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朋友来上海,李小姐想请半天假,话才说出口又被老板训了一顿:“没看到公司这段时间的业绩在下滑嘛,还请假,不卖力工作业绩怎么升!”碰了一鼻子灰的她从同事处得知,老板今天上午才被他的老板叫去谈过话,为什么自己总是说错话呢?到底怎么才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呢?
李小姐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看脸色行事。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懂得“看脸色”十分重要,看脸色,也就是懂得情绪信号的收发,不论是跟上司要求加薪,还是与客户谈判,你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来解读对方心思,这样才能知道进退,从而圆满完成任务。
只有你清晰的了解对方的情绪,才可能运用你的情绪资源来做一些恰当的调动;否则,你误读了对方的情绪信号,你就会选择一个错误的表情来应对。所得到的结果自然会与你的期望相反。
许多人只知道能言善辩、巧舌如簧是一个人在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交流手段,却忽略了表情的作用。情商低的人,不知道表情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有时候一句话出口,本是善意,但是却横眉立目地讲出来,让人摸不着头脑。
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在获得“语言”这种表现手段之前,往往是以“动作”或“脸部表情”来确认彼此的意思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
“暗送秋波”、“柳眉倒竖”、“喜笑颜开”等用来形容脸部表情的词句丰富得令人数不胜数。但现代人因时常使用语言,过分轻易信赖语言,以致忽略了表情的存在。
表情不经常在交流中运用,就像不使用的工具会生锈一样。而过于依赖语言的人,运用表情的能力也必然低下,以致于无法顺利地与他人进行沟通而感到焦躁不安。为掩饰这种焦躁不安的心理,他们往往会利用一些多余的语言。结果给交流造成障碍。
实力胜过学历
什么是真正的聪明?聪明不是脑子里装有许多的知识,聪明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大家都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反之,一些人的智商并不怎么高,但在社会交往中,他们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使他们处处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他们尽管在专业上没有优势,但具有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也就比那些虽有技术专业知识,但不会“作秀”的人取得了更辉煌的战果,久而久之,二者的差别就越来越大,命运也就大不相同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芝加哥的一家报纸连续发表了一些社论。在这些社论中,他们称福特为“无知的和平主义者”。只上过6年学的福特反对这种声明,于是控告该报诽谤。这件诉讼案在法庭开庭时,报纸所请的律师请求辩护,而使福特走上证人席,以向陪审团证明福特的无知。
他向福特提出了诸如下列的问题:“谁是班尼迪克,亚诺德?”“英国为了镇压1776年的叛乱,派出了多少军队到美国?”福特在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时说:“我不知道英国派兵的确切数字,但是我听说过,派出的兵远比活着回去的多。”
福特对于回答这一类问题感到厌烦,他在回答一个特别无礼的问题时,向前倾了一下身子,手指指着发问的律师说:“如果我真的希望回答你刚才问的这个愚蠢的问题,或者回答你所问的其他任何问题,那么让我提醒你,在我的桌上有一排电钮,只要按下某个电钮,我便可将我的助理人员召来:只要我开口,他们对于我花费最大心血所建立的企业中的所有问题。都能回答。现在请你告诉我,既然在我的周围有人能提供我所需要的任何知识。难道只为了能够答复这些问题,我就应当在心里都塞满这些东西吗?
律师无言以对。福特在他的“智囊”团的协助下,使他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士之一,他掌握了他所需的专门知识,而且可以取用自如。至于他自己的心里有没有一般性的常识性的知识,并不重要。
相反,世界上受过高等教育、肩负光荣使命的人很多。可是,也有很多人因为缺乏机智与常识,竟然连在社会上立足谋生都很困难。
在内蒙古的一个牧场中,人们看到有三个大学生在那里打工。这三个人中,一个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博士生。人们都非常惊异:居然让大学生来看管家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做领导众人的领袖,而现在却在这里“领导”羊群。
牧场主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个大老粗,对什么书本、理论一窍不通,却知道怎么饲养牛羊。他雇用的这些学生,虽然满腹经纶,能说好几门外语,可以讨论深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可是,要说挣钱却不能和一个大老粗相比。他整天谈论的只是他的牛羊、他的牧场,眼界十分狭隘,但他却能够赚大钱,而那些大学生却连谋生都很困难。
培根曾经说:“读书的目的不在它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够获得的处世智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
为自己要高价能显出自信
不要以为价格低廉才最受欢迎,从某种意义上,为自己要高价能显出自己的自信,给人高水平的感觉,反而可能更受欢迎。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智者收了许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感到前途茫然,向老师请教自己的价值。智者从口袋里摸出一块光溜溜的石头,对他说:“你把这块石头拿去卖,但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学生先到农贸市场叫卖,开始有人出2块钱购买,抬到10元时就没人再出价了。
老师又叫学生拿着石头到黄金市场上卖,有个老者看了石头的成色。料定里面藏有宝玉,愿出1万元成交。
智者鼓励学生再到珠宝市场上试试,哪知石头一露面,就有人出10万块,一会儿,价格已蹿到30万,学生惊的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同样东西价格的高低,除取决于自身的价值外,还受供求关系、竞争程度、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所以有时候它的价格是很有弹性的。无论是商品还是人的价格,想要定价合适,就是能够被人接受的最高价,需要了解自身以及有充足的自信,并且最重要的是,善于推销,让别人认为你的出价合理。
一位老板新开了一家印第安珠宝店,女老板为一批脱不了手的绿松石珠宝发愁。当时正是旅游旺季,她的珠宝店也总是顾客盈门。但这些绿松石虽然价廉物美,却总也卖不掉。她试过好几种常用的促销策略,比如说把它们摆到更显眼的位置,却不成功;要售货员强力推销这一批货,也不见效。
最后,在去外地进货的前一天晚上,她气急败坏地写一张字条:“此盒内物件,价钱乘二分之一”,打算即使亏本也要把这批珠宝处理掉。几天之后,当她从外地回来时,果然不出所料,那批珠宝已经卖光了。但她马上就惊讶地发现,那些珠宝是以两倍的价钱而不是以一半的价钱卖出去的!原来售货员没有看清她写的字条,把乘“二分之一”看成了“二”。
而那批珠宝为什么能卖出去呢?原因在于顾客的定式心理效应。顾客总以为:贵的东西一般是质量好的,而贱的东西是差的,所以对价格低廉的宝石不屑一顾。这样,当珠宝的价钱提高,反而迎合了顾客想买好东西的心理,而买了回去。
对于人,人们也有类似的心理:以为要价和水平成正比。
老梁是个木匠,技艺出众闻名远近,制作的器具好看又结实,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雕刻的惟妙惟肖。他和乡里同行们一样走村串户做手艺,每年能挣七八千元。后来他成了县建筑公司的木模工,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年收入2万余元。
最近,苏南一家仿古园林工程公司发现了他的技艺,聘用了他,年薪5万元。老梁的才能被明眼人发现,还算幸运,但是想一想,如果他从开始就了解自己的真正价值,为自己索要高价,一定会增加许多收入。
想一想你自己,如果你才高艺精,是块宝玉,就不要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石头,在集市上叫卖,在那里你最多值10块钱,珠宝市场方能显示你不凡的价值。即使你真是一块石头,那么,在产区还是销区出手呢?是用来修路还是建房呢?是铺乡间小路还是筑铁路、高速公路呢?售价往往也不一样。总之,别忘了追求效用最大化,我们要小心别把自己贱卖了。
不要以为价格低廉才最受欢迎,有很多时候,价格低廉会让人怀疑质量也低下,让人不能放心,反而不容易接受。人类出于本能,有时觉得只有价高才能物美。从某种意义上,为自己要高价能显出自己的自信,给人高水平的感觉,反而可能更受欢迎。
一位房屋粉刷匠新估的价钱可能低于城里最好的粉刷承包商开价的一半,但是你非但不急忙地雇用他,反而产生怀疑。“这么低的价钱,他能干出什么样的活?”
实际上,质量与商品定价之间的平衡关系尚待探讨。你应当将价钱定高些,但应避免将人们吓跑。
为了获得自我成功感觉所必需的信心,必须做好充分自我准备,使你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是最佳人选。如果你充分准备好了应付任何情况,你既具有了成功感觉,因为你已真正准备好了应付任何可能出现的障碍。了解自己准备的程度是产生这种感觉必不可少的条件。做好充分准备,使你有权获得成功形象。如果准备不充分,你将犯很大的错误,因为你无法欺骗你自己。
谦虚有时也能使人碰壁
要影响人,让别人重视你,你就不能真的谦虚,即使表现的像谦虚,也只是通过谦虚的方式来展现你的重要性,让人重视你。这时的谦虚只是一种技巧。
谦虚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美德,父母和老师从小就教导我们做人要谦虚。
小李在生活中是个谦虚谨慎的人,在一次生意合作中。小李正是抱着这样的生活宗旨,谦虚地请求对方帮助、支持。可是他说尽了好话,最后对方(董事长)甚至都不愿见他一面。
为什么谦虚反而不能如愿呢?
这时他开始反思,并决定改变策略。然后他给对方的办事员打电话,坦率地告诉他:这种合作能为他们赚多少钱,有哪些困难风险他都承担了,他们所做的仅仅是挂个名,就能赚钱;他们是同乡,希望能够合作,如果实在不愿意,那也不勉强。说完他就装作要挂电话。
对方一听马上说:“你等等,我再跟董事长说一下。”结果第二天他们董事长就约小李见面。
第二天,平常最讨厌拿皮包的他,也提了一个公文包去见面。董事长是个老头,当时正在与人说话,叫他稍候,他就大大方方地往沙发上一坐。装腔作势地不断看手表,仿佛还有许多事要做。董事长见他这般焦急,马上将那人打发走,开始与他交谈。他简洁地重复了他对办事员说的话。
董事长听后对他说,要研究研究。他紧接着说:“我与很多官僚机构打交道惯了(实际上这是吹牛),他们都说‘研究研究’,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我喜欢爽快,‘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希望你们尽快作出回答,不要耽误我的时间。”仿佛他后面还有许多单位等待合作,说完他就告辞。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董事长就直接给他打电话,说全体董事连夜开会研究,一致同意与他合作。
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谦虚使自己碰壁,而表现出重要性却让自己获得成功。
当然,表现重要性与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截然不同,但不是绝对对立的。
什么是谦虚呢?谦虚是有本事而又不自高自大。谦虚的定义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如果你很有才华,而且别人已经很了解你的才华,那么谦虚会令你显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是一种让人景仰的美德;但假如你的本事还没有表现出来,别人还不了解你,这时的谦虚,别人不仅不会认为是美德,往往还会觉得你是真的无能,调动不起别人的积极性。
谦虚是东方人的思想,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在做学问、与人交往中,谦虚会使你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功;但要影响人,让别人重视你,你就不能真的谦虚,即使表现的像谦虚,也只是通过谦虚的方式来展现你的重要性。让人重视你,这时的谦虚只是一种技巧。
正如吹牛,有些人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地吹;有些人则以谦虚的姿态,随便自然的声调,淡谈地夸张事实,让人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然而这后一类人才是高明的,他们的吹牛才卓有成效。
表现重要性也正是这样,既要表现你的重要,又要让人觉得你谦虚,这才是最高明的。因此很多领导在出外办事时,总喜欢带一个下属。因他自己不好吹嘘自己,只有让下属在适当场合吹捧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份,以便自己的说话更有分量,那么事就好办的多。
许多人都承认这样一件事:“吹牛”是男人命中注定的,是为赚取面包所必须做的。如果你一心想远离它。到头来或许就可能变成一个被人瞧不起的男人!
假如你身为一个公司的职员,而且会适当地吹牛,表现出超脱现实的想象力的话。就可以说是“大智”,同时也可能使上司更加赏识你。这样,那些专门以“打小报告”和“放暗箭”为能事的家伙,就会改变对你的看法,而萌发“他好象比我高明”的想法。公司里的其他同事,说不定也公认为“这位元老好像靠得住”从而大力为你捧场。如果公司里有难于对付的人,也可能为你的这种“吹牛”,而听命于你,渐渐地尊重你了。
《三国演义》里写道,曹操在孙刘大军的火攻下,败于赤壁之战,仓皇逃跑。在跑到华容道时,暂时看不到敌兵,稍作休息时,曹操就开始吹牛。他先是大笑一番,然后手下人问他为何兵败还笑,他回答,诸葛亮和周瑜用兵不过如此,如果在这里设上伏兵,才是真正的用兵高手。没等他说完,伏兵就冒出来了,结果少不得又是一番狼狈逃窜。亏他有脸三番五次这样地自我吹嘘,嘲笑对手,最后还是华容道上的关羽心软,才将他放过。
从常人的角度来分析,曹操似乎狂妄自大,恬不知耻。但是,作为军事家,或者说作为领导,吹牛恰恰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试想一下,作为领导,如果遇到失败,难道要承认失败,承认自己无能,垂头丧气吗?那样的话岂不军心动摇,士气低落?接下的仗还怎么打?作为领导,就是要具备敢于吹牛的厚脸皮,和掩饰自己短处的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