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柯卡曾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成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个聪明人,他的座右铭是:“奋力向前。即使时运不济,也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他1985年发表的自传,成为非小说类书籍中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印数高达150万册。
艾柯卡不光有成功的欢乐,也有挫折和懊丧。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苦乐参半”。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车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对机器部件、做技术工作不感兴趣。他喜欢和人打交道,想搞经销。
艾柯卡靠自己的奋斗,由一名普通的推销员,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但是,1978年7月13日,他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当了8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风顺,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工作过,突然间失业了。昨天他还是英雄,今天却好像成了麻风病患者,人人都远远地避开他,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抛弃了他,这是他生命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别无选择。”艾柯卡是这么说的,最后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
艾柯卡,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当了8年总经理的事业上的强者,凭他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面额高达8亿多美元的支票,交给银行代表的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如果艾柯卡不是一个聪明人,不敢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在巨大的打击面前一蹶不振、偃旗息鼓,那么他和一个普通的下岗职工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正是不屈服挫折和命运的挑战精神,使艾柯卡成为了一个世人所敬仰的聪明人。
机遇每天都会降临
人们通常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总没有合适的机遇让自己发迹。其实,机遇曾叩响过每个人的门,却很少有人开门迎接它。
许多人总以为机遇与金钱、权力相伴,却忘记了机遇最会乔装改变自己。
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体育播音员,名叫格兰汉姆?麦克奈米,当时无线广播事业羽翼未丰。麦克奈米很年轻,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歌手,找不到工作。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要他前往纽约市刑事法庭履行陪审员义务。
在休庭时,他看见有人在街对面的建筑物上悬挂标语。标语上只有4个没有意义的字母——仅此而已。他很好奇,就走上前去问是挂标语的工人那些字母是什么意思。原来这4个字母是一家广播电台的代码。他对广播电台一无所知,但认为广播电台很可能需要一位歌手。没过多久。他就来到一间小办公室里,与电台经理交谈起来。经理摇头说他们不需要歌手。麦克奈米虽然遭到善意的回绝,但他趁机问了一些问题,知道了广播事业的运行机制。经理见他对这一行业确实有兴趣,对麦克奈米说:“你愿不愿意看看广播电台是什么样的?”
此时此刻,麦克奈米满怀热情,好运随之而来。他们围着电台转了一圈,经理若有所思地说麦克奈米有一副好嗓子,电台正需要一个播音员,让麦克奈米不妨试一试音。10分钟后,麦克奈米试完了音。又过了10分钟,麦克奈米被电台聘用了。于是,他步入了广播事业的行列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那4个没有意义的字母,看到的人不止麦克奈米一人,但却只有他一人推开了机遇的大门。
法国罗曼?罗兰说:“人生往往有些决定终身的瞬间,好似电灯在大都市的夜里突然亮起来一样,永恒的火焰在昏黑的灵魂中燃着了。只要一颗灵魂中跳出一点火星,就能把灵火带给那个期待着的灵魂。”这句话里,灵魂中跳出的那点“火星”,就是当人面对机遇时如何选择的问题。
“上帝”本来将机遇平等地赐予了每一个人,人人都是“上帝”的孩子,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机遇,获得机遇的青睐。”上帝”从不将机遇白白送给任何一个人,获得机遇都需要付出成本。所不同的是,有的人付出了高成本,有的人付出了低成本。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2。”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536724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的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得克萨斯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头等加工成底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的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机遇,从来不会丢失,你错过了,却被别人把握了。
事实上,你不需要把握所有的机遇,如果10个机遇你可以把握到1个,你就已经很成功了。
危难之中要学会绝处逢生
一个处在危难之中的人,一旦有了灵活的思路,常常能够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条件,使自己绝处逢生。
霍尔莫赞是波斯帝国一位年轻的太子。在阿拉们帝国的倭马亚王远征波斯时,霍尔莫赞在鏖战中被俘。
军士们把他押解到倭马亚王面前,国王下令立即斩首。这时,太子霍尔莫赞请求说:“噢,主宰一切的陛下,我现在口渴难受,陛下当开怀大度,让你的俘虏喝足了水,再处死也不迟啊。”
倭马亚王点点头,示意左右给太子端过一碗水。太子接过这碗水,刚送到嘴边,竟不敢喝下去,用惊恐的眼神环顾四周。
“你怎么不喝呀?”一个阿拉伯士兵粗暴地呵斥他说。
“我曾有所耳闻,”太子抖抖索索地说,“你们这些人非常凶残而不懂天理,所以我担心,当我正品味这碗沁人心脾的清水时,会有人举刀杀死我的!”
“放心吧,”倭马亚王显出宽宏大度的模样说,“谁也不可能动你的!”
“既然无人伤害我,”太子请求国王说,“陛下总该有个保证啊。”
“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倭马亚王庄重地说道,“在你没喝下这碗水之前,没有人敢伤害你。”
这时,太子霍尔莫赞毫不迟疑地将这碗水泼到地上。
“狂妄!将他推出斩首!”倭马亚王厉声喝道。
太子霍尔莫赞平心静气地问国王:“陛下,刚才您庄严地向真主发过誓,不是要保证我不受到伤害吗?”
“我只是下保证,在你没喝那碗水之前,谁也不会伤害你的!”倭马亚王解释说。
“陛下所言极是,”太子说道,“可我并没喝下这碗水,并且也喝不到这碗水了,因为它已滋润了您的土地。此刻,陛下理当履行君王的誓言。”
倭马亚王这时恍然大悟,只好释放太子霍尔莫赞。
天才的遗憾
不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天才也难免遗憾。
有一个著名的心算家叫阿伯特?卡米洛,不管多大的数字运算,他从来没有失算过。
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m了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了74人,上来69人:再再下一次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
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回答:“小儿科!告诉你,车上还有——”
“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列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真正“滑铁卢”的失败者拿破仑也有一个故事。
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地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
由此可见,不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天才也难免遗憾。
法国科学家法伯做过一个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体现了思维定式的影响。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同时,在离花盆周围6英寸远的地方在撒了一些它们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追随者”,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一连7天7夜,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全部死去。
后来法伯把其中一个毛毛虫拿开,使其原来的环出现一个缺口,结果是在缺口头一个的毛毛虫自动地离开花盆边缘,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松针。
毛毛虫的习性不可与高智能的人类相提并论,但法伯的这一实验,至少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封闭的思维模式里,毛毛虫容易形成盲从和跟随。如果它们能打破常规,面对它们的就不是死亡了。
看过驯象的人都知道,驯象人只需要把象用绳拴在竹竿上就可以了。许多人很难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观念:这竹竿是我无法挣脱的。渐渐地,象虽然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做任何尝试。
其实,拴住大象的不是什么细绳、竹竿,而是那种“我没法逃脱”的想法!这种想法是大象在小时候形成的,而在它成长的过程中,从没有怀疑过这个想法,也没有再试试情况是否有什么变化。
这就是心理定式,它是思维的一种倾向性,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信念。它有促进我们活动的一面,比如让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处理事情,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起阻碍作用。在提倡创新,寻求突破与解放的今天,它的负面影响更大些。想一想,那根细细的竹竿竟然“束缚”住可以把树连根拔起的大象!我们思想中又有多少被“竹竿”在束缚着?
红日高挂蓝天,人们抬眼一看,画家说,我看到线条和色调,诗人说,我看到热情与无私;物理学家说,我看到热核反应;化学家说,我看到太阳的元素组成;生物学家说,我看到光合作用的能源;天文学家说,我看到太阳系的中心。
为什么同样面对红日,却有不同的反映和回答呢?人们在认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或事时,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认识来判断、评价,因而在主观上往往已有一定的定型。心理定式常常使人在认知新的事物时产生一种定式效应,即以一种已有的固定看法为根据去认知一个新的社会事
如何才能突破心理定式,要智慧,更需要情商,要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应用到生活中去。
现代科学证实,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开发。而人类潜力宝库的大门却被“我不能、不可能”等心理定式的“封条”封住了。这些“封条”有的封住了自我意识,有的封住了对外界事物的正确认识,找到“封条”是我们首先必须做的事。
你可以从自身人手,列出“我不能”、“我做不到”等一些想法(如他是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学生,我不可能超过他;我学不好外语等等)。再有,找一找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如某某是权威,当然是对的;黑白胶片当然拍不出彩色效果来等等)。此外,还可以到自己当前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阻碍中找一找。
找到这些想法后,先要想一想它们的依据是什么?如我学不好外语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某权威是对的,因为大家都那么认为等等。这些理由都好像很有道理。接着,再问一问自己,这里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年纪大对学外语好像有影响,可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成人的言语能力通常在80岁时只表明稍有衰退,在90岁时衰退也仅是中等的,但是众所周知,徐特立52岁学俄文,马寅初、恩格斯70多岁还学外语。
最后,明确一点,没有做到的原因不是我没能力,而是我“认为”自己不能,是被这种定势的观念影响了。
古代有一位国王,他把几个儿子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谁能推开这扇门,谁就继承王位。”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摇摇头放弃了。只有最小的王子走过去,用力一推,门开了,就这么简单!
打破心理定式,有时只需要做一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