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43727000000058

第58章 另辟蹊径谋新局——胡雪岩灵活经商收奇效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要脑子聪明,心里更应该装有大智慧。然而,世间万物都是处于时刻变化发展之中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规律自然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遇到什么事用什么方法。与人交往中,要善于观察,根据对方细微的变化揣摩到他人心理,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察言观色就能灵活出击,这样才能恰当造势。所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自在;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时时掌握到客观因素的变化,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取得成功。

古今成大事者,手笔自然恢弘,行事自然开阔。在做有些事情的时候,就应该变通一种思路去看待这个问题,那样的话,再难解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容易了。往往,通达之人遵守着一条最高标准,那就是变;变才是天地之大道。

清朝巨贾胡雪岩作为“红顶商人”在当时就非常有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没有他经营不到的生意。

一次,胡雪岩的好朋友王有龄受到抚台黄宗汉的称赞,领了一个催运漕米的任务。虽然运送漕米是一个肥差,但是当年浙江闹了旱灾,青黄不接,民不聊生,官府根本征收不上钱粮。王有龄接受任务后,改变了运送漕米的交通路线,由河运改成了海运,先由浙江运到上海,再由上海运到京城。现任藩司因觉得此事很有可能受累不讨好,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就把漕运的事一股脑儿全都推给王有龄了。

漕米是百姓上交给朝廷的公粮,每年都必须保质保量地运到京城。如果完成不了这项任务,王有龄的身家性命也就不保了。现在漕米欠账太多,而且由河运变成了海运,让很多人没了饭碗,没有人愿意出力。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去了,眼看就要到了最后的期限。

王有龄非常着急,于是就请好朋友胡雪岩前来帮忙。胡雪岩为他想出了一个计策:既然运不过去,那就在上海买米,缺多少就买多少。全天下的米都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差别,差多少就买多少。这样就不用海运了,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按照胡雪岩的办法,不仅圆满完成了这次漕粮运送的任务,而且还收获到了丰厚的利益。事后,王有龄就觉得自己离不开胡雪岩,便跟他说:“咱们兄弟俩携手打天下,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吗?”

胡雪岩听了这话,就顺水推舟地说:“现在我们如果立个门户,开一家钱庄,肯定能赚钱。时下战争频发,正是我们开钱庄的好机会。”

开张营业时,胡雪岩大力宣传,为钱庄造了很好的声势。再加上他井井有条的管理,一时间生意热热闹闹。但其实,刚刚涉及这个行业的胡雪岩哪里有过多的资本,他只是灵活地变了方法,上演了一出“空城计”,就又取得了一番不小的成功。

就地买米,不但解决漕运麻烦,还获得了不少的利益收入,这对胡雪岩来说又是一次成功的经营。其他人想到的只是漕米欠账太大,一时难以筹足。可胡雪岩不同,他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回避现在问题的纠结点,而且从另外的角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胡雪岩遇事思路开阔、头脑灵活,不墨守成规而能随机应变的本事。

在当今生意场上,当然就更少不了像胡雪岩这样不拘成法、灵活变通的人了。当我们走进了死胡同时,切不可一条道儿走到黑,或者自暴自弃;不妨寻找一条新的道路,随着不同的情势而使用新的运作方式。

另辟蹊径不但会取得成功,而且还会为以后提供更多的契机。头脑灵活、善于观察,不断根据形势而变换思路,就一定会获得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机智灵活能变通是令人佩服的,很多人都立志要得到它,但只有灵活运用、因势而变,才能不受现实问题的拘束,从而取得成功。

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的拖延,不会机智灵活地把问题消弭于无形,这样就很容易把问题扩大化,从而无限制地发展到不可解决。所以说,在没有路的时候,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就显得异常重要;在没有方向的时候创造出方向,这样才能让纠结于一时的问题迎刃而解,进而掌握住命运的主动权。

§§第18辑 挑战传统,天马行空活用历史之“创”智慧

不创新,即灭亡!怎样才能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必须要创新。守着旧东西永远得不到发展,创新才是成功之道。

创造来源于大脑积极的思维。这需要摆脱束缚,任凭思维驰骋,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从而创造出新的思想、方法和事物。这才是强于他人的智慧。