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劝学》中说得好:“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即使底子再薄弱、力量再微小,只要专一,最终也能达到目标。只可惜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学得太杂,学得不专,做事情总是三心二意,以至于最后迷失了方向。
假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慎重做出的决定,却遭到身边人的极力反对,这时,我们的心里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动摇?是否会怀疑自己这样做的正确性?如果遭到质疑后连坚持下去的信心都没了,那还会有坚定走下去的勇气吗?其实,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这时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相信自己经过反复考虑所做的决定,持之以恒。如此,才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
公元前302年,赵国的赵武灵王经过一番考虑,打算进行军事改革,学习西北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并要求手下兵士学习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而赵武灵王也因此赢得了一代政治人杰的历史美誉。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可以想到,在几千年前被封建传统奴役的中国,这样大胆的革新是会遭到怎样的阻力!
赵武灵王一直想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就对谋士楼缓说:“现在,我们赵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部族,北边有燕国、林胡。如果我们不发奋图强,不加强训练军队,等到邻国强大了,他们肯定会偷袭过来。如果想要国家强盛,就要从根本做起。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宽袖口,干活儿、打仗都非常不方便,不如胡人的短衣窄袖。如果我们把衣服改成胡人的样式,就会方便很多,干活儿打仗也就更加顺手;如果脚上也穿皮靴子,行动起来就将更加方便灵活。你觉得怎么样呢?”
听了赵武灵王的话谋士楼缓非常赞成,他说:“咱们换成胡人的服饰,不但有利于作战,更能学习他们作战的本领。”
赵武灵王说:“你说得很对。咱们打仗全靠步兵,非常单一,而且进攻速度缓慢,就算打败了胡人,乘胜追击的时候,也很难追上他们的骑兵,只因为我们不会骑马打仗。所以说,要想学习胡人的作战本领,首先就要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
赵武灵王的改革理论不胫而走,没想到却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服饰是祖先遗传下来的,不能轻易废止,坚决不同意赵武灵王的革新。但赵武灵王却认为,服饰和装备的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要办大事就不能犹豫。既然知道自己做得对,就必须专一地贯彻到底。
于是,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首先带头,穿着胡人的服装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地穿着胡服,都非常惊讶。赵武灵王把改穿胡服的设想说了一遍,底下一片议论。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不习惯,有的说,不穿本民族的服装岂不是让国家蒙羞吗?
有一个名叫赵成的顽固派老臣,是赵武灵王的叔父,带头反对服装改革。他是赵国一位重臣,十分因循守旧。他不但语言上直接提出反对,而且还在家装病不上朝了。
赵武灵王深知,要推行军事改革,首先要通过的就是叔父赵成这关。于是,赵武灵王就亲自上门找到叔父赵成,对他反复地讲解改穿胡服骑射的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趁热打铁,立即赐给他了一套新式胡服。
第二天朝会上,文官武将看见老将赵成都穿起胡服来了,顿时,一个个都没有话说了,只好应承了下来。
接着,赵武灵王训练兵士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就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
第二年春天,赵武灵王便开始向邻国发起了进攻,连战连捷,开拓了大片领土,疆界几乎扩大了一倍。在此过程中,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也取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成功。
赵武灵王的成功就在于他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在他最初进行胡服骑射改革时,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他清楚地知道,不破不立;如果不改变,国家就不可能强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没有退缩,想办法克服阻力,一直专心致力于做这件事,从而达到了革新的胜利。
所以说,在任何时候,只要是经过全面衡量后所做出的决定,我们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不能墙头草随风倒。这就好比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一样:当物体不在焦点上时,影像就不够明朗,看起来一片模糊;可是一旦对准焦点,影像就会变得十分清晰。只有坚定自己的意见,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成功的目的。
坚持就是胜利。实践证明,做任何事,只要专一地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凡事贵在持之以恒。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坚持的同时,定将招来这样或者那样的麻烦,这时就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拿出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