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军事兴趣演厅
43725300000052

第52章 未来战争谜团

无形坦克会应运而生吗

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将使未来坦克的面貌大为改观,美国已投资上百亿美元研制先进的战场计算机和网络,以及“无形坦克”这样的战车,以便更迅速地进攻和有效地杀伤敌人。

在21世纪初,坦克的小窗口将被大面积的彩色显示板所代替,大大地开阔了坦克乘员的眼界。如果要察看坦克周围的情况,显示板会变成像玻璃一样的透明体,供人眼直接观察。

若要了解远方和其他方面的敌我情况,坦克内安装的电子计算机将从诸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接收器、指挥与控制中心、红外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坦克车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系数据库和计算机本身的数据库等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并显示在显示板上。

将上述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后,车组人员就能迅速及时地获知任何方向所发生的情况,而不必放慢行车速度出车观察。更引人注目的是,随着软件和通信设备的完善,具体来说,坦克乘员只要将一张大小如信用卡一样的智能卡在阅读器上划过,坦克上的计算机就会提供需要的信息,并显示出来。

战争机器人的使用之谜

由机器人代替哨兵值勤、站岗、放哨、警卫,这已在1984年就研制出来了。利用机器人清扫现场,在1991年美国就开始使用了。机器人操纵的坦克已经有了,正在发展的是用机器人去操纵飞机、潜艇等。

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曾经编写过一份报告,题目是“陆军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计划”,提出在战争中使用的机器人有100多种。

其中有:布雷机器人,能挖坑、埋雷、装引信和打开保险;排雷机器人,协助人在雷场中开辟通道,标出安全路线;车辆救护机器人,可以在泥泞和浅水条件下作业;步兵先锋机器人,可以当步兵班的尖兵;战斗搬运夫机器人,用在危险环境中运送给养、弹药和伤员;地面观察员机器人,观察某一地域的特定目标;战术侦察机器人,派到敌后观察、火力侦察;街道侦察机器人,用在城市街道巷战;欺骗系统机器人,模拟一支战斗分队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功能会得到不断完善。把微处理器安装到机器人身上,可以使机器人有大脑、眼睛、耳朵、嘴巴、手和脚,成为一个高级智能机器人。机器人的智商会不断提高,它的种类和活动范围会不断扩大。有人甚至预言,总有一天,战争发生在国外,而机器人的操纵人员可以坐在国内控制台前进行操作。只是目前机器人的造价还是太高,所以暂时还不会大量生产,大量使用,有的不过是种设想。

机器人坦克是怎样执行任务的

机器人坦克有两种,一种是遥控式机器人坦克,是由远处的操纵人员通过电缆、电波或光纤通信等进行控制的无人驾驶坦克。这种坦克上除装备有遥控设备外,还配备有电视摄像机,以便监视机器人坦克的行驶路线和方向是否正确;另一种是智能机器人坦克,它不需要人操纵,而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装置自动完成预定的动作和任务,这也是未来坦克发展的趋势之一。

无人驾驶坦克在执行爆破任务时,在它的前装甲板上装有450千克炸药。当坦克行驶到爆破地点时,操纵人员用遥控装置使坦克抛下炸药后驶回,然后由人操纵将炸药远距离引爆。这样既可保证操纵人员的安全,坦克又能多次使用。

智能机器人坦克上配装有高速电子计算机系统和各种先进而又可靠的传感器等,通过预存的和新采集的信息,能自主地选择最佳的行驶路线,以到达目的地。

正是由于机器人坦克比普通坦克优越,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都在大力研制这种坦克。

直升机会由电脑操作吗

现代的直升机飞得很快,速度已达每小时350多千米。不仅如此,它还飞得又高又远。现在它的最大飞行高度为10000多米,而最大航程是3000多千米。另外,它还是一个大力士,运载量最大可达40多吨。

直升机具有这么多的优点,是与它的独特形状和结构分不开的。它头项上像几把大刀似的螺旋桨,转起来好似一把伞,通常叫做旋翼。直升机就凭着这些大刀片在空中旋转来直升直降,悬停或做任意方向飞行。

它的尾巴也挺怪的,尾巴很长,还向上翘着,上面还挂个螺旋桨,它的作用和船上的舵一样,能使直升机向左或向右转弯。直升机的肚子挺大,这是为了在它的肚子里装载坦克、大炮等大型武器。它的肚子下面还装有起落用的橡胶轮子。

现在一些新式武装直升机,其外形越来越和普通飞机相近了,机身呈流线型,而且在机身两侧装有小翅膀。这样,既可使升力增加,又能用来悬挂鱼雷和导弹等武器弹药。有的直升机还将尾桨用一个圆环罩起来,隐藏在垂直尾翼内,当它在高空飞行时,人们很难区别它是直升机还是普通飞机。

目前,电脑、自动驾驶仪和雷达导航仪等先进设备都已登上直升机了。这样,飞行员的操作就更灵活方便了。未来的直升机将主要由电脑操纵飞行,甚至还可按照要求自动进行攻击作战。

载人航天系统为何用于军事战争

载人的航天系统,主要是载人的空间站和载人的航天飞机,对今日的空间战争有重大的影响。苏联是先发展载人空间站,后研制载人航天飞机。美国则相反,先发展载人航天飞机,再发展空间站和空间巡航机。

空间站可以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居住和工作。在军事上,可以作空间指挥所,可以作为其他航天器的停靠码头,可以装载大型侦察仪器长期对地面侦察监视,还可以作为战略武器的空间发射台。苏联从1971年开始发展“礼炮”号载人空间站,10多年时间发射了7个,其中两个是纯粹作军事用的。

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的空间飞行器,既能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像飞船一样沿轨道运行,也能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在军事上,它可以用来对敌方卫星进行检查、捕获和破坏;可以对自己方面的侦察卫星进行维修、补充电源、更换胶卷、收取记录,必要时还可以直接执行侦察任务;

如果装上炸弹,可以飞到很远的地方对地面目标实行战略轰炸。美国利用载人航天飞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实验。这种飞行器,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载人的航天兵器。

航天飞机是未来战场上的主将吗

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一样,需要用运载火箭从发射台垂直发射。起飞后,它相继将两个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和又粗又长的外部燃料箱分离掉,轻装前进,并依靠本身携带的3台主发动机进入预定的轨道飞行。完成任务后返回。在重返大气层后,它和普通飞机一样能在机场跑道上滑行着陆。航天飞机每次飞行后,经过短时间的检修,又可以重新发射升空,而且可反复使用100次。

航天飞机最拿手的本领还是用来发射、维修和回收卫星,甚至还能用来截获和破坏敌方卫星。通常,人们把人造卫星称作“人造月亮”,所以可将俘获敌方卫星叫做“九天揽月”。将敌方的卫星揽回来后,或者没收,或者加以改装,使它为自己一方服务和工作。

在未来的空间战场上,随着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的出现和发展,航天飞机不仅能用来击毁对方的飞船和卫星,而且还能拦截敌方正在飞行途中的导弹,甚至还能装载导弹去袭击敌方的重要目标,因此,航天飞机将成为未来战场上的主将。

智能雷达是如何辨识目标的

电子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为雷达向“智能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人们已经研制出一些能够识别敌方和我方飞机的“智能雷达”。

美国研制成功的一种智能雷达,是根据雷达发射的特殊回波信号来识别目标的。这种雷达使用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为1/100秒,其频率范围较宽,从几百兆赫至几千兆赫。

这些信号与飞机相遇时,能使机身金属体内的电子发出振动。振动的大小强弱随飞机的形状和尺寸而不同,就是说,每种飞机都能产生其本身的特殊振动信号。由于脉冲信号频率宽广,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飞机都会产生与雷达波共振的频率信号。雷达接收到从飞机上反射过来的频率信号回波,经电子计算机运算和处理之后,就能辨认出它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飞机了。

另外,还有一种采用微波成像技术的智能雷达,它通过微波来给飞机照“快相”,电子计算机得到飞机在不同位置上的众多快相,对这些快相进行处理之后即可辨认出各种不同的飞机。不过,这种雷达由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对飞机拍摄每张微波快相,往往会贻误战机。

隐形技术为何能对付雷达

隐形技术是传统的伪装术的延伸和高级发展,是用新的材料、新的设计和其他新技术对雷达实行欺骗的技术。

在新材料方面,有两种。一种是制造航天和航空兵器采用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另一种是涂料。日本和美国都已经制造出用铁氧体粉和氯丁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混合涂料,也可以用含有放射性元素“锔”或“针”的涂料。还可以涂上一种轻的塑料和树脂,形成可塑性表面,雷达的电磁波碰到以后会被分解掉。这样,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或者受到飞机、导弹外壳的分解抵消,或者受到涂层表面的分解抵消,雷达怎么会不失灵呢!

在设计方面,改变飞机、导弹外形,不要有直角,尽量平整等,缩小雷达有效反射面积。

还有,就是采用激光设备替代一部分电子设备,采用埋入式或再生式发动机,采用高速燃烧,燃烧后热量能急速冷却的新型燃料等,尽可能减少电子辐射和热辐射,提高不让雷达发现的隐形效果。

军事卫星为何是“千里眼”

当代的军事侦察卫星,可以称得上是一双真正的千里眼,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它速度快。如果是近地轨道上的侦察卫星,每秒钟大约飞七八千米,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以绕地球一圈。这种侦察卫星速度比火车、汽车快几百倍,比起超音速飞机也得快10多倍或20多倍。打个比方。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只要半分钟,到上海3分钟,到拉萨5分钟也就够了。不但侦察及时,而且保证有连续性。一般长寿的侦察卫星,在空中可以停留两年以上,在这段时间内可以侦察到目标连续不断的变化情况。

二是范围广阔。飞机和卫星作比较,同样都是20度的视角,从3000米高度的飞机上能看到地面一平方千米的范围,从300千米高空的卫星上看地面,就可以看到10000平方千米,看到的范围相差万倍以上。有人作过计算,说在高空飞机上把我国拍摄一遍,需要拍100万张照片,用10年的时间;如果用卫星拍摄,只需拍500多张照片,花不了几天的时间。

三是受限制少。要是在对方地面上拍军事目标的照片,对方一定会把你抓起来问罪。你到我空中来照相也不行,侵犯领空主权,飞机也会被打掉。天上卫星谁能管得着它呢?它有超越国境的自由,而无侵犯领空的麻烦。高山、大海、荒漠戈壁、茂密森林,人无法到达的地方,都阻挡不了卫星去侦察。

当然,军用侦察卫星也有缺陷,这就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改进了。

军用卫星因类别不同而用途不同吗?

军用卫星是为军事服务的卫星,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武器。它包括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拦击卫星和导航卫星等。

侦察卫星号称“太空间谍”,它按观察设备的不同,又分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等数种。照相侦察卫星是利用可见光照相机或电视摄像机对目标进行照相侦察;电子侦察卫星则是利用无线电波接收的方式,从敌方雷达、军用电台等无线电设备中窃取情报信息。侦察卫星大都采用近地轨道运行,距地球最近时只有150~300千米,所以窃听能力很强。

预警卫星是对付导弹袭击的,这种卫星上装有红外线探测器和电视摄像机等仪器,当对方导弹发动机一点火,喷出高温燃气时,就可以探测到,所以叫“预警卫星”,即不用等导弹发射到己方阵地,就可以预先警觉出来。预警时间可达30分钟,这足以使自己的导弹快速出动去拦击对方导弹。

拦击卫星就是用卫星去打卫星,它是攻击军用卫星的武器,是反卫星武器的一种。这种卫星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有一种拦击卫星号称“杀手卫星”,是以牺牲自己,与敌方卫星同归于尽的爆炸方式来拦击敌方卫星的。

导航卫星最初是为核潜艇定位而设计的,现在它已发展到为民用航船导航。

反卫星武器的威力有多大

随着航天活动的蓬勃开展,空间也逐渐成了军事争夺的场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苏联就首先研制试验了一种拦截卫星,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反卫星武器。

这种反卫星武器,是利用空间雷来击毁敌方卫星的。它是将空间雷装在一个小卫星上,用火箭发送到与目标相近的空间轨道上,然后逐渐靠近目标。当空间雷与敌方卫星交会时,利用自身爆炸产生的碎片来击毁卫星。

美国当然不会示弱,很快也研制成一种反卫星武器。这种反卫星武器既可由地面运载火箭发射,也可从飞行在空中的战斗机上发射。它的样子很像个铁皮罐头盒,高约45厘米,直径为30厘米,重15千克。当进入敌方卫星轨道时,能以12千米/秒的速度去拦截敌方卫星,用硬碰直撞的方式将目标摧毁。

此外,还有一种用爆炸的动能或碎片击毁卫星的武器。它是在拦截卫星上装载一枚类似于空对空导弹的微型“星载导弹”,当被攻击的卫星进入射程以内时,就将星载导弹发射出去击毁敌方卫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和苏联重点研究定向束能武器,这种武器是指利用激光束、微波射束、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束产生的巨大能量来摧毁目标的太空武器。

夜视器材为何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

黑暗只是人的感觉,自然界的夜晚依然是有光亮的。一种是自然光,如月光、星光、大气辉光等就是这种光。这些自然光比起太阳光来显得太微弱了,人眼的感光灵敏度不高,所以觉察不出来。还有一种是红外光,也就是红外线。世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自身的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向外发射红外线。

可以这样说,无论白天或黑夜,所有空间都充满红外线,只不过人的眼睛感觉不出来罢了。夜视器材就是充分利用微光和红外线,把微光增强到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亮度,把红外线转换成人的眼睛可以察觉的可见光,帮助人在夜间活动、侦察、打仗。

基本工作原理是:先把来自目标的人眼看不见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把电信号放大,再转换成人眼看得见的光信号。简单说来,就是光——电——光的转换过程。

超远程炮能将卫星送上天吗

1993年,美国《太平洋星条旗报》发表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研究所打算用身管长达47.2米的大炮试射5000克重的炮弹,以验证超高速轻气炮将有效载荷送到高空的可行性。预计炮弹的飞行速度可达4000米/秒。如果试验成功,这家研究所将建造一门更大型的火炮,并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向太平洋上空发射能达到434千米高空的炮弹。继而,还将研制一种全尺寸的火炮,以便把有效载荷送上月球轨道……

显然,这是要用大炮代替火箭来发射卫星。果然,在1994年初我国新华社播发了美国这家研究所更令人惊奇的计划:他们将建成口径达1.7米的超级大炮,用来发射一向用火箭运载的卫星,并将这门大炮命名为儒勒·凡尔纳大炮,以纪念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火炮探空试验所使用的火炮,基本上都是由正服役的制式火炮去掉膛线,加长身管改制而成。而大口径火炮,是由美国海军MK型406毫米舰炮改装成424毫米探空火炮。

口径为424毫米的探空火炮,发射的并不是普通炮弹,而是叫做“欧洲燕”的箭形弹。这种火箭弹由弹托、弹体、尾翼和弹头部等组成。在弹头部内装有各种探测与测试仪器。箭形弹用火炮可以发射到200千米的上空。

美国利弗莫尔研究所将研制体形巨大的L型轻气炮。这是一种不用固体发射药,而是利用氢气、氮气作为推动炮弹能源的发射装置。当然,近期的目标还是用探空轻气炮向月球或月球轨道发射炮弹。也许,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远。

仿生军训器材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随着高科技的推进,武器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造价不断增加,以实弹训练部队,财力已远远达不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各国开始竞相研制武器仿生模拟训练器。

模拟是仿生学的发展和具体应用。模拟在军事上的应用源远流长。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产生了以机电为基础的第一代军训模拟器材。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第二代产品。6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微型机的飞速发展,使电子系统功能日益增多,可靠性不断提高,价格逐渐降低,而计算技术更能服从于软件科学,因而使模拟的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70年代以来,激光技术进入了军训模拟领域,给军训器材的模拟带来了质的飞跃,从而使军训模拟器材,从一般的驾驶武器的静态训练发展到了由各级指挥员、后勤人员及士兵参加的动态逼真战术演习的第三代产品。

军训模拟器材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由单纯驾驶、使用训练模拟,发展到很多兵种参加的交战模拟。它综合利用现代控制理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图像处理、通信网络、激光技术等新兴学科,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军训模拟器材已成为现代化军队进行训练的有效手段。

“不杀人”武器如何克敌制胜

人们都知道,武器是用来杀伤敌人的。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外正在研制使敌方人员失去战斗力的非致命性武器,或者使敌方武器装备和设施瘫痪,以及干扰敌方设备使其失效的非摧毁性武器。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要研制这类武器呢?

回答很简单,研制这些“温和武器”的目的,就是在尽量减少杀伤敌方人员的情况下,对敌人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从而减少己方大量武器弹药消耗和人员伤亡,以获得最大的作战效果。温和武器目前大部分还处于研制试验中,在21世纪将可投入实际使用。

高技术兵器也有软肋吗

现今的常规武器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技术兵器,比如导弹、绝大部分飞机和兵舰。还有许多常规武器,有的将被淘汰,有的将用高技术改造,同时还会有一些被继续保留下来。增加新的兵器,改造旧的兵器,这就是大体的发展趋势。

我们用常见的步兵轻武器作为例子,看看常规武器更新改造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步兵用的轻武器,包括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掷弹筒和轻型燃烧武器等。这些武器在今天的高技术较量中,依然还各有各的用场。

从有这些武器起,人们一直在追求的是射程远,速度快,命中精确。但是也一直有着不可解决的矛盾。射程要远,就得口径加大,口径一加大,武器的重量就得增加,单兵使用就不方便。

高技术兵器可以代替这些武器的某些作用,如单兵导弹,可以用作步兵反坦克武器,但是在近距离内,单兵之间的对垒搏斗,还得使用步枪、机枪、手榴弹,自卫还得用手枪等。高技术兵器不能完全替代这些武器。

未来士兵会配备哪些装备

21世纪的士兵将背着计算机上战场。

未来的士兵头上将戴着装有平视显示器和摄像机的轻型头盔,用来显示指挥所发来的包括战场地图在内的各种情报。头盔上还装有传感器,在射击时能捕捉士兵眼睛的动作,并向士兵手中的武器传达指令,一瞬间就能进行射击。

士兵所戴的奇特眼镜兼有两种功能:既是夜视用的图像增强器,又是与背负式计算机相连接的单色显示器。在背负式计算机内储存有战场地图和训练信息,还能与其他士兵的计算机通过无线电台进行通信。

在士兵的枪上装有红外夜视仪和高倍放大的光学瞄准具。

在士兵的手腕上戴有一块类似手表的液晶显示器,在紧张作战时可用来代替头盔上的平视显示器。另外,在士兵胸前还配装着一台手提式微型计算机,可用无线电装置与导航卫星相联系,以显示士兵所在的确切位置。

士兵,身穿特制的迷彩防护服,服装内装有用来抵御炎热的冷却系统和可调节温度的合成材料铠甲。这种轻而且强度高的铝甲,能防核辐射、弹片、化学和细菌武器,并能吸收爆炸冲击波。

士兵的枪口上还装有一个高灵敏度的拾音器。士兵只要把枪朝前方晃一晃,就可以听到离他100多米远的声音,甚至可听到敌人的谈话声。

未来的战争是计算机网络战争吗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埃文堡的美国陆军国家训练中心,曾进行过一场模拟未来战场的战斗。

在一个尘土飞扬的无人峡谷里,无线电网络将一个高度计算机化的坦克旅连接起来,使坦克上的所有乘员都能看到相同的战场计算机地图。进攻的坦克由一辆多用途轮式车辆的“作战指挥车”指挥,车内装满了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它的主要任务是跟踪了解敌人的兵力和状况,同时也协调友邻部队,以便及时向指挥官报告战场变化。

每辆车上都装有一台膝上计算机,并由计算机网将其联结在一起,作战人员从计算机的屏幕上或者从安装在车中的较大的显示器上选择观察数据。来自卫星、无人驾驶飞机、侦察机和其他途径的情报汇集到后方的一个中央指挥所。

然后,所有这些数据都被转换成标识图像,并在一排计算机屏幕上受到连续的监视。许多士兵背着小型个人计算机。他们的军服里装有各种传感器,在头盔和传感器中嵌有通信用的卫星计算机,而在武器中嵌有超小型微处理器。士兵可以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报告自己的位置。每辆车上也装有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使卫星能跟踪4平方千米演习场上的各处车辆。

未来战争可能首先进行太空战吗

从前的战争概念,一直只包括陆、海、空领域。相应的军队建设,也大都是陆军、海军和空军。现代战争除了陆、海、空外,还应该加上航天、电子领域,人称这种战争是多维战争,说明战争已经超出传统的范围,在更多的领域中进行了。

随着卫星等航天器的研究制造和在军事上的应用,把传统的进攻和防御的方式也带进了空间领域。军用卫星既可作进攻用,也可作防御用。

对付军用卫星、空间兵器,地面上的人也不是绝对无能为力的。即使最先进的军事侦察卫星,也是有办法对付的。比如改变新式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试验方式,改变地面部队的活动规律,就可以降低卫星侦察的效果。

可以修建假阵地、假发射场、假潜艇,在新式武器装备表面刷上干扰色,以及其他的伪装隐蔽办法,真真假假,有真有假,造成卫星失误、错判。卫星一旦上天,是无法保密的。通过跟踪观察,可以判断出它是一种什么卫星,计算出在什么时候从我们头顶上经过,这个时候停止或减少军事活动就可以瞒过卫星的眼睛。

世人有种观点,认为未来战争可能首先是太空战。有的国家正在积极筹建进行这种战争的天军,有的叫太空部队。太空战争是悄悄的战争。从侦察、收集情报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点上说,战争究竟是从哪天开始的,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未来的海战将是远距离的战斗吗

海上作战,早已不是船和船互相冲撞,这船跳到那船去肉搏厮杀,也不是我打过炮去,你打过炮来,现在舰炮还在用,但主战兵器已经是各种导弹了。今后的海战更多的成了兵舰之间不见面的远距离的战斗,是舰对空、舰对舰、舰对岸和水下的导弹战。

据对21世纪海军发展预测展望称,水面舰艇中的大型舰艇还将存在,但不会再去追求更大的。小型的装备、更新型的导弹、用核作动力的、采取气垫方式的舰艇会发展。潜艇将下潜更深,将使用无人深潜器和机器人操纵的舰艇作战。

会有更多的军民两用船只。建造舰艇依然非常昂贵。比较起来,船体本身不是重点。重点在舰载飞机、导弹、电子设备的研究制造费用。更新换代主要的也是这些武器器材装备。

海上作战空间的高度立体化,从天空、水面直至很深的海底,无处不是战场,作战范围空前扩大,各种手段都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