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宝典
43711800000064

第64章 一看书就走神是没休息好吗?

高二学生小浩说,看书看一会儿就犯困,总是读不进去,犯困的时候就发呆,盯着一页书半天也不知道看的什么,每次都要提醒自己要好好学习,才能片刻振作一下,但是倦意再来几次就不行了,为此感到很懊恼。是没休息好吗?据了解,小浩的作息还是比较规律的,每天基本保证7小时左右睡眠,早上起来也不觉得特别疲乏。看来不是睡眠的问题,那为什么精力好的时候看书也一样会走神?小浩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医生问他是不是看什么书都走神,小浩说并不是这样的,比如《青年文摘》、《读者》之类杂志能一口气读完,还能轻易地记住里面的很多故事和道理,可是为什么一到看课本就不一样了呢?

其实我们在看书之前就有一个心理暗示,比如看小说的时候姿势可以很随意,而看课本的时候,必须是很端正地坐着,目的是必须记住里面的内容。而事先的这些准备动作会有心理暗示,紧张,戒备,必须看好,必须学好,要不然就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自己,压力很大。这一系列的想法都从潜意识里钻出来,就会紧张,紧张就会较多地消耗精神能量,就会容易感到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

既然是暗示作祟,就要用良性的暗示来救自己。可以采取各种各样良性暗示的方法,比如说如果你现在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明天你要去讲课,要把书上的东西讲给别人理解,那么前提是自己要先非常熟悉,把这些成功地暗示给自己,原来你看到20行走神,现在至少可以看到50~100行才会走神。因为这是你需要的,因为你需要你才去做,你会觉得学和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我们看到很多人,他们可能学习成绩很不好,甚至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几名,但他们遇到喜欢的一些科技动手操作活动时居然能抱着厚厚的书看得很投入,而且可以不厌其烦地对着公式不断演算。这种专心致志,是因为他知道他要把这个东西展示给大家,他要学这个东西,它有用,学和用一旦联系到一起,就会呈现一种积极的暗示。为什么有的学生看某些东西就烦,比如说看历史教科书,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认为那些是除了应对考试以外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个消极的暗示。如果转变一下暗示的角度,把历史知识作为一个和同学朋友交谈的话题,只有了解历史的细节才能更潇洒自如地交谈,更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也许情形就会不一样了。有时候人在火车上看书看报很少走神,注意力会很集中,这是为什么?是他感到对自己很有用,或者很有兴趣。有一个朋友告诉我,看书看不进去,但是他在厕所里翻书的时候是很仔细的,集中精力不会走神,因为那个状态下是没有任何压力,在厕所里是最放松的,战胜了所有不好的暗示,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在厕所看书报这个习惯是不好的)。要学会用合适自己的方法来调控消极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