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天文兴趣看台
43725800000058

第58章 趣味故事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仪器

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创造的圭表、浑仪和浑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仪器。

圭表是我国发明最早、最简单的一种天文仪器。它的主要用途是通过测量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决定当时的节气,以指导农牧业生产。

浑仪是用来测量天体的位置和两个天体之间的角度的天文仪器。它制造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浑仪最早是明代天文学家制造的。包括照准器、转动装置、读数装置三部分。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浑仪做了许多大胆改进后,发明简仪。简仪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大赤道仪,比欧洲天文学家的发明要早300年。郭守敬用简仪测得一年为365.2425日,和实际时间只差26秒。还推算出黄赤交角,误差很小。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测定天体位置的仪器叫浑象,又称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象的浑天仪。人能够坐在屋子里,便可观测到天体运行的情况。

“天文数字”的来历

人们常用“天文数字”来形容特别大的数量。这是因为在量度天文距离时,数字常常很大,若用米作单位,要写满满一大张。既麻烦又容易出错。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一个代表很大数量的单位来帮忙。

我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极快,大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只要花8分钟就能在太阳和地球间打一个来回。利用光的这个特点,天文学家确定了“光年”这个天文学的长度计量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中所走的路程,大约为9.46×1012公里。有了光年这个大单位,研究天文现像就方便多了。例如:银河系的直径表示为10万光年。

太空漫步

能在太空漫步,是多么奇妙的事!当然这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梦想了,可在1965年3月18日之前,这确实还是“痴人说梦”。

在太空行走,必然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必须穿着具有生命保障功能的特殊航天服,防止太空中的各种辐射和流星体的伤害;二是在离开飞行器住舱前必须吸纯氧;三是有喷气背包,可以提供行走的动力;四是必须有供联系的通信背包和连接飞船的保险索。

所以,要想真正漫步太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正因如此,1965年,当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和别列亚耶准备太空漫步时,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最大的冒险行为。

他们乘坐的“上升”2号宇宙飞船进入轨道后,列昂诺夫在同伴的帮助下穿上特制航天服,系上一根5米长的保险绳,进了气闸舱,赶紧关上了舱门,否则舱内的空气就会跑完的。

列昂诺夫仔细检查了身上的设备,便打开气闸室的出口,迈向茫茫太空。

在太空是没有地面吸引力的,所以人就像在空中飘动一样,行动十分困难,完全不听指挥。列昂诺夫就这样一边在空中艰难地前进着,一边欣赏着宇宙风光。他向下俯视,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悬浮在空中,那就是人类的家园——地球。远远看去,它是那么小又那么美丽,胜过周围的任何一个星体。列昂诺夫的眼睛湿润了。

过了10分钟,列昂诺夫终于安全地回到了飞船座舱,经过这段不寻常的漫步,列昂诺夫有点儿累,但他更感到兴奋,要知道,他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行走的人!

不过,当他们乘坐的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却不那么顺利。在飞入大气层时,自动导航系统忽然失灵了,必须用手控制操纵。还有320公里航程,这其中不允许有任何偏差。两位宇航员尽力控制,但还是飞过了着陆点,他们原指望看到平坦的着陆场,眼前却是大片森林。没办法,他们只好紧急着陆,降落在乌拉尔地区白雪覆盖的密林空地上。2小时过去了,也没有救援飞机赶来,甚至在他们周围还出现了狼群。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人根据午夜巡逻的报告来到这里。最终,两位太空漫步的英雄只好滑雪回到了航天中心。

巧解日食

汉朝时候,黄琼是朝廷里专管记录重大天文事件的官员,他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子,叫黄宛,七岁的时候能做诗画画,黄琼很喜欢他。

有一年的正月,京城发生了日食。这次日食特别厉害,耀眼的太阳突然消失了,天马上就黑了。整个皇宫都乱了套,连小皇帝都吓得钻到了皇太后的怀里。皇太后就命令黄琼把这次日食记录下来。

黄琼按照通常的惯例,把记录写好了。皇太后一看,生气地说:“你真是老糊涂了!光说日食很厉害,究竟厉害到什么程度?拿回去重写!”

黄琼回到家里,饭也顾不上吃,就坐在桌子前琢磨。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天文术语,所以黄琼好长时间也想不出来应该怎么写,就叹了一口气。

小黄宛见爷爷这么着急,就想了想说:“爷爷,别急。天狗吃日头(古代的人把日食叫作天狗吃日头)那天,吃得最厉害的时候,剩下的日头跟初三四的月牙儿差不多。”

黄琼听孙子说完,就高兴地说:“就是那个样子!你真聪明,爷爷知道怎么写了!”于是,他就重新写了记录,呈给皇太后。皇太后一看,说:“不错不错,同那天日食情况一点不差。”当知道了这是小黄宛的主意后,皇太后还把他召进宫夸奖了一番呢。

第一次月球旅行

千百年来,月球给人类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才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

在人类实现首次太空飞行后,美国提出了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8年的准备,1969年7月17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肯尼迪宇航中心发射场升空,飞往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在经过109小时的漫长飞行后,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下午4点17分人类的第一批登月使者踏上月球。此时,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一人类航天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幕。

作为地球的特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开始了神圣的月球之旅。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月球是那么寂静,在它的表面布满了火山灰、岩石和土坑。月球引力很小,他们几乎是飘浮着行走,姿势非常有趣。

他俩采集了岩石和土壤样品,并在月面上安装了许多仪器设备,以供人类进一步研究月球。他俩还在月球上竖起一座石碑,以纪念人类的首次登月。他们在荒凉的月球上度过了21小时,然后乘飞船返回地球。

从那以后,人类的使者不止一次登临月球,月球逐渐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基地。登陆月球拉开了人类星际探险的序幕,人类的目光已投向了 更远更深的宇宙深处。

第一次太空飞行

1961年4月12日,是一个永远值得人类纪念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人类的使者第一次成功飞入太空。这位地球使者就是前苏联飞行员加加林。

为了完成人类的第一次太空之行,加加林接受了一系列超乎寻常的磨练,80℃的人体耐高温试验,超重和失重状态下的生存训练,承受黑暗中长时间的孤独生活等等。他还必须学习相当多的科学知识,掌握足够多的太空常识,以便为地球提供科学资料,以及对付各种无法预料的险情。

一切就绪后,加加林进入“东方一号”飞船,于9点7分,由运载火箭发射飞向太空。飞船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进入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加加林必须把自己固定在船舱里,否则的话,他的身体就会四处飘荡。吃的东西也必须用牙膏状的管子挤进嘴里,防止它从嘴边不翼而飞。加加林还透过窗口,遥望远处的地球,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只发出淡蓝色光泽的圆球。而太阳比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要亮得多。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上午10点55分,飞船在太空飞行了108分钟后,整整绕地球转了一圈后,安全地降落在地球上。加加林作为一位勇敢的探索者永远铭刻在宇航史上,为纪念他,苏联把他们的宇航员培训基地命名为“加加林宇航培训中心。”

牛郎星和织女星

相传,天上的玉帝有个叫织女的女儿,偷偷跑到人间,并和一个叫牛郎的放牛娃相爱。他们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并很快有了一双儿女。这事让王母娘娘和玉帝十分恼怒,派人把织女押回天宫。这个美满的家庭被生生拆散了。牛郎为找回妻子,就用扁担挑着一双儿女追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了,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划出一道天河,滚滚的河水把牛郎和织女分隔开。时间长了,丈夫牛郎变成了牛郎星。妻子织女变成了织女星,他们的一双儿女变成了两颗小星。

在夏天的夜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对。只是它们距离达16光年,相隔太远,所以根本不可能有相会的一天。牛郎星距离地球大约16光年,直径是太阳的1.6倍,它比太阳亮8倍,呈扁圆形。其实,它的真名叫“河鼓二”,是天鹰座中的一等亮星,它和其两侧的河鼓一、河鼓三合称为“河鼓三星”。而织女星是天琴座的主星,直径是太阳的3.2倍,它比牛郎星大得多,距离地球更遥远,大约有26光年。不过,据现代天象观测,整个太阳系正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向着织女星方向奔去,倒真有可能与织女星相会。

天上最亮的星

在冬春两季的夜晚,在偏南方向的天空中,有一颗特别耀眼的恒星,叫天狼星,它是全天最亮的恒星。

天狼星是比较普通的蓝白星。它虽然不大,质量仅是太阳的两倍,温度也不是恒星中最高的,光度却是太阳的20多倍。当然,它的光度也不会是最高的,但由于它距离地球很近,仅8.7光年,因而在我们看来,它的亮度是全天第一名。

德国天文学家贝萨尔在观察天狼星时,发现它的运动很不规则,他就想,肯定有一个星体在旁边吸引它。并且算出天狼星可能存在的位置。26年后,人们果然发现了一颗十分暗弱的白矮星伴在天狼星侧。这时,人们才知道天狼星其实是一对相互绕转的双星。天狼主星比伴星亮1万倍,所以我们肉眼看到的天狼星的光亮几乎都是来自这颗主星。

太阳系中的小星星

在太阳系中,不仅有九大行星,而且还有无数颗小行星。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小行星像河里的鱼群一样,成群结队地漫游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轨道上。科学家们分析,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原来有一颗大行星,后来发生了爆炸,分裂成无数的小碎片,这些碎片又相互碰撞就成了现在的小行星。

天文学家们估计,这群小行星超过1万颗,现在已发现了6000颗。这些小行星体积很小,一般的直径也不过几万公里。关于这些小行星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小行星和大行星一样也是宇宙原始大爆炸的产物,只不过,它不像大行星那样发育正常,而是中途“流产”成了“半成品”。

有第十颗行星吗

已知的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会不会还有第十颗大行星呢?

有人推测在水星内侧还有一颗行星,并称它为“火神星”。只是由于受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人们很难发现它。于是当出现日食的时候,人们进行了好多次观测,却始终没有找到那颗所谓的“火神星”。

又有科学家根据天王星的不规则运动,断言它的外侧一定有行星吸引,但发现行星的尝试未取得成功,后来有人承认,天王星的不规则运动现象,是由于观测出现误差。

又有人根据彗星的运行线路,推算出存在另一颗大行星的可能,并据此推测其位置,欲找到这颗行星,也没有结果。尽管人们作出的各种努力都失败了,但仍有人在进行探索。

黄金星体

黄金是一种有色金属,因其数量稀少显得极为珍贵。那么,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会不会有黄金存在呢?

科学家惊奇地发现一颗由黄金构成的星球,储量竟达100亿吨,那可是地球储量的100万倍呀。遗憾的是这颗星球距我们约175光年,太远了,没办法去开采。

不久前,科学家又惊喜地发现了一颗环地小行星,上面竟蕴藏有10000吨黄金和10万吨白金,按现价折算值10000亿美元。它距离地球不远,仅1000万公里。

月球探奇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月球是除太阳之后,与地球最亲密的伙伴了。美丽的月亮曾寄托了人类无数美好的愿望。可实际上,月亮上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片死气沉沉的世界。

月球表面布满了坑洞,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流星及各种天际物质落下来时,碰不到任何阻力,从而把月球砸成千疮百孔。此外就是环形山和低洼的地面。

月亮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水。所以,不会有任何生命,当然也没有嫦娥、玉兔、桂树。

因为没有大气对阳光的阻挡,月球表面面向太阳的一面气温高达一百多度,而且一片光明景象。而背向太阳的一面气温骤降到零下一百多度,漆黑一片,没有一点光泽。

冶炼星星

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科学家们经过探测,发现人类所需的矿物质都可以从太阳系的小行星中找到,如铁、镍、锌、铜等,而有一些的储量还相当丰富。那么,怎么才能采集到它并为我们所用呢?

美国的科学家提出一个名为“开发小行星”的设想,准备把这些小行星先弄到距地球比较近的轨道上,然后把它拉进附近的太空城的工厂里,冶炼成材料,再送到地球。首先,怎么把小行星从天上摘下来呢?科学家们设想:当小行星沿自己的轨道飞到离地球最近时,派宇宙飞船抓住它,拖入接近地球的轨道。用核弹头把它炸毁。接着,将炸碎的矿石拉入太空工厂,就地冶炼。对于那些自然环境人类尚能适应的小行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直接用宇宙飞船将人和设备送上去,在那儿开采矿石,并设厂冶炼,这样就用不着为冶炼后的矿渣寻找垃圾场了。

最后的难题是如何把冶炼好的材料运回地球?科学家们设想,把金属铸成很大的块状,同时向它的中间注入气体,让这些大的金属块变得足够轻,再操纵地面控制,让它们落到指定的海洋上。

宇宙是人类无穷无尽的宝藏,到那时人类再不会为资源短缺而烦恼了。但在没有实现以前,可千万要注意保护我们现有资源。

月圆月缺

月球平均29天半绕地球运行一周,正好是阴历的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月亮不停地改变自己的形状,有圆有缺。而实际上月亮的大小、形状是不会变的,只是因为我们仅能看到它的明亮的部分,所以才有这种感觉。

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所以月球始终只有面对太阳那面有光亮,另一面则是一片漆黑。当月球从太阳和地球中间通过时,对着地球的正是它漆黑的一面,这时的月亮叫新月,也叫朔月。

新月以后,月球继续运行,开始露出一点太阳照射的部分,我们便看到像镰刀一样的月亮。接着又露出半月,称上弦月。当月球绕地球走到一半时,月球整个被太阳照射的那一面正对着地球,出现一个满月,又叫望月,也就是我们说的十五的月亮。当月球继续运行时,月亮开始瘪起来,直到出现半月,这就是下弦月。下弦月再下去又是新月。

“大十字架”的恐惧

1999年8月18日,太阳系出现罕见的“大十字架”,传说这一天人类将遭受毁灭性的劫难。然而,这一天却什么也没有发生,人们虚惊一场。这个所谓的“大十字架”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1999年8月18日这一天,正是上弦日,日、地、月三个天体成90度角,包括水星、金星在内的几大行星几乎在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而另几颗行星则几乎在月——地连线延长线上。这样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排成一个“大十字架”。这种特殊的天象其实是太阳系运行中的一种正常自然现象,虽然十分罕见,2000年才出现一次,但它并不可怕。科学家认为这种“大十字现象”,虽然会影响太阳活动,从而影响地球,但它的能量是极其有限的,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星星的故事

天上的星星总是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地球被一圈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很厚,不同高度的空气其温度不一样,密度因此也不一样。大气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它既向四周作水平运动,又向上下作垂直方向的运动。星星的光通过大气层时,它首先穿过的是不同密度的大气层,因此要发生多次折射;同时通过密度大的大气层时,透明度就小,通过密度小的大气层时,透明度就大;而这些不同密度大气层的不停止的运动,使得通过的光也随之晃忽不定。因此星光在传播中,就会忽左忽右,忽强忽弱,忽明忽暗,传到人的眼睛里也成了一闪一闪的光,好像眨眼睛一样。

决定人们看星星是明是暗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星星发光能力大小;二是星星与人们之间的距离远近。天文学家把星星发光的能力分成25个星等,发光能力最强的比发光能力最差的相差200亿倍。离人们同等距离的星星其发光能力越强,人们看到它就越亮。但是,即使发光能力极强的星星,如果离人们很遥远,那么它的亮度可能还不及比它的发光能力差几万倍的星星呢。例如,有一颗叫“心宿二”的恒星,它的体积是太阳的2.2亿倍,发光能力大约是太阳的50000倍,但由于它离地球有410光年,人们只能看到它是一颗闪烁着红光的亮星。如果将“心宿二”移到太阳的位置,它射出来的光和热就会把地球烤成什么都消失了的大石球了。

太阳系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5000光年的地方,稍稍偏向于银河系边缘。夜晚,天空中闪现的星星基本上是银河系范围内的。靠近银河系中心的银河带,是星星密集区;靠近银河系边缘的星星要少一些。夏天,地球正好处在太阳与银河系中心之间,晚上正好看到银河系的星星密集区;冬天,地球转到太阳与银河系边缘部分之间,晚上正好看到的是银河系边缘部分数目较少的恒星。所以夏天晚上看到的星星比冬天晚上的多。

彗星的尾巴

彗星总是拖着长长的尾巴。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彗星的主体是彗核。彗星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于彗核。当彗核靠近太阳时,受太阳热的烘烤,就被太阳热蒸发出气体和尘埃。这些气体和尘埃包在彗核的外面形成彗发。当它进一步靠近太阳时,由于太阳光的热量和压力增大,把彗发中的气体和尘埃推向后方,形成一条像扫帚的尾巴——彗尾。彗星越是靠近太阳,彗尾越是长,一般都有五千万千米至两亿千米长,最长的可达三点五亿千米。彗尾总是背着太阳。

飞向太空

我国古代有一个叫蠃除的人,他用火药做了一个火箭状的发射器,把自己绑在上面,点燃导火线,然后等待飞上天空的那一刻。结果这个勇敢的人被炸得粉碎,终于没有实现飞离地球的梦想。

现在我们知道,要飞上高空,关键是要克服地球引力。谁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轻轻地把一块石头往空中抛,石头会很快落下来。如果用力大一点,抛出的石头就快速升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就长一些。石头落下来是因为地球的引力,能抛上去,是因为人的作用使它克服了地球引力。作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就会越容易克服地球的引力。

要摆脱引力,必须有克服引力的飞行速度。那么要克服地球引力,需多快的速度呢?科学家经过计算,测定这一速度为每秒7.9千米,大约每小时2.88万千米。一旦获得这样的高速度就可以环绕地球飞行而不致落下来。这个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要想飞得更远,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即每秒11.2千米,大约每小时4万千米。达到这个速度后,就象地球一样,进入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天外来客——陨石

每当繁星密布的晴朗的夜晚,我们抬头凝望天上的星星,很容易看见一颗闪亮的星星迅速划过茫茫夜空,消失了。我们把这种星星叫流星。当流星落到地面,就成为了陨石。

迷信的人曾说,天上掉下一颗星,地上就有一个生命死亡。当然,这纯粹是一种迷信的说法,那么,这些天外来客——陨石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

原来,在茫茫无边的宇宙中,有许多由小物体的尘粒组成的小星星,当它们闯入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由于摩擦,就会迅速燃烧,因而发出了亮光。

大多数流星都会在落到地面上之前,燃烧成为灰烬。可是,也有一些流星由于燃烧不充分,会掉在地面上,成为陨石。

1976年3月8日,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市上空,突然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声,接着一群大大小小的陨石便从天而降。这场陨石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场陨石雨,人们共收集到100多块陨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重1770千克,可谓全球陨石之王。

天外陨石的身世,人类还没有全部弄清楚,科学家们仍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外来客的真面目,必将呈献在人类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