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求生的对象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看清对方的真正面目是很难的。但是,你可以考察对方的行为。如果他过去一贯无私地帮助别人,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贾迪·波德默是一名犹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没人知道,因为他没留下任何文字性的东西;然而,他在危难时期的一个决定,却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办法定下来之后,接下来是选择求生的对象。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金·奥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几十年来,为了支持他打败竞争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都没有存入过其他的银行,就是到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万马克。现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怎会袖手旁观?
68岁的老人却不是这种意见,他认为应该向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后来是经过他的资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业。现在虽然很少往来,但心理上从没断绝过感激和思念。
最后,老人说:“你们还是去求助拉尔·本内特先生吧!虽然我们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两个儿子出发了。在路上,二儿子说:“我们不能去本内特先生那儿,上次我见他时,他还提那700吨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奥尼尔。”最后,二儿子去了银行家那儿,大儿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个叫艾森·波德默的人,从日本辗转回到德国,去寻找他的家人,最后一无所获。后来,他从纳粹档案中查到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金·奥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个年轻男子,疑是犹太人。一年后,他又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档案中,查到他父亲、母亲、妻子、弟妻及六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后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国;2003年12月4日去世,终年83岁。他留下一部回忆录、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和九个孙子、孙女。他的回忆录主要讲述了他在木材商本内特的帮助之下,怎样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该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父亲贾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写着:“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
英雄与懦夫的恐惧心理
美国传奇人物、著名拳击教练达马托说得好:“英雄和懦夫都会有恐惧,但英雄与懦夫对恐惧的心理反应却大相径庭。”这就是说,自信者终究会战胜害怕失败的心理,而自卑者越“谨慎”,就会越害怕,只会被恐惧心理击垮。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失败总是倾斜于害怕失败的人。缺乏自信、害怕失败的弱者必然失败,有时甚至会被某种假象和错觉所吓倒。
1956年,在墨尔本举行第16届奥运会,美国铅球选手康内利在赛场上随便用铅球砸了几个坑。
第二天早晨,与康内利争夺冠军的苏联选手克利伏诺索夫看到这几个坑,就觉得这是世界冠军的水平,而自己绝对掷不了这么远。因而,他就感到自己夺冠无望,心绪紧张,彻夜难眠,结果比赛失利。随后,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抱恨终生。
他的失败只是因为害怕失败而过于谨慎,而不是其他什么原因。
当遇到挑战和严峻形势的时候,人们大多习惯于小心谨慎,保全自己。这种谨慎一旦失去信心,就不是必要的谨慎,而是害怕失败的精神枷锁了。结果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这就必然以失败告终。
城门卫士女儿的担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世间万物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开阔思路,以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才能够把握全局,正确预见未来,及早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城门卫士的女儿名叫鲁婴,生得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这天,是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大伙儿正玩得十分开心的时候,鲁婴却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来。
她的一位好朋友发现了以后,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便走过去悄悄地问鲁婴:“你到底是为什么事而伤心哭泣呢?”
鲁婴睁开泪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后说:“白天我听人家说,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欢打仗,缺少爱心,当时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刚才大伙儿在讲故事时,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所以就哭了。”
这时,早已围上来的一群姑娘们都争着来劝慰她:“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这跟我们鲁国有什么相干?再说打仗,那是诸侯间的争王争霸,你一个平民家的女儿,管得了吗?为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着!”
鲁婴听了这番话,很不以为然。她说:“我的想法跟你们不同。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年,有个宋国的大司马打了败仗,逃亡时经过鲁国,他的马就将我家好好的菜园子踩了个乱七八糟,使我家平白无故地遭受了损失。去年,越王勾践为复仇而攻打吴国,鲁国国君为了讨好越王,就在民间搜寻美女去献给他,结果将我的姐姐选中了。后来,我的哥哥前往越国去探视姐姐,又在中途被吴越混战的将士所杀害……”
说到这里,鲁婴早已泣不成声,难以自持了,围在一旁的姑娘们也难过得一个个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鲁婴才停止了哭泣,继续说道:“这两件事告诉我,打起仗来是没有国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现在,卫国的王子又是这样喜欢打仗,而我却只剩下一个弟弟了,说不定哪一天灾祸又会突然降临到我们姐弟头上,这又怎么能不让我担心害怕呢?”
宓子践在战火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宓子践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拒绝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是认为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一点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才是无形的、长久的损失。得与失应该如何取舍,宓子践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要忍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的收获。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践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而此时宓子践正在做单父宰。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可是齐军一来,这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当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践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外也有人认为:“是啊,这样把粮食打下来,可以增加我们鲁国的粮食。而齐国的军队也抢不走麦子做军粮,他们没有粮食,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宓子践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真的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
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践,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践兴师问罪。宓子践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令,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了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得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中的是人的德行修养和德才培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的残疾。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的艰难的遭遇里能够毫不退缩,百折不挠。
贝多芬早在27岁时就开始初发听力障碍了。开始是左耳,后来右耳也患疾。随后他的听力逐步衰退,52岁时已无法从事演奏和指挥,那时他全聋了。
耳聋对这位天才的音乐家是个致命的打击,因此,他曾经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然而,他那钢铁般的意志终于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许它毁灭我!”所以,在他听力衰退的22年里,曾使用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来帮助他的听力,包括一些喇叭形的助听器。然而这类助听器对于辨别声音的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他就自己设计了一些有一条额带可以固定在头部的喇叭形助听器。有时他还使用一支木质的鼓槌,一端咬在上下牙缝之间,另一端则附在钢琴上,这样声音的振动可以沿着鼓槌而到牙齿再传经头骨入耳内。
贝多芬耳聋以后,他对学习和创作更加勤奋,对时间也倍加珍惜了。为了让艺术的火花永不熄灭,他每天都要长时间地练习弹琴,弹得多了,手指发热,他就在琴旁的凉水盆里泡一泡接着再弹,不知不觉中,多少个时辰过去了,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最后竟从地板缝里漏到了楼下的屋子里……
贝多芬懂得勤奋者既要珍视时间,同时要在事业上舍得花费时间。他对创作的态度非常认真,他的作品不仅在动笔之前要经过反复思考,还要不断修改。著名的《莱昂诺拉》序曲,写了不下三四稿;为歌剧《菲德利奥》第二幕开始的一个引子,竟改写了18次之多。
正是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贝多芬成功地创作了一曲曲世界不朽的名作。当耳聋逐渐变化时,却正是重要作品的产生:1801年的《月光奏鸣曲》、1804年的《第三(英雄)交响曲》;1806年的《第四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8年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这些重要的作品几乎都是完成在他那与世俗噪音隔绝的世界里。贝多芬的伟大正在于此!
从小失学的文学巨匠
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莎士比亚的一生和成就再次对这句名言作出了生动的阐释。只要你有远大的志向,并且坚持不懈地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世界文学巨匠,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明星。他被马克思誉为世上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可我们谁又曾想到这位戏剧天才少年失学,青年时竟是繁华的伦敦都市的马车夫。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艾坟河畔斯特拉福镇一个羊毛商人的家庭,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都很低。他在六七岁的时候,入校学习拉丁文和古希腊文。五年之后,因家庭的生易破产,他只得中途退学,前往伦敦谋生。到了伦敦,他四处奔走,到处央求,才找到为一家戏院的绅士赶车的差使。在工作间歇,他常能从门缝和小洞里窥看舞台上的演出,渐渐地对戏剧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一次他偶然被老板抓差临时扮演了一个仆从,表演得很出色。这样,他便开始走上了舞台,后来竟成了剧场的正式演员。
要做一名出色的演员,莎士比亚深感自己的知识浅薄,就利用点滴时间苦苦读书,钻研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在此期间,他不仅博览了大量的书籍,还广泛地接触了英国的现实社会。就这样,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在此基础上,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为剧团写出了《亨利六世》等三部剧本,引起了戏剧界的注意。紧接着,他又连续写出了《理查三世》等剧本。
《错误的喜剧》等剧本,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英国戏剧界正活跃着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剧作家,这些“大学才子”根本瞧不起仅有五年学历的马车夫,他们咒骂莎士比亚偷窃了“孔雀的羽毛”,是混进白鸽队伍中的“乌鸦”等等。莎士比亚对这些攻击和谩骂并不理会,埋头创作,孜孜不倦。在以后20年的时间里,莎士比亚以惊人的速度,高产高质地写成了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戏剧37部,他用丰富而形象的语言,辛辣而幽默的笔调,生动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现实社会,被誉为举世闻名的戏剧家、诗人和文学巨匠。
敢于挑战自己的弱点
如果你决定要战胜一个困难,一个缺陷,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提高必胜的勇气然后心甘情愿地、不断地干下去,以达到你的目的。
《向你挑战》的作者廉·丹佛指出: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但就能因此而自卑吗?当然不能,你应该努力弥补或回避自己的弱点。
希腊大政治家狄摩西尼是一个声音极弱,吐字不清,而又呼吸急促的人,“R”这个字母尤其是他说不清楚的,而他发音也非常的坏。
传说他为了克服这些齿唇上的缺陷,是这样做的,石子含在嘴里练习朗诵,站在法利兰的海滨面向波浪朗诵,向山上跑时也在背诵,练习一口气念好几行字,站在镜子之前演讲,以端正自己的姿势。当他站起来对大众演讲时,他的失败不止一次。第一次尝试时,他的语句混乱不清,惹得听众都放声大笑。我们还听说,他躲进一个地洞,每天在里面练习发音和演说的姿势,每次练习总是两个或三个月。他还将头发剃了半边,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控制住情绪。终于,狄摩西尼成为了伟大的演说家。
富兰克林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人物,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承认在演说上的弱点。他说:“我是一个很差的演讲家,从来不能以词动人,在用词方面常常要踌躇很久。难得用词恰当,然而我还是能够表达我的意思的。”
他用别的方法使人归服于他,以补偿他演说上的弱点,他提出的议案多半用间接和缓的方法,他发表的意见也是平和的,他还能承认自己的错处。他的弱点告诉了他一个很重要的教训,那便是:只用辩论绝对得不到胜利。假使他是一个会演讲的人,绝不会获得这个有价值的教训。
战胜命运的迪斯尼
失败可能是变相的胜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开始。任何失败都可能因智慧和努力而成为下一次大成功的原因。人生要成功,就必须执著,不要怕失败。
美国动画大师和著名企业家迪斯尼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每一个成就都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他是一个十分坚强的人,他一生都在与命运搏斗,他的信念是:如果你不战胜命运,就要被命运所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