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天文兴趣看台
43725800000011

第11章 周期彗星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因哈雷于1656年至1742年首先测定轨道并成功预言回归成功而得名。

最先和最完备的哈雷彗星纪录是我国,据朱文鑫考证:自公元前240年至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至79年,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恩克彗星

恩克彗星是亮度较微弱、出现次数最多的一颗彗星。最早发现于1786年1月17日,直至1818年11月26日又发现后才由法国天文学家恩克计算出轨道,周期为3.3年,并且预言1822年5月24日再回到近日点,果然它准时回来了,成为第二颗按预言回归的彗星,人们称之为“恩克彗星”。

比拉彗星

比拉彗星是一颗已消失的短周期彗星,它以一位奥地利业余天文学家来命名。它的周期为6.6年。1846年,它分裂为彗核和彗发两部分。1852年双双返回,却相差240万千米,形状和大小没有太大变化,形成了两颗彗星。仙女座流星雨与比拉彗星有关,故又称比拉流星雨。

法叶彗星

法叶彗星为一颗周期彗星,由法叶于1843年11月25日在法国巴黎皇家天文台发现。1844年间,经过天文学家的计算后,确定法叶彗星为短周期彗星。1999年5月6日回归时,彗星最大亮度达到13星等。2006年11月15日法叶彗星再度回归,最大亮度约为8星等。下次将在2014年5月29日回归。

布罗森彗星

布罗森彗星由丹麦天文学家狄奥多·布罗森于1846年2月26日发现,是一颗短周期彗星,回归周期为5.5年。最后一次观测是在1879年3月31日,后来就没有再见到它。

庞士-温尼克彗星

庞士-温尼克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周期为6.4年。路易斯·庞士在1819年6月12日首度在法国马赛发现,1858年3月9日,福禄贝尔·温尼克在德国波昂再度发现。这颗彗星被认为是6月下旬牧夫座流星雨的母体。

塔特尔彗星

塔特尔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回归周期为13.6年。2007年12月初,北半球的观测者在北极星附近看到了这颗彗星。2008年1月2日掠过地球,一个月后南半球观测者看到了它。塔特尔彗星是12月下旬小熊座流星雨的母彗星。

坦普尔1号彗星

坦普尔1号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轨道周期是5.5年。它是1867年4月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勒伯莱希特·坦普尔首次在马赛发现。由于接近木星以至于轨道周期受引力影响而发生改变,在1881年曾发生过,轨道周期延长为6.5年。

奥伯斯彗星

奥伯斯彗星是太阳系内的一颗周期彗星,它是奥伯斯于1815年3月6日在德国布莱梅发现的。轨道周期为72年至77年,上次回归是在1956年,下次回归是在2024年,但在2094年1月10将是最接近地球的时刻。

芬利彗星

芬利彗星是太阳系内的一颗周期彗星,它是亨利·芬利于1886年9月26日在南非好望角发现。它的轨道周期是6.75年,亮度在1926年之后开始下降,因此失踪一段时间,直至1953年才观测到每一次回归。

霍尔姆斯彗星

霍尔姆斯彗星俗称福尔摩斯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每6.88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它是霍尔姆斯于1892年在英国发现。霍姆斯彗星呈圆形,有清晰的边缘,颜色呈黄色,在圆区中间有亮核,亮核的西南方向喷出扇形的小光团,整个圆面构成彗星的彗发,其直径已经超过40万千米。

紫金山2号彗星

紫金山2号彗星,是太阳系的一颗短周期彗星。轨道周期为6.8年,上次通过近日点是在2005年12月24日,下次通过近日点是在2012年。1965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发现两颗新周期彗星,分别被命名为“紫金山1号彗星”和“紫金山2号彗星”,这是我国最早发现并获命名的两颗彗星。

科胡特克彗星

科胡特克彗星是由捷克天文学家科胡特克于1973年3月7日发现的。被科学家认为可能是世纪大彗星,因为它是一个奥尔特云天体,并推断是首次接近太阳。科胡特克彗星的轨道为双曲线,周期长达55.8万年。

高见泽彗星

高见泽彗星是太阳系的短周期彗星,于1984年7月30日由日本业余天文爱好者高见泽今朝雄发现。这颗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4年,直径约为5400米。上次通过近日点是在2006年3月6日,下次通过近日点是在2013年7月30日。

杨彗星

杨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它是由香港业余天文学家杨光宇于2002年3月发现的。2008年10月,该彗星通过近日点。通过计算,于2011年接近木星,其轨道会因摄动而改变,因此预计它会于2017年回归。

麦克诺特彗星

麦克诺特彗星是澳大利亚天文学家麦克诺特在2006年8月7日发现的一颗彗星,发现时亮度只有17星等,2007年1月6日已经超过0星等。它来自奥尔特云。它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所能观测到的最亮的一颗彗星,平均每百年仅有一两次机会观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