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宝典
43711800000027

第27章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心理?如何对待?

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做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一遍一遍啰唆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子女和家长在“对着干”。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即逆反心理。

另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与养育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养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发生了改变,对孩子寄予的期望普遍过高,有时超过儿童的能力所及。孩子从小就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为上一所好的学校,考了又考。家长完全置孩子的心理与生理条件于不顾,把孩子的一切业余时间排满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补习班,过分强调知识、智力的因素,着眼于当前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孩子智力因素或人格特征的发展,孩子因无法摆脱父母的管教、束缚,只有沿着父母为其划定的“路线”行走,致使求知欲减弱,畏惧学校、畏惧学习,长时间的压抑使孩子逐渐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