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著名哲学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这场睡眠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柔和又温暖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丰功伟绩,他就在这个功绩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这段话充分说明,务实不求虚名,脚踏实地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有希望。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懂得求真务实。一个人总能认清别人的是与非,却很难认清自己。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真正到了自己身上,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事,否则就只有华而不实地虚度年华。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摆在一个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位置上,即使没有得到很高的名望,却也能做出非凡的业绩。
秦朝末年,秦二世不施仁义,导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纷纷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一时间,反秦的战事一触即发。当时,东阳县(今安徽省天长县)有一个名叫陈婴的人,是此地的令史,做事小心谨慎,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地非常出名。就在各地纷纷起义的时候,陈婴却怕殃及自己,于是隐于家中,依旧当着自己的令史小职。
当地有一个外号叫李大胆的壮汉,刚刚二十多岁,脾气非常火暴,会点拳脚功夫。他向来不务正业,常常喝酒闹事。一次,他打了当地富人的儿子,被县衙兵役抓去挨了一顿板子,之后一直在家里休养。等到一个多月后,他的身体好了一些,就走出家门散心,无意间听到了全国纷纷起义的壮举。李大胆不禁欣喜若狂,当晚便操刀杀了县太爷,然后召集起了几千名不务正业的人也举起了造反的旗帜。然而,群龙无首不行,必须要找一个人带领他们。李大胆颇有自知之明,他认为自己是一介莽夫,不可担此大任。于是就想找一位有才学的人,结果就想到了陈婴。就这样,他们一伙人来到陈婴家请命。起初,陈婴并不答应,但是迫于威胁,最终只能勉强同意了。
乡里人平时受陈婴恩惠颇多,一听说他领导大家起事,就纷纷前来报名。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召集到了两万多人,声势浩大。众人纷纷建议陈婴称王,并很快为其取名东阳王。
面对这么大的荣誉,陈婴陷入了沉思。陈婴的母亲听说此事后,坚决反对。她说:“孩子,咱们家祖上没有达官之人,而你身为一名小吏却要称王,你无法撑起这么大的伞为百姓遮挡风雨,所以你还是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好。”陈婴认为母亲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陈婴坚决不同意称王,只是被众人推到了首领的位置上。
陈婴被推做首领后一直想着母亲的话,始终没有放弃辞掉该职位的心思。正当他日夜为此事烦恼的时候,收到项梁的一封信,邀请他一起讨伐暴秦。陈婴眼前一亮,认为机会来了,于是马上召集各位将领,说:“项梁乃将门之后,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我们归附他们应该会有好前途。”众人也认为有道理,于是就去投奔了项梁、项羽的军队。至此,陈婴终于卸掉了众人要他称王的包袱。
陈婴投靠项梁后,被封为上柱国(相当于相国),一直陪侍楚怀王左右。最后,等到刘邦统一天下后,他仍然被封为堂邑侯,显贵一生。
如果陈婴起事时只为贪名图利,被当时的崇高荣誉冲昏了头脑,可能暂时会得到一个“东阳王”的称号。但他觉得自己无法在王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投奔了项羽。他就是不要虚名只求务实。另外,陈婴率领的都是一介草民,想要有一番大的作为也是非常艰难的。陈婴母子能够客观实在地分析自身的能力,所以坚决不称王。尽管如此,陈婴在项梁的手下因为求真务实仍然能显贵一生,不亚于当王称霸。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行事也都应该如此,要充分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的事就做,不能做的就应果断舍弃。如果只图一时虚名,承担了自己所不能承担的事情,最后只会走向失败。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意气用事,一个总是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能力的人,最终将会成为失败的代名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量力而行,充分认清自己,分析好眼前的形势,做出合理的判断,才能让自己没有阻碍地发展下去。
如果你不是猎人,却偏要去追捕猛兽,结果只有两个:一是白费力气;二就是被猛兽所伤。就像现在的很多人,不知道行业的深浅,只是看到别人做得非常好,就盲目跟风,最后只能是为别人铺路而已。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认清自己,从自己实际的优势与劣势出发,不图虚名,才能做出做正确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