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军事兴趣演厅
43725300000050

第50章 军事战争谜团

炎黄古战场在哪里

黄帝和炎帝“阪泉之战”古战场究竟在何处?这个史学界长期悬而未决的课题,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专家和延庆县历史研究所工作者多方考证认定:炎黄“阪泉之战”古战场就在著名古迹八达岭下延庆县的张山营镇上阪泉村、下阪泉村一带。

炎黄二帝所处时代,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后期,他们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炎黄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中华民族称“炎黄子孙”盖源于此。

1992年6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魏开肇、尹钧科会同北京史学研究会会长曹子西组成专家小组,先后查阅了《左传》、《史记》等10种史籍文献,多方论证分析认定:当今延庆县上、下阪泉村一带就是炎黄“阪泉之战”古战场。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纪念炎黄二帝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所作的伟大贡献,北京延庆县有关部门已决定在上、下阪泉一带树碑、建炎黄纪念馆。届时,这里将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好去处。

孙膑是怎样减灶灭庞涓的

公元前342年,魏国以强欺弱,妄图称霸,发兵攻打韩国。当时,韩国是个弱小国家,敌不过实力雄厚的魏国,只得向齐国求救。

齐宣王听了韩国的求救后,便立即派大将军田忌、孙膑两人率领大军去救韩国。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孙膑想出一条妙计,他率领的大军,没有去韩国助战,而是直接攻打魏国。

魏国攻打韩国的军队,由大将庞涓带领,已打进韩国,庞涓立足未稳,就接到国王的急令,要他立即带兵回国,抵抗田忌和孙膑。庞涓便迅速调转头,又日夜兼程赶回魏国。

庞涓赶回后,侦察了一下齐军的军情,发现齐军已在魏国边境上安营扎寨,占了很大一片土地,到处是齐军的做饭炉灶,一数之下,足够10万士兵吃饭,庞涓吓得直打哆嗦,不敢轻举妄动。

孙膑得知庞涓率领的人马从韩国赶回,又刺探过齐军的军情,便故意后退。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军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能供50000人马吃饭了。

第三天,齐军又后退,庞涓再追赶,他们追到齐军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可供30000人马吃饭了。庞涓这才松了口气,十分欣喜地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如鼠,不敢与我交战。我10万魏军才赶回3天,齐军倒逃跑大半。”

庞涓麻痹轻敌,只带领一支精兵,连夜追击齐军。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时,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孙膑根据庞涓的追赶速度,判定魏军在天黑之后进入马陵。于是,将弓弩手数万人埋伏在马陵道两旁,随时歼灭魏军。

庞涓的军队追到马陵道上,忽然,前面士兵报告说:“大将军,前面山道都给树干挡住了?”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路两旁的大树全砍倒了,横七竖八地堆在路上,路边只留下一棵大树没有砍,不过树皮已剥光,上面隐约写着一行字,庞涓连忙叫兵士点火,趁着火光,只见那白白的树干上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知道上了当,连忙下令撤退,这时,齐军一齐向魏军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射,杀声震天,魏军被全部歼灭。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巧计,他故意使庞涓麻痹轻敌,引诱魏军追赶,又设下埋伏圈,只待大树下火光一亮,就开始反击。庞涓走投无路,拔出剑来自刎了。

齐王田横和500士兵为什么自杀

楚汉相争之后,汉王刘邦率领大军灭掉楚,统一了中原,建立了汉朝,做了开国皇帝。接着,刘邦又派大将军韩信去攻打齐国,齐王田横势力单薄,寡不敌众,经不起韩信大军的进攻,便被打得落花流水,田横带上500多名残兵败将逃到东海边的一个海岛上。

田横带着500多士兵驻扎在海岛上,可是,刘邦总觉得这500多士兵是个隐患,不除掉这个隐患总是放不下心来。

一天,刘邦派人给田横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倘若田横带500多士兵回到汉朝来,可以封田横为王,如果不听劝告,马上就派兵攻打。”

田横爱兵如子,他不忍心这500多个士兵再遭无辜,就带上两名随从朝洛阳赶去,去求见刘邦。

一路上,田横坐在马车上思绪万千,气愤难平,离洛阳城不远了,田横突然改变了主意,停住了马车,对两名随从说:“刘邦原是个汉王,我田横是个齐王,我们俩平起平坐,而今他夺得了天下,劝我去投降,这不是件耻辱的事吗?”

说完,拔出宝剑来就自杀了。两个随从见齐王死了,痛哭不已,接着也自杀了。

刘邦听到田横自杀的消息后,也难过了一阵,为田横举行了葬礼,还建了一座“齐王墓”。接着,刘邦又派大臣去海岛,将田横的部下全部召回,准备封官的封官,重用的重用,一切都妥善安排。

岛上的士兵得到齐王田横死去的消息,一个个抱头痛哭,悲痛欲绝,对刘邦更加愤恨。经过共同商量,500多名士兵每人身边只带上一把宝剑便登上岸,朝洛阳开去。

500多士兵一到洛阳,就立即来到齐王墓前,用最隆重的齐国仪式祭奠了国王田横。接着,全体士兵唱起凄凉悲怆的哀歌,他们谁也不愿做亡国奴,谁也不愿为汉朝效劳,一个个拔出宝剑来自杀了,以死来表达对齐国和国王的无限忠义之情。

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秦军之谜

公元前260年,秦昭王派王龅率军攻打赵国,后来,两军在长平僵持不下。无论秦军怎样叫骂,赵国的主将廉颇就是不予理睬。为此,秦昭王的客卿范雎献“离间计”于秦王。秦王应见,照办。

此计果然收到了预期效果。越孝成王果真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廉颇,并为其增加了20万人马。秦昭王听说此事,就马上派白起赶到长平。名义上还由王龅为大将,实际上全军都接受白起的指挥。

以上情况,赵括全不知道。他一到达长平,仗着有40万大军,马上下令向秦军进攻。白起派一支军队迎战,同时,又在两侧分别布下伏兵。两军一交战,秦军故意败阵逃走。

赵括以为秦军真的溃败了,就命令赵军追赶。这时,秦军的两路伏兵一齐包抄过来,切断了赵军的归路。白起乘势率领秦国的大队人马猛烈反攻,一下子把赵军全部包围得严严实实。

赵括40万大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被秦军整整围了46天。赵军士兵没有饭吃,竟在内部互相残杀。赵括在危急之中,不得已下令突围。

他先组织了4支敢死队,一队一队地轮着往外冲,结果都被秦军击退。最后,赵括亲自带头向外冲杀,被围上来的秦军用乱箭射死了。赵军失去主将,都放下了武器,投降了秦军。

白起因怕40万赵军难以管理,途中生变,因此将40万秦军全部活埋。

杨六郎霸州筑冰墙御敌之谜

宋朝时,杨六郎奉命率兵驻霸州,抵抗入侵的辽兵。

这时正是秋末冬初,天寒地冻。一到霸州,杨六郎就命令士兵垒土加固城墙,准备迎敌。

辽邦的哨探侦察到这个情况,报告了主帅。主帅听后,决定乘杨六郎立足未稳,发起进攻。他派出使者气势汹汹地到宋军营中下战书,并趁机窥探军情。

使者回营,向主帅作了汇报,说宋军城墙还不到一丈高,而且宋军将士因筑城已累得疲劳不堪。辽军统帅闻报后更加高兴,命令部队好好休息,养精蓄锐,3日后要一举打败宋军。

杨六郎送走辽军使者,立即命令士兵停止筑城,白天入帐睡觉,晚上轮班汲水浇城。一连三天三夜都是如此。

到了决战那天,辽军擂动战鼓,催动战马,向霸州城扑来,原以为可以一举跃过低矮的城墙,攻占霸州。谁知来到城下一看,眼前已不是一丈高的土城墙,而是一座数丈高的晶莹耀眼的冰墙。

辽军统帅明知中计,但仗着自己兵多将广,仍命令部下强行攻城。但辽兵一靠近冰墙,就滑得人仰马翻。宋军在城上以逸待劳,箭如飞蝗般射向辽军,埋伏在两旁小树林里的宋军也乘势杀出,打得辽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天气等自然条件,往往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大影响。杨六郎能以少胜多,原因就在于他能够利用寒冷的天气特点和自然条件,以逸待劳,克敌制胜。

宗悫利用假狮子大败林邑国之谜

宋朝皇帝派宗悫率领大军,征讨林邑国。林邑国王见宋军大兵压境,并不惊慌,还亲自带队出阵迎敌。

一阵战鼓响过之后,只见绿旗招展处,1000多头大象像发了疯似的,向宋军阵地冲过来。宋军遭到大象的践踏,被冲得七零八落,败下阵来。

宗悫收拾好溃散的队伍,坚守在营盘内,不再出战迎敌。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条攻破敌人象阵的妙计。

几天之后,林邑国王接到宋军前来挑战的报告,马上率队出来迎敌。这一仗却出乎林邑国王的预料,那些象群,刚赶到宋军的阵地前,就纷纷退了回来。而在宋军的阵地上竟跑出数百只花皮大雄狮,直向自己的部队扑来。

大象见到“狮子”,非常害怕,掉头就往回跑,反而把自己的军队冲得阵脚大乱。宋军乘势追杀,大获全胜。

宋朝大将宗意利用动物界一物降一物的规律,制造假狮子破了林邑国的大象阵,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岳飞筑“锅巴山”智退金兵之谜

相传,宋高宗绍兴四年,金国大将兀术率领兵马进犯宋朝,行至泰州一带时,遭到岳家军的英勇抗击。兀术仗着兵多将广,将岳家军团团围困在泰州城内,企图用围而不打、断绝粮草的策略击败岳家军。岳飞见彼此兵力悬殊,不能硬拚,便决定据城固守等待援兵到来后再伺机出动。

但没料到一连数日,长江风急浪高,援兵受阻,粮草也未能及时送到,而兀术又无退兵之意。怎么办?岳飞很着急。这一天吃饭时,他看到碗里的锅巴,心中不由一动,马上传令:锅巴不准遗弃,要集中存放。这天夜里,岳飞命令士兵将城根一座土丘用土垫高数丈,然后在土山表面覆盖上一层锅巴。

第二天早晨,兀术突然看见城中一夜之间矗起一座小山,又见山上尽是飞鸟在取食,急忙命人去探看。不一会儿,探子回报说是锅巴堆成的一座山。兀术不信,让射下几只鸦鹊,破开肚子一看,果然是锅巴。他原想困死饿死岳家军,但城中却有这样多的粮草,单是吃锅巴也可以坚持好几个月,这仗还怎么打?只好决定退兵。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泰州百姓从此就把那座土丘称作“锅巴山”。

岳飞以锅巴覆山兵,让敌军以为自己的粮食充足,足以应战,这样敌军就能知难而退。

施琅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举驱逐了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台湾,被封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任。

此时,清朝的统治日趋巩固,全国统一已是人心所向,同时,郑经集团日益腐化,并勾结荷兰殖民主义者,妄图脱离祖国。1681年,郑经病死,次子郑克爽继任延平郡王,台湾处于“人人思危”、“众皆离心”的局面。

鉴于这种形势,康熙皇帝启用爱国将领施琅再次担任福建水师提督,授予他收复台湾的全权,施琅抱定收复台湾的决心,制订了“先取澎湖,又扼其吭”的进军战略,于1683年6月4日,率领水师20000余人,大小战舰300余艘,直取澎湖。

在激烈的海战中,施琅身先士卒,奋勇冲杀,在右眼被铳击伤后,“以帕浸血”,“督战益力”。在他的带动下,清军将士舍身忘死,一举攻克澎湖诸岛,首战告捷。

康熙得知喜讯后,当即颁布谕旨,只要郑克爽集团回归,朝廷既往不咎,并从优叙录,加官进爵,施琅坚决贯彻康熙旨意,表示只要郑克爽等回归,一定“当即赦之”。郑克爽和汤锡范等台湾决策人考虑再三,认为施琅确有诚意,并感于康熙皇帝“谕旨之恳切”,终于作出了历史性的决定,“请求纳附”。

1683年8月13日,施琅赴台湾进行接管工作。他首先到郑成功庙中致祭,接着又发布了《谕台湾以安民生示》和《严禁犒师示》,制订了一系列安民措施,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戴。

尔后,施琅不食前言,妥善安置了郑氏政权的全部人员,让他们各得其所,心悦诚服,至此,宝岛台湾在一度分离之后,再一次回到祖国怀抱。

我军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10万人,5月下旬,党中央在上海召开苏区代表会议,6月初,又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上讨论了红军的编制问题。

当时,中央军委准备将活动在赣南、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5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编为红一至红四共4个军团。然后再扩编为4个方面军。当时,彭德怀同志任红三军团军团长。

可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红三军团没有单独扩编,而是和红一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合,扩编成为红一方面军,毛泽东同志任总政委,朱德同志任总司令,彭德怀同志任副总司令。

因为一是红三军团的主体(红五军)与红一军团主体(红四军)早在1928年12月和1929年4月曾有过两次会师,搞过合编;二是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提议将红三军团编入红一军团建制之内。

1933年秋,中央军委曾计划把新成立的七、八、九、十等4个军团合编为红三方面军,后来由于一部分红军组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分红军跟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合编的计划便没有能实现,所以没有红三方面军。

朱德被围是如何摆脱危险的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同志率领一支部队来到江西诸广山区,利用这里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一天晚上,朱德带着部队在一个村子的祠堂里宿营。由于哨兵麻痹大意,部队遭到了一股土匪的偷袭。当时,朱德住在祠堂后边的一间小屋里,当他听到枪声和喊叫声跑出来时,发现敌人已经包围了整个祠堂,显然无法突围了。

朱德灵机一动,闪身进了伙房,随手抓过一条伙夫的围裙系在腰上,又在脸上抹了两把锅灰,像是刚收拾完锅灶的样子,然后,提起一个水桶,不慌不忙地朝院外走去。

土匪们见他穿着破烂,胡子老长,满脸沾着锅底灰,腰上系着脏围裙,确实像个伙夫,就放过他,直奔后院搜查去了。朱德趁机脱身。

突围以后,朱德马上组织起部队,发起反击,把这股土匪消灭了。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朱德同志临危不惧,巧妙化妆,摆脱了敌人,充分说明了朱德的聪明机智。

邓小平如何用葫芦兵出奇制胜

在1949年的一个冬夜,黄河南岸国民党部队的阵地上,一个哨兵突然发现水面上有数万名头戴钢盔的水兵,悄无声息地向南岸游来。

“不好啦!共军渡江了!”随着这一声大叫,国民党部队阵地上的各种武器,立刻响了起来。在探照灯光照射下,只见大片的河水顿时被染红了。可是,几千个头戴钢盔的人,迎着弹雨,仍不顾一切地向南岸拥来……敌军长立刻命令下游的6个师赶赴上游,全歼渡河“共军”!

就在敌军慌乱的时刻,突然,敌军后面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大炮声。原来是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乘木船、筏子、木排在下游悄悄地登岸了。他们犹如天兵从天而降,直杀得敌军尸横遍地,敌军长也被活捉了。

在邓小平政委的指挥部里,敌军长并没有服输,他指着被染红的河水和岸边的一大堆钢盔说:“你们也损失不小啊!”

邓政委听了哈哈大笑,对站在一旁的一位女卫生员说:“小鬼,你来给他上一课吧!”

女卫生员笑着对敌军长说:“这不过是几千个装着红墨水、上面绑着钢盔的葫芦。”

听了女卫生员的话,敌军长这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邓小平的军事才能。

两方交战出奇制胜是战胜敌人的一个法宝。邓小平以葫芦“假”兵调虎离山,确实妙!

民兵如何利用青蛙大败日军

1943年,麦收时,盘据在山西省沁源县城的日本侵略军,仗着武器精良,经常出城抢割小麦。眼看即将到手的粮食被侵略者抢去,大家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当时民兵手中只有大刀、长矛和土地雷等武器,无法与敌人硬拼。怎么办呢?

大家集思广议,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第二天,日军据占的壕沟里忽然有许多的蛙鸣声。直吵得日本鬼子寝食不安。

这样过了两三天,日本鬼子再也忍不了啦,于是倾巢而出,纷纷跳进壕沟捉青蛙。这样一来青蛙倒成了佳肴,让他们大饱“口福”。

鬼子兵尝到了“甜头”,第二天,青蛙刚一叫,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跳进壕沟。谁知,就在这时,只听“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起,整个壕沟炸开了花。

原来,这是民兵们导演的好戏。他们利用鬼子疲惫的机会,偷偷地把地雷埋在壕沟里,当日本鬼子捉青蛙时,地雷便爆炸了。片刻之间,日本鬼子被炸死了一半,剩下的鬼子连忙躲进据点,再也不敢贸然出来了。

我民兵运用青蛙之计大败日本兵,说明了在作战中,只有集思广益,依靠群众的智慧,才能百战不殆。

阿基米德火烧罗马侵略者战船之谜

公元前200多年,罗马军队攻打地中海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城堡。由于叙拉古的城墙高大而坚固,罗马军队几个月也未能得手。

强攻不下,罗马人又不甘心就此罢休。于是他们调集了很多艘战船,排列在叙拉古附近的海面上,企图切断叙拉古的粮食供应,困死城中的人。

当时领导叙拉古人民抵抗罗马侵略者的是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眼看城中的粮食供应不上,阿基米德很着急,但也无奈。

一天,阿基米德又站在城墙上观察敌情。这时,耀眼的阳光在海面上照出一道金色的光带,阿基米德眯起双眼,对着光带出神。突然,他想起了自己琢磨过的取火镜。

这一天,天气晴朗,太阳高照。罗马战船正耀武扬威地停在海面上。阿基米德让几十个人,每人拿一面取火镜,站到测量好的位置上。取火镜斜对着太阳,反射出一束束强烈的阳光,正好射到罗马战船上。

一会儿,战船上的篷帆和木甲板冒出缕缕青烟。被海风一吹,“呼”地窜起了火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一时间浓烟滚滚,遮住了海面。

罗马人眼看自己的战船莫名其妙地烧着了,以为是叙拉古人从天上取来的“神火”,直吓得魂飞天外,乱作一团,纷纷跳海逃命。

聪明的阿基米德巧妙地利用了阳光,使罗马侵略者全军覆没。

拿破仑滑铁卢战败之谜

1814年4月,法国皇帝拿破仑战败退位后,被反法联盟送往厄尔巴岛软禁。

1815年2月26日夜里,拿破仑率领1000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厄尔巴岛,准备重新登基称帝。经过三四天的航行,拿破仑在法国儒昂港登陆,并于1815年3月20日,在巴黎重新称帝。

拿破仑东山再起,震惊了欧洲,他们又集合了60万兵力,想彻底击败拿破仑。拿破仑力争主动,准备趁联军尚未完全集结之前,以攻为守,先击破威灵顿和布吕歇尔。

决战前,一些将领劝拿破仑调回格鲁希部,以增强实力,提高获胜把握。可拿破仑却说:“因为你们曾被威灵顿打败,就认为他是伟大的将领,其实,威灵顿不是一个好的将领,英军也不是一支好的部队,要打败他们并不比吃一顿早饭更困难。

然而,威灵顿却深知拿破仑的惯用战术,他把自己的后方防守得滴水不漏,又在右侧方和前方修筑要塞,派重兵防守。

18日下午15时,全面进攻开始了。法军依仗优势兵力和强大的炮火,很快就占领了前沿阵地。就在这时,隐蔽在高地斜面上的英军一个步兵师,从树丛后面冲杀过来,一场肉搏战在山顶展开了。

威灵顿见肉搏战一时未分胜负,便立即派骑兵上山增援,见势不妙的拿破仑也赶紧投入了两个骑兵旅。法军居高临下,如猛虎下山般扑向英军,杀得英军人仰马翻。

英军受到连续的猛攻之后,伤亡极其惨重,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在这时,布吕歇尔赶来了。面对仿佛从天而降的英军,法军来不及还击就一排排地倒下了。

忽然,普军也从侧面对法军发动进攻。普英两面夹击,法军阵脚大乱,同时传来格鲁希全军覆灭的消息,拿破仑彻底绝望了,决定放弃再战的想法,悄悄向巴黎退去。滑铁卢一战,是拿破仑命运的转折点,他终于被联军彻底击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可怕巧合

1941年11月22日,即日本进攻珍珠港16天之前,《纽约人》报,为一个称作“死亡的加倍”的掷骰游戏刊登了两则广告。

一则广告的标题是注意、战争、警报。在广告栏末尾写着“死亡的加倍”。再下是一个双头鹰纹章,其形式与德国的装饰纹章同;另一则广告上有两个骰子,一黑一白,每个骰子都有三面能看得见。白骰子上的数字是12、24.黑骰子上的数字是0、5、7.骰子上方是标题:注意、战争、警报。

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后,许多人猜测这两则广告是轴心国用来告诫它们的:12和7与发动攻击的日期有关(12月7日),5和0表示预定的攻击时间,24表示什么尚不清楚。这些猜测听起来十分可信,以致联邦调查局人员造访了广告的设计人罗吉尔·克雷格夫妇。

“死亡的加倍”游戏是合法的。1941年,纽约的几家商店都出售过这种游戏器具。政府对此事一直存有猜疑。直至1967年之前,曾为美国海军情报机构工作的拉迪斯拉斯·法拉格在他的《揭密》一书的新闻发布会上揭露了此事,才算了结。不久记者采访了罗吉尔·克雷格的遗孀。她说,“广告和珍珠港事件毫无关系,纯粹是一个巧合。”

盟军准备在1944年攻入欧洲,准备工作是在保密情况下进行的。整个行动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每一实施阶段又有代号。这些代号中最重要的是尼普顿——海军突击的代号;奥马哈和犹他是在法国的两个登陆点的代号,马勒伯是为滩动提供补给的人工港的代号。

在进攻开始前33天,这些代号就开始出现在伦敦《每日电讯》报的填字谜游戏栏内。6月2日,即进攻开始前仅4天,“霸王”的代号也出现在该栏内。

为此保安人员突袭了该报在舰队街的办公室,他们确信是纳粹间谍在向外泄露消息。可是他们发现编此字谜的人是一个名叫伦纳德·道的教师,他从事此工作已经20年了。最后,他终于使问他的人相信他是清白的,他什么罪也没有,一切都是巧合。

两伊发动战争的幕后原因

1980年4月1日,在巴格达穆斯坦西里亚大学举行的“世界经济讨论会”上,一名伊拉克籍的伊朗青年扔出一枚手榴弹,将出席会议的伊拉克总理阿齐兹炸伤,死伤数人。

萨达姆冒着大雨来到事发现场,发表了煽动战争的激励演讲。伊朗总统霍梅尼则针锋相对,这位上台后就神权治国,不仅要在伊朗搞伊斯兰革命,还要来个世界性的,伊拉克首当其冲,扬言“一直打到巴格达。”

萨达姆可是个硬派人物,1980年9月,他宣布废除1975年协议。9月22日,伊拉克10万大军以收复被占领土为由,从陆地到空中发起立体战争,占领了伊朗近2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两伊战争正式开始。

1988年,两伊战争也陷入了僵持局面。法国一家报纸将两伊比喻为“两个精疲力竭、旗鼓相当的拳击手,谁都无力击败对手”。

早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五九八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此时,在联合国的多次调解下,两伊终于接受了五九八号决议,于1988年8月20日停火。

两伊战争是20世纪80年代伤亡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物资消耗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场战争。双方造成200多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8000亿美元,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给世界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