:“哎哟,这我哪里说得上来呀?成哥,你就直接告诉我吧,这布是哪里产的?”

“英国!英国的兰开夏!”姜耀成轻声说。

“哟,英国的棉布都卖到咱们这里来啦?”姜耀宗大惊小怪地说。说完,他又低下头,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看起那块布来。

“那有什么奇怪的!现如今咱们长沙商店里卖的外国东西可多了,岂止是棉布呢?”

“我孤陋寡闻,见识浅薄啊!”姜耀宗不好意思地笑笑。

“那倒不要紧!今后凡事多关注一下,自然也就见多识广了。我领你来看这些东西,并不是要你来了解这些东西本身的。我的目的是想让你开阔眼界。你刚才都看到了吧?街面上的好些货物都不是本地产的。它们有的来自外地,有的甚至远涉重洋,来自外国。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贸易,也就是咱们平常所说的生意、买卖,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果没有商人,没有贸易,咱们湖南人能吃到这些来自外地的南货吗?能穿到来自浙江湖州的丝绸和来自英国的棉布吗?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贸易,没有我们这些买卖粮食的商人,江浙人、山东人、京师人能吃到我们湖南出产的大米吗?要承认,我们这些商人做生意,目的只是为了赚钱,但客观上是我们在赚钱的同时却不知不觉地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倘若没有我们这些谋利的商人,天下真还不知道要落后到什么地步呢!只怕饿死人都在所难免喽!”

“是,成哥,你说得很对!以往我对商人的看法是有些偏颇的。来长沙后,就这么几天,我就大开眼界了,心里明白了许多。以后,倒是要多向你学呀!”

“向我学?呵呵,”姜耀成笑了笑,“我有什么值得你学的,你要学的是实际!”

“实际?什么实际呀?”

“国计民生的实际!”

“哟,那怎么学呀?”

“很简单!多务实,多关心国计民生方面的大事不就行啦?”

“国计民生方面的大事?那都有哪些呀?”

“呵呵,那可多了。造枪造炮造轮船,挖煤炼钢修铁路,包括我刚才说的经商贸易做买卖,不都是嘛!这一切呀,加总在一起,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经济!”

“噢,经济?这我明白,左宗棠就最重经济,”一谈起左宗棠,姜耀宗就兴趣大增,“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一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对联中就嵌入了‘经济’二字。可见,他对经济是多么重视呀!”

“是呀,左宗棠这个人特别务实。他最关心的就是国计民生,”姜耀成点点头,“他虽然戎马一生,忙于征战,却始终没有放松过对经济的关注。他在福州创设船政局学造机器轮船,在兰州创建制尼局学造西方的布料,在陕甘一带的千里荒漠栽种柳树,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了。此外,他还在家乡推广过优良茶种;在西北兴修过水利,推广过栽桑养蚕;在京师督修过永定河水利;在安徽、苏北一带疏浚过运河和淮河;在江苏创办过利国驿煤矿。你呀,就应该像左宗棠那样,多务实,多关注国计民生。”

姜耀宗本来是奉父命到长沙求学的。但他赶得不巧,错过了考试时间。等到一年多后考试期限再次来临时,他却又改变想法了,不愿意去报考了。结果,他终于放弃了到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读书的机会。

姜耀宗为什么要放弃到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读书的机会呢?原来,来长沙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了解了长沙这座城市,了解了姜耀成这位堂兄,也了解了米谷贸易这个伟大的事业,不想再走父亲为他设计的那条路了。他自己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投身米谷贸易。

姜耀宗公开提出要到米行工作。他要姜耀成为他在米行谋个职位,找份工作。对于他的这个要求,姜耀成理解,也支持,但却不敢答应。这问题很明显,他怕姜耀宗的父亲姜云涛有微词。他对姜耀宗说:“工作我可以为你找,但你必须先征得你父亲同意。我怕落埋怨!最好是你回家一趟,亲自跟你父亲商量一下。”

姜耀宗坚决不肯回家,他摇了摇头说:“回家?那不行!我回去了,他把我关起来,不让来了怎么办?”

“要是实在不想回去,那就写封信吧!”

“写信倒是个办法,但我写不行,他不会听的!”

“总不能信也不写一封呀!”

“哥,要不你写吧?你如今在乡下的名气大着呢,说话有人听!”

“不行!不行!我的话,别人能听,你父亲不会听!”

“要不这么吧,”姜耀宗盯着姜耀成,“咱们俩都写信,每人写一封,都对他做做工作,行吗?”

姜耀宗的意见,姜耀成倒也同意。于是,他们每人写了一封信,大讲了一通米谷贸易的重要意义和辉煌前途。姜耀成把两封信装好,又买了一大堆长沙特产,专门派了一个人送到乡下家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